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包目录
-
全部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同步练习冀教版20181213273.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20181213274.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学案2冀教版20181213275.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学案设计无答案冀教版20181213276.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教后感冀教版20181213262.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教学反思冀教版20181213263.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教学建议冀教版20181213264.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教学设计冀教版20181213265.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教案1冀教版20181213260.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教案2冀教版20181213261.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教案冀教版20181213259.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模拟试题冀教版20181213271.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知识拓展:七夕节的由来素材冀教版20181213277.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说课稿冀教版20181213272.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课件1冀教版20181213267.ppt--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课件2冀教版20181213268.ppt--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课件冀教版20181213266.ppt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课堂实录冀教版20181213270.doc--点击预览
-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3牛郎织女课堂练习冀教版20181213269.doc--点击预览
文件预览区
|
|
资源描述
1牛郎织女1.下列各组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二来呢,他想,牛那么勤勤垦垦地干活儿,不好好照看它,怎么对得起它呢?B 他想,哥哥嫂子既然扔开他像泼出去的水,他又何必恋恋不舍呢?C 他就牵着老牛,拉着破车,头也不回,一直往前走,走出村子,走过树林,走到山峦重叠的地方。D 织女受了很厉害的惩罚,可是不肯死心,一定要跟牛郎一块儿过日子。2.连线《夸父逐日》 童话故事《亡羊补牢》 民间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神话故事《牛郎织女》 寓言故事3.语言运用——根据语境,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贵州赤水是千瀑之乡,那里的中洞瀑布是典型的帘状瀑布, 。A.平直下坠,垂挂谷中,晶莹剔透,十分美丽,被当地人誉为“美人梳”B.平直下坠,垂挂谷中,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当地人称它为“美人梳”。C.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平直下坠,垂挂谷中,被当地人誉为“美人梳”。D.晶莹剔透,十分美丽,平直下坠,垂挂谷中,当地人称它为“美人梳”。4.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1)“虻”是左右结构,读音是“máng”。 ( )(2)“缘故”的意思是“原因”。 ( )(3)“歹”是独体字,共四画。 ( )5.改写下面的句子(1)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说的话,这不正是特别紧急的事吗?改成陈述句:_________ ___ _____________(2)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把老牛的尸骨埋在屋后边的山坡上。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6.从每组供选词语中选择一个组合成下联,写在横线上⑴ 四海蓝图图图美,____ ____。⑵ 春种满田皆碧玉,______ __。2⑶ 知识海洋勤是岸,____ ____。供选词语:科技、秋收、九洲;春色、遍野、高峰;色色新、志为梯、尽黄金。7.《孟姜女哭长城》 、 《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牛郎织女》是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故事,当代人陈刚.何占豪根据《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则民间故事创作了一首美丽.凄婉.懂人的曲子,你能说出它的名称吗?8.有人说,每年七月七日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就能听到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想像一下,牛郎织女会说些什么?谈到儿女:________________。谈到老牛:________________。谈到王母:________________。谈到将来的生活:________________。第 4 课参考答案:1.A 2.略 3.A4.(1)×(2)√(3)√5(1)他忽然想起老牛临死说的话,这正是特别紧急的事。(2)夫妻两个痛哭了一场,老牛的尸骨被埋在屋后边的山坡上 6.(1)九州春色色色新(2)秋收遍野尽黄金(3)科技高峰志为梯 7.《梁祝》8.略- 1 -牛郎织女学习目标:1、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基本字词。2、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一、自主学习1、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咧( ) 梭( ) 酿( ) 拗( )腮( ) 偎( ) 眶( ) 礁( ) 你觉得还有那些字的字形字音需要提醒自己和同学注意的,请按以上格式写在下面。2、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3、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明确文章脉络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二、合作探究(一)分析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 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 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 - 2 -(三)分析第三部分。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 1《牛郎织女》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神话故事这种文学体裁。2、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2)根据课后的注释理解文章的内容以及其中的道理。创新目标:学生根据自己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表演。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情分析:1、教材分析:文章是一篇神话故事,通过讲述牛郎与织女的爱情故事,揭露封建制度对人的种种压迫。2.学生分析:本文是神话故事,虽和平时的文章不同,但是学生在原有知识水平的基础上,学生喜欢类似的文章。因而这篇文章可让学生参照预习提示自学。确定五点:重 点:理解文章内容的同时,领会文章的内涵。创新点:学生可以采用自己喜爱的的方式学习文章。空白点:学生根据自己学习的内容,自己仿写一篇这样的文章。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是我国人民最的关于星的故事。这个故事是谁最先说出来的,什么时候开始在民间流传——这两个问题不晓得已经有人考证出来没有。南北朝时代写成的《荆楚岁时记》里有这么一段:“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怜其独处,许嫁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夜,渡河一会。”关于织女,古书里还有几处提到她。《后汉书·天文志》:“织女,天子真女。”《史记》:“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天河就是我们在夜里看到的那条横贯天空的光带;我国古人也把它叫做“银汉”、“星河”、“天杭”、“银潢”、“明河”、“高寒”等等。现在天文学家叫它“银河”。织女星在银河的东边,它的西名是 Vega。从前我国人把天空分作二十八宿和三桓,现在全世界的天文学家公定把天空分作 88个“星座”。织女星是天琴星座里最亮的恒星。附近银河里有五个几乎一样亮的恒星排成十字架的形状,那五个星属天鹅座。银河的西边稍为南一点有三个星排得很近,中间那个比较亮一些的星就是牛郎星,也叫牵牛星,我国古称“河鼓”、“何鼓”、“黄姑”,西名叫 Altair。牛郎是天鹰座里最亮的恒星。它和两旁那两个亮度小一点的星,有时候被人们合起来称为“扁担星”。神话里说2旁边那两个星是牛郎和所生的孩子。天鹅在银河里漂游,河畔有一位姑娘在织布,对岸有一个牧人带着两个小孩子在放牛。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宋代词人秦观也被牛郎织女这个悲里带欢、欢里带悲的故事激动了文思;他把这可歌可泣的故事的意境用长短句很巧妙地表达出来。“鹊桥仙”是词里很美丽的一首。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从前我国许多人相信牛郎和织女真的在七夕渡河相会一次。那一夜,妇女们都穿针乞巧民,又以瓜果祀织女星。这个故事也常被用作戏剧的资料,京剧、话剧和各地的地方戏里多半有“牛郎织女”这出戏。在戏剧里,牛郎是一个农村里放牛的孩子。他不肯帮哥哥种田,不肯帮嫂嫂车水,不肯帮妈妈做家务事。牛郎只是贪玩,只爱作奇怪的幻想。他的最好的朋友就是他所看守的老牛。有一晚,他在梦幻中看到天上的仙境。他便牵着老牛动身到天上去。同时,在天上有一位织女却想要下凡来享受人间的温暖。王母娘娘可怜织女的孤寂,便差遣金童玉女和喜鹊把织女带到天涯海角去和牛郎相会。“金风玉露一相逢”,真是“胜却人间无数”。一对爱侣被送上九霄云外度蜜月去了。牛郎游遍了天上的胜境,日子一久,也便觉得平淡无奇了。织女得继续纺织云锦天衣,不能老陪着他。牛郎越来越感觉无聊,又从金童得知家里的人日夕在盼望他回去,便把回家的意念告诉织女。织女决心和他同到地上去享受那可爱的春天。可惜事机不密,给西王母晓得了。她赶来用玉簪划成银河一道,把牛郎和织女隔开,只答应每年七夕遣喜鹊结成天桥,使他们渡河相会一次。牛郎回到人间,很高兴地再看到母亲、哥哥、嫂嫂。从此,他不再偷懒,不再作无谓的幻想,天天努力劳动。他觉悟到在现实生活里也可以创造出美丽来。他闻到泥土的香味了,他洞悉生活的意义了。他唯一的惋惜,就是所爱的织女不能也到地上来和他一起劳动,一起享受人间的温暖。不过每年七夕还可以相会一次,那已经比永别好多了。有个话剧里有几首歌曲,其中一首是俞鹏所作的《鹊相会》:谁知道天长地久何时了?谁知道离恨年年有多少?度尽了长岁,好难得这七夕良宵;却又是无限悲愁相逢在鹊桥。梦长夜短总是多情恼。见东山晨星已现,天将晓。可奈何,喜鹊频噪,催人分道。只好待明年的七夕快快的来到。3一直到今天,我国还有好些人真的相信牛郎织女两星每年七夕渡河相会一次,许多妇女还在那一夜向织女乞巧。很可惜,科学告诉我们: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并不是真的,它只是一个富有诗意的神话而已。近年来,天文学的进步,使我们对这个恒星,对其他的恒星和银河中,都认识得比从前清楚得多。银河并不是一条河,银河里并没有一滴水,也没有桥。它是很多恒星和星云的集合,用大望远镜就可以看出来。牛郎织女两星虽然不是绝对的“恒”,但每逢七夕并不能看出它们向对方移动丝毫,当然更谈不到“渡河”。每年七夕,还是一在河之东,一在河之西,彼此都在望河兴叹。科学的进步竟打碎了他们的美梦,这使作者想起曹雪芹替太虚幻境的牌坊所作的对联: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云债难酬。恒星的“恒”字,只是和行星的“行”字相对而言。实际上天上没有一个星是绝对地“恒”;每个星都在动,动多动少而已。牛郎星每年在天球上移动 0.658角秒;此外,每秒钟还以 26千米(每小时 93600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往外跑。所以,牛郎星在空间的速度比地上最快的客机还快几十倍。织女动得慢一点,不过在女子百米比赛里还是可以得冠军。她每年在天球上移动 0.345角秒,每秒钟以 14千米的速度离开我们行为往外跑。牛郎和织女都比太阳大得多、亮得多。为什么我们看起来只是两小点的光呢?那是因为这两个恒星比太阳远得多。牛郎的光度为太阳的 10.5倍,直径大 7成,质量差不多大 7成。织女的光度等于太阳的 60倍,直径等于太阳的 2.76倍,质量差不多等于太阳的 3倍。所以,织女比牛郎大,比牛郎亮,比牛郎重,算来还是牛郎的大姐姐。牛郎离我们的距离为 154万亿千米,比太阳远 100万倍;织女离我们的距离为 250万亿千米,比太阳远 170万倍。织女不仅比牛郎大好些、亮好些,而且又远好些,所以我们看起来两个星差不多一样亮。光从牛郎星来到我们的眼里,需要 16年 4个月;光从织女星来,需要 26年 5个月。牛郎织女两星不是在同一方向,两星之间的距离是 16.4光年。无线电波的速度和光一样,假使牛郎想打一个无线电话给织女,得等 32年才有收到回电的可能。恒星在大小、光度、温度、颜色方面相差都很大,质量却差得不很多。20 世纪以来,天文学家把许多恒星分门别类,好像生物学家把动植物分门别类那样。科学家已经证明日光和星光都是从原子能来的。因此,牛郎和织女这两个星也可以说是两个非常大的原子弹。它们把肚子里的原子能变成光线发射出来。人类在欣赏它们的灿烂的光辉的时候,竟幻想出一个哀艳动人的故事来。童话和神仙故事并不会因物质文明的进步而被消灭。它们可以提高少年人的幻想能力,可以作成年人的业余的消遣,又可以作为各种艺术的原料。中国的牛郎织女可以和希腊的奥德赛、金羊毛,法国的尼贝伦指环等故事并列。每年七夕,大家不妨继续提出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来谈:一方面欣赏这富有诗意的神话,一方面也可借机会提倡科学,使一般人注意到科学家替我们所发现的许多关于星星的新知识。1牛郎织女课前预习(人人必做)1、给下列字注音。牛虻( ) 山峦( ) 梭子( ) 瞌睡( )拗( )不过 落下( ) 酿造( )2、用心体会下列加点的词的作用。(1)、他老是挑很好的草地,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家里吃的干草,筛得一点儿土也没有。牛渴了,他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让它喝 干净的水。作者用一连串的动词和形容词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2)、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睛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文中加点的词的表达效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堂练习 (人人必做)思考与探究牛郎织女是我国最有名的一个民间传说,它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这是因为它有进步的主题和积极的教育意义 。故事中牛郎和织女、王母娘娘分别是什么阶层的化身?他们之间的斗争反映了什么社会现实?(部分学生选做)2、有人说,每年七月七日夜里,要是在葡萄架下边就能听到牛郎织女在桥上亲亲密密地说话,想像一下,牛郎织女会说些什么?2谈到儿女: 谈到老牛: 谈到王母: 谈到将来的生活: 课后作业(拓展)(人人必做)“六一”到了,上帝接三个孩子到天上玩,还说:“我给你们每人一个机会,你只要说出一个心愿,我就能把它变成现实。 ”第一个孩 子立刻回答:“我想变个瞌睡虫,会飞,只要往老师的鼻子眼儿里一钻,他主不立刻睡着了。 ”上帝问:“为什么?” “他睡着了,才 不会 给我们留那么多的作业!”第二个孩子说: “我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到绿色的草地上踢一会儿足球!”上帝问:“怎么?难道你们的星期天是黑色的?” “嗯。每个 星期天都要补课,作业特多!”第三个孩子不表态,好半天好半天才苦歪歪地说了一句:“多想――我想当爷爷!”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什么?你说什么?” “爷爷能 养花,能钓鱼,能下棋,爷爷从来都不做那么多 的作业!”上帝明白了,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原来,人间的孩子并不快乐……1、这三个孩子有没有共同的心愿?如果有,这个共同的心愿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二个孩子的心愿是:“我 想过一个绿色的星期天!”这里“绿色”的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星期天是黑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3、这篇文章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是____描写,文中“上帝吃了一惊,两条眉毛差点飞出了脑门儿”一句运用的手法有____,作用是____。4、文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5、试用简洁的 语言写出这篇童话的寓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练笔(部分学生选做)中国有牛郎织女的传说,西方有亚当夏娃的神话,这两种文化现象,引发你怎样的思考?写一篇 200 字左右的短文,谈谈你的看法.31《牛郎织女》教后感《牛郎织女》是一个民间故事,课文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孤儿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美丽的姑娘织女。他们男耕女织,过着美满的生活。王母娘娘知道后,拆散了他们,并带着天兵天将抓走了织女。牛郎急忙披上老牛的皮,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被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的天河隔开。从此,牛郎织女只能隔河相望了,天长日久,他们就成了天河边上的牵牛星和织女星。文章的语言平等朴实,但却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愿望,对我国传统道德文化进行了一个折射。 在课堂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课文中的一些字词句,说说故事中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一切都按我预设中的进行着,同学们各自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人物进行了评价,一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很多同学都说牛郎非常的善良,勤劳;织女也是美丽贤惠;而老牛是知恩图报。所以他们三个人的生活过得很愉快。我一一肯定了学生的回答。但在举手的学生都回答过后,我发现他们说的要么是牛郎,要么就是织女或者老牛,却没人说另外一个人——王母娘娘。于是我就问学生,那王母娘娘给你的印象是什么?几乎没有没人举手。等了半分钟左右,有同学举手了。一生说:我认为王母娘娘脾气十分暴躁,因为课文第八自然段中说了,“王母娘娘得知织女下嫁人间,气得暴跳如雷,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罚。”如果王母娘娘心不狠,她就不会暴跳如雷,对织女进行严厉的惩罚。于是我乘机引导学生想象王母娘娘暴跳如雷的场面,更加深了王母娘娘的形象。另一生说:老师,我从课文第九自然段看到:“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地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所以我认为,王母娘娘是个六亲不认的人,她连跟自己有血缘关系的小孩也不认,她太坏了。抓住这个句子我组织学生说了另外一些描写王母娘娘的词语,如“铁石心肠、心狠手辣”等。通过这些环节学生对王母娘娘的形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这堂课我发现,学生在潜意识中对一些正面的人物比较欣赏,而不愿面对一些反面的人物,思想确实很单纯。1《牛郎织女》教学反思孩子们在恋恋不舍中学完这一课。其实我跟孩子们说了:准确地说是暂时的课堂学习结束了。其实文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反复口味的地方。我们一生中不同时期读这篇文章,读这则故事的感受是不同的。没有人能将一篇文章一次学完的。你现在学算是童年初读,当你长大成人了再读又会有更多的感悟,情感受会更丰富些。当你步入老年时读收获更会不同的。纯洁的爱情是神圣的,是高尚的,但也是现实的。比如说你们的父母的爱情是高尚的,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恩爱,也有争吵;有关爱也有矛盾;有享受更有付出……可是这一切在我们身边发生,我们并不明白,因为我们还很小,还不懂,因为我们在不断的成长中。这也不是我们现在能考虑得了的问题。教学中我大胆地对同学们说爱情,赞美爱情,不回避学生对爱情问题的提问。因为在我的心目中一直就认为爱情是神圣而又崇高的,是完全可以和孩子们谈论的话题。因为他们有对爱情的神秘感受,又有兴趣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日常中小孩子谈论爱情方面的名词都是被人笑话的,更不谈是直接问出心中的疑问了。你大胆而又虔诚地直接面对这方面的问题孩子反而被你的真诚所感染,所敬佩。事实上朦胧中的孩子们多么渴望成长中有人直接指点他们哪。尤其是农村孩子从电视中得到的并不都是正面的教育。 “生活即语文”意味着语文不应该回避研究和表达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当然包括爱情等一直禁锢的问题。文中说牛郎和织女互相介绍情况这一细节我们就很难操作。当我想请同学扮演织女先来介绍时没有一女生举手,当我的目光触及她们的目光时她们便会脸红!因为并不是她们没有感悟,不会表达,而她们的心中有一种害羞的心理:我演了,别人会在课后笑话我的。结果还是一位心理十分单纯的男生表演了织女的自我介绍。有一同学开头了,僵局便算打破了。同学们演得很投入,因为牛郎织女的真挚的爱情让孩子们感动,他们演时忘了自我。 “我叫织女,王母娘娘是我的外婆,也就是你们说的姥姥。我负责织每天的朝霞和晚霞。 ”“我从小就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因为父母早亡。哥哥嫂嫂让我吃剩饭,穿破衣,每天一大早就让我去干活。我有一个好朋友叫老牛。 ”……孩子们的介绍是认真的,投入的,更是纯洁的稚气的脸上显现的只有真诚。没有谁笑话谁。这也是我始料不及未及的。这足可以让我感动,让我坚信——教育无禁区!1《牛郎织女》教学建议在本篇课文的教学中,我的教学主要从两点出发:1、理清各人物之间的关系;2、复述课文。在教学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理清牛郎与老牛、牛郎与织女、织女与王母的关系,在品读相关语句的过程中理解人物形象。而复述课文时,我则尽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讲清楚故事的梗概。最后,我还设计了一个拓展练习,让学生在课后收集一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整个教学过程比较清晰,只是觉得过于简单了些。透过平淡的语言,感受人物的精神内涵。课文语言写的很白,很质朴,但如何让学生领悟文字所表达的含义呢?如“牛郎照看那头老牛很周到。 ”是一个中心句,学生也很容易明白牛郎是如何周到照看老牛的。似乎没有什么要讲细悟透。但换一个角度,让学生根据相关点,进行复述,特别是有创意地复述,把平淡的语言说活,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在复述中,领悟牛郎是个怎样的人。 (心底善良,吃苦耐劳)然后再读课文 2、3 小结,学生会有更深的体会。透过平淡的语言,引发深层的思考。 , “听说织女要留在人间,姐妹们都很佩服她的勇气。她们对牛郎织女说了许多祝福的话,便洒泪告别,飞回天宫去了。 ”思考 1:为什么仙女佩服织女呢?聚焦:织女爱慕的是牛郎的勤劳善良。同时织女放弃了荣华富贵,甘愿与穷困的牛郎生活在一起。思考 2:姐妹们会说些什么祝福的话?1《牛郎织女》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教学:了解民间故事幻想奇丽、情节动人的特点;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2、能力训练:初步学会阅读、分析和复述民间故事,注意叙述语言的正确运用。 3、思想情感教育: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并为之斗争的精神。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学会阅读、分析、复述民间故事。 2、难点:对本文中神话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幻灯片、录音机等。 [教学时数] 3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民间故事及其特点。 2、掌握“棚、咧、梭、酿、腮、偎、眶、礁、拗”等字。 3、理清课文思路。 [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理清结构。 2、难点:对民间故事特点的理解。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准备] 图片、生字词语的幻灯片、录音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牛郎织女这个故事流传了几千年,人们对这个美丽而辛酸的故事非2常喜爱,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美丽的故事。 (二)幻灯出示牛郎织女的图片,请一位学生简要介绍图片内容。 (三)幻灯出示生字词、检查预习、进行字词教学。 给下列字注音: 棚( ) 咧( ) 梭( ) 酿( ) 腮( ) 偎( ) 眶( ) 礁( ) 拗( ) 解释词语: 恋恋不舍:形容舍不得离去。 相依为命:在困难的环境里互相依靠着过活。 富丽堂皇:华美壮丽、气象宏大。 拗不过:无法改变。 (四)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 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五)听课文录音,思考:全文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部分? 明确: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这就算安了家” )写牛郎的悲惨遭遇。 第二部分(从“一天晚上”到“把老牛的尸骨埋在草房后边的山坡上” )写牛郎和织女的追求。 第三部分(从“再说天上”到最后)写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牛郎一家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六)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七)课堂练习: 什么是民间故事?它有哪些特点? (八)布置作业: 抄写生字词 3 次,完成课后练习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的故事情节。 32、把握人物性格。 [重点、难点] 1、重点:把握故事情节。 2、难点:同上。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教具准备] 语段阅读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一部分。 1、牛郎的哥嫂是怎样虐待牛郎的? 明确:叫牛郎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哥嫂独占父亲留下的家产,把他赶出了家门。 从牛郎被歌嫂虐待的情节中,可以看出态度的丑恶和人情的淡薄。 2、牛郎和老牛的亲密关系表现在哪些方面? 明确:牛郎照看那头牛挺周到, “吃的草干净,喝的水干净,牛身上干净、牛棚里干净”,对牛精心饲养、关怀备至。 老牛对牛郎明白理解,对牛郎的哼曲、说话、商量事情等都能了解。 写老牛和牛郎的亲密关系,既反衬了牛郎孤苦无依的苦闷,突出牛郎命运的不幸,又表现了牛郎善良、勤劳的品质,为下文牛郎与织女的结合得到老牛的帮助埋下伏笔。 (二)分析第二部分。 1、文中第十段是插叙,有何作用? 交代了织女的身世、遭遇和向往。 2、课文是怎样描写织女对人间生活的喜欢?有何作用? 明确:课文有一个排比句,渲染织女对劳动、家庭和乡村景物的喜欢,表明她对人间生活的热爱和满足,这样写与织女在天上没有自由、没有幸福的遭遇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三)分析第三部分。 默读课文第三部分,思考以下问题(幻灯出示) 。 1、这一部分作者写了哪四层意思? 先写王母娘娘下凡捉拿织女;次写牛郎披上老牛的皮上天追赶;再写被王母娘娘画下天河阻隔,最后写牛郎织女争得“鹊桥相会”的权利。 42、牛郎听说织女被抓走,采取了哪些做法? 急赶回家,披上牛皮,挑着孩子,追上天去。 3、王母娘娘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专制、凶狠、残暴。 4、用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内容。 写牛郎一家被王母娘娘拆散和牛郎织女勇敢的抗争。 (四)课文内容小结。 (五)布置作业: 思考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板书设计: 牛 郎 织 女 勤劳善良的牛郎 牛郎星 哥嫂虐待 建立家庭 天河阻隔 老牛作伴 生活美满 鹊桥相会 追求自由的织女 织女星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归纳主题思想。 2、了解课文的艺术特色。 3、进一步理解民间故事的一般特点。 [重点、难点] 1、重点:主题思想、艺术特色。 2、难点:艺术特色、民间故事的特点。 [教法] 讲解法。 [教具准备] 教学用书等。 [教学过程] 5(一)理解人物的象征意义。 牛郎织女:劳动人民的典型。 王母娘娘:封建统治者、封建势力的代表。 天 河:封建统治者用来迫害、压制劳动人民的工具和手段。 (二)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艺术特色。 1、具有浓厚的神话色彩,表现了丰富的想象力。 (1)情节:织女逃离天宫与牛郎结为夫妇,王母娘娘画簪为河,牛郎织女化为星星,“鹊桥相会”等。 (2)人物:王母娘娘、织女、众仙女、天兵天将,都是幻想中的神话人物,他们既有“神”的特点,又具有人的感情,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3)动物:老牛会说话,喜鹊能搭桥。 2、鲜明的对比手法。 织女在天上机房里的劳累、拘禁和婚后的温馨、幸福。 兄嫂对牛郎的冷遇和老牛对牛郎的同情。 老牛对牛郎的关切、帮助、成人之美和王母娘娘对织女的冷酷、凶狠、破坏美满姻缘。3、语言通俗流 ,描写细致,充满感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 通过牛郎织女悲欢离合遭遇的记叙,揭露了封建势力的专制、残暴,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和愿望。 (四)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 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语言口语化。 (五)课后练习辅导。 练习二:1、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向往和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 2、象征意义见教案。 (六)课堂练习: 写出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天河的象征意义。 (七)作业: 完成作业本,预习《渔夫的故事》 。 教学后记: 1、学生对民间故事有较高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 62、理解能力不够好,对人物的象征意义、主题的理解偏差。 3、独立思考能力差,不善于思考。1《牛郎织女》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这篇民间故事的两条线索,掌握主要情节。2.认识牛郎织女的传说在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过程与方法: 1.绘声绘色地向别人讲述牛郎织女的故事。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2.理解作者在叙述中表现出来的审美倾向。教学重点:1、掌握主要情节。2、认识牛郎形象的特点,分析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教学难点:1.牛郎哥嫂、王母娘娘在传说中的作用与意义。2、体会以牛郎为代表的古代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教材分析: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有它一定的社会历史原因,表现了当时小农生产者和小手工业者要求改善生活、争取婚姻自由和人身解放的理想和愿望。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一段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它以完整曲折的情节、朴素自然的语言、奇幻的神话色彩、积极进步的主题,深深赢得人民群众的喜爱。本文语言朴素、简洁、清新自然,读来琅琅上口。教学策略:指导学生改写成课本剧,促使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理解形象,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课时安排:2 课时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一、 导入新课[课件出示]2夜空群星闪烁图。师问学生看了此图想到了什么?引导: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分别是“牛郎星”和“织女星” ,从而引出本节课题。学生说看到的想到的。 用富有启发性的导语,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二、 背景介绍:牛郎织女故事在汉代以前产生和形成。当时,由于织布机的发明、应用和耕牛、铁犁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空前的发展,小农生产者要求摆脱农奴性,在经济上获得较多的自由,生活上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但是由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剥削,小农经济的这种理想是不能实现的,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基本矛盾和阶级关系,表现了小农生产者在封建束缚下没有自由的苦闷情绪。 学生谈自己对背景的理解。 让学生了解背景,有助于理解主题。三、 简介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它的特点:它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学生读并提炼出重要信息。 提供相关信息,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有利于学习课文,理解主题。四、 初步感知:1.粗读课文,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1)自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2)理清课文线索。(3)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理解主题,对文中人物有个大致的了解和认识。2.检查自读情况。 1.默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2.讨论线索和文章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掌握课文内容,对课文的主题作初步的了解,这样有利于下面深入学习领会。五、细读课文:1.细读课文,理清课文情节脉络,进一步体味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对幸福生活的追求。2.我们已经再次细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内容,理清了课文的脉络。请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四个情节:3一、牛郎受兄嫂虐待直至被赶走。二、牛郎得到老牛的指点,同织女结为夫妻。三、牛郎织女过上男耕女织的幸福生活。四、牛郎织女一家被专制的王母娘娘拆散。你们最喜爱哪个情节?能否把它们表演出来呢?细读课文思考课文各部分的情节。同学们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脉络。 本文篇幅较长,内容较丰富,学习这类文章,首先要理清脉络。六、改编课本剧:1.出示剧本创作的要求:场景的设计;语言的形式如对白、独白、话外音;人物的动作、表情;合适的音乐配乐;展开丰富的想像。2.以小组为单位,自选情节,分工编写剧本。3.老师巡视指导。4.组织表演。5.对同学们的表演给予评价和鼓励。 .学生研究课本剧的编写方法。○ 1.自由结组,分工合作,编写剧本。○ 2.表演。 本环节能促使学生细读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让每个学生在自主、○ 3合作、探究中快乐学习。七、赏析评价:讨论下列问题:1.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什么印象?作者对这些人物持有什么态度?2.牛郎织女、王母娘娘各有什么象征意义?3.结合故事的结尾说说为什么人们会有这样的想法?4.出示《天上的街市》比较牛郎织女在两篇文章中不同的结局,说明了什么问题?反映了人民什么愿望?同学间展开讨论,组内交流后选出代表班内交流。 在前边表演的基础上,学生能深入理解人物形象及作者的情感。八、谈感受:可以从牛郎织女的敢于追求新生活、劳动才能创造出幸福的生活、文章的写作特点等4方面谈。学生畅所欲言。 为了让学生在学完这一课后能有整理所学内容的过程,对本课有个整体把握,做到一课一得。九、巩固:1.有感情地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搜集民间故事,讲给同学听。 有感情地朗读。 加深学生对课文重点内容的感悟。1牛郎织女重 点理清文章脉络,结合描写等表达方式分析人物形象,理解故事内涵。教 学目 标1、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故事内涵。2、了解中国民间故事的特点。了解故事所承载的传统文化,所反映的民族心理。3、根据课文内容学习缩写。难 点 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传说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学生说出看过的民间故事及喜欢的原因。为阅读课文及相关作品作情感上的铺垫。教 法学 法三、延伸拓展。课堂完成“故事梗概”的写作。了解中国民间故事(传说)的特点。了解故事所承载的传统文化,2二、内容理解。1、读《孟姜女》,然后完成教师预设题。2、寻找相关语句,分析人物形象。3、思考故事的思想内涵及民间故事流传的原因。通过阅读和分析,归纳故事的内涵从而初步了解民间故事的特点。一、预习导航相关链接: 1.了解民间故事及特点:民间故事是一种立足于现实而又富有幻想的口头文学作品,由于它反映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所以就广泛地流传在人民群众之中。 特点: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鲜明的人物性格,语言口语化,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2.走近作者。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着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我国古代的四大民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 、 《梁山伯与祝英台》 、 《白蛇传》 《牛郎织女》三、变式拓展1.根据故事的进展情况撰写 150 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2.总结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的特点。四、巩固练习(一)自读《孟姜女》 ,撰写 150 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阅读提示:1、通读课文《孟姜女》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进展情况。2、你喜欢孟姜女吗?简述你喜欢的理由。3、思考这则故事的所反映的思想内涵。所反映的民族心理。四、课外阅读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中的另一篇:《孟姜女》拓展阅读面,提高迁移能力,以读引写,培养学习兴趣和正确的审美意识。在讨论发言中让学生对民间故3二、合作探究 1.同学们喜欢看中国民间故事吗?你看过哪些故事?吸引你的原因是什么呢?2、通读课文《孟姜女》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进展情况。3、请对下面几组形象分别阐述你的感情并有理有据的简述你的理由。(1)牛郎织女 (2)哥嫂 (3)老牛 (4)王母娘娘4、请对下面几组形象分别阐述作者的感情并有理有据的简述你的理由。5、思考这则故事的所反映的思想内涵。事中的人物和作品的社会现实意义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比较来加深对文本认知的方法。1《牛郎织女》教案精品教 材 分 析 : 课 文 讲 述 了 一 个 动 人 的 故 事 :孤 儿 牛 郎 在 老 牛 的 帮 助 下 认 识 了 美 丽 的 姑娘 织 女 ,过 着 美 满 的 生 活 。 王 母 娘 娘 知 道 后 拆 散 了 他 们 ,并 带 着 天 兵 天 将 带 走 了 织 女 。牛 郎 急 忙 披 上 老 牛 的 皮 ,用 竹 筐 挑 着 两 个 孩 子 去 追 赶 织 女 ,被 王 母 娘 娘 用 玉 簪 划 出 的 天河 隔 开 。 从 此 ,牛 郎 织 女 只 能 隔 河 相 望 ,天 长 日 久 ,他 们 就 成 了 天 河 边 上 的 牵 牛 星 河 织女 星 。 故 事 表 达 了 勤 劳 善 良 的 劳 动 人 民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追 求 ,同 时 也 表 达 了 人 们 破 坏 美好 生 活 的 专 制 者 的 憎 恨 。 还 可 以 感 受 到 作 者 对 善 良 的 人 们 的 深 深 同 情 。 课 文 是 根 据 民 间故 事 改 写 的 , 故 事 情 节 跌 宕 起 伏 , 语 言 通 俗 易 懂 , 情 节 生 动 有 趣 。教 学 目 标 : 牛 郎 织 女 教 案 教 学 设 计 精 品1. 正 确 、 流 利 、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 复 述 课 文 。2.学 会 本 课 生 字 , 理 解 生 字 组 成 的 词 语 。3.体 会 牛 郎 、 织 女 及 老 牛 之 间 的 真 挚 情 感 以 及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追 求 。教 学 重 点 : 体 会 牛 郎 、 织 女 及 老 牛 之 间 的 真 挚 情 感 以 及 对 美 好 生 活 的 追 求 。教 学 难 点 : 复 述 课 文 。教 学 时 间 : 两 课 时第 一 课 时教 学 目 标 :1. 学 会 本 课 生 字 , 理 解 生 字 组 成 的 词 语 。2. 了 解 课 文 主 要 内 容 , 教 学 一 、 二 段 课 文 。3. 能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教 学 过 程 :一 、 复 习 导 入 :指 名 复 述 《 牛 郎 织 女 ( 一 ) 》 的 主 要 内 容 。 牛 郎 织 女 后 来 的 生 活 怎 样 了 呢 ? ( 揭题 )二 、 初 读 指 导 :1.轻 声 自 由 读 课 文 , 要 求 读 准 字 音 , 划 出 由 生 字 组 成 的 词 语 。2.思 考 这 篇 课 文 主 要 讲 了 什 么 内 容 ? 说 说 各 个 自 然 段 主 要 内 容 。三 、 检 查 自 读 情 况 :1.朗 读 生 字 , 正 音 。2.按 自 然 段 朗 读 课 文 , 要 求 读 得 正 确 、 流 利 。3.说 说 各 个 自 然 段 主 要 内 容 。2四 、 学 习 第 一 段 :1.指 名 朗 读 , 思 考 : 这 一 段 主 要 写 什 么 ?从 语 言 文 字 中 体 会 牛 郎 织 女 “日 子 过 得 挺 美 满 ”。 ( 男 耕 女 织 、 辛 勤 劳 动 、 生 儿育 女 ------)2.有 感 情 朗 读 第 一 段 。 www.520xy8.com 思 考 本 段 最 后 一 句 话 的 含 义 。五 、 学 习 第 二 段 :1.一 天 , 牛 郎 去 喂 牛 , 发 生 了 什 么 事 ? 老 牛 又 讲 了 什 么 话 ? 老 牛 讲 话 时 的 神 情 怎 样 ?2.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老 牛 的 话 。3.老 牛 死 了 , 牛 郎 和 织 女 心 情 怎 样 ?4.小 结 :善 解 人 意 的 老 牛 离 开 了 牛 郎 , 分 手 前 还 留 下 了 “把 我 的 皮 剥 下 来 留 着 , 碰 到 紧 急的 事 , 你 就 披 上 我 的 皮 ------”的 话 语 , 也 给 下 文 牛 郎 披 上 牛 皮 追 织 女 打 下 了 伏 笔 。六 、 布 置 作 业 :1.完 成 文 后 习 题 2, 指 导 书 写 。2.有 感 情 朗 读 课 文 。第 二 课 时教 学 目 标 :1. 教 学 三 、 四 段 , 体 会 牛 郎 、 织 女 及 老 牛 之 间 的 真 挚 情 感 以 及 对 美 好 生活 的 追 求 。2. 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 领 略 课 文 的 意 境 美 和 语 言 美 。3. 练 习 复 述 课 文 。教 学 过 程 :一 、 学 习 第 三 段 :1.牛 郎 织 女 过 着 幸 福 美 满 的 生 活 , 但 织 女 有 时 也 会 发 愁 , 为 什 么 ?王 母 娘 娘 知 道 织 女 下 嫁 人 间 有 何 表 现 ?默 读 第 3—5 自 然 段 , 划 出 描 写 王 母 娘 娘 神 态 的 句 子 。*王 母 娘 娘 更 是 气 得 暴 跳 如 雷 , 发 誓 要 把 织 女 抓 回 天 庭 , 严 厉 惩 罚 。*王 母 娘 娘 趁 牛 郎 到 地 里 干 活 , 便 带 领 天 兵 天 将 闯 进 牛 郎 家 里 , 来 抓 织 女 。*王 母 娘 娘 狠 狠 一 推 www.520xy8.com/article/, 两 个 孩 子 跌 倒 在 地 。 王 母 娘 娘拽 着 织 女 , 一 起 飞 向 天 空 。3*王 母 娘 娘 拔 下 头 上 的 玉 簪 往 背 后 一 划 , 霎 时 间 , 牛 郎 的 面 前 出 现 一 条 天 河 。2.通 过 王 母 娘 娘 的 举 动 , 可 以 看 出 她 是 个 怎 样 的 人 ?3.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这 些 句 子 , 读 出 对 不 讲 骨 肉 亲 情 、 心 狠 手 辣 的 专 制 者 的 憎 恨 之 情 。4.默 读 第 3-5 自 然 段 , 划 出 描 写 牛 郎 与 织 女 的 句 子 。A、 “织 女 一 边 ------一 边 ------”朗 读 体 会 织 女 不 愿 离 开 人 间 , 不 愿 与 亲 人 分 离的 痛 苦 情 感 。B、 “牛 郎 -------赶 紧 ------一 出 屋 门 就 ------”朗 读 体 会 牛 郎 的 心 急 如 焚 。5.有 感 情 地 朗 读 3-5 自 然 段 。6.第 三 段 讲 了 几 层 意 思 ? 概 括 出 每 个 自 然 段 的 小 标 题 。A、 知 道 下 落 , 发 誓 抓 回 。B、 闯 入 家 里 , 抓 走 织 女 。C、 心 急 如 焚 , 携 子 追 赶 。7.根 据 小 标 题 说 说 这 段 课 文 的 内 容 。二 、 学 习 第 四 段 :1.指 名 读 6、 7 自 然 段 , 思 考 这 两 段 主 要 写 了 什 么 内 容 。2.想 象 : 牛 郎 织 女 隔 着 天 河 相 望 , 他 们 会 想 些 什 么 呢 ? 七 月 初 七 在 鹊 桥 相 会 时 又 会说 些 什 么 呢 ?3.有 感 情 地 朗 读 课 文 , 领 略 课 文 的 意 境 美 和 语 言 美 。三 、 总 结 课 文 :1.这 个 故 事 讲 了 什 么 内 容 , 表 达 了 作 者 怎 样 的 感 情 ?2.按 照 “男 耕 女 织 , 日 子 美 满 ——老 牛 诀 别 , 忍 痛 剥 皮 ——王 母 知 情 , 发 誓 追 回——闯 入 家 里 , www.520xy8.com/soft/抓 走 织 女 ——心 急 如 焚 , 携 子 追 赶 ——划 出天 河 , 牛 郎 被 拦 ——隔 河 相 望 , 化 作 星 辰 ——喜 鹊 搭 桥 , 一 年 一 见 ”的 顺 序 复 述 课 文 。四 、 布 置 作 业 :1.课 外 阅 读 民 间 故 事 , 选 一 个 熟 悉 的 讲 给 别 人 听 。2.观 察 夏 夜 的 星 空 , 找 出 天 河 、 牵 牛 星 、 织 女 星 , 将 观 察 的 结 果 写 下 来 。板 书 设 计 :牛 郎 织 女( 生 活 美 满 )4↓( 王 母 娘 娘 : 残 暴 、 专 制 )牛 郎 隔 河 相 望 织 女( 老 牛 : 病 死 、 剥 皮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