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跟踪检测(十三) 河流地貌的发育(限时 40 分钟 满分 100 分)说明:标“”题有一定难度, 请同学们慎思慎做,教 师重点 选讲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2014绵阳诊断)下图为某国局部地区及 A 河流区域部分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 13题。1流水侵蚀作用比较强烈的地区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2图中四地,聚落规模最大的是( )A B C D3建水库的理想坝址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2014淄博月考)下图为同一区域不同 发育阶段示意图。 读图回答 45 题。4按照先后顺序,图示发育阶段排列正确的是( )A BC D5该岩石形成的地貌
2、类型为( )A风蚀洼地 B喀斯特地貌C流水地貌 D沉积地貌(2014巴中高三适应性测试)图 为河水中颗粒物质所受外力作用类型与河流流速、 颗粒物直径之间的关系图,图 为某区域地貌示意图。 读图,回答 68 题。6欲使直径为 0.1 mm 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0.1 cm/s B0.5 cm/sC0.7 cm /s D0.3 cm/s7.下表中 P、Q 两颗粒物所受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颗粒直径(mm) 河流流速(cm/s)P 0.02 200Q 20 7A侵蚀、搬运 B搬运、堆积C侵蚀、堆积 D搬运、侵蚀8.能够反映图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A甲 B乙
3、C丙 D丁下列为三角洲形成过程图。读图 回答 910 题。9根据上面各图可得出三角洲形成的先后顺序为( )A甲、乙、丙、丁、戊、己 B丁、乙、甲、丙、己、戊C丙、甲、丁、乙、己、戊 D乙、丙、丁、甲、戊、己10近年来,由于入海泥沙减少,黄河三角洲增长速度明显减缓。其原因不可能是( )A黄土高原上的水土保持 B中游水利枢纽的建设C黄河入海水量减小 D中上游地区暴雨增多(2014德阳诊断)下图为某地区自然景 观分布示意图,以及 P、Q 两区域的等高线图,读图回答 1112 题。11P 处沉积作用最显著的月份是( )A1 月 B3 月 C7 月 D10 月12按照“地势平坦、取水方便、无水患洪灾之地
4、建立聚落”的原则,聚落选址在 Q地的最佳位置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二、综合题(共 52 分)13(2014巴蜀中学月考)读某地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共 26 分)(1)有诗为证“临水叹浩淼,登山歌石磊。山山皆北向,条条南流水 ”(陈毅诗)。说出图示地区的地形特点,比较河流上、下游地貌形成中外力作用的不同特点。(8 分)(2)说出图示地区南部的气候成因,解释图示河流上游流域面积狭小的原因。(8 分)(3)说出本地区城市分布的基本特点,分析河流对城市发展的有利影响。 (10 分)14(2014济南调研)下图为我国汉水中游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6 分)(1)判断汉水自
5、P 点至 Q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9 分)(2)比较汉水中游两大支流南河与白河水文特征的差异。(7 分)(3)Q 点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右上角图) 。当地居民有“高莫高于河沿,低莫低于山边”之谚语,即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山边为最低,分析其形成原因。(10 分)答 案1B 2.A 3.C 第 1 题,甲 处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流水的侵蚀作用强烈;丙处位于河流的峡谷处,流水的速度快,流水侵蚀作用也较强烈。第 2 题,处位于面积较大的平原且临河,聚落规模最大。第 3 题,水 库坝址应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即丙处,在该处建坝工程量小,且其上游有盆地地形,水库储
6、 水量大。4C 5.C 第 4 题,由 图可知, 图中显示的是河流的发育过程。河床最浅的是发育最早的,河床最深的是发育最晚的,故 C 正确。第 5 题,图中反映的是河流的侵 蚀地貌, 应属于流水地貌。6C 7.C 8.B 第 6 题,图中两条曲线之间的为搬运状态,当河流流速低于沉降速度时, 颗粒物可以在河床中堆积 。依 题意,在横坐标 0.1 处作垂线与沉降速度线相交,过该交点作水平线与河流流速轴相交,此点速度即是答案,故 C 项正确。第 7 题,依上 题作图,可判断 P、Q 两点所属 图中区域,得出答案。第 8 题, 图示现象为河流三角洲地区,由于河流流速降低而堆积形成三角洲,同时 ,河流堆
7、 积作用表现为先是颗 粒大的堆积,后是颗粒小的堆积,则河流入海口处为颗粒小的物质堆积,故 B 项正确。9B 10.D 第 9 题,在三角形形成过程,随着河流带来的泥沙的不断沉积,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大,所以把各小图中沉 积面积按照由小到大的顺 序即可得到三角洲形成的先后顺序。第 10 题,近年来,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使水土流失减少,进入黄河的泥沙相应减少;黄河中游小浪底等水利枢纽的建设,使得一部分泥沙在水库中沉积;黄河入海水量减小,输沙能力减弱。中上游地区暴雨增多,只会加剧水土流失,使进入黄河进而入海的泥沙增多,这与题干提供的情况相反。11C 12.B 第 11 题,从山谷中出来的河流流量
8、最大时,带下来的冲积物最多,则在山麓地带沉积作用最明显。根据 图中显示纬度是 30、洋流流向及洋流位于大陆西岸等信息,可判断该地位于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 7 月为其雨季,河流流量较大。第 12 题,根据聚落选址的原则,聚落应选在河流上游,地形平坦开阔且靠近河流的地方。13(1)地形: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地势:北高南低。外力作用:上游流经北部山区,坡陡流急,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流经南部平原,流速变慢,以堆积作用为主。(2)气候成因:夏季气压带的季节移动。冬季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流域面积狭小是因为上游在高山深谷之中,两岸山高坡陡,悬崖峭壁,水深流急,没有支流汇入,所以流域面积狭小。(3)分布特
9、点:城市沿河流沿岸平原、谷地分布。有利影响:河谷、三角洲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农耕,为城市提供丰富农产品;河流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水源;河流为城市提供便利的对外交通条件;河流沿岸平原地形平坦,有利于城市建设。14(1)盆地。理由:从(向心状 )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西、东、南四周高,中间低,盆地向南开口;再从(200 m)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南河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河流含沙量大,白河主要流经平原地区,河流落差小,含沙量也小。(3)由于支流含沙量大,注入汉水带来大量泥沙;汉水在本河段流经平原,流速较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甚至形成河中沙洲。再加上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常遭受洪水灾害,沿河堤坝逐渐加高,造成平原部分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至山边为最低,造成河谷地貌的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