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年病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平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王青老年骨质疏松,骨质脆性增加,关节不灵活,对外界反应比较迟钝,老年人体质差而懒于活动,往往都是因为不慎摔倒或车祸而导致骨折,老年人因骨折住院治疗人数逐年增加,髋关节骨折为老年人常见骨折,髋关节骨折患者由于活动受限和治疗的需要,需长期卧床,是压疮的高发人群,因此压疮预防最为重要,老年人的健康与护理已经成为护理工作中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压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性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导致的组织溃烂坏死。压疮形成的原因:(一)压力:垂直压力是造成压疮的最主要因素,局部组织持续受压,可导致毛细血管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组织缺氧引起组织损害,导致压疮
2、发生。 (二)摩擦力:骨折病人在床上活动,皮肤受到床单位和衣服表面逆行阻力摩擦,易损伤皮肤角质层。 (三)剪切力:病人半卧抬高床头身体下滑,产生剪切力,使皮肤血液循环障碍,发生压疮。 (四)理化因素刺激:皮肤经常受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加上摩擦,排泄物等理化因素的刺激,会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皮肤水肿。一旦受压或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用细菌繁殖使皮肤受到损伤。 (五)感觉丧失患者感受不到过度压迫的疼痛刺激,从而不会改变体位,容易引起局部皮肤长期受压,骶尾部的生理结构是导致压疮发生的直接原因。 (六)心理因素:长期卧床及长期经受疾病折磨的老年患者常有悲观情绪,表现为精神萎靡,
3、不配合治疗和护理,这也是危险因素之一。/压疮的护理对策:(一)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无碎屑,同时被污染的床单位及时更换。不可让病人直接卧于橡胶单上,保持老年患者皮肤清洁干燥。(二)骨折的老年患者应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使用气垫床,水褥,羊皮垫等,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三)使用便器时,指导病人家属正确使用,避免强塞硬拉以免擦伤皮肤。(四)鼓励患者经常更换体位,一般每 2 小时翻身一次,翻身时间可根据病情和局部皮肤情况及时调整,避免拖、拉、推等动作。(五)正常使用石膏、绷带、夹板、衬垫应平整,松紧适宜,尤其要注意保护骨骼突起部位,应仔细观察局部皮肤和肢体末端皮肤颜色的变化,认真听取病人的
4、主诉,一旦发现石膏绷带凹凸不平或过紧,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调整。(六)改善营养情况:加强健康教育,根据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及组织修复能力,适当补充矿物质,促进伤口愈合。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一)淤血红润期:及时去除病因,积极采取各种措施,防止局部继续受压,增加翻身次数,避免摩擦,潮湿等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全身营养状况。(二)炎症浸润期:保护皮肤,避免感染,对未破的小水疱可用无菌纱布包扎,减少摩擦,预防感染促进自行吸收。有水疱者先用生理盐水冲洗后用 0.5%碘伏消毒压疮周围,用消毒棉签将碘胺蛋清均匀涂在疮面上,直径达与 1 厘米,不包扎,每天换药一次。(三)溃疡
5、期:应解除压迫,清洁创面,去腐生新促进其愈合,用生理盐水和 0.3%过氧化氢,彻底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在外敷抗生素,并用无菌敷料包扎,同时辅以武力疗法,红外线灯照射,局部氧疗等,以促进创面愈合加强换药。骨折后,由于固定牵引等特殊治疗极易并发压疮,压疮的发生,不仅给患者带来了痛苦,增加医疗费和护理难度,严重者可因而继发感染而危及生命,因此加强护理降低压疮发生率,尤为重要。从而减轻老年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实践证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有无压疮的发生,全体护理人员是否重是基础。在临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并能保证护理措施的落实是关键。患者配合是手段,同时对老年骨折患者进行预防压疮管理,提高患者自我防范压疮的意识,有效降低压疮的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2011 年 11 月 1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