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练出高分 23 语用默写诗歌比较翻译图文转换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谷仓效应” ,也可以称为“筒仓效应” ,是由英国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吉莲 邰蒂 2015 年出版的一本书的名字翻译而来的。作者将社会上一些 、缺乏协调的企业或组织形象地称作“谷仓” ,各个组织或企业间缺乏相互协同的现象,称之为“谷仓效应” 。简而言之,所谓“谷仓” ,描述的是一种“社会各体系间是独立的,并且是孤岛式的”现象。如果放在科学界来考察,科学研究领域、科技出版业和科研管理体系,就是典型的三个“谷仓” 。就科研管理的“谷仓”而言,随着中国科研水平的快速提升,开放的科学、创新的人才、诚信的绩效、有公
2、信力的评估、新的奖励机制、新的计量指标,在科学、技术与医学(STM)不同学科 间的差异与比较,无一不挑战并考验着中国科研管理体制的公平和公正,考验着相关管理人员的智慧和水平。如何穿越“谷仓” ,( ),民间也有一句实话,“好的管理机制,做坏事代价大;坏的管理体制,好人都有可能做坏事” 。总之,大家的共 识 是,好的科研管理体系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达到 的效果;反之, 。对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奖励、记载、建档、评估与计量的,这也是开放科学面对管理体系的一个新挑战。因此,为了满足新形势下中国科研的需求,打造科研人员可以信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科研管
3、理体制已是 了。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各行其是 一举两得 得不偿失 义不容辞B各自为政 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 刻不容缓C各行其是 一举两得 事倍功半 刻不容缓D各自为政 事半功倍 得不偿失 义不容辞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各自为政”指按照各自的主张做事,不互相配合;不顾全局,各搞自己的一套。“各行其是”指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根据“缺乏协调”可知,第一空语境突出“不考虑全局,各搞一套” ,应填“各自为政” 。排除A、C 两项。 “一举两得 ”指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 “事半功倍”形容花费的气力小,收到的成效大。根据“好的科研
4、管理体系能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可知,效果没有得到两方面的收获,所以第二空应填“事半功倍” 。“事倍功半”形容花费的气力大,收到的成效小。“得不偿失”指得到的抵不上失去的。第三空与第二空语意相反,应填“事倍功半” 。故选 B。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让“谷仓”被人们所利用B让“谷仓”成为“好的管理机制”C让人们认识到管理的确是一门大学问D让“谷仓”成为“坏的管理体制”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首先通读全文可明确此选段的话题是“管理体制” ,根据第 1 段已明确交代的“谷仓”定义和括号后“好的管理机制,做坏事代价大”可知,括号内谈论的内容应是“谷仓”与
5、“管理体制”的关系。故先排除 A 项。从表面上看,B、D 两项似乎和前后文衔接,但不符合 “谷 仓”的定义,也排除。故选 C。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奖励、记载、建档、评估与计量的,这也是管理体系面对开放科学的一个新挑战。B对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评估、计量、奖励、记载与建档的,这也是管理体系面对开放科学的一个新挑战。C对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评估、计量、奖励、记载与建档的,这也是开放科学面对管理体系的
6、一个新挑战。D工作在一线的中国科研人员的勤奋、智慧、成果与价值是需要真实的影响力来奖励、记载、建档、评估与计量的,这也是管理体系面对开放科学的一个新挑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第一处, “奖励、记载、建档、评估与计量”语序不当, 应该是先评估、 计量,再奖励,最后 记载与建档;第二处, “这也是开放科学面对管理体系的一个新挑战”主客颠倒,应改为“这也是管理体系面对开放科学的一个新挑战” 。故 选 B。二、名句名篇默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 桃花源记中,直接点明桃花源中老人和小孩高兴、满足的情态的两句是“ , ” 。(2)白居易 琵琶行中
7、,多处写到月,如“ ”一句借江水寒凉、月色惨白清冷之景色,抒发离别之情;“ ”一句通过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强大的感染力;“ ”一句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凉心情。(3)阿房宫赋中,以“ ”一句,勾勒出阿房宫占地极广的宏伟气势。答案:(1) 黄发垂髫 并怡然自乐 (2)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绕船月明江水寒 (3)覆压三百余里三、诗歌鉴赏(比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寻隐者韦九山人于东溪草堂朱湾寻得仙源访隐沦 ,渐来深处渐无尘。初行竹里唯通马,直到花间始见人。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路傍樵客何须问,朝市如今不是秦 。【注】 隐沦:泛指神仙。如今不是秦:语出晋陶渊明桃花源
8、记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5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承题意,点名入山寻访隐者。诗人将“隐者”与“隐沦”作对比,把隐者隐居的东溪形容为仙源,流露出他对韦九山人的崇敬之情。B颔联“唯” “始”用得贴切,既表明诗人一路前行的状态,更惟妙惟肖地传达了那种乍惊还喜的心情。此联照应了上联中的“仙源”一词。C颈联“四面云山谁作主,数家烟火自为邻”巧用设问,一问一答,紧密呼应。 “人”的出现给山色增添了几分盎然的生气。D全诗语言自然清新,诗脉婉转流畅,意境淡远悠长。诗人通过对隐者东溪草堂的描绘,表现了自己与众不同的超脱情怀。解析:“诗人将隐者与 隐沦作对比”说法错误。诗人以“隐沦
9、”指代韦九山人。答案:A6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答: .答案: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厌倦朝市、向往归隐的心情。(或对污浊尘世的厌弃,对远离尘世的隐居生活的喜爱。)(1)首联“无尘”二字写出了诗人对于幽静安宁的山林的欣赏,也透露出作者对污浊尘世的厌弃。(2)颔联“唯通马”足见深山之僻野幽邃, “始见人”则更进一步表现了曲径通幽的意境,紧扣诗题中的“隐” 。表达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3)颈联描写了一个四面云山、寥阔寂静、远离尘俗的美好境地,宛若到了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表现作者对幽静僻远的自然环境的喜爱。(4)尾联虽以议论作结,但作者对韦九山人隐逸山林天性使然的崇敬之情溢
10、于言表。四、文言翻译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三路籍民为保甲,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拱辰抗言其害曰:“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 纵未能尽 罢,愿财损下户以纾之。”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1)非止困其财力,夺其农时,是以法驱之,使陷于罪罟也。译文:. (2)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译文:. 答案:(1) 不只是使财力困乏,夺去农时,这是用法令驱使他们,使他们陷入法网。(2)主事者指责王拱辰是在阻挠法令,王拱辰说
11、:“这是老臣用来报效国家的建议。 ”不停地上奏章。【参考译文】三路登记百姓为保甲,每天聚集起来训练他们,禁令苛刻急峻,百姓常常逃离成盗,郡县不敢上报。王拱辰直言它的祸害说:“不只是使财力困乏,夺去农时,这是用法令驱使他们,使他们陷入法网。渐渐发展成大盗,其先兆已经显现。纵使不能都免除,希望裁减困难户来舒缓一下。 ”主事者指责王拱辰是在阻挠法令,王拱辰说:“这是老臣用来报效国家的建议。 ”不停地上奏章。皇帝醒悟,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除保甲集训。五、图文转换8下面是“需求侧三驾马车与供给侧四大要素”图示,请写出与标题有关的主要信息,并概括经济增长的途径。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主要信息不超过 30 个字,经济增长的途径不超过 60 个字。答:. 解析:写出“需求侧三驾马车与供给侧四大要素”的主要信息时,因字数的限制,不可直接照搬图上所标示的所有信息,只摘取重要的信息即可。概括经济增长的途径时,要看图示中指向“经济增速”的箭头:一是“需求侧刺激”直接指向过来的;一是通过“需求侧刺激” “供给侧改革” “经济潜在增速”三者之后,最终指向过来的。表述时,要注意 动词的选择。答案:需求侧有投资等三驾马车,供给侧有劳动力等四大要素。途径:通过需求侧直接刺激经济增速;通过需求侧刺激推动供给侧改革,拉动经济潜在增速,最终实现经济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