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课时教学目的和要求:知识与能力:深刻理解文中的一些精彩语句,能够分析陈涉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交流,了解陈涉起义的原因和经过。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国家多作贡献。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能够分析陈涉鲜明的人物形象。 难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能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教学步骤:一、检查复习检查字词解释以及课文翻译的情况。二、分析研究1阅读课文第一节,讨论下面几个问题。(1)陈涉是一个什么身份的人,从文中哪个词看出来?明确:“躬耕”交代起义的阶级性质。(2)陈涉甘于目前所处的社会地位吗?从文中什么地方可看出来? 明确:“怅恨久之” “苟相忘”表现
2、了陈涉不甘心受奴役,要求摆脱被压迫剥削地位,不甘心安贫守命的反抗精神。揭开了他内心所积蓄的造反的愿望。 (3)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一句表达了陈涉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分析“燕雀”“鸿鹄”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 明确:陈涉用鸿鹄来自比,表现了他的远大抱负起义的思想基础。 2阅读课文第二节,讨论下面问题。 (1)起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是什么?用文中句子回答。 明确:“会天大雨法皆斩” 。 “失期,法皆斩”反映了秦王朝的残暴统治(刑法严重) ,戍边贫民已被逼得无路可走,与其束手待毙,不如奋起反抗,这是官逼民反,是苛刻的秦法把陈涉、吴广等逼上了起义的道路。 (2)在这样的情况下,陈胜他们是
3、如何下定起义的决心的? 明确:“今亡亦死死国可乎” 。他们是比较“逃亡而死”和“为国而死”的不同价值之后,才下定为国而死的决心。这表现了陈胜伟大的抱负和起义的决心。 (3)在陈胜对当时的形势分析来看,陈胜认为他们的起义会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响应?他为什么这么自信? 明确:“天下苦秦久矣” 。说明全国人民对秦朝的愤恨积之已久,处处都积蓄着反抗的力量,从而揭示了当时的尖锐的阶级矛盾。 (这是起义的根本原因)秦王朝的内部矛盾重重,与六国存在旧矛盾。 (先提秦二世杀太子扶苏,引起人民的不满,掀起人民反抗秦二世的情绪,并争取人民的支持,分化统治者内部力量;再提深受楚国人民爱戴的名将项燕,以其名义发动起义
4、,具有号召力,又可燃起人民对秦灭楚的复仇火焰。 )发动群众的策略,这样就显示了陈胜既敢于斗争又有斗争的智谋,有洞察时局的能力。 (4)在确定了起义的方针和发动群众的策略之后,陈胜做了哪些事情来制造舆论,以达到“威众”目的的?效果如何? 明确:两件事,置书鱼腹、篝火狐鸣;效果:“卒皆夜惊恐”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这些描写是这两件事给士卒的影响,生动地表现了士卒敬仰陈胜的微妙神态。这向我们再次显示了陈胜的善于斗争和组织领导才干。 3阅读分析第三节,讨论下列问题。 (1)起义是如何发动的?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本段开头描述了哪三个场面?) 明确:智杀二尉、起义动员、为坛而盟。体现了陈胜
5、、吴广把起义运动计划得十分周密。(2)起义动员时说的一番话(尤其是“且壮士有种乎”一句) ,表现了陈胜怎样的思想性格? 明确:这是用激昂的语言点燃在场者的反抗怒火。 “死即举大名耳”和“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两句,铿锵有力,动人肺腑,说出了在场者的心里话,具有极强的鼓舞斗志的作用,也具有极强的号召力,所以徒属都“敬受命” 。同时也表现了陈胜的远大抱负、反抗决心和蔑视王侯将相的叛逆性格,也显示了陈胜作为领导人的宣传、组织才能。4现在我们已经基本上了解了文章的全部内容,现在请同学们简单概括一下陈涉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导学生从文中相关的语句中去分析陈涉的性格。 ) 明确:陈涉是一个具有非凡的个性和远大
6、抱负、不安贫困、有勇有谋、并有坚强的反抗决心和叛逆性格的英雄。5 “世家”这种体例,本是记述世代相承的诸侯王国兴衰事迹的。司马迁为什么把一个农民列入世家呢?(指导学生从陈涉的成就方面思考问题。 )明确:本段后半部分主要写了起义部队在陈胜的领导下,胜利进军(势如破竹) ,迅速壮大。陈胜也实现了他的“鸿鹄之志”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农民政权,这在历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陈涉出身雇农,并不是世代相承的诸侯之家。司马迁之所以把他列入“世家” ,主要是肯定陈涉在推翻秦王朝过程中的“首作难”之功(首先发动起义) ;同时又认为,他曾一度建立政权,发号施令,因此把他列入“世家” ,给予陈涉重要的历史地位。 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通过相互间的合作交流,了解了陈涉鲜明的人物形象,并尝试分析了作品的思想内容。四、课后作业1讨论“思考和练习”第一题 。2完成本课作业纸。板书设计:陈涉世家司马迁根本原因:失期,法皆斩起义爆发的原因 直接原因:天下苦秦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