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现象,一、摩擦起电,2.一些物体被摩擦后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物体,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物体带了“电”或者说物体带了“电荷”。,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3.带电体的特征:能够吸引轻小物体,观察与实验,演示动画,4.两种电荷及相互作用规律: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用“+”表示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用“-”表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电场:像磁体一样,带电体周围也存在一种特殊物质叫做电场。,通过电场,带电体之间不需要接触就能发生相互作用。,电场的基本性质
2、: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电场力。,5.摩擦起电的原因和实质 原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得到电子带负电失去电子带正电 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特征:两个不带电的物体摩擦起电后,两个物体分别带上等量的异种电荷。,电荷量:是指电荷的多少,单位为“库仑”,简称为“库”,符号为“C”. 摩擦起电的条件: 相互摩擦的是不同的物体 相互摩擦的两个物体彼此绝缘。,验电器是检测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 结构:如右图 工作原理:利用 的原理来工作的.,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验电器,演示动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电荷量:,电
3、荷的多少.,单位:库仑C,电中和:正负两种电荷相互抵消的现象.,原子结构图:如右图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通常情况下,原子是电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电中性.,核外电子,原子核,摩擦起电的原因,1.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那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 子的本领弱,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 2.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 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因得到电子而带负电,当两物体摩擦时,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转移的电荷是负电荷,而不是正电荷
4、.,1.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本领不同.2.摩擦的物体与外界绝缘.,摩擦起电的条件,1、 如果一个带电体能吸引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了电?,想一想,2、 如果一个带电体能排斥一个轻小物体,能否判断这个轻小物体也带了电?,想一想,3、如果两个带电体相互排斥,你能作出什么判断?,4、有ABCD四个带电体,已知D带正电,A排斥B,A吸引C,C排斥D,那么ABCD各带什么电?,5、摩擦起电是:( ),A是正电荷的转移。 B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C电子质子同时转移。 D创造电荷的过程。,B,6. 判断下列物体带正电还是带负电。 (1)羊毛与硬塑料棒相互摩擦后,羊毛失去
5、电子,硬塑料棒带_,说明两种物质 容易失去电子。 (2)有机玻璃棒在人头发上摩擦后与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相斥,有机玻璃棒带_。 (3)一硬棒经尼龙绸摩擦后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相吸,那么这硬棒带_。,负电,羊毛,负电,负电,中考链接,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_电荷互相排斥,_电荷互相吸引. (2007年广西贵港市) 2.把一个带电的物体靠近用了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时,它们互相排斥,这个带电物体所带的电荷是_电荷. (2007年天津市),同种,异种,正,中考链接,3.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甲,乙两个轻小物体,结果甲被排斥,乙被吸引,由此我们可以总判定( )A.甲带正电,乙带负电.B.甲带负电,乙带正电.C.甲带负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D.甲带正电,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2005年江苏省连云港市),D,中考链接,4.一根玻璃棒与带负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后,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完全闭合,关于玻璃棒和验电器原来的带电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者带等量的负电荷.B.两者带电量相等,玻璃棒带正电荷.C.玻璃棒带正电荷,电量较大.D.玻璃棒带负电荷,电量较小. (2007年广西百色市),B,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