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无锡市南长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610459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无锡市南长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无锡市南长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无锡市南长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无锡市南长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无锡市南长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苏科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南长区八年级物理期终考试所有答案一律答在答题卡上考试时间为 90 分钟,试卷满分为 100 分。一、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28 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1.无锡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内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把音乐的音量调得较小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2.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中,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速度3如图 1 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

2、的实验装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B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 法C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D 钢尺振动得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4初冬的早晨,树枝上往往挂满了霜花,这一现象发生的物态变化属于 ( )A液化 B 凝华 C熔化 D 升华5下列图 2 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晶体的图象是 ( )A B C D6.下列关于自然现象形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雾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 B雪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C南极的空气很湿润是因为冰可以汽化为水蒸气D屋檐下的 冰锥是雪先熔化为水,水又凝固成冰而形成的7下列

3、关于“光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浅,这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B 浓密的树荫下出现很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C 路边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这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D 因为光路可逆,所以当甲从平面镜中看到乙时,乙也能从平面镜中看到甲8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 15时,反射角也为 15B入射角增大 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 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9在我国首次“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我们看到了她在水球中的“倒影” ,

4、如图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图 1图 2图 32B “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C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D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 “倒影”会变大10图 4 是杨大爷眼睛看近处物体时的成像情况,则他的眼睛类型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 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C近视眼 凹透镜 D近视眼 凸透镜11如图 5 所示,岸上旗子和甲乙两船上的旗子随风飘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一定向左运动 B乙一定向右运动 C甲一定静止 D乙一定向左运动 12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

5、的位置如图 6所示,在图 6中分别作出的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 s、速度 v与时间 t 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13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如图 7 所示。他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使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小,如果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 ( ) A光屏应向左移动,成缩小的像B光屏应向右移动,成放大的像C光屏应向左移动,成放大的像D光屏应向右移动,成缩小的像14把微小放大以利于观察,这是物理学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如图8,A 为激光笔,B、C 是平面镜,P 为台面,未放重物时,激光束反射在屏上的光斑为点 D,当把重物 N 放在台面 P

6、 上时,台面将发生微小变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D 点的左侧移动B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小,光斑向 D 点的右侧移动C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D 点的右侧移动D平面镜 B 上的入射角变大,光斑向 D 点的左侧移动二、填空题(本题共 13 题,每空 1 分,共 34 分)15.声音在生活中有许多应用,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具有 ;把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水面激起了水花,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16.如图 9 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发生明显变化的声音的特征是_,这说明该特征跟发声体振动的图 9

7、图 4图 5图 6图 7N3图 11 图 12有关。17.夏天,奶奶从冰箱里拿出的鸡蛋,不一会儿鸡蛋上便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都自动消失了。请你帮 奶奶解释一下,这一过程先后发生的两种物态变化依次是 和 18.如图 10 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的熔化图象,固体甲第 6 分钟的状态是 ,由图象可知甲乙两种固体的区别是 19.如图 11 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 是入射光线,反射角大小为 ,折射角为大小 ,界面 (上下左右)侧是玻璃。20.如图 12,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小红将一可沿 ON 折转的白色硬纸板 ABCD 放置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

8、上的 O 点,可在 ABCD 平面内看到反射光线实验中使用可折转的硬纸板,除了能呈现光路外,另一个作用是 。21.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 三种色条合成,电视遥控器用 ( 红外线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22.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地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对光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镜,它对太阳光的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23.如 图 13 所示,是两支水平放置的温度计,且这两支温度计的两端都没有画全;甲的示数为 ,乙的示数为 ,他们共同的工作原理是 。24.如图 14 所示,用 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_( A/B)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_(

9、 A/B)放置不正 确。木块的边长应该是_cm。25.如图 15 是某住宅小区内的场景(1)图中 A 是禁鸣标志,禁鸣是在 处控制噪声(2)图中 B 是汽车限速标志,它表示的含义是 ,按规定,汽车在小区内行驶100m 至少需要 s;行驶过程中,以汽车为参照物,标志牌是 (运动/静止)的26.如图 16,两端开口的圆筒内嵌一光学元件,在圆筒左侧中心轴上放一光源 S,圆筒右侧中心轴上垂直固定一光屏,现左右移动圆筒,当圆筒左端面距离光源为 a 时,恰好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现将圆筒向右水平移动距离 b 时,光屏上第二次出现清晰的像,则此光学元件是 透镜,第二次所成像的性质是 (放大/等大/缩小)的实

10、像。AB2 3102 310图 13 图 14 图 15图 16427.如图 17 所示为水位测量仪的示意图A 点与光屏 PQ 在同一水平面上,从 A 点发出的一束与水平面成45角且方向不变的激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的 B 点处形成一个光斑,光斑位置随水 位变化而发生变化(1)A 点与光屏在水中所成的像是 (虚/实)像;(2)A 点与水面相距 3m,则 A 与它在水中的像 A/之间的距离为 m;(3)若光斑 B 向右移动了 0.5m,说明水位 (上升/下降)了 cm三、解答题 (本题共 7 小题,共 38 分解答 33 题时应有解题过程)28.(1)、 (2 分)如图 18a 所示,一束光

11、线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发生反射和折射, OB 为反射光线,请作出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大致的方向;(2)、 (2 分)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画出图 18b 中物体 AB 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3)、 (2 分)在如图 18c 中分别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29. (5 分)如图 19 甲所示,是小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装置(1)实验过程中,小华依据观察到的 现象,判定水开始沸腾(2)请根据下表的数据,帮助小华在图 19 乙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温度随时间的变 化图象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温度/ 90 92 94 96 97 98 99 99 99 99(3)通过实验可

12、知,水沸腾时,温度 (逐渐升高保持不变逐渐减低) ;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水的沸点是 ,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30 (7 分)小勇利用如图 20 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对玻璃板放置的要求是: 。(2)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点燃的蜡烛 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蜡烛 B 跟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若用光屏代替蜡烛 B,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将 (能 不能)观察到蜡烛 A 的像,说明 。(3)若将玻璃板和蜡烛下面的白纸换成

13、方格纸进行实验,这种做法的优 点是 图 20A B白纸图 17甲 图 19 乙图 18a b c5(4)图 21 是小军本人,他在进行实验时,从镜中也观察到了自己的像,那么他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应是图 22 中的 (填序号) 。31 (4 分)小林在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发现:当光由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发生反射和折射时,不断加大入射角会发生折射光消失而反射光却变得更亮的情况。老师告诉他这是光的全反射现象。课后,小林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时的一些数据如 下表:入射角 01020 30 4041.2 41.8 42折射角 015.230.9 48.6 74.681 90 /反射能量 5% 7% 26% 43

14、% 77% 84% 100% 100%表中数据说明:(1)光从玻璃斜射向空气时,折射角、反射能量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当入射角达到 时,反射能量达到 100%,就发生了全反射现象。(2)根据上述现象和规律,当一束光从空容器的底部斜向上射向器壁时,光斑落在右侧器壁上的 A 点,如图 23 所示。现向容器中缓慢加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右侧器壁上的光斑有可能仍在 A 点 B右侧器壁上不可能同时出现两个光斑C右侧器壁上可能同时出现两个光斑,且有一个光斑一定在 A 点的上面D右侧器壁上若只有一个光斑,则光斑一定在 A 点的下面32.(3 分)下表是小明同学在进行探究实验时的一些处理方法,请你把

15、 他这些操作中运用到的物理方法填写在表中对应的空格里。实际操作 物理方法1 在“探究声音的传播”的实验中,小明依据密封的玻璃罩里空气逐渐抽去时,看见玻璃罩里电铃在振动,但声音逐渐减小的现象,得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2 在“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一个细线悬挂的乒乓球触碰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3 在描述光的传播时,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33 (9 分)在学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小滨选择了一块焦距未知的凸透镜,对凸透镜成像特点作了进一步探究(1)为了测量凸透镜焦距,他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射向该凸透镜,调节光屏位置直到光屏上得到一个 的光斑。图 24 是调整完

16、成的状态,该凸透镜焦距 f= cm;图 21 图 22A图 236(2)小滨按照图 25 装好实验器材,在只移动透镜的情况下,无论怎样调节都不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图 24 图 25 图 26(3)经过调整,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开始实验探究。如图 26 所示,蜡烛在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呈现出清晰的像,现将蜡烛由图示位置移到图中的 A 处,为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他应将光屏向 (左/右)移动;再次形成的像是倒立 (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生活中的 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4)实验过程中,蜡烛在燃烧中不断缩短,导致光屏上的像向 (上/下)移动(5)再把蜡烛移到某点处 ,无

17、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像,是因为 ,要想看到这个像,小滨应如何操作: 34.(4 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地铁在众多的出行方式中,成为一种人们比较亲睐的选择。无锡地铁二号线于 2014 年 12 月 28 日 顺 利 通 车 , 无 锡 市 民 出 行 将 更 加 便 利 。 无锡地铁二号线全 长 约 27 公 里 , 从梅园开源寺到安镇的部分运行时刻表如下所示:(1)一列列车由梅园开源寺驶往安镇全程的平均速 度为多少 km/h?(2)若该列车从梅园开源寺到东亭的平均速度为 40km/h,则梅园开源寺到东亭的里程为多少?时间 梅园开源寺 三阳广场 东亭 安镇到站时间 06:47 06:

18、56 07:17发车时间 06:32 06:48 06:57里程/km 0 10 ? 2772014-2015 学年第一学期南长区八年级物理期终考试试卷答卷 纸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8 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答案 C A C B B C D C C A B B A C二、填空题(本题共 13 小题,每空 1 分,共 34 分) 15、能量、振动 16、音调、频率(快慢) 17、液化、汽化 18、固液共存、 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或者甲有固定的熔点,乙没有等)19、BO、60、35、右 20、 竖直(垂直)、可以

19、探究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1、红绿蓝、红外线 22、凸透镜、 会聚 23、18、-16、液体的热胀冷缩 24、A、 B、2.2025、声源 最大速度为 5km/h 、 72 、运动的26、 凸 缩小 27、虚 6 下降 、 25三、解答题(本题共 7 小题,共 38 分解答 33 题时应有解题过 程) 28、 (6 分)略29、 (5 分)(1)水内部有大量的气泡产生,上升至水面破裂(或气泡上升时由小变大) (2)略 (3)保持不变 、 99、 停止加热(或撤去酒精灯)30、 (7 分) (1)确定像的位置; 竖直放置在白纸上(或与桌面垂直) 。(2)相同; 不能、 成的

20、是虚像。(3)便于比较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 (4)A31、 (4 分) (1)增大 41.8 (2)A32、 (3 分)见右表33、 (9 分)(1)最小最亮、 f=10cm;(2)蜡烛到光屏之间的距离太短;(3)右;放大 ,投影仪(电影机、幻灯机) (4)上(5) uf 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或 u=f 不 成像) 、 拿掉光屏,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34、 (4 分) (1) (1)t=45min=0.75h v=s/t(1 分)=27km/0.75h=36km/h(1 分)(2)t=24min=0.4h s=vt(1 分)=40km/h*0.4h=16km(1 分)物理方法推理法(或理想化方法)转换法(或放大法)模型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试题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