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必修第一册 专题过关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92140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4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必修第一册 专题过关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必修第一册 专题过关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必修第一册 专题过关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必修第一册 专题过关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版历史新导学浙江选考大一轮精讲优习题:必修第一册 专题过关检测(一)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专题过关检测(一)(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 “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这说明西周宗法制度确立的主要目的是( )A削弱庶子政治权力 B区别大宗小宗C规定嫡长子为世子 D稳定统治秩序答案 D解析 由材料中“惧其散而无 统也”等信息,可知西周宗法制的目的在于稳定统治秩序。2有观点指出,西周的分封制实质上是一种比较原始的部落殖民政策,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这一观点可表明分封制( )A有利于扩大西周的统治范围B推动了行政管理模式的进步C形成了强大的

2、家族凝聚力D淡化了世袭血缘贵族的统治答案 A解析 材料“即用本部落联盟的贵族去统治被征服的其他部落”表明扩大了统治范围,故 A项正确。3(2018绍兴适应性考试)“ 夏朝设秩宗,商朝设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 ”这表明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之一是( )A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B形成内外相辅的地方政权体制C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D国家和家族宗法制度密切结合答案 C解析 夏、商、周设立的秩宗、卜、太史等官职既掌握神权,又掌握政权,明显表现出神权和政权相结合的特点。故选 C 项。4 左传:“天有十日,人有十等。故王臣公

3、,公臣大夫,大夫臣士。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继承制C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王位世袭制答案 A解析 材料“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说明西周分封制下森 严的等级制度,以下事上,天经地义,故 A 项正确;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核心内容,故 B 项错误 ;材料无法表明垄断神权和强化王权,故 C 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王位世袭制,故 D 项错误 。5周初分封而建的晋国,在春秋晚期曾发生了“三家分晋”的故事。观察下图,晋国位于( )A B C D答案 D解析 观察地图,联系所学知 识可知晋在今天山西位置,位于。6(2018台州冲刺押题)秦直道,陕北俗称 “皇上

4、路” “圣人条” ,是秦始皇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据学者对秦直道遗址做的实地考察,实测其全长 700 多公里,路面最宽处约 60 米,一般亦有 20 米。请在下图中找出这条中国古代“高速公路”所在位置( )A B C D答案 A解析 据材料“秦直道,陕北俗称 皇上路 圣人条 ,是秦始皇命蒙恬监修的一条重要的军事要道”可知,这条秦直道 应该位于今天的陕西境内,故 A 项正确。7(2018镇海学情检测)王夫之指出: “封建毁而选举行,守令袭诸侯之权,刺史牧督司方伯之任,虽有元德显功,而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 ”这主要是说( )A郡县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分封制下地方分离倾向严重C封建制被分

5、封制破坏D郡守县令的职位不能传给子孙答案 A解析 “无所庇其不令之子孙”等信息表明郡县制比分封制更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8(2018温州九校联考)史学家钱穆在 国史大纲中写道:“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 ”这种转型成功的关键是( )A皇帝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推行C刺史制的建立 D察举制的实施答案 B解析 从信息“秦灭六国” “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可知,该转型为分封制至郡县制的转变。9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 ”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我国长

6、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愿望答案 D解析 “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 ”指人民避免了战国时期的诸侯战乱,有了安定的生活 环境,故选 D 项。10(2018余杭期中,20) 一位古代学者论及某一官职时说:“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 负责考查政事得失)。 ”符合这一标准的官职应该是 ( )A秦朝的丞相 B西汉的尚书令C北宋的枢密使 D明朝的首辅答案 A解析 由“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 (负责考查政事得失)”可知这一官职和助理万机的丞相相符,故 A 项正确。11(2018嘉兴仿真检测, 7)学者阎步克以“波峰与波谷”来描述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专制官

7、僚政治的起伏轨迹。秦汉是波峰时期,国家的规模、制度的进步和管理的水平都处于古代世界的前列。下列属于“波峰”时期政治特征的是( )A贵族政治开始瓦解 B门阀与皇权共治C形成集体宰相制度 D初创大一统帝国答案 D解析 贵族政治开始瓦解于春秋战国时期,与秦 汉时期不符,故 A 项错误;门阀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产物,与秦汉时期这 一时间限定不符,故 B 项错误;集体宰相制度应该是指唐朝的三省体制,故 C 项错误;秦汉时期完成了大一统,初步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属于大一统帝国的初创时期,故 D 项正确。12(2018兰溪仿真测评, 24)据统计,唐代宰相共计 369 名,出自 98 个家族;宋代宰相

8、共有 134 名,出自 126 个家族。这说明宋代( )A宗族性家族制度的形成 B理学对伦理的强化C分散相权方式发生变化 D政治开放性的加强答案 D解析 “唐代宰相共计 369 名,出自 98 个家族;宋代宰相共有 134 名,出自 126 个家族”说明更多的阶层参与到国家核心机构中,故 D 项正确。13(2018杭州七校期末)秦政府规定: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未经任命而先行任职,或受私人派遣任职者均要受到法律治罪。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且不准带随员赴任;到了新任职位之后,也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更之以新官违者依法治罪。这些规定,旨在( )A强化君主专制 B规范官吏从政C树立法

9、律权威 D加强中央集权答案 D解析 题干所给材料中“官吏必须经过国家正式任命才能奏效” “官吏一经任命,必须服从调遣” “不得随意除其故官佐”表明,秦政府的 规定旨在维护 中央权威,加 强中央集权。14(2018衢州仿真测评)据 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三老掌教化,体制最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的。这体现了( )A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B郡县制未广泛推广C有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D啬夫由中央任命答案 C解析 “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有郡县”体现郡县制下地方有一定的自治色彩。15(2019余姚仿真检测)随着

10、秦王朝的统一,过去由宗室姻亲组成的国家机构,为大批官僚和军功显贵所取代一种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由此建立起来。材料中的“新型的国家管理体制”( )A是秦朝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B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治国理念C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强化了官僚阶层的政治特权答案 C解析 秦朝能够实现统一的根本保障是经济实力的增强,故 A 项错误;以民为本是儒家的治国理念,秦朝是以法家思想治国,故 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秦朝建立了官僚政治,取代 过去的贵族政治,官员由中央任命,有很强的流动性,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故 C 项正确;官僚政治下官员不能世袭,没有封地,相对于贵族政治特权并没有强化,故 D 项错误。16(2018丽

11、水期末抽测题,3)历史学家钱穆说:“汉代宰相是首长制,唐代宰相是委员制。”下列选项中,能为其提供证据的是( )汉朝丞相位高权重,为“百官之首” 汉武帝设立中朝,首长制得到加强 唐朝三省长官集体议事,相权分散 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A B C D答案 C解析 汉代宰相是首长制,说 明汉朝丞相位高权重,故 正确; 汉武帝设立中朝,削弱了丞相的权力,故错误;唐代宰相是委 员制说明唐朝三省长官集体 议事,相 权分散,故正确;从首长制到委员制,皇权得到加强 ,故 正确;选择 C 项符合题意。17史学家徐中约曾说:“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而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

12、可能性。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 ”该“制度”最有可能是( )A世官制 B察举制 C皇帝制 D科举制答案 D解析 材料说明该制度具有弹性,有利于不同 阶层的人们 参与政权, “世官制” “皇帝制”是世袭,故 A、C 项错误;察举制是推荐做官的制度,选官权在地方官员,科举制是通过考试做官,更有利于人们参与政权,故 B 项错误, D 项正确。18(2018嘉兴期末联考)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抟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下列对该历史时期评述正确的是( )A基本奠定了近代中国的版图B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基本形成C君

13、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D儒学上升到“性命之源” 的高度答案 B解析 材料“四事”显示该历史时期为秦汉时期。 A 项是清朝;C 项为清代军机处设置;D 项为宋代理学。故选 B 项。19元朝的行省制是后世“省制”的开端,在中国行政区划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下图所示地区未设置行省的是( )A B C D答案 D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 “腹里” 由中书省直接管辖,故上 图 所示地区未设置行省;元朝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和四川、青海部分地区,故上图所示地区未设置行省,D 项符合题意。20(2019宁海仿真测评)唐朝诗人孟郊在七言律诗 登科后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

14、尽长安花。 ”此时孟郊已年届 46 岁。材料从侧面反映了科举制( )A有利于选拔人才 B引领了人们的价值观C加强了中央集权 D冲击了士族门阀制度答案 B解析 诗中反映的是诗人中了进士之后的得意心情,体 现 出科举制导致社会形成了以科考中举为追求的价值观,故 B 项正确。21(2018余姚学情评估)清朝在新疆实行军民分治,伊犁将军管军政和边防,民政根据维吾尔各族原有社会组织推行伯克制。而清朝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驻藏大臣管僧俗高级官员任免,稽查财政收支、军队调防、边境防务。材料体现了( )A因地制宜的管理 B中央集权的加强C专制主义的削弱 D地缘政治的特点答案 A解析 根据材料“清朝在新疆实行军

15、民分治在西藏却实行政教合一”的管理制度,说明清朝依据新疆与西藏的实际情况进行因地制宜的管理,故 A 项正确。22 “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与此“制度”相吻合的表述为( )A “凡周之士,不(丕)显亦世”B “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C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 “莫愁寒族无人荐,但愿春官把卷看 ”答案 D解析 根据题干的含义,可以判断出为隋唐的选官制度科举制。A 为世卿世禄制,B 为察举制,C 为九品中正制, D 是科举制的特点。23(2019“七彩阳光”联盟交流,7)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 ,里面的官员品级不

16、高,都没有超过五品,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这一机构中的“官员”最有可能称之为( )A参知政事 B内阁大学士C军机大臣 D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答案 B解析 据材料“中枢机构,始 终没挂牌 ,里面的官 员品 级不高,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 ,并结合所学知 识可知,明朝 设内阁,不是正式机构,故 B 项正确。24(2018衢江仿真测评, 2)针对“玄武门之变”这一史实, 旧唐书 高祖本纪写道:六月庚申,秦王以皇太子建成与齐王元吉同谋害己,率兵诛之。而新唐书高祖本纪则写道:庚申,秦王世民杀皇太子建成、齐王元吉。两种不同的叙述反映了( )A文字史料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B文献记录能够

17、还原全部历史真相C历史事实是由历史叙述呈现的D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答案 A解析 旧唐书成书于后晋,后晋 处于五代十国时期政权 更迭频繁,需要 为新政权正名, 新唐书成书于北宋,稳定的封建王朝需要 稳定社会秩序,反 对夺权 ,故两本典籍对“玄武门之变”的叙述带有主观色彩,故 A 项正确;文献记录也有作伪的情况,即使准确,也只能无限接近历史真相,而不能还原全部真相,故 B 项错误;历史叙述的不一定就是历史事实,故 C 项错误;历史真相即使相隔年代久远也可以通过考证获得,故 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共 52 分)25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 礼记大传材料二 古代中国不存在宗教 组织或官方祭司,一个家族的父权制家长主持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家长作为这个家庭活着的成 员和去世亲属之间的中 间人, 拥有极大的权威。他不仅主持自己家里举行的祭祀祖先的仪式,而且 还主持旁系家庭的 纪念仪式, 这种仪式可能包括上百人。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繁复。原

19、来仅限于 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举 行仪式,祈求他 们的保护。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循的先祖的坟墓,并在 坟 墓旁举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材料一主要叙述了西周怎样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6 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对家族、宗族和国家政权有何积极影响?(6 分)答案 (1)嫡长子继承原则;大宗为百世不迁之宗、小宗五世则迁之宗的祭祀原则。宗法制。(2)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了家族的认同感和凝

20、聚力;以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权的威严和稳定,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了王权。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 这既是我国集 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 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 清末御史张瑞荫在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 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若内阁,则权属于臣。 ”材料三 其实中国历史上以往一切制度传统,只要已 经沿 袭到一百两百年的,也何 尝不与当时人事相配合。又何尝是专出于

21、一二人之私心,全可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 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序(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 ”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 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张瑞荫认为设军机处的重要影响。(3 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明清相关史实,说明君主专制的强化不能简单地用“专制黑暗四字来抹杀”的理由。(6 分)答案 (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2)防止了大臣专权,强化了君主专制。(3)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政治保障。27(20

22、18绍兴适应性测评)秦朝不但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且还确定了一套与皇帝地位相适应的陵园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 (注:秩千石指官员俸禄),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 自秦代确立监察制度以来,单线垂直的监察体系就初具规模。这种以皇权为中心的监 察体制确定了监察与行政的相 对独立与分离, 监察官员与政府官僚的分离。从而确保了监察 权力的独立运作, 监察官员的高效行使 权力。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 材料二 兵马俑采用绘塑结合的方式,虽然年代久远,但在刚刚发掘出来的时候还依稀可见人物面部和衣服上绘饰的

23、色彩,既有真 实性也富有装饰性。每个陶俑的装束、神态都不一样。人物的发式就有许多种,手势 也各不相同,面部的表情更是各有差异。从已整理出土的一千多个陶俑、陶马来看,几乎无一雷同。总体而言,所有的秦俑面容中都流露出秦人独有的威严与从容,具有鲜明的个性和 强烈的时代特征。 据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整理 (1)写出与材料一直接关联的秦朝监察制度的官员名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以来的古代监察制度。 (6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秦兵马俑的艺术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陵的建造原则。(4 分)答案 (1)名称:中央设御史大夫;地方设监御史。 评价: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

24、贪污腐败。但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制的实际效能必然是有限的,监察官员只是帝王的耳目和工具。(2)特点:比例匀称,神态逼真,色彩绚丽,个性鲜明,成功把握整体效果;用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生动地再现了两千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原则:事死如生。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科举非恶制也,所恶 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 试 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 1893 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 。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

25、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梁启超官制与官规 (1910 年)材料二 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 1905 年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 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科举上。说得绝对一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 “1905”,何来 “1911”?科 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 这套比较具

26、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2005 年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利弊。(7 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 分)答案 (1)利处:削弱士族势力;读书风气盛行;选官相对公平;提供底层上升的渠道;扩大统治基础;成为整合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弊端:考试内容不切实际;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2)影响:国家和精英的关系出现疏离,削弱了清朝统治基础;丧失了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吏治败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冲击儒家学说,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新型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和社会变革;促进了近代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