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90911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20版高考历史岳麓版一轮复习课时作业: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 2 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及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2019石家庄高三模拟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类似于后世的六部,具体执行皇帝命令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解析:根据“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 “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结合所学,汉武帝为了分散和

2、限制丞相的权力,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使之担任侍中、常侍等职位,组成皇帝的秘书机构,是为“中朝” ;它虽非决策机构,但参与皇帝的决策,而丞相、御史等演变为“外朝” ,成为执行机构,排除A、B、C 三项;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D 项正确。答案:D22019郑 州高三统测 司马迁在史记中有一段叙述:“诸侯稍微,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上足以奉供职,下足以供养祭祀,以蕃辅京师。而今郡八九十,形错诸侯间,犬牙相邻强本干,弱枝叶之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这段话反映了司马迁( )A否定了西汉的“ 推恩令”B赞扬了汉初的郡国并行制C否定了汉初的郡国并行

3、制D对西汉的“推恩令 ”持肯定态度解析:按照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 ,诸侯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这样诸侯国势力( 枝叶) 越来越小,中央集 权(本干 )得到加强,司马迁认为这使“尊卑明而万事各得其所” ,表明肯定了“推恩令”的积极作用,故 D 项正确;材料赞扬西汉的“推恩令” ,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对郡国并行制作出评价,故 B、C 两项错误。答案:D32019西安高三 评 估在唐朝, “凡遇军国大事,皆由政事堂商议决定,经皇帝同意后颁行。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 ”材料说明“政事堂”的出现( )A迎合了强化皇权的需要B破

4、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C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D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解析:根据材料“即使皇帝诏敕的诏令,也须经政事堂议决副署方为合法”和所学知识可知皇权受到政事堂的限制,政事堂是唐代宰相的总办公处,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D 项正确。材料体现皇权受到政事堂的限制,而不是加强皇权,排除 A项。材料没有涉及“破坏了原有的决策程序” ,而是强调“政事堂”的出现反映了相权集中并扩大的趋势,排除 B 项。政事堂设在门下省,后迁到中书省,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职务相当于宰相,并不是提升了中书省法定地位,排除 C 项。答案:D42019南昌高三 统测 旧唐书 新唐书皆记载房玄龄为进士出身,且可推

5、算出房玄龄为隋文帝开皇年间进士。但大量可考的史料都明确记载,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由此可知( )A正史记述更具权威B房玄龄的进士身份不可信C史料考证的复杂性D进士科创建时间无法判定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历史考据时的矛盾问题,历史记载和历史考据之间往往会出现复杂性,因此本题选择 C 项。A、B 两项错误,我 们无法从材料中判断谁对谁错,无法得出谁更具权威;D 项错误,历史记载 着明确的时间,我们还是要以此为标准。答案:C52019大 庆高三联 考在隋朝,地方官员通过科举考试由专门部门选拔。于是写文章成为荣进之路。 “夫其始,测试写作能力,专主于词章;其既仕,付之于勘籍小吏,而专查验其资格。于是选贤与能之

6、意,无复存者矣” 。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 )A科举制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B儒生地位提升同时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C科举制度在实施初期存有弊端尚不完善D儒学依附科举制度沦为奴化臣民的工具解析:材料“于是选贤与能之意,无复存者矣”表明科举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无法达到“选贤与能”的效果,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科举制的局限,而 A 项是科举制的积极影响,故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 现儒生地位的变化,排除 B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儒学的作用,故 D 项错误。答案:C62019永州高三 调 研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 。对

7、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 ,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此规定( )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材料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 D项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 腐化现象, “防止了” “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 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 ,排除 B 项。答案:D72019保定高三 联 考元朝在沿用郡县制一系列基本制度和规则的基础上,增加了行省

8、设置。行省从中央领受部分权力,代中央行事,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这里的“较高级演化形态”表现在( )A. 行省制继承秦朝推广的郡县制B元朝彻底解决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C行省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D元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解析:行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代表中央管理地方,充任中央控制地方的枢纽,故 C 项正确;行省制是秦朝推广的郡县制的重大发展而非笼统继承,排除 A 项;行省制有利于中央集权,但并非中央与地方的矛盾能彻底解决,排除 B 项;秦朝开创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排除 D 项。答案:C82019青 岛高三检测 明朝大明律共 30 卷 460 条

9、,包括五刑、十恶以及吏律 户律 礼律等,其中吏律主要规定了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 “大臣专擅选官” “交结朋党紊乱朝政”判死罪。这表明明朝(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注重协调行政关系C政府重视商品经济D形成完备法律体系解析:材料中规定了文武官吏应该遵循的职司法规及公务职责, “大臣专擅选官” “交结朋党紊乱朝政”判死罪,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加强对文官、武官等在行政上的规定,注重协调行政关系,故 B 项正确;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 A 项;材料没有体现商品经济的内容,排除 C 项;材料中相关法律的实施并不能说明明代已经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排除 D 项。答案:

10、B92019临 沂高三阶 段检测1382 年,朱元璋设立殿阁大学士,终洪武朝阁臣对国家事务“鲜所参决” ;1573 年,张居正任内阁首辅, “部权尽归内阁” “威柄之操,几于震主” 。这一变化反映了明代后期的内阁( )A开始拥有独立的决策权B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C成为中央一级行政机构D操控着军国大事议定解析:根据材料“部权尽归内阁” “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可知,内阁权势有所提高,已经威胁到皇权专制,故 B 项正确;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机构,也没有决策权,军国大事议定由皇帝决定,故排除 A、C、D 三项。答案:B102019 菏泽高三 统考有学者指出,明朝内阁是皇帝与官僚系统之间的桥梁和中

11、介,是一种行政执行权与决策权的间接结合结构,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这表明明朝内阁( )A形成了合理的制约机制B决定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C辅政方式有灵活多变性D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解析:内阁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阁臣参预中枢行政决策的深度和广度,取决于内阁同皇权的关系”说明内阁权力大小取决于皇帝,这种制度显然适应了君主专制强化的要求,故D 项正确;内阁权力取决于皇 权,不会形成制约机制,也不会决定中央行政体制的运行,故 A 项和 B 项错误 ;内阁是辅助皇帝处理政事的中枢机构,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并不是灵活多变,故C 项错误。答案:D112019

12、汕头高三模 拟乾隆四十九年(1784)上谕说:“各省督抚年终汇奏事件,向由军机处将有无迟延遗漏,查明具奏。嗣后各督抚年终汇奏各项,均著各部院衙门详悉查核,汇送军机处复加考核,如各该部有疏忽遗漏,军机处又不能详加核正,经朕看出,惟军机大臣是问。 ”这说明军机处( )A总揽军政大权,成为最高国家机关B听命于皇帝,是封建皇权的统治工具C实质是形式上的临时性的事务机构D担负稽察各部院衙门汇奏事件的任务解析:本题考查了军机处。军机处不是中央一级正式机构,不能总揽大权,也不负责稽查各部院衙门,故排除 A、D 两项;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根据题意可知,军机处负责各省督抚年终汇奏,并完全置于皇帝的掌控之

13、下,所以实质是形式上的临时性的事务机构,故选 C 项。答案:C122019 银川高三摸底 测试“雍正四年初有军机处时,仅为西北两军设,皇帝命其便利隐秘,但其权仍小至雍正八年时专管军务,而十年成立军机处时已要求知会各省。 ”军机处职能的变化表明( )A取得与内阁相当的地位B皇权专制逐步被弱化C避免了大臣的专权乱政D逐步成为了中枢机构解析:材料中军机处由从最初的管理军务到雍正十年时要求知会各省,体现出军机处演变成了皇帝和地方的中枢机构,故D 项正确;材料没有比 较内阁和军机处的信息,故 A 项错误;军机处设置说明皇权逐渐加强,故 B 项错误;C 项中“避免”说法绝对。答案: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14、 2 小题,第 13 题 28 分,第 14 题24 分,共 52 分)132019 江淮十校 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在地方监察体制上,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分巡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至十五人。御史不仅是察吏之官,也是“掌律令”之官,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首先, “察官人善恶” ,使监察的覆盖面扩展到所有的官僚;其次,将户口、赋役、农 桑、库存等经

15、济指标列为监察的内容,显示对经济监察的重视;最后,司法监察已成为监察的重点,皇帝派出巡按地方的监察御史多奉命察大案、要案、冤案。除监察六法外,皇帝对御史每次巡行的监察重点都作出明确的指示。张晋藩察吏是治国之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历史镜鉴(2018 年 3 月 5 日北京日报)材料二 英国议会是政府施政的监督者,议会监察专员署是议会的代理办事机构。在此基础上,英国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又相继成立了各种不同的监督机构,构成了一个多行业、多地区、多层次、多渠道的监督网络。时间 颁布法律或成立机构 职责或内容1846年 成立铁路专员公署专司裁判运费纠纷以及有关运输的其他纠纷1855年 英国文官委员会审查

16、公务人员的任用资格,制定任用标准、考试规程,办理文官的考选、分发事宜1880年 英国公共会计委员会审计政府的财政开支,调查财政的不法行为,还可以查究政府的浪费行为等1967年颁布议会监察专员法例 ,成立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受理公民投诉,监督政府机构及其工作人员,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履行公务,防止其不当活动侵害公民的正当权益,保护因政府不当活动而受到侵害的公民1998年 国民保健署反欺诈处针对国民保健系统出现的行政管理人员和供药商相互勾结、合伙欺诈国家钱财,医生和患者相互勾结、多开多报、虚报冒领等严重欺诈(贪污)行为,进行教育、预防、监督、调查、处理工作2000年 新信息自由法主张政府信息公开,民

17、众参与知情,不限制群众查阅有关文件,允许地方当局和公众选举的代表共同讨论制定大政计划摘编自张恒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中国监察2004 年第 15 期)(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14 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14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 “唐朝的监察制度,经过众多思想家的引导,并在总结汉以来监察制度的经验基础上,建立了比较成熟和定型的一台三院的监察体制” “无论治吏与明法都与御史密切相关” “唐朝的监察法以监察六法为代表,是道察体制的产物”等信息可从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

18、经验、整顿吏治和防治腐败、加强了中央集权、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借鉴等方面回答唐代监察制度改革的意义即可。第(2)问,关于中、英两国监察制度的相似之处,首先找出中国和英国监察制度的内容,然后找准比较的角度,归纳相似之处即可。根据材料一、二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政府态度、监察体系、监察力度、监察法规等方面归纳即可。答案:(1) 意义:总结和发展了前代监察制度的经验;整顿吏治,防治腐败,保障了国家机构正常运转;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社会稳定;为后世监察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2)相似之处:政府高度重视;监察体系多元,监察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制定监察法规,规范监察权力运行。14

19、2019 桂林高三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 1397 年) 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 51 名贡生清一色的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

20、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定刘三吾为“反贼” ,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 51 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 ,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摘编自张嵌:不容青史尽成灰明清卷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24 分)解析:首先选择一个角度,确定明确的主题,然后选择合适的史实加以论证。根据材料概括观点,如科考结果体现君主专制特征,理由可从主考官的选定、科考案的

21、最终裁决等方面分析,其是如何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如选择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的影响,可从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来论证科考案中偶然现象的必然性。答案:示例 1:科考事件体现了鲜明的君主专制特征。因为:(1)科考的主考官刘三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自选定的,充分体现了皇帝的意志;(2)落榜考生怀疑考试的公正性时,朱元璋下诏调查,调查组的人员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定的;(3)朱元璋突然下诏,罗织罪名,严厉惩处主考官和调查组的官员,一些饱学之士成为替罪羊;(4)朱元璋亲自选定中榜考生,完全推翻了原来的结论,全部选择北方人。朱元璋非常清楚科考的选拔结果是公正的,可是出于“稳定”的政治需要,不惜以牺牲一些忠心耿耿的官员为代价来平息事端。这个事件的整个过程,充分体现了皇帝决策的独断性和随意性。示例 2:经济状况对文化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因为:(1)洪武三十年科举考试结果,充分反映了南方经济较为发达;(2)南方在南宋时期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以后,文化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3)南方文化教育的发展,反映在科考的中榜人数上,南方对北方的优势不断在扩大;(4)此次科考及其调查结果,都证明第一次选拔是正常而且正确的。文化教育事业的进步,需要有相当大的资金投入。如果经济地位削弱或者教育投入(相对) 减少,都会对教育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