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 山 大 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课题名称: 黄芪提取物体外抑菌分析 学 院 ( 系 ) : 里 仁 学 院 年级专业: 10 级生物工程 学生姓名: 肖 敏 指导教师: 李秀锦 完成日期: 2014.5.8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次课设的基本内容是选用黄芪这种植物,用醇提法提取其中的有效抑菌成分,然后在体外进行抑菌实验,采用的是管碟法和二倍稀释法,紧接着测定黄芪提取物的最低杀菌浓度(MIC) ,最后运用单一变量试验探讨影响抑菌作用的因素,包括样液的不同处理、pH、糖和盐等。本毕设主要想解决的问题是通过体外抑菌实验所得的抑菌圈大小判断黄芪提取物的抑菌能力,依据二倍稀释法
2、测得黄芪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以及通过单一变量实验探讨其影响因素。2、毕设进展 一) 已完成的研究内容1、采用醇提法将黄芪浸泡、超声以提取其有效成分,并制备了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提取液2、管碟法体外抑菌实验、测量抑菌圈大小 3、二倍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4.、pH 对抑菌作用的影响 5、.糖、盐对抑菌作用的影响二)尚未完成的研究内容1、样液不同处理对抑菌作用的影响2、数据处理及分析3、撰写论文、审查核对、毕业答辩3、现阶段研究结果与分析1 黄芪提取物的抑菌效果黄芪提取物对大肠赶紧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效果见下图 1、图 2 及表 3-1(抑菌圈直径越大,抑菌效果越明显)由图 1、图 2 和
3、表 3-1 可知,黄芪提取物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并且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抑菌性明显强于革兰氏阳性菌。2 二倍稀释法测黄芪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由于黄芪提取物与液体培养基混合后并加入细菌培养后,与对照液相比,细菌越多则透光度越小,当完全没有细菌时透光度最大,也就是吸光值越小,其吸光值表见下表 3-2图 1 大肠杆菌 图 2 金黄色葡萄球菌5、主要参考文献 由表 3-2 可得黄芪提取物的最低抑菌浓度大肠杆菌:MIC(g/ml)=1/16 *0.5 = 0.03 g/ml金黄色葡萄球菌:MIC(g/ml)=1/4 *0.5 = 0.125 g/ml苯甲酸钠是常用的食品添加剂,以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在
4、相同条件下为阳性对照,可比较黄芪提取物与苯甲酸钠的抑菌效果。苯甲酸钠的吸光值表如下:由表 3-4 可知,当样液的稀释度大于 1/128 时,吸光值接近于零,说明此时混合液中没有菌生长,而当稀释度为 1/256 时则吸光度不为零,说明有菌生长,所以稀释度为 1/128 时的苯甲酸钠浓度对大肠杆菌即为最低抑菌浓度,即 MIC(大肠杆菌) = 0.004 g/ml同理 MIC (金黄色葡萄球菌)= 0.004 g/ml鉴于黄芪提取物和苯甲酸钠都有抑菌作用,根据以上的数据和得出的最低抑菌浓度可对两者进行比较,二者相关数据比较见下表:在相同条件下苯甲酸钠的最低抑菌浓度低于黄芪提取物,由此可见,苯甲酸钠的
5、抑菌作用优于黄芪提取物。3、pH 对抑菌作用的影响探讨 LB 液体培养基在不同 pH 条件下黄芪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见图 3:由图 3 可知,pH 对黄芪提取物的抑菌效果有一定影响,中性或偏酸性条件更有利于抑菌, pH 为 7 条件下抑菌能力最强,偏酸性条件下(pH=5 或 6)抑菌能力略有下降,这可能是因为多酚类物质在低 pH 下溶解性更强、更稳定;碱性条件下(pH=8 或 9) ,抑菌能力明显下降,这可能是因为碱处理会使黄芪的某些抑菌成分与溶液中的碱发生反应,从而使该物质的抑菌活性降低。4 糖、盐对抑菌效果的影响采用比浊法探讨不同糖浓度或盐浓度对黄芪提取物抑制大肠杆菌效果的影响,
6、结果见图 4、5图 3 pH 对黄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图 4 蔗糖对黄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由图 4、5 可知,随着糖、盐浓度的增加,黄芪提取物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也随之增大,这可能与糖、盐本身作为食品防腐剂有关。比较两者的抑菌率发现,当蔗糖浓度为 40%时,抑菌率从 23.6%增大到 60.1%,而当食盐浓度为 5%时,抑菌率达到了 84.3%,这说明食盐对黄芪提取物抑菌的协同效果优于蔗糖。4、面临的主要问题及解决分析本次毕业设计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体外抑菌实验抑菌圈不明显,达不到理想结果,以及二倍稀释法测 MIC 时吸光值的不稳定性,还有就是数据处理与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多次反复做实验,
7、比较数据、对比参考文献,并分析总结,最后可得出以下结论:做体外抑菌实验时: 最佳菌悬液 OD 值: OD600 = 0.10.2图 5 氯化钠对黄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菌悬液体积 V=200L样液体积 V=100L抑菌圈不明显的可能原因:样液不新鲜;试验菌的浓度和培养基内试验菌的菌量; 培养基的质量与厚度5、后续工作安排首先,对于整个毕业设计的内容还有一组实验尚未完成,即探讨样液不同处理对黄芪提取物抑菌效果的影响,所以先完成这部分的研究内容。其次,再重新审视整个实验过程,分析利弊,对于结果不理想的实验在时间允许条件下重做一次,看能否有更理想的结果。最后,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整理资料,
8、撰写毕业设计论文;论文审查核对;准备毕业答辩。参考文献1 潘燕,张硕,张岫美. 黄芪的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食品与药品, 2006, 8(9): 5-72 姚淑敏,池振明 ,段效辉. 黄芪提取物对细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D.食品科学 ,2006, 27(8): 90-923 周建新, 彭雪霁, 姚明兰. 黄芪提取物抗菌作用及其方式的研究J. 粮食与食品工业, 2009, 16(6): 14-164 毛森军,霍健聪. 黄芪提取液对大肠杆菌抑菌特性研究D.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2, 33(10): 13-165 毛琼,罗宗铭,宋晓岗. 几种中草药提取物抑菌作用研究B aD.广州工业大学,
9、19986 Kang H,Ahn K S,Cho C,et al. Immunomodulatory effect of Astragali Radix extract on murine TH1/TH2 cell lineage developmentJ. Biol Pharma Bulletin,2004,27(12):1946-1950.7 余 涛, 高景莘, 冯淑明, 彭渝成. 均匀设计在黄芪提取工艺中的应用D.实用医技杂志 , 2003, 10(12): 1393-13948 阿不都拉 阿巴斯,田旭平 . 四种药用植物抑菌作用初探J. 食品科学, 2005, 26(12): 111-
10、11411 Lin L Z. Liquid chromatogphy-electrospr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 study of the flavonoids of the roots Astragalus monoholicus and A.membranaceusJ. J Chromatogr(A),2000,876 (1-2) : 87-9510 吕平, 黄惠芳, 韦丽君. 四种植物提取物的抑菌作用研究 J. 中成药, 2010, 35(12): 216-21911 杨樊辉, 刘世军, 相同顺 , 褚志杰. 正交试验法优选中胃康胶囊中黄芪的提取工艺
11、杨J. 武警医学报, 2004, 13(3): 199-20012 Lee Y S,Han O K, Park C W,et al. 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gene expression and nitric oxide regulation of aqueous extracted Astragali radix in RAW 264.7 macrophage cellsJ. J Ethnopharmacol,2005,14,100(3):289-294.13 刘胜贵, 许方美, 张兰兰. 植物提取物体外抑菌试验的方法研究J. 怀化学院报, 2006, 25(2
12、): 65-6714 李锐. 黄芪提取物质量标准及慈竹茹的化学成分研究D.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 200515 李京晶,籍保平. 十味中草药提取液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J. 食品科学, 2006, 27(4): 147-150六、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七、系级教学单位审核意见:审查结果: 通过 完善后通过 未通过 负责人签字:年 月 日说明:1.开题报告版面设置为:B5 纸,上下页边距分别为 2.5cm 和 2cm,左右页边距分别为 2.4cm 和 2cm。2.开题报告正文标题及内容,宋体,小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 20 磅。3.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一般不少于 1000 字。4.页面不够可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