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规勘误表.doc

上传人:wspkg9802 文档编号:6136858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规勘误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规勘误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规勘误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规勘误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本规程较原规程已适当提高安全度 510%(其余新规范、新规程亦然) 2.第 3.2.3 条中的 D 类地面粗糙度慎用! 3.第 3.2.7 条中的相互干扰增大系数约为 1.11.3。 4.根据第 3.3.1 条第 2 款规定,6 度高层也要算地震作用。 5.第 3.3.2 条规定会使截面较原规程增加。 6.7 度建筑要用 100 年,计算时大约可取 7.5 度。 7.第 3.3.13 条规定为剪重比的限值。 8.第 3.3.16 条(强制性条文)只是原则规定结构自重周期应考虑非承重墙体的刚度影响应予折减,但具体数值在第 3.3.17 条并不强制。对于剪力墙结构,开间、进深大时才折减,短肢墙

2、也可折减。 9.根据第 4.1.3 条规定,单跨框架不允许做。 10.注意楼盖的重要性(各章均有体现)。 11.建设部部长令中已没有关于最大高宽比的超限审查。 12.第 4.3.6 条规定的楼板在任一方向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 5m 已近危险。 13.第 4.4 节中违反其中一条,即为不规则结构,要专家审查。 14.第 4.4.2 条规定主要是限制下部刚度比上部小。 15.第 4.4.6 条限制外挑主要是考虑竖向地震的影响,实际上 7 度时竖向地震的影响已是比较大了。 16.第 4.5.2 条限制砼不高于 C40,主要是考虑高于 C40 时易开裂。 17.第 4.6.3 条注意取层间最大位移,而不

3、是质心位移。 18.第 4.6.3 条第 2 款规定 1/500,主要是考虑下层位移引起的上层无害位移。 19.表 4.8.2 中筒体应分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 20.对特一级的要求大多在第 4.9.2 条规定了,另外在第 11 章中对特一级框支梁有规定,还有在第 10.2.14 条也有特一级的规定。 21.第 5.1.4 条中的薄壁杆系是指墙高/厚大于 5。 22.第 5.1.9 条施工过程的模拟理论上应分析 n 个结构(从 1 层到 n 层),但现有计算软件值计算一个 n 层的结构,荷载分层添加。 23.第 5.2.1 条无地震作用时折减系数为 1.0。 24.第 5.2.4 条折减系数

4、不宜小于 0.4。 25.第 5.3.4 条计算出不变形区域(刚域)可减小支座负弯矩。 26.第 5.4 节刚重比在 1.42.7(剪力墙等)或 1020(框架)时,要考虑重力二阶效应。 27.第 5.4.4 条,对抗震设计的建筑一般不成问题。 28.结构倾覆验算按第 12.1.6 条,安全系数比原规程大(原规程安全系数只有 1.0)。 29.第 6.1.7 条,计算时应输入剪力墙,框架不能按框剪做。 30.第 6.2.1 条,节点较原规程适当放松。 31.第 6.2.6 条公式 6.2.6-4 取代以往 Ho/h=4 的短柱判别式。 32.第 6.3.3 条第 1 款中的通长筋允许搭接。 3

5、3.第 6.3.3 条第 2 款的要求是为避免钢筋滑脱。 34.第 6.4.2 条中的较高高层建筑一般是指框架大等于 40 米,其余大等于 60 米。 35.第 6.4.2条附注 5 中设芯柱是为了提高柱的延性。 36.第 6.4.7 条第 4 款中的复合螺旋箍筋是沿柱全高由一根钢筋形成的。 37.第 6.4.8 条第 2 款的规定较原规程适当有所放松。 38.第 6.5 节同砼规 GB50010。 39.箍筋不宜焊在主筋上。 40.第 6.5.3 条第 4 款大直径钢筋优先采用机械连接,焊接不易监督、检测。理论上搭接是最好的形式,但易造成钢筋过密,细钢筋优先采用搭接。 41.第 7.1.2

6、条一般剪力墙结构中允许存在个别短肢剪力墙,个别短肢剪力墙只需遵守小墙肢的规定。 42.第 7.1.9 条本规程只有底部加强部位才称作加强部位。 43.第 7.2.5 条 hw/bw 在 35 之间时,建议采用小等于 3 的做法(即箍筋全高加密)。 44.第 7.2.6 条第 1 款希望塑性较产生在底部一层。 45.第 7.2.16 条第 1 款比原规程增加了箍筋含量。 46.第 7.2.16 条第 2 款纵筋比原规程有所降低。 47.图 7.2.16,抗震规范中类似的图应按此图修改。 48.表 7.2.17 中其他部位的纵向钢筋最小量偏少。 49.第 7.2.26 条对连梁最小配筋率未规定(其

7、它规范亦然),建议一级、跨高比不大于 1.5时连梁最小配筋率不宜大于 0.25%(单面)。 50.第 10.1.5 条即补充有限元二次分析。 51.第 10.2.1 条中的厚板是指厚度 1 米以上的板。 52.第 10.2.3 条框支柱周围不宜采用错层。 53.图 10.2.9,本图仅对框支剪力墙,且框支柱仅伸至墙底的不利情况,仅最外排的梁钢筋才需要弯到梁底下一个锚固长度。 54.第 10.2.14 条与第 7.2.6 条不同,包括墙底截面也乘以增大系数。 55.第 10.4 节的错层结构是指连续错层。 56.第 10.5.2 条,将重力代表值乘以 1.1 近似考虑。 57.第 10.6.1

8、条,多塔楼振型较丰富。取质心是为了易算,刚心是个变化的概念,不易算,取楼层或整个结构的刚心不好说。 58.第 10.6.3 条,楼板双层双向配筋。 59.附录 C 不考虑梁水平加腋。 几个勘误: 1.第 1.0.3 条中的“地震烈度区划图”应改为“ 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 2.表 4.8.2 中筒体应分为框架-核心筒和筒中筒。 3.第 5.5.2 条第 1 款中的“所处地震动参数区划的特征周期”应改为“设计地震分组”。 4.第 7.2.9 条第 1 款公式分母中的减号应改为加号。 5.第 7.2.16 条第 1 款中的“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小于”应改为“箍筋间距分别不应大于”。 6.第 10.2.9 条第 3 款公式中 b 的下标“ho”应改为 b 乘以 ho(梁截面有效高度)。 7.第 10.2.12 条第 1 款公式 10.2.12-1 中 b 的下标“ho”应改为 b 乘以 ho(柱截面有效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统计图表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