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江苏省徐州市城北中学 2013-2014 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综合练习(二)历史试题 新人教版(满分 50 分)总分 1-15 16 17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在每一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1. 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A. 禹 B. 舜 C. 尧 D. 黄帝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秦皇”最主要的功绩是A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实行分封制
2、C下令“焚书坑儒” D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3. 为了巩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任命丞相李斯制定笔画规整的文字作为全国通用的标准文字。这种文字是A. 大篆 B. 小篆 C. 隶书 D. 楷书4. 大泽乡起义后,陈胜建立的政权名称是 A. 张楚 B. 楚 C. 陈 D. 汉5. 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了楚霸王项羽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最后歼灭了秦军主力。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官渡之战6. 近年,东突分子一直在我国的新疆地区暗搞分裂活动。但可以肯定地说这种阴谋活动是不可能得逞的。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请问标志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是A西南夷 B
3、九真郡的设置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河西四郡的设置7.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直接目的是 A了解西域的地理和物产情况 B.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C. 发展和西域的友好关系 D. 开辟丝绸之路加强 中外联系8.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说法与这一结论无关的是A这条商路以长安为起点 B朝鲜的音乐传 入中国C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渐趋形成9. 在四川绵阳地区的西山有一座蒋琬墓,是著名的历史遗迹,蒋琬是继诸葛亮之后主政蜀国的。2运用所学知识判断墓主人属于A秦朝时期 B.三国时期 C唐朝时期 D明朝时期10.三国演义里的“借东
4、风” 、 “草 船借箭” 、 “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11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最大的都会是A成都 B建康 C番禺 D侯官12. 右边是小明同学整理的某皇帝施政政策要点。这些政策产生的结果应是A. 推进大一统格局 B. 形成三国鼎立局面C. 加快江南经济开发 D. 促进北方民族的大融合13. 如果 我们要学习农作物种植、瓜果蔬菜栽培、家禽家畜饲养等知识,可以参考北魏时期的农学著作A.本草纲目 B.齐民要术 C.天工开物 D.水经注14.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右图中所示文物透露出来的相关历史信息是
5、A. 原始居民的生活 B. 商周的青铜文明C. 春秋战国的纷争 D. 秦汉时期大一统 15. 提示历史事件、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搭配,不正确的是A都江堰修筑-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B张骞出使西域-海上丝绸之路开辟C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的签订-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纸逐渐取代竹、木简,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二简答题:本大题共两小题,第 16 题 10 分,第 17 题 10 分, 共 20 分。16.儒家学说从春秋战国时期创立,到作为封建正统思想,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0 分)(1)秦始皇对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
6、?(2 分)其原因是什么?(2 分)简述此种做法的危害。 (2 分)(2)汉武帝对待儒家学说持什么态度?(2 分)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2 分)17.在中国古代,关于地方行政体制的设置也一直充满波折。 (10 分)(1)西周时期,对于地方的管 理,周天子实行什么制度?(2 分)3(2)战国后期,秦国的“商鞅变法”时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2 分)(3)秦统一全国后,在地方全面推行的制度是什么?(2 分)(4)西汉时,针对地方“王国问题” ,汉武 帝采取了什么措施?(2 分)其作用如何?(2 分)4一 单项选 择题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答案 D A B A C C B B B C B D B B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