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人低血压低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血压会慢慢升高,易患高血压病,严重危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已引起人们的重视。但与其相对应的低血压却被人们忽视,其实老年低血压也能引起脑和心脏的严重供血不足,其危害程度不亚于高血压病。 老年人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 90 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 60 毫升汞柱。低血压的危害是造成人体各器官的供血不足。由于大脑对缺血缺氧极为敏感,低血压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性损害极为突出,病人常感头晕、头痛、眼前发黑、健忘、思维迟钝,容易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心绞痛、心肌梗死。 引起低血压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药物性低血压老年人因病服用降压药如甲基多巴、胍乙啶、优降宁等,安定类药如氯丙嗪、
2、奋乃静等,利尿药双氢克尿噻、速尿等,抗心绞痛药如消心痛、硝酸甘油等,也可引起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即直立性低血压。老年人神经调节功能差,动脉硬化使其动脉弹性下降,体质虚弱、长期卧床的病人及在闷热的环境中站立过久,均易诱发体位性低血压,特别在直立位置或卧位时突然起立更易发生问题,此时可有眩晕、眼前发黑、出汗、心悸甚至猝倒等表现。 排尿性低血压排尿中或排尿后突然晕倒、神志不清,发作前无先兆,发作后23 分钟恢复正常。多因夜间膀胱胀满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压力骤减,静脉随之扩张,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所致。 老年性低血压应从以下几方面防治: 1、病因治疗体质虚弱者宜加强营养;服降压药后感到身体软弱者,要停
3、药或换用较温和的降压药;因各种急性疾病引起的低血压要积极地诊治原发病;避免过快地变动体位和长时间站立;睡眠时枕头垫高以 15 厘米为宜;夜间最好不去厕所,在床上备有便盆或有他人陪同,以防意外。国外医生观察到咖啡因对慢性直立性低血压疗效甚好,早餐前 30 分钟口服咖啡因 0.25 克,能减轻饭后血压下降。也可在早饭前喝杯浓咖啡,借此提供咖啡因,也可收到相似效果。 2、加强体育锻炼体育锻炼对高血压、低血压都有调节作用。国外有位学者说过:“锻炼身体可以代替许多药剂,但任何药剂也代替不了锻炼身体。 ”低血压的老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项目。老年人易患的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一、高血压 分
4、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前者占 95%以上,后者不足 5%。我国是高血压大国,推算目前高血压患者已达一亿五千万以上。 1.诊断标准: 理想血压:收缩压120 mmHg, 舒张压80 mmHg; 正常血压:收缩压 130 mmHg,舒张压85 mmHg; 1 级高血压:收缩压 140-159 mmHg,舒张压 90-99 mmHg 。 2 级高血压:收缩压 160-179 mmHg,舒张压 100-109 mmHg; 3 级高血压:收缩压180,舒张压110 mmHg; 2.临床特征: (1)血压波动较大。 (2) 容易有体位性低血压。由于体位改变如突然起床或站立出现头晕、眼花甚至昏迷。
5、(3)容易发生心力衰竭。(4)常见症状有:头痛项强、目花心悸、失眠、脚步轻飘、注意力不集中、容易疲倦等。晚期可并发心绞痛、肾功能减退、中风等病变 。 3 预防:(1)限盐:建议每人每日摄入 6 克以下食盐标准,相当于每天摄入一啤酒瓶盖的量。 (2)增加钾、钙的摄入:在限盐的同时增加钾的摄入是预防高血压的重要措施,钾在新鲜蔬菜和水果中含量较高。全国营养学会建议每人每月吃蔬菜和水果 13 千克(相当于每天吃 8-9 两) 。 (3) 钙可降低血压 ,饮牛奶是增加钙的有效措施。也可增加富含钙的其它食物如豆制品及海产品等。 (4)戒烟、酒 提倡减少饮酒或戒酒 。酒精已被公认是高血压的发病因素。每天最好
6、控制在白酒 50100 毫升、啤酒 300 毫升以内。已有高血压危象倾向的人,如有家族史者和超体重者均应坚决戒酒 。提倡戒烟 吸烟对冠心病,某些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关系已得到证明。因此对吸烟加以反对。 (5)遵医嘱按时、坚持服药,勤测血压,按时进行健康体检。 高血压患者要坚持“三个三”的健康处方,就是“三个半分钟” 、 “三个半小时”和“三杯水” 。 “三个半分钟”指:夜间起床时,醒来睁开眼睛后,继续平卧半分钟,在床上坐半分钟,然后双腿下垂床沿半分钟,最后才下地活动,以适应体位的变化。 “三个半小时”是:早上走半小时,中午睡半小时,晚上散步半小时。 “三杯水”就是晚上睡前饮一杯温开水,半夜醒来
7、饮一杯温开水,早晨起床饮一杯温开水。因为夜间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睡前饮一杯水可稀释血液 。 二、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为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 2.高脂血症、高血压、吸烟为冠心病的三大主要诱因;糖尿病、缺乏体力劳动、超重、精神紧张也与本病的发病有关。临床表现上有心绞痛、无症状心肌缺血,心肌梗塞、心律失常或心脏猝死等。其中主要为心绞痛和心肌梗塞,均为老年人的急症。 3.冠心病患者应积极治疗能诱发冠心病心绞痛的病理因素,如高胆固醇、糖尿病、高血压,避免精神过度紧张、恐惧、劳累、突然用力和大量饮食等至关重要。 4.冠心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所以老年人应该对
8、冠心病的症状有所了解,如果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情况以及体力劳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或是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都要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5.治疗期间,老年人还要进行适当活动。运动宜从轻量级开始,逐渐增加活动量。尽量避免奔跑、跳跃。对于高龄患者来说,由于他们的出汗反应差、散热慢,所以在气温高或湿度大的情况下应暂停锻炼。中医学中的老年人心悸心悸是指阴阳失调、气血失调、心神失养出现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病因与症状 内因:体质素虚,饮食劳倦,七情所伤,药食不当。外因:感受外邪。心悸的发病,或由惊恐恼怒,动摇心神
9、,致心主不安而为惊悸;或因久病体虚,劳累过度,耗伤气血,心神失养,若虚极邪盛,无惊自悸,惊动不已,则谓之怔忡。心悸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病理变化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而引起。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表现。 心悸的诊断要点: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
10、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辨症心虚胆怯证主症: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坐卧不安,不寐多梦而易惊醒,恶闻声响,食少纳呆,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代表方:安神定志丸加减。常用药:朱砂、龙齿、琥珀、酸枣仁、远志、茯神、人参、茯苓、山药、天冬、生地、熟地、肉桂、五味子。 心虚胆怯证加减变化:若心气虚损明显,重用人参,加黄芪以加强益气之功;兼见心阳不振,用肉桂易桂枝,加附子以温通心阳;兼心血不足,加阿胶、首乌、龙眼肉以滋养心血;兼心气郁结,加柴胡、郁金、合欢皮、绿萼
11、梅以疏肝解郁;气虚夹湿,加泽泻,重用白术、茯苓;气虚夹瘀,加丹参、川芎、红花、郁金心血不足证主症:心悸气短,头晕目眩,失眠健忘,面色无华,倦怠乏力,纳呆食少,舌淡红,脉细弱。治法:补血养心,益气安神。代表方:归脾汤加减。常用药: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熟地黄、当归、龙眼肉、茯神、远志、酸枣仁、木香。 心阳不振证主症:心悸不安,胸闷气短,动则尤甚,面色苍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加减。常用药:桂枝、附片、人参、黄芪、麦冬、枸杞、炙甘草、龙骨、牡蛎。 阴虚火旺证主症:心悸易惊,心烦失眠,五心烦热,口干,盗汗,思虑劳心则症状加重,伴耳鸣腰酸,头晕目眩,急躁易怒,舌红少津,苔少或无,脉象细数。治法:滋阴清火,养心安神。代表方:天王补心丹合朱砂安神丸加减。常用药:生地、玄参、麦冬、天冬、当归、丹参、人参、炙甘草、黄连、朱砂、茯苓、远志、酸枣仁、柏子仁、五味子、桔梗。 瘀阻心脉证主症:心悸不安,胸闷不舒,心痛时作,痛如针刺,唇甲青紫,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涩或结或代。治法:活血化瘀,理气通络。代表方:桃仁红花煎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常用药:桃仁、红花、丹参、赤芍、川芎、延胡索、香附、青皮、生地、当归、桂枝、甘草、龙骨、牡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