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90614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课时作业:第24讲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跟踪检测评估 24 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一、选择题(每小题 4 分,共 48 分)1魏晋之际,玄学成为封建文人的一种思潮。玄学家用老庄思想解释儒家易经,主张虚无的“道” ,宣扬“无”是产生万物的根本。他们认为政治上应当“无为” ,生活作风上要任其“自然” ,社会风气中崇尚“清谈” 。这种思潮的出现( )A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B是江南经济开发的结果C导致了国家走向分裂 D是特殊社会环境的产物解析: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古代中国儒学正统地位自汉武帝时期确立就从未被动摇过,故 A 项错误;江南 经济开发并不会产生玄学,这属于明 显的主观臆断,故 B 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是国家的

2、分裂导致了玄学而非玄学导致了国家分裂,这属于明显的因果颠倒,故 C 现错误;正是因 为国家分裂,才 导致的“清静无为”式的魏晋玄学,故 D 项正确。答案:D2朱熹说:“人欲者,此心之疾疚,循之则其心私而且邪” ,“饥而欲食,渴而欲饮” ,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 ”由此可知,朱熹的思想( )A扼杀了人性的正当需求 B极力为封建统治辩护C宣扬了封建的伦理纲常 D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解析:由材料“饥而欲食,渴而欲饮” 、“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可知朱熹认为人性的正当需求并不是人欲,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欲的区别而非理学的实质,故 B

3、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天理与人欲而非封建纲常伦理,故 C 项错误;由材料可知朱熹认为人欲是指超出正当需求以及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结合朱熹的主张得出“存天理,灭人欲”有利于维护公共秩序,故 D 项正确。答案:D3程颐在给程颢撰写的墓表中说:“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先生)得不传之学于遗经” 。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 “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 。这说明程颐和王阳明都( )A主张改造理学 B重书本轻实践C注重道统权威 D强调学术创新解析:“周公没,圣人之道不行。孟轲死,圣人之学不传( 先生)得不 传之学于遗经”强调继承,没有改造,故 A 项错

4、误;“王阳明认为宋儒的格物致知误导世人很久, 致良知才真的阐明了千古圣圣相传的骨血 ”强调内心的反省,故 B、D 错误,C 项正确。答案:C42019山 东济南模拟 王守仁也谈“格物致知” ,但他所说的“致知”是“致良知” , “格物”是“正行” , “格者,正也;正其不正者,去恶之谓也;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这说明王守仁( )A主张用伦理道德去规范自己的行动B认为人的意念是天地万物的本源C批判程朱理学否认孔孟的至高权威D承认个人私欲倡导个性自由发展解析:王守仁所谓的“正行”就是“归于正者,为善之谓也” ,即用儒家的伦理纲常来约束自己的行动,故 A 项正确;题干主要论述王守仁“格物致知”的

5、含义,没有谈及天地万物本源的问题,故 B 项错误;题干主要详细解释了王守仁“格物”的含义,没有批判程朱理学,故 C 项错误 ;王守仁主 张用儒家的伦理 纲常来约束自己的行动,并不是倡导个性自由发展,故 D 项错误。答案:A5在古代中国有两种文化传统:一种是由私塾、学校和书院教育传播的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一种是通过乡村演戏、说书、佛道仪式等传播“诸善奉行、因果报应、有求必应”等民间观念传统。这两种文化传统( )A存在价值观念的相互对立B表明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C在思想教化方面具有同一性D都受城市经济繁荣的影响解析:根据材料“一种是由私塾、学校和书院教育传播的正规儒家人伦道德传统;一种是通过乡村演

6、戏、说书、佛道仪式等传播诸善奉行、因果报应、有求必应等民间观念传统”可以看出这两种文化传统都是对人们进行社会道德教化,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不存在价值观念的相互对立,故 A 项错误;儒释 道文化有相互融合渗透的趋势,并未出 现儒释道文化融为一体,故 B 项错误;这两种文化传统都是对人们进行社会道德教化,在思想教化方面具有同一性,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涉及 这两种文化传统形成的原因,故 D 项错误。答案:C6理学家朱熹和陆九渊都一心一意向往着王安石的“得君行道”,在皇帝面前也侃侃而谈,俨然以政治主体自居,充分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气概。对照之下,王守仁除了乞宥言官去权奸

7、以章圣德疏一疏外,其余奏疏多关具体事务,极少涉及朝政。出现这种转变的原因是( )A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 B心学实践方向的变化C社会政治环境的变迁 D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生活在宋代的朱熹和陆九渊怀着“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可以在皇帝面前“侃侃而谈” ;王阳明生活在明朝,其奏疏极少涉及朝政,这与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相关,C 项正确。答案:C7明代法律规定:“其夫殴妻,非折伤,勿论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者,旌表门闾,除免本家差役。 ”这反映了( )A明代法律存在等级观念B小农经济滋生性别歧视C明代政府禁止寡妇改嫁D理学思想影响婚姻观念解析:结合信息材料可知,

8、明代法律强调的是夫为妻纲,这与程朱理学所弘扬的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是一致的,D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婚姻观念,与等级观念无关,A 项错误 ;B 项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表彰妇女守节不等于禁止寡妇改嫁,C 项错误。答案:D8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也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构成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 )A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B具有早期启蒙思想C局限于传统文化樊篱 D思想引起社会变革解析: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强调的是更广泛的范围内, “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 ,故 A 项错

9、误;根据材料“不是一位 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不难看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相关,故 B 项错误 ;依据材料 “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 “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 ,黄仁宇更强调的是李贽思想的局限性,故 C项正确;思想引起社会变革与历史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答案:C92015北京卷 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 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 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 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 BC 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

10、知识可知,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是理学思想的两大流派,二者都是对儒学的发展,故的表述错误,可排除,正确选项为 C。答案:C10义理之学和考据之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诠释与流布的两种主要方式。义理之学注重从思想理论角度阐发儒学。考据之学是对传世古文献的整理、考订与研究。乾隆嘉庆年间考据学盛极一时,嘉庆道光之际,义理之学崛起。影响这一学风变化的是( )A清朝思想控制逐渐放松B清朝社会危机日趋严峻C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D清朝洋务运动的开展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清朝加强思想控制,比如实行文字狱,故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因为清朝处于封建社会后期,社会危机 严峻,故出现 了考据之学和义理之学盛行的现象,故 B

11、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西学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近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C 项错误;结 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发生在近代,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相符,故 D 项错误。答案:B11萧公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指出, 明夷待访录 “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 。 ”据此推断,明清的思想批判( )A延续了“君为臣纲”的传统B继承了传统的民本思想C凸显了经世致用的学风D维护了理学的主体地位解析:“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 ”,可 见没有体现君臣之间的关系,故 A 项错误;“孟子之贵民 ”体现了传统的民本思想,故 B 项 正确;“(黄宗羲论君臣关系

12、)其立言亦悉依孟子”不能体现对现实 的研究,故 C 项错误;明夷待访录“之最高原理出于孟子之贵民与礼运之天下为公(黄宗羲论君臣关系)其立言亦悉依孟子”不能体现对理学主体地位的维护,故 D 项错误。答案:B12王夫之认为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决不可说具体事物依存于一般原理。王夫之的这一思想( )A批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C颠覆了“理在气先”的思想D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学风解析:材料阐述的是王夫之的哲学主张并非政治主张,故 A 项错误;根据所学明清时代儒学仍是正统思想,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气是唯一实体,天地间存在着的一切

13、,都是具体的实物。一般原理任化于具体事物之中”得出气是理的依存,气决定理,得出他主张“气先于理”的朴素唯物主义,颠覆了传统理学主张的“理在气先”的客观唯心主义,故 C 项正确;材料阐述的是王夫之的哲学主张并非学风主张,故 D 项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 13 题 25 分,第 14 题 12 分,共 37 分)132019 黑龙江省六校协作体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 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

14、、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材料二 清初大儒们召唤士人摆脱宋明学派加在他们身上的束缚,直接从古代经典中探求真谛这些大儒激烈地反对明代的空疏和形而上学思潮,建立起一种新的学术氛围。在这种氛围下,他们把着重点放到了对古代经典做研究、旁征博引地做考证以及将知识运用到社会上。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9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大儒”的杰出代表及他们共同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12 分 )

15、(3)结合材料一、二,说明社会思潮与社会发展的关系。(4 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三教相互影响、渗透” “王通提倡三教合一” “韩愈建立儒家道统”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中的“清初”以及“大儒”的思想主张作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主张,第三小问从清代学术、思想等角度回答,第(3)问,从社会发展与社会思潮之间辩证统一的关系作答即可。答案:(1) 原因:封建统治者稳定封建秩序、巩固统治的需要;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合流的结果;隋唐儒学大家的倡导与努力;宋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9 分,任答 3 点即可)(2)代表:黄宗羲

16、、顾炎武、王夫之。(3 分) 主张:经世致用,批判封建专制。(3 分) 影响:考据学兴起;思想呈现活跃局面;冲击了官方儒学的基础;深刻影响了清末民初的思想家和民主革命家。(6分,任答 3 点即可)(3)关系:社会发展决定社会思潮;社会思潮对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4 分 )14自西汉刘向开创列女传这一妇女传记著作体例之后,历朝历代正史中大都设立列女传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古代主要朝代列女传人数统计简表(单位:人 )内容朝代 贤明 忠勇 仁义 孝道 才慧 贞节 节烈东汉 2 1 3 4 5 2 5唐 3 10 7 16 1 7 13宋 1 3 4 6 3 33元 7 22 34 140

17、明 1 15 22 48 300清 12 49 48 83 23 100 400(贤明:指品行端正,明察有识者。忠勇:指忠君 报国,英勇赴难者。仁义:指仁爱睦亲,舍己为人者。孝道:指孝敬尊长者。才慧:指有才学技艺者。贞节 、节烈:对 女性独有的要求, 节 烈特指以死维护贞节者)根据高世瑜历代列女传演变透视整理根据材料,提取两项关于中国传统社会女性地位和价值观念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 分)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妇女的评价标准在宋代及之前忠勇、孝道、才慧类所占比例较大,宋代以后特别是元明清三代孝道、贞节、节烈类所占比例明显增大,这反映出宋代以前妇女承担的社会角色较多,宋代以后妇女更多地重视家庭,同时对妇女的束缚越来越严重。答案: 信息一:贞节观念日益强化,明清时期达到极致。(2 分) 说明:南宋以后理学的统治地位确立、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等因素使明清时期对女性的束缚达到极致。(4 分)信息二:女性的社会角色日益淡化,从社会与家庭双重角色向单纯的家庭角色转变。(2 分)说明: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忠勇、才慧类所占比例减少,妇女承担的社会责任减少;孝道、仁义类所占比例渐增,体现了对家庭伦理和家庭责任的重视;儒家思想的影响。(4 分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