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例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挂兰峪小学 张亚新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上午好,我是挂兰峪小学的张亚新。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过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二册三单元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2、本节课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解比例的基础,和进行正、反比例教学的关键,是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先决条件3、教材简析人教版教材和冀教版教材都是通过认识不同大小的国旗,来引出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冀教版教材是把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放在了一课时里面,而人
2、教版教材把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放在了两课时里面,我觉得这样安排更有助于学生充分的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4、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确立以下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并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
3、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样的目标设计打破了传统的概念教学的规律,从过于注重概念本身转化到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立足教学目标多元化,不仅要使学生掌握认知目标,还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解决实际问题。5、教学重难点结合新课程标准的特点,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为了使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我进一步分析了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 。二、说学情1、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这部分知识是在学习了比的知识
4、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2、六年级学生的思维活泼,求知欲、表现欲都很高,有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他们是乐于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的。三、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完成“学习目标” ,课前准备制作了导学案;我上课过程中安排了 5 个环节:活动一:口算;活动二:创设情境;活动三:自学;活动四:展示;活动五:反馈。下面,我将详细讲解每个环节。活动一:【口算】 ,利用课件展出了几组比,分别求出比值,看看它们的比值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有两组比的比值相等,为这节课学习比例打下基础。设计意图:这样既照顾到全体,又提高了课堂效率。活动二:【创设情境】课件展示,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分别放在天平
5、上这样就又形象直观的复习了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紧接着出示问题三,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这些比能不能组成比例。然后老师告诉学生我还有更简便的方法,你们想不想知道?【设计意图】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为新课做好铺垫。活动三:【自学】告诉同学们,比有各部位的名称,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名称,请自学课本第 34 页,你能发现什么?(1)什么叫比例的项?比例中有几个项?分别叫什么?(2)你能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吗?改写成分数后你还能找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试试看。【设计意图】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的认识对孩子们来说是比较简单的,所以让孩子们自学,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读数学书的
6、习惯。(3)、在四人小组里,将你的发现与同伴交流一下。(4)、重点学习分数形式的比例哪两个是内项,哪两个是外项。活动四:【展示】1 、学生回答问题(1)同时用课件展示。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2、练习: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4.5:2.7= 10:6 6:10=9:15 : =6:4 0.6:0.2= :12 13 34 14【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学习组成一个比例的两个比哪两个数是外项,哪两个数是内项。因为有的孩子会由于粗心、随意而找错外项和内项,所以这一部分花的时间要较多些。3、结合课件展示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并指出哪两个是内项
7、,哪两个是外项。4、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1)师: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存在着一种关系,内项之积等于外项之积。刚才老师就是用这种关系做出了判断,你能发现吗?请你用乘法算算看,是不是所有比例都存在这样一种关系,请你验证一下。(2)学生探究验证,教师指导。(3)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比的知识了解甚多,在这一环节,不是教师出示教材中的例子,而是让学生自己举例研究,使研究材料的随机性大大增强,从而提高结论的可信度。这样也能让学生体会到归纳的过程,并渗透科学态度的教育。活动五【反馈】一.基础题。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完成课本第 34
8、 面的“做一做”)。通过练习,巩固新知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二变式练习:2、():4 = 6:()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1)153 =( ):1 (2)20.5 =1.2 :( )(3) (4)53:9732.0(5) 84、如果 a*2=b*4,则 a:b=( ):( );如果 a:b=4:2,则 a=2,b=4 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在 a:7=9:b 中( )是内项,a*b=( )6.如果 2A=7B(A,B 不为零),那么 A/B=()/()【设计意图】练习主要是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要求学生讲明理由,培养学生有根据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并与用比例的意义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形成对比;在填写比例中未知数时,不仅要求学生说出理由,还要求学生进行检验,这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检验习惯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充分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开放性,让孩子们发现比例的知识的奥妙。四、总结全课,深化目标。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用哪些方法?【设计意图】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并且留给孩子质疑问难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