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桃花源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用积累的学习古文的方法全面掌握相关的文言知识。2了解陶渊明,并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感情。3把握文章的叙事线索,主要内容,深度情感等写作特色,并能学以致用。教学重难点:1利用学文言文的方法积累常用文言知识。2使学生理解本文写作的顺序、详略,体会优美、精炼的语言。3体会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茂盛的桃林中,走来一位诗人,满怀愁绪、愤慨与无奈,曾经满怀豪情,胸怀天下,不料社会动乱,一片污浊。于是他独善其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好不逍遥自在
2、;于是他归隐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好不悠闲惬意;于是他寄情山水,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用旷达的胸襟去包容命运的不信与悲哀。今天,让我们寻着这位诗人的足迹,走进桃花源,去聆听诗人对理想的诉说,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二、作者及背景简介(生说,师补充)三、出示学习目标(2 课时的总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和翻译课文。2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文学常识,并认识作者通过描写“世外桃源”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3掌握相关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现象。4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学习文章曲折回环,思念迭起,引人入胜的写法。四、稍作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诵读课文。(1)自
3、读。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利,音韵铿锵,停顿分明,不读破句子等。(2)指名读,点评。2.了解文意。借助工具书、结合文下注释以及小组讨论疏通文意,注意落实关键字词的意思,将不懂的做上记号,自学结束后提出来全班讨论。质疑求助归纳整理如(1)书中注释及补充的重点字词(2)古今异义字词(3)通假字(4)一词多义(5)同义词(6)成语(7)句子翻译(8)故事内容等。五、课堂提高,优化练习请在“桃源漫步” 、 “桃源上学” 、 “桃源放牛” 、 “桃源作客”和“桃源游戏”等角度中,自选一个展开想像的翅膀进行描绘,不少于 200 字。六、总结得失,练习背诵第二课时一、内容回顾1.同学互相
4、就上节课所学来提问。2.按照“捕鱼忘路发现桃源小住桃源离开桃源再寻桃源”的渔人行踪线索,讲述桃源故事。过渡: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美、乐、奇)二、想像桃源之“美”1.朗读描写桃花源外部环境美和内部环境美的句子,开展朗读比赛。2.桃花源风景真是美不胜收,你头脑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一个景点,用“这里的美,你看”的句式给大家描绘一番。如:这里的桃林美,你看,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色的彩霞。地上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树上花瓣纷纷落下,像是一只只飞舞的粉蝶教师小结:听着大家的描绘,我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桃源是美丽
5、的,它美在环境幽雅,美在风景秀丽,美在资源丰富,美在静谧祥和三、感受桃源之“乐”1.桃花源是美丽的,也是充满欢乐的,文中哪些人能感受到桃花源的“乐”?(男女、老幼、渔人)2.他们分别为什么而乐?请你以其中一类人的身份和口吻说说。教师以记者采访的形式跟学生交流,学生以文中人物的身份设身处地地感受桃源生活之乐。如:(1)男人虽种植劳累,但他们乐,乐在不必服兵役,免受战乱之苦,能安居乐业。(2)女人虽采桑养蚕,织布缝衣,忙得不亦乐乎,但她们乐,乐在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过着和平安定的生活。(3)老人(黄发) “怡然自乐” ,乐在老有所养,丰衣足食。(4)小孩(垂髫) “怡然自乐” ,乐在和平安乐,无忧
6、无虑。(5)渔人乐,乐在受人热情相邀,盛情款待。小结:桃花源乐在民主平等,乐在和平安定,乐在丰衣足食,乐在民风淳朴,乐在四、评说桃源之“奇”桃花源的美丽快乐令人神往,桃花源的离奇神秘更是引人入胜。那么,桃源“奇”在何处呢?请你以“奇,那是因为”的句式阐述一下自己的认识,要尽量用原文的句子回答。讨论,交流。 (明确:景奇、人奇、踪奇。 )(1)景奇。如桃林奇,那是因为“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 。山洞奇,那是因为“仿佛若有光豁然开朗” 。(2)人奇。如人奇,那是因为“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见渔人,乃大惊”“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踪奇。如踪奇,那是因为渔人“既出,得其船,便扶
7、向路,处处志之” ,后“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名人探访,竟然“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五、赏读课文在投入的赏读中,神游这个美丽欢乐而又扑朔迷离的桃源胜境。六、研课文,悟主旨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存在吗?作者为什么要写呢?我们又该如何评价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呢?(学生深入文本,领悟文中主旨,各抒己见。 )七、总结全文桃花源不是陶渊明消极的逃避,而恰恰是他闪光理想的依托。毛泽东登庐山中的一句诗:“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 ”充分肯定了陶渊明对理想社会的追求,面对着中华大地的千年变迁,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如今祖国各地不是桃源,胜似桃源,倘若陶渊明地下有知,一定会感到无比欣慰的。八、布置作业1.课后选读以下诗作:桃花源诗 (陶渊明) 桃源行 (王维) 桃源图 (韩愈) 桃花溪 (张旭) 。可以摘抄文中优美诗句,也可以写心得体会。2千百年来, “桃花源”已成为人们在失意时精神的避难所,衍化成为一种“桃源情结”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桃花源”魅力长存的原因。3请以“我心目中的桃花源”写一篇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