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专题十二3 第3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91439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专题十二3 第3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专题十二3 第3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专题十二3 第3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专题十二3 第3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版高考历史(通史)新探究大一轮检测:专题十二3 第3讲 英国君主立宪制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建议用时:45 分钟)一、选择题1(2019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 )1215 年 6 月 15 日,安茹王朝屡战屡败的国王约翰与 25 位贵族代表举行谈判,签署了著名的自由大宪章 ,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1603 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她远在外国的侄孙詹姆士一世继位,詹姆士对英格兰一无所知,坚持“君权神授” ,王权逐步凌驾于议会之上。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这表明, “光荣革命”( )A对英国的政治传统有所捍卫B结束了英国君主制的历史进程C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使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 ”地位解析:选 A。根据题目中“签署了著名的

2、自由大宪章 ,从此英国确立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 “直到光荣革命的胜利,议会才收复失去的权力”得出“光荣革命”是对英国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的捍卫,故 A 项正确。2(2019黄山模拟)马克思写道:“为了建立君主立宪政体,资产阶级曾不得不在英国两次赶走斯图亚特王朝” 。可是英国社会却流行这样一句名言:“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 ”这是因为( )A英国国王“统而不治”B英吉利民族具有激进性C英国历史文化传统悠久D英国政体实行三权分立解析:选 C。材料“当国王在白金汉宫时,全国人民睡得更安静更和平”说明英国民众已经适应了英国国王的存在,这是由于英国历史文化传统悠久而造成的,故

3、选 C。3(2019湖州期末)温斯顿丘吉尔在他的英语国家史略中写道:“当不受法律约束的克伦威尔死后,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 ”英国民众的这一反应从本质上说明了( )A克伦威尔的军事独裁不得人心B英国民众认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C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向于民主化D护国公的措施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解析:选 C。 “英国为克伦威尔举行了一次最欢乐的葬礼”是因为克伦威尔成功地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了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克伦威尔死后,许多人心中暗自怀着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是因为克伦威尔实行专制统治引起了国民的不满,这在本质上反映出英国的政治发展趋势是民主

4、,故 C 项正确。4(2019济宁期末)1714 年,英国安妮王后去世,没有继承人,国会决定将王位传给詹姆士一世的曾孙乔治一世。王位的这次和平过渡反映出英国( )A封建复辟势力依然存在B责任内阁制十分优越C国王已丧失了政治权力D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解析:选 D。材料中讲到是国会 (议会)做的决定将王位传给乔治一世,因此体现了英国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之下,议会主导了国家治理,故 D 项正确。5(2019洛阳统考)1694 年,英王威廉三世任命辉格党人组成第一个一党内阁时,议会中的多数派是托利党人及其支持者,直到次年大选时,辉格党才成为议会中较为多数的党派。不仅如此,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

5、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这表明英国当时( )A英王掌握着至高无上的权力B两党角逐内阁局面尚未形成C议会至上原则尚未真正践行D英国的责任制内阁有名无实解析:选 C。根据材料“在威廉三世和安妮女王时期,没有一届内阁是议会直接选举的结果”得出内阁(行政权)不是源自议会的选举和授权,而是从属于王权,结合所学可知,当时英国国王还保留一定的行政权,议会权力至上的原则尚未真正践行,故选 C 项。6(2019保定模拟)在英王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 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 )A议会监督的对象发生变化B国王和议会矛盾渐趋缓

6、和C责任内阁制度不断完善D君主立宪体制在逐步确立解析:选 D。材料“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 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反映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在逐步确立,故 D项正确。7(2019北京东城区模拟)1763 年,议员威尔克斯发表文章对国王乔治三世在议会的演说进行批评,并申明他批评的是政府而不是国王,但国王仍以诽谤罪下令逮捕他,还操纵议会剥夺了他的议员身份。1768 年,威尔克斯连续两次当选议员,国王又设法让议会连续两次剥夺其议员身份。威尔克斯事件表明在当时的英国( )A国王和议会权限尚未明确B议会完全被国王控制C君主专制统治在逐渐加强D内阁制已经遭

7、到破坏解析:选 A。由材料“国王仍以诽谤罪下令逮捕他,还操纵议会剥夺了他的议员身份”“国王又设法让议会连续两次剥夺其议员身份”可知,英国立宪政体的建立是一个逐步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在责任制内阁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国王和议会权限尚未明确,故选 A 项。8(2019大同、阳泉联模)18 世纪中叶,英国政治家麦尔维尔说: “倘若某些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上意见有别,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可若是君上发现其他臣仆能使政府顺利运行他必然有权任命和使用之。 ”这反映出当时的英国国王( )A政治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B拥有左右政局的实际力量C成为内阁事实上的组织者D仍能影响国家的政治生活解析:选 D。 “可若是君上发现

8、 他必然有权任命和使用之”表明英国国王仍能影响国家政治生活,故 D 项正确。 “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上意见有别,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表明君主政治权力受到在职者限制,A 项错误;“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表明君主不一定能够左右政局,B 项错误;“某些在职者的观点与君上意见有别,君主虽未必就责成他们放弃”表明君主不能决定所有事情,C 项错误。9(2019东北育才学校联考 )2017 年 5 月 3 日英国首相特蕾莎 梅获女王同意正式解散议会。议会解散后,议会下院所有席位自动空缺,但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由此可见,英国( )A君主是虚,立宪为实B首相有权解散上

9、议院C内阁和首相共同进退D女王有制约首相权力解析:选 C。材料“包括首相在内的所有内阁大臣仍保留现职位直至新内阁组建完成”说明在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下,内阁成员和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故选 C。10(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 )19 世纪前,英国各种公共政策的法案由议员以个人名义提出,议会立法很少给内阁优先权,而 1811 年工作日程法规定,每周一、周五只讨论内阁提出的“公议案” ,后又增至每周 3 日,相反议员个人却很少有提出议案的机会。这种变化( )A反映了内阁行政权扩大的趋势B推动了分权制衡机制的完善C说明议会对内阁的影响力增强D有利于提高议会的办事效率解析:选 A。材料反映的是英国责任内阁

10、制的发展,内阁权力扩大,故 A 项正确;内阁对议会负责,不能体现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故 B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内阁始终受议会的约束,故 C 项错误;内阁行政权扩大与议会办事效率提高无关,故 D 项错误。11(2019厦门期末)1624164116601685168917131714176017601800年均召开天数42 43 122100 天以上100 天以上年均通过法令5 15 67 77 209上表为 17、18 世纪英国议会集会期和年均通过法令数量统计表。据此可知( )A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B国王与议会的矛盾日益激化C中央行政体系不断调整D国王授权不再具有法律效力解析:选 A。表格显示

11、议会召开天数、年均通过法令数量呈现上升趋势,联系英国的社会变迁特别是工业革命等知识可知,这与社会转型条件渐趋成熟有关,故 A 项正确。12(2019北京朝阳区综练 )“由温和开始,继而是一个不断激化的过程,过了一个临界点之后便开始退潮并进入反动时期,其间将发生激进与保守之间的反复较量,最后回到起点,并实现最初的成果。 ”英国革命呈现出这一规律性现象的根源在于( )A专制王权同国会矛盾尖锐B革命派动员发动群众不力C克伦威尔与专制王权妥协D工场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解析:选 D。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利益与王权专制产生矛盾,由于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一度出现反动的现象,伴随着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12、,资产阶级力量进一步壮大,最终达到革命目标,故选 D 项。二、非选择题13(2019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故唐制遇下诏敕,便先由门下省和中书省举行联席会议,会议场所称为“政事堂” 。会议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及侍郎皆出席。政府的最高机构,则在政事堂。凡属皇帝命令,在敕字之下,须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即须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然后再送尚书省执行。若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 ,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认为违法的,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这是中国传统政

13、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因此中国皇帝不致如英国国王般被逼上断头台。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改动)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权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 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 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 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 )。摘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括号内文字系添加)(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

14、知识分析比较唐代政事堂和近代英国责任制内阁制度的异同。解析:(1)由材料一信息“在唐代,也并无皇帝不经中书、门下而径自颁下诏书之规定这是中国传统政治制度下一种通融性”总结出唐代君主专制的特点;由材料一信息“凡属皇帝命令不能为下面各级机关所承认”总结出制度设计的程序化和理性化等特点。(2)相同点,由唐代政事堂三省相互牵制与材料二信息 “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等信息归纳。不同点,由材料一信息“事实上,唐代也确有不经中书、门下而皇帝随便下命令的”与材料二“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21 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等信息归纳。答

15、案:(1)特点:皇权之下的分权;制度设计的程序化和理性化( 或答唐代在君主专制政体下形成了集体决策的局面,君臣关系、中央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都配合得比较协调,集权、制衡与监督机制不断完善);但从本质上看,唐朝仍然是君主专制的统治。(2)相同点:都有分权与制衡( 监督)的特点;都起到了科学决策和提高行政效率的作用;都含有决策行政的程序性的制度设计(都是制度的创新) 。不同点:政事堂主要是门下省监督决策过程,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通过分权加强了皇权;责任制内阁主要是由议会监督责任内阁,责任制内阁逐渐分割国王行政大权进而掌握行政实权,最终国王统而不治,保证了一定程度的资本主义民主。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材料 17 世纪革命没有留下很深的痕迹,相反,光荣革命却开始了一个现代的英国。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从此以后,英国历史上不再出现重大的暴力冲突,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论证材料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50 字左右)解析:按照题目要求首先要准确理解题干材料中的观点,根据材料中“光荣革命留下的最深刻遗产是:制度变迁可以用非革命的手段完成和平和渐进的改革成为英国历史发展的特色”这一关键信息,可以归纳为和平与渐进是英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或光荣革命最深刻的遗产等);然后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第一,从光荣革命本身的过程、影响入手,第二,从不同历史时期立法权的渐变、行政权的转移、责任内阁制的逐渐完善、民主适用范围的逐渐下移与扩大等角度列举史实并适当小结。答案:略。(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准确、全面; 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