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语养生思想.doc

上传人:ysd1539 文档编号:6110196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养生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论语养生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论语养生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论语养生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论语养生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语养生思想探赜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生存发展的规律,采取能够保养身体,预防或减少疾病,增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手段,所进行的保健活动。 “养生”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故后世言养生常与道家相联。论语一书是记录孔子及门人言行活动的作品,不仅承载着孔子思想的精华,也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历史上,对论语的研究源源不断,其注释作品是先秦著作之冠,其中绝大数是对论语中儒学思想的研究。孔子(约公元前 557479 年) ,为己道大现于天下,四处游说,而终未成,一生颠沛流离,饱尝人间疾苦,可以说孔子在大部分时间是不得志的。 “人生七十古来稀” ,孔子并不像大多数不得志,抑郁短寿,而是在人均寿命只有 30 来岁的春秋战国,

2、孔子却活了七十三岁,是常人的一倍。这一切均得益于孔子懂得一定的养生之道,践行养生之道。除却孔子删订的而后失传的乐承载孔子一部分养生思想之外, 论语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养生思想,而相对论语中哲学思想的探讨,其养生思想的探讨则相对较少。笔者对养生颇感兴趣,试探论语中的养生思想,以求教于方家。论语的养生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仁者寿、智者寿;坦荡以养性;乐以养情;饮食有度以养生。一、仁者寿、智者寿、勇者寿对于养生孔子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断“仁者寿” , 孔子有言“知者乐水, 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1这一论命题被中医理论所接受、汲取,成为养生格言。在孔子这里,养生是修炼德行以成仁的

3、副产品,寿者未必都是仁者,但仁者必家是长寿的。其实,在这里孔子不仅提出了“仁者寿”这一概念,还间接提到了如何寿。 “仁者寿” ,成仁便能长寿,而如何成仁呢?“仁者乐山” ,“仁者静” ,并不说常在山中就会成仁,时常静就会成仁,但常去大山之中感受大山的厚重与山中万物的生机,勿气燥心烦,勿心存邪念,保持心态平静自然,自然是有助于成仁的。其实从养生的角度而言, “乐山” , “静” , “寿”是连贯一致的,常去山中走走,强身健骨,呼吸新鲜空气,远离世间纷乱,只有鸟语花香,使得心气平和,静以安神。 “静以养生” , “动以养形”是我国传统养生学最重要的两个要素, “乐山 ”、 “静” ,这一动一静正是

4、养生的最高要旨。 “乐山”可使胫骨强健,血气旺盛, “静”则安神, 黄帝内经有曰“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神与人体的生死、盛衰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古语有言“静者寿,躁者夭” 。根据现代的科学指标,心静时身体的五脏六腑等各个系统均处于放松的状态,故呼吸、血压、血糖、心率、体温等都有不同程度降低,这种低代谢的生理状态有利于身体各机能寿命的延长,自然也有利于人的寿命的延长。可见孔子深得“动” “静”结合对养生的重要性。其实“动” “静”不仅要结合还要适度,不过或不及兼不利于健康, 素问 “宣明五气篇”中有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1正是对“动” 、 “静”要相宜适度的

5、经典概括。在孔子家语.五仪解中哀1 论语雍也1 素问宣明五气篇公问及此问题,孔子对这一命题有过解释, “智者寿乎?孔子对曰: 然。人有三死而非其命也,己自取也,若夫智士仁人, 将身有节,动静以义,喜怒以时,无害其性,虽得寿焉,不亦宜乎。” 1认为人的寿命自己是可以把握的,智士仁人养身有道,动静相宜,喜怒适时,如此这般便不会伤情害情,享受长寿便是很自然的。二、坦荡以养性孔子一生周游列国,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然孔子处逆境不怨天,不尤人。孔子之所以能做到不怨天不尤人,是跟他常不离口的君子观相关联的。“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2,君子心境平和言宽广,心身轻松,小人心中常怀忧怨,满腹心事。孔子曾以“

6、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 为政)来概括自己一生几个阶段的特点。他说到了六十岁, 见多识广了, 好话、坏话孔子都听的进去,也出的来,不会在心里生郁结之气。七十岁时, 心里怎么想就怎么做, 随意而为也不会越过规矩了。其实这段话就是一种很深刻的养生经。人到了老年,自己的言行举止能把握得住,也就放得开,进入了一个能“解脱一切”无为而胜有为的状态。这时不为纷扰的世事所困挠,对一切顺境、逆境都看得很开,变得眼界高超,虚怀若谷。但是,这种“看得开”,并不是“看破红尘”,消积避世, 苟且恬静, 而是积极进取, 迫求理想, 享受生活乐趣。子路曾这样评介孔子“

7、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这种不知忧,不记忧,不惧老的心境正是孔子保持1 孔子家语2 论语述而健康体魄,得以长寿的重要原因。(加养生经引言)三、养生贵在“三戒”除“仁以养生”之外,孔子对人处于不同的人生阶段的养生之法也有论及。“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此言既是君子修养之道,亦是君子养生之道。孔子根据一个人从出生到年老各阶段的生理发育特征及其所颁社会角色的演变,提出君子养生贵在“三戒”。人在年少时,生理和心理均未成熟,是人生长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期,需大量气血以促成长,然此时血气尚未充盈,若年少不戒色势必过度盗用精气,伤气

8、败血,留下大患,故年少时应警惕不要沉溺女色。及至壮年,三十而立,血气正旺,顶天立地,成了社会和家庭的中坚,处于成家立业年华,如日中天,如果任性,凭方刚血气,过分追名逐利,欲壑难填,刚愎自用,攻于心计,势必伤元丧气,危害身心,启开疾病侵袭的缺口,故壮年时应戒争强好斗。及至老年,血气已经衰退,相对而言,思想上缓缓趋向平静,生活上由开放转向封闭,必然产生包括思想、生活、习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全方位不适应,这时就当“戒得”,即戒利欲和贪心,做到清心寡欲。要是未能及时调适人生方向,面对现实,仍汲汲于当年之勇,那么,伴随而来的将是隔绝、孤独和没落之感,致使血气紊乱,腑脏协能失调,疾病丛生。所以孔子总结的经

9、验是:养生贵在终生。而这终3 论语述而1 论语季氏生的养生之道正是前面所言的“仁者寿”即动静相宜的养生之道。四、饮食有法以养生心怀仁义,懂得节制,心境平和宽广这些都是健康长寿所必需的,但仅仅拥有这些,而没有相应的物质营养保障是不够的。孔子不仅看到了这点而且做到了,孔子对饮食很有讲究,对食物、吃相、吃法均有讲究,且有专门的保健食品。在“乡党”一篇中,有专门论述饮食的一段话,“食不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唯洒无量,不及乱。沽酒市脯,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1从卫生、营养方面而言,孔子所

10、提的这“八不食”基本上是正确的,尤其是对于老年人。老年人,身体各机能退化,肠胃消化功能减弱,饮食要鲜、精、细才能利于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再者,荤菜和主食的搭配方面,认为不能让吃肉的分量超过了粮食的分量,喝酒不至于喝醉为限且买来的肉和酒不能吃。这点对于现代的人颇有启发,荤菜多而至油腻,加之运动太少,油脂过多吸收不了以至拥滞体内,这样便会妨碍身体机能的转运,最终是身胖体虚,血压、血糖等指标均偏高。而酒作为”水谷之精 ,熟谷之液 ”从古至今人都受人喜爱,但是,酒之于人是有利有弊的,饮酒适量,通行气血,活血化淤,活利筋骨,此为利;而酗酒至醉,颠毁形象;饮酒过量,有害神志,伤身损体,此为弊。1 论语乡党

11、140 页除却诸多不能吃的食物之外,孔子还有专门的保健食品“姜”。孔子曰“不撤姜食,不多食” 1。就是说常年都要吃姜,每天都要吃姜,但不宜吃的太多,单次食用宜少。孔子不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朱子在论语集注中对孔子食姜作了如下解释: “姜,能通神明, 去秽恶, 故不撤。适可而止,不贪心也。” 2姜是一种极好的调味品,能将自身的辛辣味和特殊香味渗入菜肴之中,味道清香。也可作为蔬菜单独食用,药性斌中对姜的性质有详细的描述“”。生姜含有一种类似水杨酸的有机化合物(乙酞水杨酸即阿斯匹林) ,该物质的稀溶液是血液的稀释剂和血液的防凝剂, 对降血脂、降血压、防止血栓生成心肌梗塞有特殊疗效。生姜的姜酚有

12、较强的利胆作用,可预防和治疗胆囊炎和胆石症。中医临床上常用于生姜来发汗解表,祛风散寒,能起到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的作用。孔子常年合理的食用姜片对其能健康长寿起到一不定的帮助,对于养生有着一定借鉴意义。五、音乐与养生钟鼓道志和琴瑟乐心的音乐养生。古人很早就认识到了音乐在养生学上的意义, 到春秋战国时期, 音乐与养生的关系不仅逐渐受到社会的承认, 而且也为医学界所肯定。春秋时的著名医生和就说过: “先王之乐, 所以节百事也, 故有五节。”淫声“舀埋心耳, 乃忘平和, 君子弗听也。” 3按医和的说法, “先王之乐” 即雅乐1 论语乡党2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2010 年版,120 页

13、。3 左传是“ 百事之节”, 对人是有益的;淫声却能使人忘记平和, 是有害的。可能受这种大环境的影响, 孔子对音乐及其养生作用也很重视。再者,孔子身处”礼崩乐坏 ”乱世,一生要想恢复周礼,而乐是周礼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孔子对音乐极为重视。孔子本人酷爱音乐且是一位造诣颇高的音乐大师, 他善于鼓瑟弹琴击磐, 可算是个器乐家, 而且对声乐和舞蹈也。有精深研究。他对音乐精益求精的态度令人叹为观止。据说他在齐国学习韶乐, 废寝忘食,“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1;向师襄子学习文王操琴曲, 师襄子多次称赞他弹得已经很好了, 但他仍勤练不辍, 直到弹奏此曲时仿佛文王就在眼前才罢休。在音乐的应用中, 他也很

14、能得心应手, 音乐几乎成了他的第二语言, 被他经常用来表达不想明说或不便明说的话。如孺悲想见孔子, 孔子不接见他, 但等孺悲离开时, 他又取瑟而歌, 用音乐诉孺悲被拒见的原因。孔子满腹经纶一生基本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 但讲求“不怨天, 不尤人” , “不患人之不己知” 的他又不好向人诉说这种怀才不遇的苦闷, 他便将这些用音乐来渲泻。如此,邪气得以排出体内,正气充盈以助体健。孔子不仅精研音乐, 还积极进行音乐的推广普及。他将音乐定为弟子们的必修课业, 并且还为此专门编纂了一部乐经。可惜的是, 这部乐经与孔子有关音乐方面的其他论述都早已亡佚, 但从仅存的吉光片羽及早期儒家的一些论述仍可勾勒孔子音乐

15、养生思1 想的脉络。在孔子及早期儒家看来, 音乐是由人心感于物而生的。“音之起, 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 1 “乐者, 音之所由生也, 其本在人心之感于物也,。因此, “ 夫乐者, 乐也, 人情之所不能免也。乐必发于声音, 形于动静。人之道也, 声音动静, 性术之变, 尽于此矣。” 2同时, 乐又是法天而生的, 是天地之和气, “其清明象天, 其广大象地, 其俯仰周旋, 有似于四时”。它能使“ 地气上齐, 天气下降, 阴阳相摩, 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 奋之以风雨, 动之以四时, 暖之以日月, 而百化兴焉,。乐既本于人道, 又法于天道, 就成了沟通天人之间关系的中介。所以孔子与早期

16、儒家在论述乐的作用时, 一方面从养生着眼, 主张“ 以钟鼓道志, 以琴瑟乐心” 。“ 乐不可斯须去身。致乐以治心, 则易直子谅之心油然生矣。易直子谅之心生则乐, 乐则安, 安则久, 久则天, 天则神, 。孔子曾说过: “ 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 这句话虽然不能说与养生无关, 但其着重点却不在养生, 这就是儒家所谓乐的另一方面的作用在政治、伦理方面的教化作用。因为在儒家眼里, 乐不仅能“通伦理” , “ 使亲疏贵贱长幼男女之理皆形见于乐” , 而且还是进行教化的最好工具, “ 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 其移风移俗, 故先王著其教焉”。 3论语养生思想并不是像专门的养生著作,专为养生而养生,而是在其成仁成圣的君子修养理论中溢发出养生的思想,这些养生1 左传2 左传3 思想正是儒家养生的理论来源之一,对于现代人仍有很好的启发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