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版高考语文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习题:第四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 高考命题点一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90054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语文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习题:第四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 高考命题点一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习题:第四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 高考命题点一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习题:第四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 高考命题点一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习题:第四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 高考命题点一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版高考语文新精准大一轮精讲通用版习题:第四部分专题一 文言文阅读 7 高考命题点一 迁移运用巩固提升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题组一 对点练一、客观题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的题目。翼日,晴霁,登中峰,顾瞻京国,远眺荒徼,山海混茫无际。数息,抵仙人台,峭壁断崖,北隅以木梯登望之,股栗。健者匍匐而上 ,有石枰 ,九仙环弈焉。自仙人台 寻中会寺,入溪,穿石,荆棘塞路,不可杖,径仅容双趾。 以匹布缚 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摘山花以诗赠余,余亦倚声和之。(选自程启充游千山记)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 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B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 盘跚而步/危甚/ 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C

2、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 盘跚而步/危甚/ 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D以匹布缚胸使人/从后挽之扶滕/侧足盘跚/ 而步危甚/刘子先之/徐子与余相去数步解析:选 B。通读画线的句子,结合前文“径仅容双趾” ,可知只能容一人通过,故在“以匹布缚胸”后断开,排除 C、D 项;“扶滕侧足” “盘跚而步 ”是通行时的姿态,排除 A 项。第二天清晨,天刚放晴,(我 们) 登上中峰,回头看京城, 远望荒凉的边界,山海浩瀚无边。多次休息后,到达仙人台 ,( 看到) 石壁陡峭山崖险峻 ,( 在山崖)北边的角落用木梯登顶眺望,两腿战栗。强壮的人匍匐着爬上去,看到石头做的棋盘,(相传)九仙在这里围观、下

3、棋。从仙人台往中会寺方向出发,绕过溪涧,穿过乱石,荆棘塞满道路,不能容下拐杖,路仅容得下双脚。一人(在前面) 用布绑住前胸,让人从后面拉着 ,攀附着藤枝,侧着身子,缓慢前行,非常危险。刘子先走 ,徐子和我相距几步,摘下山花赠诗给我,我也按照音律应和他。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未一日,风浪大作,舟中人咸归咎于先生,请弃柩,先生不可,而风益暴,求者益众。先生曰:“汝曹可为设祭,吾祝告死者以不得已之意。 ”众舁柩至船 头,为陈设祭品。先生衣冠而出,登木而坐,谓众曰:“速投之海。 ”众愕然,请先生下 ,先生曰:“吾不下矣,吾与俱投于海耳。 ”众大惊,争前挽先生 ,先生叱曰:“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

4、柩故累 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正相持间,风浪亦息,先生笑曰:“舟平如常,汝曹何纷纭乃尔?”于是仍舁柩下。而自此风恬波静,安抵粤东。(选自清代名人轶事高先生轶事 ,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 /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B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 故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 /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C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 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 /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D何敢然/吾意决矣/吾

5、以一柩故 /累尔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解析:选 D。解答本题,可运用排除法。由 “以故”可排除 A、B 两项;由最后一句“吾意决矣”推知第二句也应为“吾意决矣” ,由此得到答案。语句可这样加标点:“何敢然!吾意决矣。吾以一柩故,累尔 众人,不投之海无以对生者。然吾不与同投于海,又何以对死者?吾意决矣。 ”(船起航) 不到一天,风浪汹涌,船上的人都把罪过归在高先生身上 ,请求丢掉灵柩,高先生不同意,可是风刮得更猛,请求的人更多。高先生叹息着说:“你们可以给我安排祭祀,我向死者祷告,把不得不这样的意思告诉他。 ”众人把灵柩抬上船头,替(高先生)陈设祭品。

6、高先生穿衣戴帽走出来,登上灵柩,坐在上面,对众人说:“快把灵柩丢到海里。 ”众人都很吃惊,请高先生下来,高先生说:“我不下去了,将我跟灵柩一起投进海里吧。 ”众人大惊,争着上前拉高先生下来,高先生大声呵斥:“你们怎么敢这样!我打定主意了。我因为一副灵柩的缘故,连累你们众人,不把灵柩投进海里对不起活着的人。不过我不与灵柩一起投到海里,又用什么去面对死者?我打定主意了。 ”正在相持不下的时候,海上的风浪也平息了,高先生笑着说:“船航行平稳如常,你们怎么这样啰嗦?”于是仍然把灵柩抬下船舱。而大海从此风平浪静 ,( 船) 安全抵达粤东。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予闻之,戏曰:“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

7、状为真予不饱文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生笑曰:“此所谓一茎草化丈六金身也,何不可之有?”时天寒,语从游者呵笔书之。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 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 /以偿我久逋之文债/可乎B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 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 可乎C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 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我久逋之文债/ 可乎D子真村落人/也知村落之状/为真予不饱文/ 遂以子之言为图为记以偿 /我久逋之文债/可乎解析:选 B。做此题时,首先可以根据语气词“也”排除 A 项与 D

8、项,再结合语意与语境选出答案。我听完这些,开玩笑说:“你真是乡村里的人啊,这么真切地了解乡村的情况。我学识不够丰富,就用您的话为这图作记,来偿还我欠了很久的文债,可以吗?”他笑着说:“这就是( 佛祖 )所说 的,借一株草,化作一丈六尺的金身,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当时天冷,我口授给跟随我一起出游的人,( 他们) 用嘴呵着笔将这些写了下来。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题目。出知益州,时李顺构乱,王继恩、上官正 总兵攻讨,顿师 不进。咏以言激正 ,勉其亲行,仍盛为供帐饯之。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 时寇略之际民多 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选自宋史张咏传 ,有删改)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

9、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B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C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 /使各归田里D正由是决行深入/大致克捷/时寇略之际/ 民多胁从咏/移文谕以朝廷恩信/使各归田里解析:选 A。对照四个选项,可知关键是“时”和“咏” 。“时”如和前面连接,解释为“的时候” ,与后面相连,理解为“当时”或“这时” ,根据上下文,可知与后者相连顺畅;“咏”应指张咏,根据上下文,百姓并不是被张咏胁迫,所以“咏”应该是后一句的主语

10、。(张咏)出任益州知州,当时李顺叛乱,王继恩、上官正 统领 兵马讨伐,( 却)让军队停滞不进。 张咏用言语激励上官正 ,劝勉他亲自前进,并且隆重地设宴为他饯行。上官正因此决定出兵深入,大多克敌制胜。当 时叛军侵犯劫掠的时候,老百姓多数被胁迫跟随(参加叛军),张咏发一道文书把朝廷的恩德和信义告诉百姓,让他们各自回去种田。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完成题目。古人云:“贤者多财损其志,愚者多财生其过。 ”此言可为 深诫。 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身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卿等宜深思此言。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1、( )A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 /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B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 纵事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C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 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D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 未发闻中心/岂不常惧解析:选 B。“若非”是假设复句,因此,各分句之间宜停顿;“坏公法”与“损百姓”都作“非止”的宾语,中间应该停顿;“中心”陈说对象转换,也要断开。古人说:“明智贤良的人钱财多了,会影响他奋发向上的志向;愚笨的人钱财多了,只会增加他们犯错的机会。 ”这话 可以深以为戒。如果徇私贪污 ,不但是破坏国法,伤害百姓,即使事情没有败露,心中怎能不常怀恐惧呢?恐惧

12、多了,也有因此而导致死亡的。大丈夫难道能为了贪求财物,而害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使子孙总是蒙受羞耻吗?你们应当深刻地思考这些话。二、主观题6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 6 处)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 麾 下 数 十 人 遁 入 山 谷 保 险 自 固 郡 邑 患 苦 之 江 阴 侯 吴 良 承 诏 求 寇 已 移 檄 旁 县 兵 且 集 召 德 基 计 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解析:句中有“麾下数十人” “山谷” “郡邑” “江阴侯吴良” “寇” “旁县” “德基”等名词,这些名词往往位于句首

13、或句尾,作一个句子的主语或宾语。还有“遁入” “求” “集” “召”等动词,这些动词后面往往要加宾语,由此我们可以断句。答案: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 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万夫长易俊原仅倚仗自己的勇猛,与部下几十人逃到山谷中,守卫险要地势来巩固自己的实力,郡邑(上下)对此很担忧。江阴侯吴良接受诏令讨 伐寇贼,已经发布檄文到别的县区,士兵将要召集。(于是)召 见吴德基谋划此事。吴德基 说:“易俊原没有谋反的情形,为什么要激怒他使他产生变故呢?不如先用计招纳他。果真谋反,再用兵讨伐也不晚啊。 ”7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张文瓘)

14、 性严正,未尝回容。 诸 司 奏 议 悉 心 纠 驳 故 帝 委 之 或 时 移 疾 他 宰 相 奏 事 帝 必 问 与 文 瓘 议 未 若 不 者 曰 往 共 筹 之。或曰:“已议 。”即皆报可。解析:“诸司奏议”意为“朝廷各部门的奏议” ,是句首状语,应断开;“悉心纠驳”的主语是张文瓘,此处应断开;“帝必问”后面是问的内容,前后都要断开;结尾处有一个“曰”字,是人物的说话提示,前面是说话者(可能省略) ,后面是所 说的内容,所以此处必然要断开。答案:诸司奏议/悉心纠驳/故帝委之/或时移疾/ 他宰相奏事/帝必问/ 与文瓘议未/若不者/曰/往共筹之(张文瓘) 性格严肃正直,不曾曲法宽容。朝廷各

15、部 门的奏议 ,( 他)都用心纠举驳正,所以皇帝( 信任他)委派他( 的事多) 。有时( 张文瓘因病请假) 移交的事务急于办理,其他宰相上奏事宜,皇帝一定要问:“与文瓘讨论过了吗?”如果没有议过的,(皇帝) 就说:“到(张文瓘)那里 (和他)共同筹划 这件事。 ”有时( 奏事人) 说:“已经( 和张文瓘)议过。 ”(皇帝)就说上奏的事都准奏了。8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所 憎 者 有 功 必 赏 所 爱 者 有 罪 必 罚 存 善 天 下 鳏 寡 孤 独 振 赡 祸 亡 之 家 其 自 奉 也 甚 薄 其 赋 役 也 甚 寡 故 万 民 富 乐 而 无 饥 寒 之 色(选自六韬盈虚)解

16、析:两个“所者有必”是一组很整齐的对称句式。后面的几句话虽然没有这种整齐的对称结构,但“自奉” “薄”与“赋役” “寡”相对,有利于我们寻找断句的节点。虚词“故”前可以断开。答案: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 /存善天下鳏寡孤独 /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赋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对于憎恶的人,有了功劳也一定(给予他) 奖赏;对于喜欢的人 ,犯了罪也一定(给予他)处罚。 对于百姓中的鳏寡孤独者 ,养活并善待他们;对于遭受天灾人祸的人家,及时救济他们。他自己的俸禄很微薄,向百姓征收的赋税劳役很少,所以天下的老百姓富足快乐而没有挨饿受冻的面容。题组二 综合练(2019皖南八校联考)

1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问题。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恭 谨强力,心计精敏。太宗在晋邸,令典财用,王宫事无大小悉委焉。开宝三年秋三司言 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 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责之曰:“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尔不素计而使仓储垂尽,乃请屯兵括民船以运,是可卒致乎?今设汝安用,苟有所阙,当罪汝以谢众!”三司使楚昭辅惧,诣太宗求宽释,使得尽力。太宗既许,召从信 问之,对曰:“从信尝游楚、泗,知粮运之患。良以舟人之食,日历郡县勘给,是以凝滞。若自 发舟计日往复并支,可以 责其程限。又楚、泗运米于舟,至京复辇入仓,宜宿备运卒,令即时出纳,如此,每运可减数十日。楚、泗至京千里,旧八十

18、日一运,一岁三运。若去淹留之虚日 ,则岁可增一运焉。 今三司欲籍民舟 ,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师薪炭殆绝矣。不若募舟之 坚者漕粮 ,其损败者任载薪炭,则公私俱济。今市米腾贵,官价斗钱 七十,贾者失利,无敢致于京 师,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若听民自便 ,即四方奔凑,米多而价自 贱矣。 ”太宗明日具奏,太祖可之,其事果集焉。太宗即位 ,迁东上阁门使,充枢密都承旨。会八作副使綦廷硅因疾假满不落籍,愈日不朝参,即入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 赡 并坐夺奉一季,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责授闲厩使、阁门祗候,余抵罪有差。太平兴国三年,改左 卫将车,复为枢密都承旨。太宗征并、汾,以为大

19、内副部署。七年,坐秦王廷美事,以本官 罢。明年,分使三部,以从信为度支使,赐第于浚仪宝积坊,加右卫大将军。九年 ,卒 ,年七十三,赠太尉。(选自宋史陈从信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 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B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 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 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C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 请分屯诸军尽率民船/以资江/ 淮漕运/太祖大怒/D开宝三年秋/三司言仓储月给止/及明年二月/ 请分屯诸军 /尽率民船以资江淮漕运/太祖大怒/解析:选 C。断句应先

20、大致理解句意,弄清楚陈述对象,了解名词术语,注意语气舒缓与停顿之处。 “言”后面是陈述的事件 , “言”后面断开,排除 A、D 项;“分屯诸军”是“率民船”的主语, “民船”后面断开,排除 B 项。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 ,按照礼制,古代男子二十而冠,冠后取字。B漕运,有河运、陆运和海运三种,一般指通过运河并沟通天然河道转运漕粮。C郡县,古代地方两级行政单位,大体相当于今天的省与县,秦朝开始在全国实行郡县制。D罢,指免去、解除官职,同是表示这个意思的词还有夺、废、擢等。解析:选 D。“擢”意思是选拔、提升官 职。11下到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

21、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从信善于理财,深得信任。宋太宗赵光义将朝廷中的财务费用交由陈从信主管,宫中大小事务全都委托给他办理。B陈从信精明能干,为国分忧。他周密核算运粮船只往返时问,建议由每年三运增至四运,解决京城仓储不足的问题。C陈从信体察民情,关心民生。京城米价日益上涨,民不聊生之时,他建议放开米价让百姓自由买卖,使米价得到平抑。D陈从信恭敬谨慎,颇受重用。虽然历经仕途的浮沉,他却始终能够恪尽职守,因而得到太宗的器重,最终加右卫大将军。解析:选 A。张冠李戴,让陈从信主管的只是晋王府事务。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三司欲籍民舟,若不许,则无以责办,许之,则冬中京

22、师薪炭殆绝矣。译文: (2)虽居商厚储亦匿而不粜,是以米益贵,民将饿殍。译文: 解析:注意重点词语“籍” “许” “殆” “虽” “粜” “饿殍”的翻译。答案:(1)如今三司想征用民船,如果不同意,那么不能责成办理,如果答应他们,那么冬天京城的柴炭恐怕断绝了。(2)即使商栈储存多也藏起来不卖,因此米价更贵,百姓将要饿死。陈从信字思齐,亳州永城人。 (他)恭敬谨慎很有能力,思虑谋 划精细敏捷。太宗在晋王府时,命令他主管财物费用,王宫里事无大小全部委托给他。开宝三年秋,三司报告皇帝:仓储月俸只能维持到第二年二月,请分驻各地的军队率领所有民船,以资助长江、淮河的漕运。太祖非常愤怒,斥责道: “国家没

23、有九年的储蓄叫不足,你们不早作打算而使仓库的储备将近用完,这才请求驻军调集民船来运送,这可以仓促办到吗?如今设置你们这三司有何用,假使供给短缺,就要定你们的罪来告诫众人!”三司使楚昭辅害怕,到太宗那儿请求免罪,使他得以竭尽全力。太宗答应( 他) 之后,叫来陈 从信询问对策。(陈从信) 回答说:“我曾游历楚州、泗州,知道粮运的症结。 实在是因为船工的口粮 问题,每天由所经过的州县核实供应,因此停滞拖拉。如果从开船时计算日程往返所需用度一次性支付,可以责令他们按规定期限办妥。另外, 楚州、泗州用船运米 ,到了京城又用 车运入粮仓,应该早早预备运粮隶卒,让他们即时卸粮入仓,这样,每次运输可减少几十天

24、。楚州、泗州到京城有一千里,旧例八十天运一次,一年运三次。如果除去拖延停留的时间,那么每年可以增加一次运输。如今三司想征用民船 ,如果不同意,那么不能责成办理,如果答应他们,那么冬天京城的柴炭恐怕断绝了。不如募集结实的船运送粮食,用其中破损的船承载柴炭,那么公私都有利。如今市场上的米价昂贵,官价每斗七十钱,做买卖的人不能得利,不敢运粮到京城,即使商栈储存多也藏起来不卖,因此米价更贵,百姓将要饿死。如果听任百姓自行贸易,他们就会从四面八方运粮到京城来,米多了价格自然低廉了。 ”太宗第二天详细奏报,太祖同意了,这件事果然办成了。太宗即位,( 陈从信) 升为东上阁门使,担任枢密都承旨。适逢八作副使綦廷硅因为 病假期满没有销假,过了日期没有上朝参拜 ,等进入朝班中,宣徽使潘美、王仁赡一同因此 获罪而扣去一季度薪俸,陈 从信与阁门使商凤被责罚授为闲厩使、阁门祗候,其余的人抵罪不等。太平兴国三年,(陈从信)改任左卫将军,再次担任枢密都承旨。太宗征伐并州、汾州,任命(他)为大内副部署。太平兴国七年,(陈从信)因为秦王廷美的事件牵连获罪,在原职上被罢官。第二年 ,撤销三司改 为三部,任命陈从信为度支使,在浚仪宝积坊赏赐宅第,加官右卫大将军。九年 ,(陈从信)去世,享年七十三岁,赠官太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