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阳高中商丘一高 20182019 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卷高二生物1.下列 4 种生物中,哪一种生物的细胞结构与其他三种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区别A. 酵母菌 B. 青霉菌 C. 乳酸菌 D. 草履虫【答案】C【解析】【分析】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 、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 、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 、支原体、放线菌。【详解】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青霉菌是一种真菌,属于真核生物;乳酸菌属于原核生物,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由此可见,乳酸菌的结构与其他三
2、种生物存在明显差异;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查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 、 “球” 、 “螺旋”和“弧”等字样的都为细菌。2.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虽少,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可通过下面哪些实例得到证明( )A. Mg2 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B. 缺 N 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C. 哺乳动物血液中 Ca2 的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 D. 油菜缺少硼,会只开花不结果【答案】D【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元素根据在细胞中含量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无论多少都是生
3、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当缺乏时都会影响生命活动的进行。【详解】Mg、N、Ca 是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不是微量元素,A、B、C 错误,硼在细胞中含量很少,是组成细胞的微量元素,当植物缺硼时,影响花粉管的萌发,出现只开花不结果的现象,D 正确。【点睛】大量元素:C、H、O、N、P、S、K、Mg、Ca,微量元素:Fe、Mn、B、Zn、Cu、Mo 等。3.下列叙述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的是A. 动物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B. 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到 DNAC. CO2进入受体细胞的过程 D. 受精作用【答案】C【解析】动物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功能,与蛋白质有关,A 错误;遗传信息从 DNA 传递到 DNA 是
4、DNA 的复制过程,需要酶的参与,酶的本质是蛋白质,B 错误;CO 2进入受体细胞的过程属于自由扩散,与蛋白质的功能无关,C 正确;受精作用与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的识别作用有关,D 错误。4.胃蛋白酶是胃粘膜主要细胞重要的分泌蛋白,下列有关胃蛋白酶合成和分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胃蛋白酶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B. 胃蛋白酶需要在内质网中进行加工C. 胃蛋白酶分泌后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减小D. 胃蛋白酶在细胞内囊泡的形式进行运输【答案】C【解析】胃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其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A 正确;核糖体上合成的胃蛋白酶需要加入内质网进行加工,B 正确;胃蛋白酶分泌后髙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
5、不变,C 错误;胃蛋白酶在细胞内以囊泡的形式进行运输,D 正确。5.生物实验小组的同学用形态和生理状况相似的某植物叶片下表皮细胞为材料,进行了如下 实验,实验过程中相关细胞都保持生理活性,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 实验过程中水分子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出细胞B. 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表皮细胞长度逐渐变小C. 实验后,c 组细胞中液泡的吸水量小于 b 组D. 实验后,f 组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渗透压低于 d 组【答案】D【解析】【分析】植物细胞,如果长度变小,说明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长度增加,说明外界溶液浓度低,细胞吸水;长度不变,说明是外界溶液和细胞液是等浓度溶液,细胞吸水和失
6、水处于动态平衡。【详解】水分子的运输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A 正确;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实验前细胞长度/试验后细胞长度1 说明细胞吸水,实验前细胞长度/试验后细胞长度=1,说明细胞处于动态平衡,实验前细胞长度/试验后细胞长度1,说明细胞失水;从表格中可得随着蔗糖溶液浓度的升高,表皮细胞长度逐渐变小,B 正确;实验后,d 组长度变小,说明细胞失水;c 组细胞吸水长度变长,因此 c 组失水量小于 d 组,C 正确;实验后,f 组失去的水分比 d 组多,f 组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渗透压高于 d 组,D 错误;故选 D。【点睛】本题难度不大,属于考纲中理解层次的要求,考查了质壁分离的条件,考生要能够
7、从表格中看出细胞液的等渗溶液,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收膨胀,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识记水分子的运输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6.如图的模型主要表明了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A.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开B.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C. 促进物质的运输D. 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膜的功能:1. 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割开,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详解】图中模型是通过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通过血液运输作用在相应的靶细胞或把器官上,靶细胞上具有与激素特异性识别的受体,与之结合后传递信息。图中体现的是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
8、A、B、C 错误,D 正确。【点睛】细胞膜的信息交流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内分泌细胞释放激素经血液循环到达靶细胞或靶器官,在靶细胞或靶器官上有识别激素的相关受体;第二种是细胞膜相互接触(例如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第三种是细胞间通道,如植物细胞间的胞间连丝。7.科学研究发现,某些免疫球蛋白具有催化功能,称之为抗体酶。如图表示某新型抗体酶的结构,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抗体酶溶液能与双缩脲发生紫色反应B. 一种抗体酶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C. 抗体酶与底物结合后,提供了反应过程的活化能,从而提高了化学反应速率D. 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靶向治疗特定
9、疾病(如癌症)【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考查对蛋白质功能的理解。具有催化作用的酶和具有免疫作用的抗体的化学本质均是蛋白质,明确酶的作用机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抗体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能与双缩脲发生紫色反应,A 项正确;抗体酶与抗原的结合具有特异性,一种抗体酶只能与一种抗原结合,B 项正确;抗体酶可以降低反应过程的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 项错误;利用抗体酶特异性识别抗原和催化无活性药物前体的转化反应,可将药物运输到特定部位,靶向治疗特定疾病,D 项正确。8.下图表示某植物非绿色器官在不同氧气浓度下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N 点后02的吸收量大于 C02释
10、放量,据图分析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M 点是贮藏该器官的最适氧气浓度,此时无氧呼吸的强度最低B. 该器官呼吸作用过程中不只是氧化分解糖类物质C. N 点时,该器官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说明其只进行有氧呼吸D. 0 点时,该器官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基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图可知,M 点时细胞中总二氧化碳释放量最低,适合贮藏该器官,有氧呼吸氧气的吸收量等于二氧化碳释放量,从图中可以看出二氧化碳释放量大于氧气吸收量,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强度都较低,无氧呼吸强度不是最低,故 A 错误;呼吸作用的实质是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不一定只分解糖类,故 B 正确;
11、N 点后 O2的吸收量大于 CO2释放量,说明消耗的有机物不是糖类,故 N 点时,氧气的吸收量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相等,此时不一定只进行有氧呼吸,故 C 错误;O 点时,氧气浓度为 0,只进行无氧呼吸,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故 D 错误。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9.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发生在水稻叶肉细胞生物膜上的是A. 蛋白质的合成 B. O 2的产生C. H的生成 D. ATP 的水解【答案】B【解析】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核糖体,而核糖体是没有膜结构的细胞器,A 错误;水稻叶肉细胞中氧气是有氧呼吸光反应的产物,发生在叶绿体的
12、类囊体薄膜上,B 正确;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都有H的生成,其中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H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C 错误;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需要消耗 ATP,发生了 ATP 的水解,该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D 错误。10.在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精原细胞增殖具有周期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B. 细胞衰老时,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细胞核体积增大C. 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指导合成唾液淀粉酶的 mRNAD. 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基因突变的结果,而是一种累积效应【答案】C【解析】精原细胞增殖是有丝分裂,具有周期性,对生物遗传有重要意义,A 正确;衰老细胞体积减小,但细胞核体
13、积增大,多种酶的活性降低,B 正确;胰腺细胞和心肌细胞中均含有淀粉酶的基因,但该基因只在胰腺细胞中表达,因此只有胰腺细胞含有指导唾液淀粉酶合成的mRNA,C 错误;癌症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的结果,是多基因多个基因突变产生的,是一种累积效应,D 正确。11.在一个基因型为 AaXBY 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后,若出现两个 AXBY 类型的变异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这两个变异细胞都是初级精母细胞B. 该细胞的核 DNA 数是体细胞的一半C. 形成该种细胞过程中,A 和 a 一定随姐妹染色单体分开而分离D. 形成该种细胞的同时,还会形成两个 a 类型的变异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
14、】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变异细胞的基因和性染色体组成为 AXBY,只含有一个 A 基因,说明该细胞已经完成了减数第二次分裂,为精细胞;含有同源染色体 XBY,说明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异常,同源染色体 X 与 Y 没有分开,移向了细胞的同一极。【详解】根据以上分析已知,这两个变异细胞都是精细胞,A 错误;由于该异常精细胞比正常情况多了一条性染色体,因此其含有的核 DNA 数超过体细胞的一半,B 错误;形成该种细胞过程中,A 和 a 应该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C 错误;由于 X 和 Y 都进入了含有 A基因的精细胞,则同时形成的另外两个精细胞的基因型为 a,D 正确。12.观察小鼠(2n=4
15、0)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 40 条染色体,呈现 20 种不同的形态。下列说法错误的A. 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可能正在发生基因重组B. 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则该细胞可能无同源染色体C. 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可能取自卵巢D. 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小鼠有可能是雄性【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题意,该小鼠细胞为二倍体,共有 40 条染色体,已知该细胞正在分裂,共有 40 条染色体,呈现 20 种不同的形态,可据此根据各选项条件进行推断。【详解】A. 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如减前期,有可能发生交叉互换,因此可能发生基因重组,A 正确;
16、B. 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如减后期,此时同源已经分离,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量加倍,染色体数为 40 条,B 正确;C. 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处于减后期,此时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有 40 条染色体,呈现 20 种不同的形态,可能来自小鼠卵巢,C 正确;D. 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着丝粒尚未分裂,此时细胞应处于减或者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若该小鼠是雄性,X、Y 虽是同源染色体但形态不同,应有 21 种不同形态,D 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和形态的变化,意在考查学生对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规律的掌握,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掌握有丝分
17、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理解基因重组的本质和发生的时期。13.下列关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性状改变的直接原因一定是 mRNA 发生了改变B. 转录与逆转录过程所需的模板、原料、酶各不相同C. RNA 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均可合成病毒的 DNAD. 皱粒豌豆的形成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性状【答案】B【解析】生物性状改变的直接原因可能是蛋白质的结构发生了改变,A 错误;在转录和逆转录过程中,所需的模板、原料、酶各不相同,B 正确;只有逆转录病毒的 RNA 进入宿主细胞后,才可能合成病毒的 DNA,C 错误;皱粒豌豆的形成说明基因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进而控
18、制生物性状,D 错误。14.下列有关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孟德尔提出杂合子测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 1:1 的假说,并通过实际种植来演绎B. 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C. 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D. 在统计时,F 2的数量越多,理论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 3:1【答案】A【解析】【分析】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提出问题(在纯合亲本杂交和 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 ;做出假设(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
19、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演绎推理(如果这个假说是正确的,这样 F1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配子,这样测交后代应该会产生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实验验证(测交实验验证,结果确实产生了两种数量相等的类型) ;得出结论(就是分离定律) 。【详解】孟德尔提出的假说的内容是:生物的性状是由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配子中的遗传因子成单存在;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A 错误;进行人工杂交时,必须在豌豆花未成熟前除尽母本的雄蕊,防止自交,B 正确;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合子,可使杂交实验结果更可靠,C 正确;在统计时,F 2的数量越多,理论
20、上其性状分离比越接近 3:1,D 正确。【点睛】判断本题的关键在于熟悉孟德尔所采用假说-演绎法研究得到遗传规律的全部内容(见分析部分) 。15.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有位遗传学家在实验中发现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如果黄鼠与黄鼠(第代)交配得到第二代,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那么在第三代中灰鼠与黄鼠的比例是( )A. 1:1 B. 2:1 C. 3:1 D. 5:3【答案】A【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老鼠的皮毛黄色(A)对灰色(a)显性,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1、。由于含显性基因(A)的精子和含显性基因(A)的卵细胞不能结合,所以不存在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黄鼠与黄鼠(第一代)交配得到第二代中,黄鼠:灰色=2:1,即 2/3Aa、1/3aa。因此,A 的频率为 1/3,a 的频率为 2/3,则第二代老鼠自由交配一次得到第三代,第三代中黄鼠为 1/32/32=4/9,灰色为 2/32/3=4/9,所以在第三代中黄鼠:灰色=1:1。故选:A。【点睛】解决本题关键要结合题意得出鼠群体中不存在 AA 个体;其次要注意得到第二代群体中 Aa 和 aa 之比为 2:1,根据 A 和 a 的基因频率可计算第三代的表现型(Aa:aa)比例。
22、16.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先天性的疾病未必是遗传病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1、遗传病是指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里的遗传物质发生突变(或畸变)所引起的疾病,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2、人类遗传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三类。 3、遗传病先天性,遗传病家族性。【详解】遗传病是指是由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而引起的疾病,通常具有垂直传递的特征。若是一种
23、隐性遗传病,则中一个家族中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也有可能是遗传病,中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可能不患此病,错误,错误;而中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因此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环境引起的,错误;遗传病也可能是由于染色体增添或缺失所引起,如 21 三体综合症,21 号染色体上多了一条,虽不携带致病基因但属于遗传病,错误;先天性的疾病未必是遗传病,正确;综上分析,D 符合题意,ABC 不符合题意。故选 D。【点睛】本题对遗传病知识的考查较为全面,要求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系统的掌握。要注意一个家族几代中都出现的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遗传病不一定是基因病还可能是染色体出现异常。另
24、外还要注意:遗传病不一定是先天性疾病,可能要到了一定的年龄阶段才会发病;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孕妇怀孕期间因病毒感染,导致胎儿心脏畸形;分娩过程中产程过长使胎儿严重缺氧所致的脑瘫,都不属于遗传病。17.某遗传病的遗传涉及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已知-1 基因型为 AaBB,且 II-2与 II-3 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根据以下系图谱,正确的推断是A. II-3 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BB. II-2 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BC. III-1 的基因型可能为 AaBb 或 AABbD. III-2 与基因型为 AaBb 的女性婚配,子代患病的概率为 3/16【答案】B【解析】【分析】
25、-1 基因型为 AaBB,而个体不会患病,由此可推知基因型为 A_B_的个体表现正常,也可推知患病的个体-2 的基因型必为 aaB_。由于第代不会患病,第代个体的基因型一定为AaB_,故-3 的基因型必为 AAbb,同时确定-2 的基因型必为 aaBB,-1 与-2 的基因型都是 AaBb。【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3 的基因型是 AAbb,A 错误;由以上分析可知:-2 的基因型一定为 aaBB,B 正确;-2 的基因型只能是 aaBB,-3 的基因型只能是 AAbb,所以 III-1 的基因型只能是 AaBb,C 错误;-2 基因型为 AaBb,与 AaBb 的女性婚配,后代正常(A_B_
26、)的概率为 ,因此后代患病的概率为 ,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结合系谱图,考查自由组合定律和系谱图的判断,首先要求考生掌握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能根据题干信息“已知-1 基因型为 AaBB,且-2 与-3 婚配的子代不会患病” ,判断出双显性个体才正常的结论,进而推导出-2 和-3 的基因型,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18.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方向B. 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表现为共同进化C. 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松鼠,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D. 基因型为 Dd 的高茎豌豆逐代自交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
27、频率在增加,表明豌豆正在进化【答案】C【解析】【分析】共同进化是指在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黑色和灰色桦尺蠖为同种生物,二者的进化不属于共同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非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详解】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只能决定进化方向,但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A 错误;黑色与灰色桦尺蠖为同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与灰色桦尺蠖发生了进化,但不是共同进化,B 错误;被巨大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的松鼠,由于地理隔离,导致两个种群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故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互不影响,C 正确;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基因型为 Dd 的
28、高茎豌豆逐代自交过程中,纯种高茎的基因型频率在增加,但只要基因频率未变,豌豆就没有进化,D 错误。故选 C。19.下列有关细胞外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细胞外液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B. 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C. 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Na+和 Cl-D. 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一直处于稳定不变的状态【答案】D【解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 正确;机体大多数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少数细胞生活在淋巴或者血浆中,B 正确;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 Na+和 Cl-,C 正确;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处于相对稳定状态,D 错误。20.下列
29、有关促胰液素发现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巴甫洛夫发现并命名的B. 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C. 斯他林和贝利斯在沃泰默的基础上,勇于向权威观点挑战,大胆质疑、探索与创新是成功的关键D. 促胰液素是由小肠黏膜分泌的,作用于胰腺,促进胰腺分泌胰液【答案】A【解析】【分析】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他林和
30、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详解】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是由斯他林和贝丽斯发现并命名的,A 错误;沃泰默之所以没有成功,是因为他囿于定论,没有大胆去质疑、探索和创新,B 正确;斯他林和贝丽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C 正确;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D 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对激素的发现过程,明确人类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促胰液素,并区分清楚发现过程中各个科学家做的实验和做出的贡献。21.下列有关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
31、不正确的是A. 激素都有特定的靶细胞和靶器官B. 通过反馈调节能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相对稳定C. 激素的作用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D. 某些神经递质能调节激素的分泌【答案】A【解析】只有靶器官、靶细胞具有相应激素的受体,故激素只能特异性的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A正确;通过负反馈调节,能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相对稳定,B 正确;激素是微量的具有显著调节作用的物质,C 正确;神经递质作为化学信号,可以传递刺激,使得某些腺体分泌激素,D正确。22. 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都与机体免疫有关B. 浆细胞能增殖分化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记忆细胞C. HIV 病毒主要攻击 T 细胞导致
32、免疫功能严重缺陷D. 机体自身的体液免疫能力过强可导致过敏反应【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离不开神经和体液调节,免疫调节也是生命活动之一,A 正确;浆细胞是高度分化的细胞,不能再继续分裂分化,B 错;HIV 攻击的主要是 T 细胞,C 正确;机体自身的体液免疫能力过强可导致过敏反应,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的相关知识,属理解层次,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3.下列有关血糖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 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肌糖原水解为葡萄糖B. 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浆渗透压比正常人低C. 下丘脑可分泌相关
33、激素来调节胰岛的分泌活动D. 神经递质可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血糖调节【答案】D【解析】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水解为葡萄糖,以补充血糖浓度,A 错误;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浆中葡萄糖浓度高,所以血浆渗透压比正常人高,B 错误;下丘脑可通过相关神经来调节胰岛的分泌活动,但是不能通过分泌激素调节胰岛的分泌活动,C 错误;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来调节胰岛的分泌活动,故神经递质可作为信息分子参与血糖调节,D 正确。24.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时,要经过突触结构,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A. 电信号电信号 B. 化学信号电信号C. 化学信号化学信号 D. 电信号化学信号【答案】B【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
34、突触传递,且在突触间隙中需借助神经递质(化学信号)进行传递,因此突触处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详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结构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突触前膜上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而在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因此,在神经元之间传递兴奋时,经过突触后膜完成的信息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综上分析,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要求考生识记突触的结构和类型,掌握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过程,明确突触处的信息转换模式为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再根据题干要
35、求选出正确答案。25.如图所示,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分别放在甲、乙、丙三株幼苗切面端的不同位置上, 然后从左侧给予光照,假设生长素在琼脂块中均匀分布。下列不可能是此实验的结果的是A. 甲向右侧弯曲生长 B. 甲、乙、丙都可以生长C. 乙弯向光源生长 D. 丙向左弯曲生长【答案】C【解析】【分析】胚芽鞘中的生长素是由胚芽鞘尖端合成的,胚芽鞘的尖端部位感受单侧光的刺激,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的横向运输。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能将生长素向下运输,但由于没有胚芽鞘的尖端,所以单侧光不起作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知识,分析题图,根据选项描述结合基础知识做出判断。【详解】甲由于含有生
36、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左侧,所以左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右弯曲生长,A 正确;甲、乙、丙都可生长,B 正确;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正中央,所以下部的生长素分布均匀,因而直立生长,C 错误;丙由于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小块放置在偏右侧,所以右侧下部的生长素多,生长快,因而向左侧弯曲生长,D 正确;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植物生长素的运输与植物的向光性生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6.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叙述正确的是( )A. 低浓度的 2,4D 一定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B. 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
37、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纤维长度以提升芦苇品质C. 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一定不会损害人体健康D. 若儿童食用乙烯利催熟的水果则会导致性早熟【答案】B【解析】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敏感性高,用较高浓度的 2,4D 可以除去小麦田间的双子叶杂草,A 错误;赤霉素可促进细胞伸长,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生长期的芦苇,可增加芦苇的高度,B正确;水果、蔬菜上残留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健康,C 错误;乙烯对动物不起作用,不会引起儿童性早熟,D 错误;答案是 B。【考点定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27. 下列有关反馈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食物链中捕食关系的维持需要生物群落内的反馈调节B.
38、甲状腺激素、性激素、胰岛素都可以通过反馈调节直接作用于下丘脑C. 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 当细胞中的 ATP 供过于求时,ATP 会干扰 ATP 合成酶的作用,这属于负反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生态系统中某一成分发生变化后,通过负反馈调节能够抑制或者减弱最初发生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使得生态系统达到和维持稳态;A 正确。甲状腺激素、性激素和肾上腺素都可以通过反馈调节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B 错误。生态系统稳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基础是反馈调节;C 正确。负反馈:反馈信息与原来输入的信息起相反作用,使输出信息减弱的条件,而 ATP 供
39、过于求时,ATP 会干扰 ATP 合成酶的作用,使得ATP 减少,属于负反馈;D 正确。考点: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中的反馈调节,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迁移应用能力。28.下列对种群特征的概念图分析正确的是A. 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出生率、死亡率B. J 型增长的种群中没有死亡率和迁出C. 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bD. 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c 也达到最大并保持不变【答案】C【解析】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A 错误;J 型增长是在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和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持续增长,具有一定的增长率,但是并不是没有死亡率和迁出,B 错误
40、;b 年龄结构能预测种群数量未来变化趋势,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出生率基本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死亡率大于出生率,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C 正确;种群数量达到 K 值时,种群密度也达到最大并保持相对稳定,D 错误。【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名师点睛】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1)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2)决定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具体环境中的种群要根据实际情况分析。
41、(3)决定种群密度的间接因素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其中年龄组成既能影响出生率,又能影响死亡率,而性别比例只能影响出生率。(4)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年龄组成,但这种趋势不一定能实现,如气候、天敌、食物等环境因素发生改变。29. 下图所示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d 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 “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 b 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 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 c 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答案】D【解析】d 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出生率和死亡
42、率变动所致,A 正确;当鱼的数量降至 K/2以下时,会导致其出生率下降,繁殖率降低进而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 正确;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使鼠的天敌数量减少,导致鼠的数量出现爆发性的增长,C 正确;竞争是种间关系,D 错误。30.甲图为某草原上仓鼠种群数量变化图(K 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 ,乙图为甲图中仓鼠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字母示相应能量)。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即仓鼠种群在理想条件下所能维持种群最大数量B. 当某种天敌进入一段时间以后,仓鼠种群数量会达到相对稳定的状态,则天敌最可能进入的时间为
43、c 时C. 从甲图可知,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由 K0降到了 K2-K3之间D. 乙图中 A 不属于仓鼠的同化量,图中仓鼠BC某种天敌也不能表示一条食物链【答案】A【解析】【分析】据图甲分析,种群数量先增加后处于动态平衡,在 K2-K3附近波动;图乙中,仓鼠摄入量=仓鼠同化量(B)+粪便量(A) ,仓鼠同化量(B)=呼吸作用散失量+生长、发育和繁殖(C) ,生长、发育和繁殖(C)=流向分解者 D+某种天敌摄入。【详解】A. K0表示仓鼠种群在无天敌进入时的环境容纳量,但种群在理想条件下的增长曲线为 J 型,没有环境容纳量,A 错误;B. 根据图示仓鼠的种群数量在开始时连续增长,从
44、c 点后种群数量上升速度减慢,说明环境阻力加大,所以,天敌侵入最可能是在 c 点,B 正确;C. 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在捕食压力下,仓鼠种群的环境容纳量降在 K2-K3之间,C 正确;D. 乙图中 A 是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不属于仓鼠的同化量,图中仓鼠BC某种天敌不含生产者,不能表示一条食物链,D 正确。31.光合作用是自然界最为重要的化学反应,其过程如图 1 所示。塔干沙拐枣和塔干柽柳是生活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两种特有的绿色植物。科 研人员在 7 月份测定了两种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净 光合速率=总光合速率-呼吸速率) 、气孔开放程度, 结果见图 2。(1)
45、 图 1 中反应进行的场所是_,外界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反应_(/)影 响光合速率。光合速率可以用图 1 中的_释放量或_的吸收量来衡量。(2) 据图分析 8:00 时,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_“” “” “” )呼吸速率,从 8:0020:00 时,在_时塔干柽柳有机物积累最多。(3) 10:0014:00 时,塔干柽柳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该时间段塔干沙拐枣的净光合速率也有 所下降。请分析,塔干沙拐枣与塔干柽柳的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否相同?_,说明判 断的依据是什么?_,并分析塔干柽柳净光合速率逐渐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_。(4) 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塔干沙拐枣和塔干柽柳光合作用的特点是经过_而
46、形成的对 沙漠环境的_。【答案】31. (1). 叶绿体基质 (2). (3). O 2 (4). CO2 32. (1). 小于 (2). 20:00 33. (1). 不相同 (2). 塔干沙拐枣气孔开放程度并未变小,塔干柽柳气孔开放程度变小 (3). 在 10:00-14:00 时间段内由于塔干怪柳的气孔开度下降,使得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减少,直接影响叶绿体基质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从而使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 34. (1). 自然选择 (2). 适应【解析】分析题图,图中反应表示光反应阶段、反应表示暗反应将段;图 2 中左图表示两种植物在一天中的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塔干沙拐枣的净光合速率
47、高于塔干柽柳;8:00 时的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 0,在 10:00 之后和 20:00 之前植物一直在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但是在 12:0014:00 时,它们的净光和速率均有所下降。右图表示两种植物气孔开放程度的变化,在 12:00-14:00 时间段内塔干怪柳的气孔开度下降,塔干沙拐枣的气孔开度并没有变化,所以它们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不同。【31 题详解】图 1 中反应表示暗反应将段,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光照强度主要通过影响光反应来影响光合速率。【32 题详解】8:00 时的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小于 0,说明此时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植物进行呼
48、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大于光合作用积累的有机物;在 10:00 时植物的净光合作用速率最大,合成有机物的速率最大,但是在 20:00 之前植物一直在进行光合作用,并且光合作用速率大于呼吸作用速率,所以在 20:00 时植物积累的有机物最多。【33 题详解】在 12:00-14:00 时间段内由于塔干怪柳的气孔开度下降,使得进入叶片内的二氧化碳减少,直接影响叶绿体基质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从而使光合作用的速率降低,该时间段内塔干拐枣的净光合速率也有所下降,但塔干拐枣的气孔开度并没有变化,说明两者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不同。【34 题详解】塔干怪柳和塔干拐枣的光合作用的特点是两种植物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
49、形成的对沙漠环境的适应性。【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净光合速率的含义,并根据图 2 中左图中不同点的值判断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的关系,进而确定有机物积累最多的点。32. (10 分)人手指意外触到蜡烛火焰,引起屈肘反射。其反射弧示意图如下。(1)图中神经元 a 产生的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上以 形式进行传导。当神经冲到传到神经末梢时,引起突触前膜内 释放神经递质,该递质与神经元 b 细胞膜上 结合,使神经元 b 兴奋。神经元 b 的神经冲动进一步引起神经元 c 兴奋,最终导致屈肌收缩。(2)图中 M 点兴奋时,此处神经纤维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若 N 点受刺激产生兴奋,则在神经元 b 上 (填“有”或“无” )膜电位的变化,其原因是 。(3)手指意外触到火焰引起局部皮肤红肿,是因为皮肤毛细血管舒张和通透性增加,引起组织间隙液体积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