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1复习“塘、脑、灰”等13个生字,会写“两、就、宽”等9个字。2在朗读中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历程,感受大自然的奇妙想象。激发他们探究动物奥秘的兴趣和欲望。3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1掌握“塘、脑、灰”等13个生字,会写“两、就、宽”等9个字。2.进行语言训练,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第二课时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1.课件出示词语。袋鼠 袋子 口袋 脑袋 迎风 迎面 迎接 欢迎 荷塘 鱼塘 池塘 水塘学生明确一字多词的学习方法。平时同桌可以玩这种“一字开花”的游戏。2.课件出示词语。池塘 脑袋 灰色 捕食 阿姨 欢迎 头顶 乌龟 披着 打鼓(1)指名开火车领读
2、词语。(2)齐读。去掉拼音再读。(3)选择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自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提示:谁?干了什么?怎么干的?2.读了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疑问?标注在课本上。23课堂交流,汇报自学成果。引导学生带着自信,用“读了课文,我知道了”句式汇报自学的成果。三、研读课文,探究感悟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自己发生了什么变化?它们是怎么变成青蛙的?提示:自学要求(1)带着问题自己读课文并勾画。(2)想好后先和同桌说一说。2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探究和感悟:(注意说话的条理性)看图片排顺序。把顺序号标注在课本上。四、品读课文,训练
3、语言1.读了课文,你能不能告诉小蝌蚪青蛙妈妈长得什么样子?出示:鼓着大大的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小蝌蚪什么样子?出示:甩着长长的尾巴。请勾画出动词。“鼓、披、露、甩”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最有趣的,说一个句子。2.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大大的脑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长长的尾巴,快活地游来游去。画出这段话中描写小蝌蚪的句子。你能照样子写一下这只小猪吗?3.小蝌蚪游过去,叫着:“妈妈,妈妈!”青蛙妈妈低头一看,笑着说:“好孩子,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快跳上来吧!”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你能用连续的动词写一个活动吗?比如,钓鱼、滑冰、炒菜等。五、体验反思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有没有哭鼻子?从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你想对小蝌蚪说什么?出示回答格式:从小蝌蚪找妈妈的经历中我体会到了 。我想对小蝌蚪说 。学生自由回答。六、拓展延伸,培养学生语文综合实践的能力青蛙是一种变态发育的动物,小时候和长大后有很大的区别。像这样的小动物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把图片中的小动物和它们长大后的样子连起来吧。3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 找到 妈妈独立 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