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检测三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细胞中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ATP 和 ADP 相互转化所需的酶相同B.ATP 分子中的两个高能磷酸键稳定性相同C.ATP 与 ADP 的相互转化处于动态平衡D.ATP 的结构与核苷酸相似,其中的“T”表示胸腺嘧啶答案 C 由于酶具有专一性,催化 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酶不同,A 错误;远离腺苷(A)的高能磷酸键更易断裂,也很容易重新合成,B 错误;活细胞中 ATP 和 ADP 的相互转化时刻不停地进行,且处于动态平衡中,C 正确;ATP 中的“T”表示“3 个”,而不是胸腺嘧啶,D 错误。2.下列有关酶和 ATP 的叙述,错误的是( )A
2、.酶和 ATP 的合成可在同一个细胞中B.酶的合成需要 ATP 供能,ATP 的合成需要酶参与C.ATP 中含有核糖,有些酶也可能含有核糖D.冬季气温低,细胞中酶和 ATP 的含量降低答案 D 酶和 ATP 都是活细胞合成的,可在同一个细胞中合成,A 正确;ATP 的合成需要酶的催化,酶的合成需要消耗能量,需 ATP 参与,B 正确;ATP 的结构中 A 指腺苷,具有核糖,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或 RNA,具有催化功能的 RNA 中含有核糖,C 正确;冬季气温低,代谢减弱,细胞中的酶活性降低,ATP 与 ADP 相互转化的速率减慢,但是 ATP 的含量不会降低,D 错误。3.关于“提取和分离叶绿
3、体中的光合色素”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速度越快B.研磨叶片时,加入 CaCO3的目的是研磨充分C.用无水乙醇作溶剂,提取的叶绿体色素中无胡萝卜素D.在滤纸条上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画线 23 次答案 A 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越大,在滤纸上扩散速度就越快,A 正确;加入 SiO2的目的是研磨充分,加入 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受到破坏,B 错误;用丙酮、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溶解和提取叶绿体中色素,其中有胡萝卜素,C 错误;在滤纸条上画出一条滤液细线后,待滤液干后再重复画线 23 次,D 错误。4.如图表示某高等绿色植物体内的生理过程,有
4、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阶段生成的H可作为还原剂用于过程生成水B.过程产生的 ATP 可用于主动运输等各项生命活动C.X 是 C3,其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被还原,可再形成 C5D.过程、发生的场所分别是叶绿体类囊体膜、叶绿体基质、线粒体基质答案 C 阶段、分别是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产生的H只能用于暗反应还原 C3;过程产生的 ATP 只能用于暗反应 C3的还原,不能用于其他生命活动,主动运输等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X 是 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C 3被还原形成(CH 2O)的同时,可再形成 C5;过程中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5.如图是绿色植物体
5、内能量供应及利用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 中合成 ATP 的部位是基粒类囊体薄膜上 B.B 中的 ATP 用于还原三碳化合物C.A、C 中合成 ATP 所需的能量来源相同 D.D 中能量的去向用于耗能的生命活动答案 C 图中 A 表示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该阶段生成了 ATP 和H,反应发生在基粒类囊体薄膜上,A 正确;光反应产生的 ATP 和H将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 正确;A中合成 ATP 的能量来源于光能,C 中合成 ATP 的能量来源于有机物中的化学能,C 错误;ATP中的能量将用于各项生命活动,D 正确。6.如图 1 表示在不同温度下,测定某植物叶片重量变化情
6、况(均考虑为有机物的重量变化)的操作流程及结果,据图 2 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图分析可知,该植物的呼吸速率可表示为 XB.从图分析可知,该植物光合速率可表示为 Y+2XC.在 131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强,实际光合作用的先增后降D.恒定在上述 14 温度下,维持 10 小时光照,10 小时黑暗,该植物叶片增重最多,增重了30 mg答案 C 题图中叶片无光处理 1 小时前后质量的差值就是呼吸作用速率,即呼吸作用的数量为 M-(M-X)=X,A 正确;图中净光合速率为(M+Y)-(M-X)=Y+X,真正的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Y+X+X=Y+2
7、X,B 正确;在 1316 之间,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作用强度增强,真正光合作用相对值分别为 4、7、8、9,所以实际光合作用是持续增加的,C 错误;图中净光合速率为(M+Y)-(M-X)=Y+X,在 14 温度下维持 10 小时光照,10 小时黑暗,有机物的积累量为 10(Y+X)-10X=10Y=103=30 mg,D 正确。7.如图分别表示两个自变量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情况,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乙图中 D 点与 C 点相比,相同时间内叶肉细胞中 C5的生成量较少B.图中 M、N、P 点的限制因素分别是 CO2浓度、温度、光照强度C.丙图中
8、,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曲线走势将稳定不变D.甲图中 A 点的限制因素可能是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答案 D 乙图中,D 点时光照强度比 C 点时的大,光反应生成的H、ATP 增多,暗反应还原过程增强,C 5的生成量较多,A 错误;丙图中,P 点的限制因素是温度,B 错误;丙图中,若温度过高则酶的活性下降,光合速率会下降,C 错误;甲图中 A 点之后限制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CO2浓度或温度(由题干信息可知,除各图中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最适范围内),故很可能是内因影响,如叶绿体中色素的含量、酶的含量等,D 正确。8.下面三个装置可用于研究萌发的小麦种子呼吸方式及其产物(呼吸底物都为糖类),有关分
9、析错误的是( )A.甲装置可用于探究细胞呼吸是否产生热量B.乙装置有色液滴不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需氧呼吸C.丙装置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D.3 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并设置对照实验答案 C 甲装置中含有温度计,可用于探究呼吸作用是否产生热量,A 正确;乙装置中清水不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则有色液滴移动的距离代表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差值,因此乙装置有色液滴不移动,说明种子萌发只进行需氧呼吸,B 正确;丙装置中澄清石灰水可检测二氧化碳,因此该装置可用于探究萌发的种子的呼吸作用是否产生 CO2,而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 CO2,所以不能用于探究酵
10、母菌细胞呼吸方式,C错误;微生物也会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三个装置中的种子都必须进行消毒处理,都需要设置对照实验,D 正确。9.某同学用下图所示实验装置测定果蝇幼虫的呼吸速率。实验所用毛细管横截面积为 1 mm2,实验开始时,打开软管夹,将装置放入 25 水浴中,10 min 后关闭软管夹,随后每隔 5 min 记录一次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距离,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实验时间/min 液滴移动距离/mm10 015 32.520 6525 10030 13035 162.5A.图中 X 为 NaOH 溶液,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右移动B.在 20 min30 min 内氧气的平均吸
11、收速率为 6.5 mm3/minC.如将 X 换为清水,并将试管充入 N2即可测定果蝇幼虫无氧呼吸速率D.增设的对照实验只将装置中的 X 换成清水,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答案 B 图中 X 为 NaOH 溶液,NaOH 的作用是吸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软管夹关闭后液滴将向左移动,A 错误;20 min30 min 内毛细管中液滴移动的距离是 130-65=65 mm,体积变化是 65 mm1 mm2=65 mm3,平均吸收速率为 65 mm310 min=6.5 mm3/min,B 正确;若将试管充入 N2,将 X 换为清水,果蝇幼虫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测定无氧呼吸速率,C 错误;增
12、设的对照实验应是不加果蝇,并将该装置置于相同的环境中,D 错误。10.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实验现象及原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B.用洋葱鳞片叶大片内表皮和动物膀胱作半透膜都能成功完成渗透作用实验C.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可以用是否产生二氧化碳来予以确定D.可用斐林试剂鉴定甘蔗中的蔗糖答案 A 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胡萝卜素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A 正确;用洋葱鳞片叶大片内表皮作半透膜时,内表皮细胞在溶液溶度较高时,会出现质壁分离,甚至导致细胞死亡生物膜破裂,失去半透膜的特性,影响实验结
13、果,B 错误;酵母菌无论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都会产生二氧化碳,C 错误;斐林试剂鉴定的是还原性糖,而蔗糖是非还原性糖,D 错误。二、多项选择题11.某兴趣小组利用如下装置探究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所用各种溶液的量相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装置甲中 H2O2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装置乙的多B.量筒、收集到的水的体积代表了 O2的产生量C.可以用装置乙来做“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D.将装置甲中的 FeCl3溶液换为酵母菌溶液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答案 AB 由图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酶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高效性,在于酶能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装置甲中 H2
14、O2分解所需要的活化能比装置乙的多,A正确;因变量是气体的产生量,实验中收集到水的体积代表了产生 O2的量,B 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应以温度为自变量,装置乙无法确保温度恒定,故不可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C 错误;验证酶具有专一性,可以用同种底物,不同酶,将装置甲中的FeCl3溶液换为酵母菌溶液,那么甲乙两组的变量为酵母菌和 H2O2酶,而酵母菌产生的酶具有多种,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D 错误。12.下图是有关实验的操作简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 A 是梨,B 为水,则得到的滤液 C 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实验B.若 A 是梨,B 为水,得到的滤液 C 密封保存一段时
15、间后可能会有酒精产生C.若 A 是菠菜叶,B 为无水乙醇,常用定性滤纸过滤研磨液得到色素滤液D.若 A 是菠菜叶,B 为无水乙醇,则滤液 C 经纸层析后可能不会出现 4 条明显的色素带答案 ABD 如果图中实验材料 A 为梨,研磨前加入的 B 应是水,其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和果糖,因此得到的滤液 C 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实验,A 正确;如果图中实验材料 A 为梨,研磨前加入的 B 应是水,其中含有较多的葡萄糖和果糖,密封时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B 正确;使用单层尼龙布过滤研磨液,而不是使用定性滤纸,因为滤纸会吸附色素,造成滤液中色素减少,C 错误;若 A 是菠菜叶,B 为无水乙醇,由于未加碳酸钙,
16、部分色素被破坏,则滤液 C 经纸层析后可能不会出现 4 条明显的色素带,D 正确。三、非选择题13.(8 分)为探究 NaCl 和 CuSO4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某同学进行了实验,实验步骤和结果见表。请回答:试管编号实验步骤 1 2 3 41% NaCl 溶液(mL) 11% CuSO4溶液(mL) 11% Na2SO4溶液(mL) 1蒸馏水(mL) 1pH 6.8 缓冲液(mL) 1 1 1 11%淀粉溶液(mL) 1 1 1 1唾液淀粉酶溶液(mL) 1 1 1 1各试管放入 37 恒温水浴保温适宜时间取出试管,加入 1%碘溶液 0.1 mL观察结果 无色 深蓝色 浅蓝色(1)实验中加
17、入缓冲液的作用是 。 (2)分析实验结果可知:对酶活性有影响的离子是 ,其中对酶活性有抑制作用的离子是 ,对酶活性有促进作用的离子是 。 (3)该实验中设置 4 号试管的目的是 ;设置 3 号试管的目的是 。 (4)上述实验中若用斐林试剂代替碘溶液进行检测,14 号试管中的颜色依次是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在操作过程中,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其原因是 。 答案 (1)维持反应液中 pH 的稳定(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Cl-和 Cu2+ Cu 2+ Cl -(3)对照 确定 Na+和 S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2-4(4)深砖红色、无砖红色(或蓝色)、浅砖红色
18、、浅砖红色 斐林试剂中有 Cu2+,其可抑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解析 (1)pH 是无关变量,要进行控制,表格中显示“pH 6.8 缓冲液”,就是保证各试管中pH 相同且是唾液淀粉酶的适宜 pH(6.8)。(2)比较实验结果,1 号无色说明该试管淀粉已经完全分解,2 号深蓝色说明该试管淀粉没被分解,3、4 号浅蓝色说明该试管淀粉部分被分解;再比较各试管加的试剂,可知 4 号是对照,3 号试管加的试剂对酶的活性没影响,则 Cl-有促进作用;Cu 2+有抑制作用。(3)3 号试管加入的 Na2SO4,与 1、2 号有重复的离子,其作用是确定Na+和 S 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活性是否有影响。(4)1 号试管
19、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增强,2-4淀粉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有深砖红色沉淀生成。2 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受抑制,淀粉未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无砖红色。3 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未受到影响,淀粉部分被水解成葡萄糖,所以加入斐林试剂后有浅砖红色沉淀生成。4 号试管中的唾液淀粉酶的活性也未受到影响,结果同 3 号试管;斐林试剂中含有Cu2+,对淀粉酶的活性有影响,故保温之前不能加入斐林试剂。14.(8 分)下图是仙人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仙人掌一般会在夜晚开放气孔吸收 CO2,白天关闭气孔,进行光合作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仙人掌夜晚吸收 CO2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的
20、原因是 。 (2)仙人掌光合作用所需色素分布在 ;图中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 ,其包括的两个生理过程是 。 (3)据图可知仙人掌白天光合作用需要的 CO2来源包括 ,白天不吸收 CO2的意义是 。 (4)G6P 是光合作用的产物之一,据图可知仙人掌完成光合作用相关的细胞器除了叶绿体外,还包括 ,体现了细胞结构与功能上是相互联系的。 (5)由图可知,能固定 CO2的物质有 。 答案 (1)没有光照,缺少H和 ATP (2)(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二氧化碳固定、C 3还原 (3)苹果酸分解生成、丙酮酸分解生成 减少水分散失以适应干旱环境(4)线粒体、液泡 (5)PEP、C 5解析 (1)夜晚
21、没有光照,缺少H和 ATP,所以仙人掌吸收 CO2,但不能进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2)光合作用所需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叶绿体基质,包括二氧化碳固定、C 3还原两个阶段。(3)据图可知仙人掌白天光合作用需要的 CO2来源于苹果酸、丙酮酸的分解。白天关闭气孔,可以减少水分散失以适应干旱环境。(4)据图可知仙人掌完成光合作用,需要线粒体、液泡提供 CO2。(5)PEP 在夜晚固定 CO2,生成 OAA,C5在卡尔文循环中固定 CO2。15.(8 分)如图所示,图 1 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部分代谢活动图解,其中表示代谢过程发生的场所,AH 表示代谢过程中产
22、生的物质;图 2 表示大田中该植物在不同温度下 CO2吸收速率或释放速率(单位: mgh -1)。据图回答:图 1图 2(1)图 1 中物质 C 表示 。 (2)图 1 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 ,处发生的是 。 在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中能产生 ATP 的场所有 (填标号)。 (3)图 2 中,与 30 时相比,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 。若在 25 条件下提高 CO2浓度,短时间内图 1 中物质 A 量的变化是 。 (4)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昼夜不变,植物在 30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 12 h,则一昼夜净吸收 CO2的量为 mg。 答案 (1)丙酮酸 (2) 线粒体内膜 (光合作用
23、)暗反应 (3)不变 减少 (4)6解析 (1)根据植物细胞内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关系,可以得出: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是叶绿体基质,是细胞质基质,是线粒体基质,是线粒体内膜;A 是H和 ATP,B是 ADP 和 Pi,C 是丙酮酸,D 和 E 是H,F 是 CO2,G 是 H2O,H 是 O2。(2)图 1 中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处发生的是(光合作用)暗反应;黑暗条件下,植物细胞只能进行有氧呼吸,有氧呼吸三个阶段都可以产生 ATP,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3)图 2 中:30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 3.5(净光合作用量)+3(呼吸量)=6.5( mgh -1),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为 3(净光合作用量)+3.5(呼吸量)=6.5( mgh -1),故与 30 时相比,35 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总量不变。若在 25 条件下提高 CO2浓度,植物固定 CO2的速度加快,三碳化合物增多,利用的 ATP 和H增多,因此 A 的量减少。(4)假设细胞呼吸强度昼夜不变,植物在 30 时,一昼夜中给植物光照 12 h,则一昼夜净吸收 CO2的量为总光合作用量12(3.5+3)-呼吸量(243)=78-72=6( mg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