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化学新探究大一轮精讲鲁科版检测:第5章 4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91500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化学新探究大一轮精讲鲁科版检测:第5章 4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化学新探究大一轮精讲鲁科版检测:第5章 4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化学新探究大一轮精讲鲁科版检测:第5章 4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化学新探究大一轮精讲鲁科版检测:第5章 4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0版高考化学新探究大一轮精讲鲁科版检测:第5章 4 第2节 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课后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2019南昌高三调研)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粒子半径:SS 2 Cl FB酸性:HClO 4H2SO4H3PO4C氧化性:Cl 2SSeTeD离子还原性:S 2 I Br OH解析:选 A。同一种元素的阴离子半径比其原子半径大 ,所以 S2 半径应比 S 半径大。2.(教材改编题)已知铍(Be)的原子序数为 4。下列对铍及其化合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铍的原子半径大于硼的原子半径B相同条件下,单质铍与酸反应比单质锂与酸反应剧烈C氢氧化铍碱性比氢氧化钙的强D单质铍跟冷水反应产生氢气解析:选 A。A 项,Be、B 同周期 ,根据“序大径小”可知原子半径:BeB

2、;B 项,金属性:LiBe,故单质锂与酸反应比单质铍与酸反应剧烈;C 项,金属性:CaBe,故碱性:Ca(OH) 2Be(OH) 2;D 项,活泼性:MgBe,Mg 与冷水不反应,故 Be 与冷水不反应。3.将甲、乙两种金属的性质相比较,已知:甲与 H2O 反应比乙与 H2O 反应剧烈;甲单质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单质;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与某非金属反应时甲原子失电子数目比乙原子失电子数目多;甲单质的熔、沸点比乙的低。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A B C D解析:选 B。比较金属性强弱的一般方法是看与酸 (或水)反应的剧烈程度、最高价氧

3、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强弱、置换反应,而不能根据其与非金属反应时失电子的数目多少、熔沸点的高低进行比较。4.(2019焦作高三模拟)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化合价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ZYX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RAlO(或 YZX);B 项,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HClH2S;C项,SO 3(WX3)和水反应生成的 H2SO4 为共价化合物。5.六种短周期元素 A、B、C、 D、E、F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 A 与 E 同主族,B与 F 同主族,E 与 F 同周期; D 的核电荷数是 F 最外层电子数的 2 倍;B 的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的代数和为 0;常温下单质

4、 A 与 E 的状态不同。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C 两种元素只能形成化学式为 CA3 的化合物BF 与 D 形成的化合物性质很不活泼,且不与任何酸反应C原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EFC DD元素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DCFB解析:选 C。第A 族最高正价为4,最低负价为4,B 与 F 同主族,且 F 的原子序数大于 B 的,由此推知 B 为 C(碳) ,故 F 为 Si,Si 最外层有 4 个电子,故 D 为 O;因元素 B、C、D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故 C 只能是 N;A、E 同主族,且常温下单质 A 与 E的状态不同,E、F 同周期,故 A、E 分别为 H、Na。N、H 还可

5、形成化学式为 N2H4 的化合物,A 项错误;SiO 2 与氢氟酸反应,B 项错误;原子半径 NO,Na Si ,而 N 比 Si 少一个电子层,N 的原子半径比 Si 的小,C 项正确;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故非金属性 C(碳)Si,D 项错误。6.X、Y、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X 的一种原子没有中子,Y、Z易形成质量比为 34 和 38 的两种常见化合物,W 所在的周期数和族序数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W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是强碱B原子半径:YZWCX、Y 可以形成既有极性键也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WZY解析:选 C。X、Y、

6、Z、W 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 ,X 的一种原子没有中子,则 X 为 H 元素;Y、Z 易形成质量比为 34 和 38 的两种常见化合物,则 Y 为 C 元素,Z 为 O 元素,两种化合物分别为 CO 和 CO2;W 所在的周期数和族序数相同 ,且原子序数大于 8,则 W 在第 3 周期A 族,为 Al 元素。Al(OH) 3 不是强碱,A 错误;原子半径:OC Al,B 错误;C 、H 可以形成多种有机化合物,其中不乏既有极性键又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C 正确;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OCAl,D 错误。XY Z WT7.右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其中 X、Y 、Z、W 为短周期元素,W

7、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X 元素的 2 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W、Z 元素的原子半径及它们的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均依次递增BY、Z、W 元素在自然界中均不能以游离态存在,它们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依次递增CYX 2 晶体熔化、液态 WX3 气化均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D根据元素周期律,可以推测 T 元素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T 2X3 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解析:选 D。根据题意,X 与 W 属于同族元素,且 W 的原子序数为 X 的 2 倍,可以得出在短周期元素中,X 为氧元素 ,W 为硫元素,由此可以推出 Z 为磷元素,Y 为硅元素,T 为砷元素。A 项,X、W 、 Z 元素的原子

8、半径依次递增, 但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为XWZ,A 项错误。B 项,Y 、Z 元素在自然界中不能以游离态存在,但 W 元素( 即硫)可以以单质形式存在,B 项错误。 C 项,WX 3(SO3)是分子晶体 ,气化时需克服分子间作用力,YX2(SiO2)是原子晶体,熔化时需要破坏共价键,C 项错误。 D 项,As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4 周期第A 族,也是金属元素区与非金属元素区的交界处。根据同周期、同主族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规律,As 的单质具有半导体特性。根据同周期元素最高、最低化合价递变规律,As 的最高化合价是5,最低化合价是3,As 2O3 中 As 的化合价是3,则 As2O3

9、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项正确。8.(2019湖南四市联考)短周期主族元素 A、B、C 、D 、E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A、B两元素相邻,B、C、E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3, E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B 原子内层电子数的 3 倍或者是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B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C、E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元素 A 所形成的氧化物只有一种B元素 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强酸C元素 C、D 、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两两之间可发生反应D氢化物的稳定性:AB解析:选 B。短周期主族元素 A、B、C 、D 、E 的原子序数依次递

10、增,E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B 原子内层电子数的 3 倍,则 B 只能有 2 个电子层 ,处于第 2 周期,故 E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6,E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3 倍,则 C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2,B、C、E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3,则 B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13625,则 B 为氮元素 ,A、B 两元素相邻,A 原子序数小于 B,则 A 为碳元素,结合原子序数可知,C、D、E 只能处于第 3 周期,故 E 为硫元素,C 为镁元素,B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等于 C、E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则 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2653,则 D 为铝元素。 A 为

11、碳元素,形成的氧化物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等 ,A项错误;B 为氮元素,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硝酸,硝酸属于强酸,B 项正确;元素 C、 D、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分别为氢氧化镁、氢氧化铝、硫酸,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之间不反应,C 项错误;氢化物的稳定性与非金属性强弱一致,氮元素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故氢化物的稳定性 BA,D 项错误。9.(2016高考全国卷)短周期元素 W、X、Y 、Z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m、p、r 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 是元素 Z 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0.01 molL1 r 溶液的 pH 为 2,s 通常是难溶于水的

12、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的大小 WXYCY 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DX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解析:选 C。单质 n 通常为黄绿色气体 ,则 n 为 Cl2,q 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q 为HClO, 0.01 molL1 的 r 溶液的 pH2,说明 r 为一元强酸,r 为 HCl;s 为难溶于水的混合物,结合其在光照条件下生成,则二元化合物 p 为 CH4。综上分析,涉及的元素有H、C 、 O、Cl , 分别对应 W、X 、Y 、Z。原子半径:CO ,A 项错误;非金属性:OC,B 项错误;O 的氢化物为 H2O 或 H2O2,常温常压下均

13、为液态,C 项正确;C 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 H2CO3, 为弱酸,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0.(2019邯郸模拟)C、N、O、Na、Al、S 、Cl 是常见的元素。(1)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为_ 。(2)用“” “NC;判断非金属性强弱可以利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其单质与氢气化合的难易程度及氢化物的稳定性等,故选 CD。答案:(1)第 2 周期A 族(2) NC CD11.A、B、C 、 D 均为短周期元素,相关信息如下表。元素 相关信息A 非金属性最强的元素,其简单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雕刻玻璃制品B 其简单气态氢化物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C 其核素之一的质量数为

14、 34,中子数为 18D D 和 A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回答下列问题:(1)A 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周期第_族,B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C 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 _个电子, D 的氧化物的电子式为_。(2)A、B、C 三种元素的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用化学式表示 )。(3)D2C 的水溶液呈 _(填“酸性” “碱性”或“中性”),原因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已知:12.8 g 液态 B2H4 与足量 H2O2 反应生成 B2 和气态 H2O,放出 256.65 kJ 的热量。H2O(l)=H2O(g) H44 kJmol 1 ;2H2O2(

15、l)=2H2O(l)O 2(g) H 196.4 kJmol 1 。则液态 B2H4 与足量 O2 反应生成气体 B2 和液态 H2O 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解析:由题给信息推知,A 是 F,B 是 N,C 是 S,D 是 Na。(1)F 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2 周期第A 族。(2) 因为元素的非金属性: FNS , 所以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HFNH 3H 2S。(3)Na 2S 溶液中 S2 水解使溶液呈碱性,以第一步水解为主。(4)首先写出 1 mol 液态 N2H4 与足量 H2O2 反应生成 N2 和气态 H2O 的热化学方程式,然后利用盖斯定律计算即可得到所求热化学

16、方程式。答案:(1)2 A HNO 3 6 (2)HFNH 3H 2S(3)碱性 S 2 H 2OHS OH (4)N2H4(l)O 2(g)=N2(g) 2H2O(l) H 621.225 kJ mol112.(2019南昌高三调研)A、B、C、D 、E 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五种短周期元素,已知:B 原子核外电子总数与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 43;D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层电子数之比为 34;E 、C 、A 的离子半径逐渐减小;A 单质在 E 单质中燃烧火焰呈苍白色。请回答下列问题:(1)E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化学式为_ ;它的酸性比 D 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_(填“强 ”

17、或“弱”);(2)X、Y 是由上述元素中任意 3 种组成的强电解质,且构成的原子个数比均为111。已知 X 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 c(H )10 12 molL1 ,则 X 的电子式为_;Y 的水溶液酸碱性与 X 相同,则其原因是 (写离子方程式)_;(3)B 与 C 构成原子个数比为 11 的化合物与 H2O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A 与 B、A 与 D 均可形成 18 个电子的分子,这两种分子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物之一是含 10 个电子的化合物;该反应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解析:由题意可得出 B 为 O,D 为 S;由可知 A、C 在第A 族,A 的原子序数小

18、于 O,所以 A 为 H,C 为 Na,E 为 Cl。(1)高氯酸为最强无机含氧酸;(2)X 抑制了水的电离,应为酸或碱,且原子个数比为 111,可得出 X 为 NaOH,Y 为 NaClO 或NaHS;(3)B 与 C 构成原子个数比为 11 的化合物应为 Na2O2;(4)A 与 B、A 与 D 能形成18 个电子的分子,则应为 H2O2 和 H2S,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及 10 电子的化合物可知生成S、H 2O。答案:(1)HClO 4 强(2) ClO H 2OHClOOH (或 HS H 2OH2SOH )(3)2Na2O22H 2O=4NaOHO 2(4)产生淡黄色沉淀 H 2SH 2

19、O2=S2H 2O13.(2016高考天津卷)下表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碳 氮 YX 硫 Z回答下列问题:(1)Z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_。(2)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写元素符号)_。(3)下列事实能说明 Y 元素的非金属性比 S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的是 _。a.Y 单质与 H2S 溶液反应,溶液变浑浊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1 mol Y 单质比 1 mol S 得电子多c.Y 和 S 两元素的简单氢化物受热分解,前者的分解温度高(4)碳与镁形成的 1 mol 化合物 Q 与水反应,生成 2 mol Mg(OH)2 和 1 mol 烃,该烃分子中碳氢质量比为 91,烃的电子式为_。Q 与

20、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铜与一定浓度的硝酸和硫酸的混合酸反应,生成的盐只有硫酸铜,同时生成的两种气体均由上表中两种元素组成,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都小于 50。为防止污染,将产生的气体完全转化为最高价含氧酸盐,消耗 1 L 2.2 molL1 NaOH 溶液和 1 mol O2,则两种气体的分子式及物质的量分别为_,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_。解析:(1)观察周期表的结构可知,X 、Y、Z 分别是 Si、 O、Cl 。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 3 周期第A 族。(2) 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 ,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故表中元素原子半径最大的是 Si。(3)O 2

21、 能与 H2S 溶液反应生成单质硫:2H 2SO 2=2S2H 2O,该反应中 O2 是氧化剂,S 是氧化产物,说明 O2的氧化性强于 S,因此氧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a 项正确;非金属性强弱与得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只与得电子能力的强弱有关,b 项错误;H 2O 比 H2S 难分解,说明 H2O 更稳定,气态氢化物越稳定的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故 c 项正确。(4)碳氢质量比为 91,则 C、H 原子个数比为 34,该烃的分子式为 C3H4(丙炔) ,结构简式为 HCCCH3,912 11据此可写出其电子式。根据“1 mol 化合物 Q 与水反应, 生成 2 mol Mg(OH)2 和 1

22、mol 烃” ,可推断出 Q 的化学式为 Mg2C3。(5)根据题意可知,生成的两种气体是 NO 和 NO2。根据Na 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的 NaNO3 为 2.2 mol。设生成 NO 和 NO2 的物质的量分别是 x mol、y mol,由氮原子守恒得:xy 2.2;由得失电子守恒得: 3xy 4。联立解得x0.9、y1.3。再由得失电子守恒得:n(Cu)20.9 mol31.3 mol1,解得 n(Cu)2 mol,所以生成硫酸铜物质的量为 2 mol。答案:(1)第 3 周期第A 族(2)Si(3)ac(4) Mg 2C34H 2O=2Mg(OH)2C 3H4(5)NO:0.9 mol,NO 2:1.3 mol 2 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