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红楼梦中“个”的解析摘 要:本文以红楼梦为专书研究对象,对其中“个”的非典型量词用法(“个 2”)的使用情况做出了全面的分析,采用替换分析的方式来对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并对每种情况的产生原因做出了解释。 关键词:“个 2” 语法化 红楼梦 “个”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也是最早见于文献的量词之一。 朱德熙(1982)认为:“个是个体量词里用的最广泛的一个,几乎所有的个体名词不管有没有自己的专用量词都能论个 ”。吕叔湘(1980)认为:“个是现代汉语里应用最广的一个单位词。 ”何杰(2002)认为:“就其历时发展而言,它的历史渊源久远;就其应用范围而言,它是应用范围最为广泛的个体量词”
2、。关于“个”的语源及其语法地位,前人研究成果颇多,这里不再赘言。 事实上, “个”不仅使用频率很高,而且使用情况也比较复杂,受到“个”修饰和称量的词语也不限于名词这一个词类。在对实际语料进行分析时,往往可以发现,在“个”之后,除了名词可以受其修饰与限制外,在同样的位置上还可以出现动词、形容词、短语和其他的一些特殊格式。以红楼梦一书为例,就有大量的类似“撞了个满怀” “说个明白” “竟装个不知道”这样的用法出现,如果从量词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未免太过牵强。本文将以“个”的这类使用情况为调查对象,将这种用法的“个”与“个”的典型量词用法相区别,以红楼梦为底本,进行专书分析,较为详细地对该类用法做出
3、全面的分析和诠释,从而进一步揭示“个”在现代汉语口语中的发展情况。 一、 “个”使用情况的区分 关于“个”两种用法的差异问题,实际上在朱德熙的语法讲义中已经有所提及,但当时只是认为这样的形式是量词“个”的特殊用法。也有很多学者从“语法化”的角度对这种情况做出了分析,比如:赵日新(1999) ,张谊生(2003) ,李宇明(2002) 。其中,李宇明还对“个 1”和“个 2”的使用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地论述和探讨。他指出,虽然“个 1”与“个 2”的分布表面相似,都是在动后宾前,但它们之间的差别很大。他进一步从三个方面对二者的差别进行说明: (一) “个 1”可以同数词、指示代词相组合,当“个 1
4、”不带数词的时候,其前往往也可以添加上“这” “那”等指示代词;而“个 2”一般不具备这样的特点。 (二) “个 1”可以重叠,有时可以换成其他的名量词;“个 2”则不可以重叠,有的时候还可以换其他的动量词。例如:在“洗个澡”这类格式中,可以将“个”换成“下” ,说成“洗下澡” 。 (三) “个 1”和“个 2”在句子中的辖域也不相同。 “个 1”只能修饰和限制后边的宾语;而“个 2”则对整个动宾结构起修饰和限制作用,所以, “个 2”不能脱离动宾结构而存在。 从上述特点可以看出,李宇明的“个 1”和“个 2”主要是指在“动后宾前”这一个句法位置上“个”的使用情况。但本文认为,可以将“个 1”
5、所指代的范围扩大,借“个 1”来指称“个”的典型量词用法,而将非“个 1”用法的“个”都记作“个 2”,这个“个 2”的范围要比李宇明原先界定的范围大一些。下面结合红楼梦一书,对其中“个 2”的用法做出具体的分析。 二、 红楼梦 “个 2”的使用情况 (一)引语前的“个” 这类情况在红楼梦中一共有 37 处。例如: (1)贾蓉忙应几个“是” 。 (红楼梦第十六回) (2)平儿知道凤姐与秦氏厚密,虽是小后生家,亦不可太俭,遂自作主意,拿了一匹尺头,两个“状元及第”的小金锞子,交付与来人送过去。 (红楼梦第七回) 在这个引语位置可能会出现名词、短语,甚至是一个句子。对于类似这样的情况,吕叔湘(19
6、84)认为,这些成分“在句子里头无疑问的是处于名词的地位,是个实体成分,在这些词语的前头加个,是援名词的例。 ”所以,虽然“个”后出现的可能不是名词,但我们仍然可以把这里的“个”看作是一个量词,引语前加“个”是其量词用法的扩展。 (二)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质短语前的“个” 在红楼梦中, “个”可以出现在形容词或形容词性质的短语结构之前。例如: (3)金荣飞砚来打茗烟,偏没打着茗烟,便落在他桌上,正打在面前,将一个磁砚水壶打了个粉碎。 (红楼梦第九回) (4)问起原故,赵姨娘便气的瞪着眼粗了筋,一五一十说个不清。 (红楼梦第六十回) (5)你且问个清浑皂白,再动粗卤。 (红楼梦 ,第八十回) 类似用
7、法还有“不见个动静” “吃个新鲜” “打个稀烂” “没个轻重” “取个吉利” “落个平安” “说他个粗糙” “打出个残疾”等。这样的形式在红楼梦中,除去重复出现的,一共有 24 个。 那么,在这 24 个结构中, “个”的语法性质是什么?每个结构形式中“个”的语法性质是否一致?张谊生(2003)在分析“V 个 VP”结构时,曾用该结构是否符合五个条件来帮助判断结构的性质和“个”的语法性质。本文在参考其判断方法后,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进而将这 24 个结构大致分为三类,具体的分类方法如下: 1.“个”是否可以用“得”替换 1) “个”可以用“得”替换。例如: (6)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
8、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了个粉碎。(红楼梦第八回) 例(6)中的“打了个粉碎”可以变换为“打得粉碎” 。 (7)宝玉听了,将手中的茶杯只顺手往地下一掷,豁啷一声,打得粉碎。 类似的结构还有:“撕了个粉碎” “剁了个稀烂” “吃个新鲜”等,这样可以用“得”替换的结构一共得到了 9 个。 2) “个”不能用“得”替换。例如: (8)贾蓉也忙笑说:“别看文法,只取个吉利罢了。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在例(8)中,不能将“取个吉利”变换为“取得吉利” 。见例(9): (9)*贾蓉也忙笑说:“别看文法,只取得吉利罢了。 ” 当“个”不能用“得”替换时,则遵循以下步骤进行分类: 2.“个”后的词语或者短
9、语是否可以用“什么”提问。 1) “个”后不能用“什么”提问。例如: (10)便是我们做下人的伏侍一场,大家落个平安,也算是造化了,要这样起来,连平安都不能了。 (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在例(10)中, “大家落个平安”不能被改写为“大家落什么” 。这类结构只有 1 例。 2) “个”后可以用“什么”提问。例如: (11)果然招他动了大气,不过说他个粗糙就完了,你们就现吃不了的亏。(红楼梦第五十五回) 例(11)中, “说他个粗糙”可以改写为“说他什么” 。 在这样的情况下,则看其是否还满足以下条件: 3.在提取“个”之后, “个”前的动词或动词成分是否可以被替换成正反问形式。 1)动词或动词性
10、成分可以用正反问形式替换。例如: (12)你是个可人,你是个多情。 (红楼梦第二十八回) 在例(12)中, “是个多情”可以改写成“是不是多情” 。这类结构一共有12 个。 2)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不能用正反问形式替换。例如: (13)贾蔷道:“买了个雀儿你顽,省得天天闷闷的无个开心。”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例(13)中, “无个开心”不能改写为“有无开心” 。 (14)幸而没动筋骨,倘或打出个残疾来,可叫人怎么样呢!(红楼梦第三十四回) 例(14)中, “打出个残疾”不能改写为“打出打不出残疾” 。这类结构一共有 2 个。 按照这三个步骤,可以得到四类结构。对这四类结构中“个”的语法性质,可以
11、进行如下区分: 满足条件“动词或动词性成分可以用正反问形式替换”的结构,可以看作述宾短语。 “个”为量词,记作“个量” 。满足条件“个可以用得替换”“个后不能用什么提问”和“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不能用正反问形式替换”的结构,都可以看作述补短语, “个”为助词。 其中,条件“个可以用得替换”中的“个”可以被“得”所替换,“个”可以看作是一个和“得”相当的结构助词,记作“个得” 。 条件“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不能用正反问形式替换”中的“个”可以用“什么”对后边的内容进行提问,所以它的助词性要低于“个得” 。是述宾结构到述补结构间的过渡,记作“个助 1”。 条件“个后不能用什么提问”中的“个”不能用“什么”
12、对后边的内容进行提问。记作“个助 2”,其助词性程度要高于前两者。 “个”在这儿没有实际的语义,只起到让语气停顿、舒缓语气的作用。 三种条件下, “个”的助词性强弱排列如下: 个助 2个得个助 1 下面用表格对 24 个结构中“个 2”的分布情况进行简单说明: 表 1: 语法性质 个量 个助 1 个得 个助 2 出现个数 12 2 9 1 所占比例 50% 8.3% 37.5% 4.17% 综上所述, “个”之后如果为形容词或者形容词性质短语, “个”的语法性质是不同的,有可能是量词,也有可能是助词。在同为助词的情况下,其内部的虚化等级是不同的,应该根据情况予以区分。 (三)动词或动词性质短语
13、前的“个” 在红楼梦中, “个”还可以与动词或动词性质的短语结构相结合。例如:(15)说的满屋里人都笑了。赵嬷嬷也笑个不住(红楼梦第十六回) (16)平儿笑道:“老爷把二爷打了个动不得,难道姑娘就没听见?(红楼梦第四十八回) 类似的结构还有:“气了个倒仰” “报个暴病身亡” “哭个不了” “哭个死去活来” ,除去重复出现的,共计 35 个。我们同样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进行分类,得到下边的表格。 表 2: 语法性质 个量 个助 1 个得 个助 2 出现个数 12 4 16 3 所占比例 34.29% 11.43% 45.71% 8.57% 对比“表 1”和“表 2”,可以得知: 1.如果“个”后
14、边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则整个结构为述宾结构的机率小于“个”后为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但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谓词性成分是被当成一个整体事件来指称的,并非一个单一的动作。 2.如果“个”后边为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个”的助词性要强于“个”后为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的情况。 (四)固定结构中的“个” 1.“好(一)个” 在红楼梦中,这类句子一共有 23 个。例如: (17)迎春因说道:“林妹妹怎么不见?好个懒丫头!这会子还睡觉不成?”(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18)因向金钏笑道:“倒好个模样儿,竟有些象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 ”(红楼梦第七回) 2.“真个” 在红楼梦中,这类句子有 20 处。
15、例如: (19)那兴儿真个自己左右开弓打了自己十几个嘴巴。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 (20)旁边一个小丫头最伶俐,听宝玉如此说,便上来说:“真个他糊涂”(红楼梦第七十八回) 3.“怎(么)个” 在红楼梦中,这类句子共 9 处。例如: (21)等过三年,知道又是怎么个光景,那时再说。 (红楼梦第四十六回) (22) (尤二姐)问他家里奶奶多大年纪,怎个利害的样子。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4.“把个” 在红楼梦中,这类句子共 18 处。例如: (23)宝钗笑道:“把个酒令的祖宗拈出来”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24)话未说完,把个贾政气的面如金纸,大喝“快拿宝玉来。 ”(红楼梦第三十三回) 5.“些个
16、” 在红楼梦中,这类句子共 6 处。例如: (25)倒是跟前的平姑娘为人很好,虽然和奶奶一气,他倒背着奶奶常作些个好事。 (红楼梦第六十五回) (26)林之孝家的又向袭人笑说:“该沏些个普洱茶吃。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 6.“得个” (这里的“得”为结构助词) 在红楼梦中,这样的例子仅有 1 处。 (27)乐中悲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红楼梦第五回) 7.“连(一)个” 红楼梦中, “连个”结构共有 15 处。例如: (28)黛玉笑道:“偏是咬舌子爱说话连个二哥哥也叫不出来,只是爱哥哥爱哥哥的。 (红楼梦第二十回) “连一个”结构共有 3 处。例如: (29)他就逛去了,回家来连
17、一个影儿也摸不着他!(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8.“个”在固定短语中的使用情况小结 上述结构中, “个”大多数情况下都为助词。 1)在“好(一)个” “真个” “怎(么)个” “些个”这样的结构中, “个”为语气助词。 “个”完全没有表量的功能,而是和前边的词结合,表示强调、感叹、疑问等语气,像“些个”还可以用在句末表示一种语义的完足。在这些格式中, “个”与前边的成分结合得比较紧密,某些结构有时甚至可以独立充当句法成分。例如: (30)鸳鸯笑道:“真个的,我们是没脸的了?就是我们在太太跟前,太太还赏个脸儿呢。 (红楼梦第四十四回) 2)在“把个”结构中, “个”兼有量词和语气助词的性质。 “把个
18、”结构中的“个”和“把一个”结构中的“个”是完全不同的。在“把一个”结构中, “个”是量词,之所以这样认为,理由有三:“个”的前边除了数词“一”之外,还可以出现不同的数词;“个”的前边可以受指示代词的修饰;“个”这个位置可以用其他量词替换。例如: (31)他把这件衣服还给我了。 在“把个”格式中, “个”的语法形式是不自由的。首先,在“个”这个位置上能出现的量词非常少。据杉村博文(2002,2006)调查,可以在同一格式里替换“个”的量词只有三个,而且替换后能生成的句子极少。其次,在这个句式里含有表示情况出乎说话人预料的语义,形成这种语义是因为“个”之后的N 和 V 之间存在“扭曲的关系” 。
19、关于这个解释,姑且不在此进行评价。笔者在调查了红楼梦中全部 18 个带“把个”的句子后,发现并不是每一个句子都表示出乎说话人预料的语义。在这 18 个句子中,有 12 个句子带有明显地表示“意外”的意思。例如: (32)分明今儿冷的这样,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红楼梦第六十六回) (33)探春又道:“到底要算蘅芜君沉着, 秋无迹,梦有知 ,把个忆字竟烘染出来了。 ” (红楼梦第三十八回) 在例(32)中, “把个”结构前用了“倒”;在例(33)中,在动词前用了副词“竟” 。这两个副词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个”在这里的确表示一种强烈地出乎说话人预料的语义。但是下面的句子,很难做出这种
20、判断。例如: (34)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了下来,命点一支小蜡来。(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35)莺儿便赌气将花柳皆掷于河中,自回房去。这里把个婆子心疼的只念佛。 (红楼梦第五十九回) 类似这种类型的句子,如果将其解释为表示“出乎意料”的语义,未免有些牵强。在这里, “个”更多的起到舒缓语义,有让“语意轻化”的作用(周荐之,1983) 。 3)在“得个”结构中, “个”为结构助词。 在红楼梦中,这种结构只有一例,见例(27) 。 在该结构中, “得”和“个”都是结构助词。 “个”作为结构助词,有时可以和“得”出现在同一个句子中。例如: (36)宝玉恨得掷在地下,指着风筝道:“若
21、不是个美人,我一顿脚跺个稀烂,跺得稀烂。 (红楼梦第七十回) “个”也可以与“得”连用,形成“得个”结构。但两个标志词连用时,“得”总是在“个”的前边,这一种排序几乎没有例外。张谊生(2003)认为,主要是由于“得”作为补语标志词,其形成的时间比较早。而“个”是一个后起的补语标记结构助词,其虚化程度比“得”低。故而在排序中, “得”总是放在“个”的前边。 4)在“连(一)个”结构中, “个”可能为助词,也可能为量词。 在“连个”结构中, “个”为助词,起到加强、强调语气的作用,可以不出现。例如: (37)倘或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个王法规矩都没有。(红楼梦第七回) (38)倘或
22、亲友知道了,岂不笑话咱们这样的人家,连王法规矩都没有。 例(37)完全可以变换为例(38)而语义不变。 而在“连一个”的结构中, “个”为量词,不能省略,但只能与数词“一”结合,强调所称量的对象数量少或程度低。例如: (39)我那里还有两个绝好的孩子,从没出门。你可连一个跟的人也不用带。(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综上所述,在固定格式中出现的“个”一般都是助词性的。在某些结构中,由于经常和一些词连用,造成“个”进一步虚化,甚至最后只是用来与其他词一起表示某一特定的语气。 (五)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前的“个” 作为量词, “个”的一个重要语法功能就是修饰、称量名词。但在一些结构中,即使“个”之后出现的是名
23、词,也不能简单地将其看作是量词“个” 。例如:“报个信” “磕个头” “问个好” “上个坟” “尽个礼”等共计 56 个。这类结构有一个特点,即如果将结构中的“个”去除后,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词就是双音节述宾结构的合成词。 在统计时,本文按照如下的方法进行分类: (1) “个”前不能添加数词,但本身可以用动量词“次” “趟”等去替换的。例如: (40)众亲友要给他贺喜,少不得家里摆个酒。 (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41)*众亲友要给他贺喜,少不得家里摆一个酒。 (42)众亲友要给他贺喜,少不得家里摆次酒。 例(40)中“摆个酒”不能变换为“摆一个酒”或者“摆几个酒” ,但可以变换为“摆次酒” 。这
24、类结构中的“个”已经不再是量词,而是倾向于对动作状态进行说明,可以把它看作助词。李宇明(2002)还认为,这类结构中的“个“会让整个动宾结构附加上轻巧随便的非理性意义。本文记作“个助” 。 (2) “个”不能用动量词替换,但“个”前边可添加数词。例如: (43)我再要敢,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 (红楼梦第二十六回) (44)*我再要敢,嘴上就长次疔,烂了舌头。 (45)又听说道:“我要告诉一个人,就长一个疔,日后不得好死!”(红楼梦第二十七回) 例(43)中, “长个疔”不能变换为例(44)中的“长次疔” ,但可以变换为例(45)的“长一个疔” 。这类结构中的“个”为量词。本文记作“个量”
25、。 (3)有的结构中“个”可以同时满足上述两个条件,处于二者的中间状态,反映了“个”虚化的进程。本文记作“个量/助” 。例如: (46)你女儿在这屋里一场,临去时,也给姑娘们磕个头。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47)说毕,又磕几个头,才爬起来。 (红楼梦第四十三回) (48)你女儿在这屋里一场,临去时,也给姑娘们磕次头。 (49)说毕,又磕几次头,才爬起来。 例(46)中的“磕个头”既可以变换为例(47)中的“磕几个头” ,也可以变换为例(48)中的“磕次头” 。同时,例(46)中的“磕几个头”也可以变换为例(49)中的“磕几次头” 。 这三种情况在红楼梦中的分布见下表: 表 3: 出现情况 个
26、量 个量/助 个助 出现个数 13 20 23 所占比例 23.21% 35.71% 41.07%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个”在该结构中的助词性要更为明显。 (六)其他情况 在红楼梦中, “个”之后还存在一些上述分析中没有涉及到的词或者短语。比如, “个”之后为疑问代词“什么” 。例如: (50)翠缕又点头笑了,还要拿几件东西问,因想不起个什么来,猛低头就看见湘云宫绦上系的金麒麟。 (红楼梦第三十一回) 类似的还有“我烦你做个什么” “这个又算个什么”等。对于这类结构,在进行结构划分时,都应该被划为“想不起个/什么来” “我烦你做个/什么” “这个又算个/什么” ,且在去除“个”之后原句语义不变
27、。所以本文认为这类结构中的“个”都为助词。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 “个”之后出现的是“的”字短语。例如: (51)凤姐儿又道:“那袭人是个省事的,” (红楼梦第五十一回) 这种情况以出现在“是”字句中为多,而且主要是对“是”前边出现的主语(一般是人)做出说明和限定。这里的“的”字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作为整体受到限制和修饰,所以,本文认为这类结构中的“个”属量词用法,是“个 1”用法的扩展。 三、结语 上文从六个方面对红楼梦中的非“个 1”用法进行了全面详尽地说明,得到以下结论: 1.“个 2”中既包含量词性质的“个” ,也包含助词性质的“个” ,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区分。但是“个量”与“个 1
28、”不完全相同,大多数为“个 1”用法的扩展。 2.“个 2”中助词性质的用法源于“个”的语法化,由于其在不同结构中语法化的程度不同,所以,不同结构中“个”的助词性强弱也有所不同。同时,在量词性质的“个”和助词性质的“个”之间,存在中间状态。 关于引起“个”虚化的原因,一般认为这最初主要是由“个”之前数词“一”的省略引起的(赵日新,1999) 。除了从省略的角度对虚化做出解释外,本文认为,语用竞争也会导致“个”的虚化。在红楼梦中, “个”和“得”都可以作为补语标志词。例如: (52)连司棋都气了个倒仰,无计挽回,只得罢了。 (红楼梦第六十二回) (53)我听见这话,气得倒仰,查是谁说的,又查不出
29、来。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 既然同时有两个补语标志词存在,那么这两个词在使用过程中肯定会存在竞争。在汉语发展的历史上,据太田辰夫(1987)研究, “得”作为结构助词的虚化过程最迟在晚唐就已经完成了。所以, “得”作为补语标志词出现的时间要比“个”早得多,其虚化程度也要高得多。也正因如此,在“得” “个”连用的“得个”结构中, “个”总是居于“得”后边的位置。 “得”的虚化程度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尤其是在“得个”这样的结构中,补语标志的特性主要由“得”来表现,进而削弱了“个”结构助词的性质。由于“个”在与“得”的竞争中处于劣势,其用于补语标志词的地位不稳定,导致“个”向虚化程度更高的语气助词
30、演变。当然,这只是本文对“个”语法化进程的一个猜想,是否如此,还有待进一步证明。但在红楼梦中,很多情况下, “个”只参与表达语气,已经完全丧失了称量的语法功能。 3.“个 2”的使用情况表明“个”的虚化过程在现代汉语中还将继续。 注释: 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 当代语言学,2003, (3). 在这里替换的时候,没有考虑“了” 。 参考文献: 1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陈保亚.20 世纪中国语言学方法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9. 4郭锐.现代汉
31、语词类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5李宇明.语法研究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 6太田辰夫.中国历史文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7周荐之.量词问题拾零J.汉语学习,1983, (6). 8赵日新.说“个”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 (2). 9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把”字句“把”的宾语带量词“个” J.世界汉语教学,2002, (1). 10杉村博文.量词“个”的文化属性激活功能和语义的动态理解 J.世界汉语教学,2006, (1). 11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 J.当代语言学,2003, (3). (路云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100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