收藏 分享(赏)

6.2唐雎不辱使命 一课两练(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144108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2唐雎不辱使命 一课两练(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6.2唐雎不辱使命 一课两练(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6.2唐雎不辱使命 一课两练(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6.2唐雎不辱使命 一课两练(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6.2唐雎不辱使命 一课两练(新人教版九年级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此套题为 Word 版,请按住 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提技能一课两练【练基础】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语。(1)安陵君其许寡人 ( )(2)大王加惠 ( )(3)岂直五百里哉 ( )(4)故不错意也 ( )(5)而君逆寡人者 ( )(6)怀怒未发 ( )(7)今日是也 ( )(8)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 )(9)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 )(10)秦王色挠 ( )答案:(1)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2)给予 (3)只,仅仅 (4)置意 (5)违背 (6)心里,心中 (7)这样 (8)曾经 (9)吉凶的

2、征兆 (10)屈服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B.以 君 为 长 者徒 以 有 先 生 也 仓 鹰 击 于 殿 上请 广 于 君C. D.秦 王 使 人 谓 安 陵 君 曰安 陵 君 因 使 唐 雎 使 于 秦 长 跪 而 谢 之安 陵 君 受 地 于 先 王 而 守 之【解析】选 C。此 项加点的 “使”均为“ 派遣”的意思。A 项, “以”分别是“ 把/因为”;B 项, “于”分别 是“ 到/给”;D 项, “而”分别表示“修饰关系/顺接关系”。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译文: (2)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译文: (3

3、)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译文: (4)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 答案:(1)我想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希望安陵君答应我!(2)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3)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真的发起怒来,会倒下两具尸体,血流五步,天下的人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4)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4.下列语句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B.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C.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D.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解析】选 C。C 项

4、正确朗 读停顿应为:此/庸夫之怒也,非/ 士之怒也。5.下列各句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寡人”是古代帝王的敬称。B.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的,共三十二篇,分十二策。C.“岂直五百里哉?”的“哉”是现代汉语“吗”的意思。D.文中唐雎列举了平民中的四个有志之士的发怒。【解析】选 C。A 项“寡人”是古代帝王的自称。B 项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共三十三篇,分十二策。D 项应是“三个有志之士”。二、课内阅读(2013青海中考)阅读课文唐雎不辱使命 ,完成 610 题。6.下列各项中加点字古今意义一致的一项是 ( )A.长跪而谢之 B.岂直五百里哉C.非若是也 D.秦王使人谓安陵

5、君曰【解析】选 D。“使”古今意 义均为“ 派”。A 项“谢”的古今意义分别为 “道歉/感谢”;B 项“直” 的古今意义分别为“只,仅仅 /成直线的(跟 曲相对)”;C 项 “是” 的古今意 义分别为“这样/对;正确(跟 非相对)” 。7.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1)轻寡人与 ( )(2)天下缟素 ( )答案:(1)轻视,蔑视 (2)文中指穿丧服8.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译文: (2)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译文: 答案:(1)即使这样,但是(我)从先王那里接受封地,愿意终身守护它,不敢交换!(2)我明白了

6、:韩国、魏国灭亡,但安陵却凭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因为有先生在啊。9.选文第二段中“且秦灭韩亡魏”一句的言外之意是什么?答: 答案:如果安陵君敢违抗我强秦,那么韩、魏两国的灭亡,便是你们的下场。10.本文写了秦王和唐雎两个对立的人物,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这两个人物的性格特点。答: 答案:秦王:骄横、狂妄、狡诈、前倨后恭。唐雎:沉着、镇定、 爱国、坚强无畏。【练能力】阅读下文,完成 14 题。晏子使楚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楚

7、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晏子将使楚 ( )(2)齐人也,坐盗 ( )(3)其实味不同 ( )(4)寡人反取病焉 ( )答案:(1)出使 (2)犯罪 (3)果实 (4)辱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晏婴,齐之习辞者也。译文: (2)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译文: (3)橘生淮南

8、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译文: 答案:(1)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2)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3)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长为枳。3.针对楚国君臣的戏弄侮辱,晏子是怎么回击对方的?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抓住晏子回击楚王的语言“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思考回答。答案:以橘树因生长地不同,而本质不同来设喻,得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结论,环境造人。4.晏子的回答,可谓巧妙得体,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说说晏子外交的特点。答: 【解析】本题实际上考查人物的特点。抓住晏子的语言回答即可。答

9、案:善于辞令、聪明机智、维护国家尊严。附【译文】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身边的侍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很会说话)的人,现 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侍臣回答说:“当他来的时候,请让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 (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说, (他)是齐 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 (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名公差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来。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 说:“ (他)是 齐国人,犯了 偷窃罪。 ”楚王看着晏子问道:“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道:“ 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树在淮河以南就成长为橘,在淮河以北就成长为枳,只是叶相似罢了,它 们的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长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起来了,莫非楚国的水土使人喜欢偷东西吗?”楚王笑着说:“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关闭 Word 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