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88810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解析版】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解析版】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解析版】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解析版】安徽省肥东县圣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肥东圣泉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年级历史第二次月考制卷人:周灿灿做题人:邹长菊审卷人:杨志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4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定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记载,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亲与舍人共饮食, “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 ;魏国贵族信陵君魏无忌“为人仁而下土,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致食客三千人”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 贵族势力影响诸侯争霸的结局B. 社会阶层的分化明显加剧C. 权力下移成为诸侯的无奈抉择D. 对士阶层的倚重之风盛行【答案】D【解析】【详解】孟尝君“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 ,信陵君“为

2、人仁而下土,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这体现了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崛起,各国对士阶层的倚重之风,故 D 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诸侯争霸结局,故 A 项错误;材料只涉及“士”阶层,体现不出分化明显,故 B 项错误;“无奈抉择”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故 C 项错误。2.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汉武帝“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地方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 。这说明他A. 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B. 主张治国应外儒内法C. 继承了儒家重教化的传统D.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设痒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儒家伦理的教

3、化作用,体现了董仲舒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故 C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儒学的教化作用,没有体现出儒学对秦亡教训的吸收,故 A 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汉代儒学的外儒内法的特点,故 B 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到人的社会责任感,故 D 项排除。【点睛】 “设痒序(学校)以化于邑,渐民以仁,摩民以谊,节民以礼”是解题的关键信息。3.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 。族谱的规定体现了A. 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B. 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C. 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D. 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答案】D【解析

4、】【详解】 崔氏族谱的规定儒家色彩浓厚,是将儒学的伦理主张融入了生活秩序中。故 D项正确。 崔氏族谱的规定有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并没有束缚人心。故 A 项错误。商品经济发展会促进人的解放,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故 B 项错误。 “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都是利于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规范,没有体现“存天理灭人欲” 。故 C 项错误。4.明清小说中,金榜题名后大权在握便铲奸除恶是主要题材,如著名的玉堂春遇难逢夫张廷秀逃生救父等。这传递出的信息是A. 知识分子对科举制度的反思B. 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C. 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D. 科举制推动了社会阶层的

5、流动【答案】C【解析】【详解】 “金榜题名后大权在握便铲奸除恶”体现出对于当时政治腐败的痛恶,凸显出普通民众对政治清明的渴望,C 正确。材料中反思的不是科举制,A 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对传统价值观的冲击,B 错误。材料并不是论述科举制对于社会流动影响,D 错误。5.古希腊智者的教育活动以传授修辞术、演讲术和诉讼术为主要内容,注意辩驳论证的技巧,目标在于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智者的教育活动A. 适应了政治体制需要B. 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C. 体现了对真理的追求D. 使哲学成为研究人的学问【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以教授人参政的技

6、能为主要内容,提升学生的思维方法、表达能力和政治素养,强调功利性,参与政治活动,这是适应了古希腊直接民主政治的传统,因此 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智者学派的教育活动与缓解社会矛盾无关;C 选项错误,体现对真理的追求是苏格拉底的思想特点;D 选项错误,依据所学可知,使哲学成为一种研究“人”的学问的哲学家是苏格拉底。故正确答案为 A 选项。6.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个“需要巨人并且产生巨人”的群星闪耀的时代,这个时代是以一位“大人物” (恩格斯语)的名字作为开始的标志。他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先驱。他是A. 但丁B

7、. 彼特拉克C. 薄伽丘D. 莎士比亚【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但丁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他的代表作神曲 ,用梦幻文学的形式,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抨击教会的贪腐,歌颂自由的理性和求知的精神,故 A 项正确;BCD 三项人物的作品并没有涉及到“通过幻游三界过程的描写”的内容,故排除 BCD 三项。7.有学者研究认为,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哲学家对世界的研究是描述性的,即世界实际上是如何的。十八世纪则不同,欧洲哲学家考虑和讨论的却是世界应该是怎样的,而不是实际上是怎样的。这一转变反映了欧洲A. 封建君主专制逐步松动B. 生产方式

8、发生革命性变化C. 宗教改革运动影响深远D. 社会思想正发生深刻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与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哲学家相比,十八世纪哲学家们考虑和讨论的问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即由对现实世界的批判转向对未来世界的设计,体现出这一时期欧洲思想界的深刻变化,D 项正确。A 项的结论无法从材料中得出,排除;材料没有提到生产方式,排除 B 项;材料反映了启蒙运动的内容主张,而不是宗教改革。故 C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 D。8.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军事革命、商业革命、能源革命、文学革命等,与此观点相应的史实说明正确的是信息革命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和推广军事革命

9、战场开始使用火炮等火药武器商业革命 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出现繁华商业街能源革命 煤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日益普遍文学革命 苏轼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唐末战场开始使用火药武器,不符合宋代,故错误;柳永用白描的笔法不避俚俗,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错误;符合宋朝的史实,故选 B。9.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字体,有人谓之:“如云行流水,秣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它是A. 草书B. 楷书C. 行书D. 隶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如云行流水,秣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 ”可知该书法是行书,C

10、 项正确。草书的特点是笔势相连而圆转,字形狂放多变,与材料“非真非草”不符,排除 A。楷书的特点是形体方正,笔画平直,与材料“乃楷隶之捷也”不符,排除 B。隶书的特点是字形多呈宽扁,横画长而竖画短,与材料“乃楷隶之捷也”不符,排除D。【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如云行流水” 、 “非真非草” 、 “乃楷隶之捷也”等,结合行书的特点即可知道答案。10.20 世纪,他以其关于弯曲空间的稀奇思想抓住了公众的想象,他成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美国以隆重的仪式欢迎了他,为他独行侠式的创造所倾倒, “思辨威力的一个最美妙的例证” , “遮掩真理的墙已被推倒” ,是“人类智慧最伟大的成就” 。他的贡献A.

11、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B. 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C. 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D. 充满了个性的浪漫主义【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他以其关于弯曲空间的稀奇思想抓住了公众的想象,他成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 ”、 “思辨威力的一个最美妙的例证” 、 “遮掩真理的墙已被推倒” 、 “人类智慧最伟大的成就”等信息可知是爱恩斯坦的相对论,打破了经典物理学绝对化的思维模式,为人类提供了辩证地看待世界的途径,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一次根本性变革,C 项正确。近代科学史上,完成了人类对自然界认识上的第一次理论大综合,使科学摆脱了神学的束缚向前发展的是经典力学体系,排除

12、 A。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是近代科学形成的标志,排除 B。材料反映的是爱恩斯坦相对论,与浪漫主义不符,排除 D。【点睛】抓在材料关键信息“他以其关于弯曲空间的稀奇思想抓住了公众的想象,他成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思想家。 ”、 “思辨威力的一个最美妙的例证” 、 “遮掩真理的墙已被推倒” 、 “人类智慧最伟大的成就”等,结合相对论的史实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11.16 世纪,西班牙医生赛尔维特因解剖人体进行血液循环研究,被宗教裁判所火刑处死。而达尔文在 19 世纪中期相继发表物种起源 人类的由来 ,虽遭教会激烈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其原因在于A. 进化论已被人们普遍接受B. 教会失去原有权威

13、C. 进化论被证明是科学理论D. 教会实行宽容政策【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16 世纪” “19 世纪中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到 19 世纪中期时,基督教神学受到冲击,教会失去原有的权威,因此达尔文的学说虽遭到教会反对,但并未受到教会的人身迫害,故 B 项正确。进化论在 19 世纪中期时诞生,并未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A 项表述不合史实,故排除;C 项与其遭到教会迫害与否无关,故排除;材料现象的出现是由于教会失去原有权威,与教会宽容政策无关,故 D 项排除。【名师点晴】中世纪,基督教内部的神性与人性之间的尖锐矛盾、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等导

14、致了社会罪恶和文化危机,直接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教会的权威不断受到人文主义、理性主义的挑战,从而出现了塞尔维特与达尔文的两种不同结局。12.互联网渗透率是指使用互联网的人口与总人口数之比,用于表达互联网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程度。下表为 1995 年和 2014 年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欧洲 美国 亚洲(中国除外) 中国 世界其他地区 全球互联网人口1995 年 22% 61% 12% 0% 5% 3500 万(0.6%)2014 年 19% 10% 28% 23% 21% 2800 百万(39%)综上,关于这二十年互联网的发展,能够被认定的事实是A. 欧

15、美地区起步早,发展慢B. 亚洲地区互联网渗透率最高C. 互联网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D. 互联网人口越多,经济越发达【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国家和地区在全球互联网人口的占比,而非当地的互联网人口渗透率。欧美比例下降的原因是世界互联网人口总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其比重下降,而非欧美地区发展慢,故排除 A 项;亚洲地区互联网人口数大幅增加,占世界互联网人口总数的比重增加,但并不能说明亚洲互联网渗透率最高,故排除 B 项;互联网人口多少和经济发达与否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故排除 D 项;从 1995 年到 2014 年,世界互联网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说明互联网的社

16、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故选 C。【点睛】题干中虽然描述了互联网渗透率,但表格内容反映的是各国家地区互联网人口数量占世界互联网人口数量的比例,而非当地的互联网渗透率。所以要区分清楚这两个比例才能对本题进行正确作答。13.在晚清学习西方的思潮中,王韬认为:“诚使孔子生于今日,其于西国舟车、枪炮、机器之制,亦必有所取焉。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盖万世而不变者,孔子之道也。 ”以上言论所反映的主张是A. 反对学习西方的近代技术B. 以儒家学说抵御西方近代思想C. 以西学取代传统儒家思想D. 以传统文化为主西方技术为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近代思想解放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

17、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息,材料假设孔子如果生于近代,其对西国舟车、枪炮、机器之制,也会借鉴,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即在以传统文化为主的前提下,以西方技术为辅,D项正确;A 项反对不符合题意,材料是学习西方技术,排除;材料不是用儒家学说抵御西方近代思想,B 项错误;C 项取代表述不符合材料“器则取诸西国,道则备自当躬”信息,排除。故选 D。14.李大钊在青春中华之创造一文中号召青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 “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 。这说明李大钊A. 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明B

18、. 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C. 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D. 主张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取由来之历史,一举而摧焚之,取从前之文明,一举而沦葬之,变弱者之伦理为强者之人生,变庸人之哲学为天才之宗教,变人之文明为我之文明”可知,李大钊否定传统历史文化,肯定西方文明,这是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C 项正确。AB项只涉及李大钊单方面的态度,与材料强调对东西方文明存在偏激认识不符,排除。材料反映李大钊主张全盘肯定西方资产阶级文明,而不是有选择的吸收西方文明,排除 D。15.陈独秀明确表示,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并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

19、国人思想。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反映新文化运动A. 观点对立导致思想混乱B. 继承传统并且大力发扬儒学C. 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D. 打着孔子旗号进行托古改制【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不主张完全否定孔子,胡适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说明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批判传统但不否定传统,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陈独秀和胡适辩证、全面地看待文化传统,不是观点对立,排除 A。材料强调陈独秀和胡适批判传统文化但不否定传统,并非只是继承和发扬,排除 B。打着孔子旗号托古改制是康有为,并不是陈独秀和胡适,排除 D。16.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

20、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答案】B【解析】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 1970 年,故 A 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 2003 年,故 B 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 年,故 C 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 1973 年,故 D 项错误。17.1956 年,中国文化部召开了第一次全国戏曲剧目工作会议,会后

21、不仅许多传统剧目经整理加工后重新上演,而且这年秋天,北京还自解放后第一次上演了步士比亚的著名悲剧柔密政与幽雨叶 (当时的译名) 。由此可知,这次工作会议A. 贯彻了“百花齐放”的方针B. 旨在恢复传统的戏曲剧目C. 促进了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D. 根除了“左”的文艺路线【答案】A【解析】【详解】1956 年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的方针,文艺创作呈现繁荣景象,一些传统剧目重新编排上演,莎士比亚的戏剧也上映,故 A 项符合。 B 只是表明现象,不是根本原因,排除。材料未体现文艺创作意识形态化,排除 C。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左”的文艺路线逐渐清算,排除 D。18.20002

22、009 年间,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已由 26 万人上升到 6395 万人,年平均增长率达126%。从而基本上实现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 是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回应B. 多样化办学推动高校的普及C. 满足了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D. 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高校招生规模已由 26 万人上升到 6395 万人”可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故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是对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回应,选 A。材料没有体现“多样化办学”的信息,故排除 B。C 项“满足了”表述不科学,故排除 C。 “双百”方针是 1956 年提出的,

23、其内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D。19.孙中山在阐释三民主义的某项主张时说,中国革命不能停留在“媲迹于欧美” 。当时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中国应“睹其祸害于未萌” , “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以下各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A. 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B. 实行平均地权,解决贫富分化问题C. 实现三权分立,保证民主政治实施D. 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通过材料“欧美贫富差异巨大、阶级矛盾严重”可知,孙中山阐释的是民生主义。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防止贫富分化,缓和社会矛盾。故 B 项符合题意。A 项“建立民主共和制度”属于民权主义的目标,故不

24、符合题意。C 项“实现三权分立”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鼓励发展实业,促进近代经济发展”在材料中也没有体现,D 排除。综上所述本题选B。20.“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 ”毛泽东的这段话最有可能出自于A.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B. 井冈山的斗争C. 论人民民主专政D. 新民主主义论【答案】B【解析】“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属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井冈山的斗争属于该时期著作,B 正确;A 属于国民大革命时期;C 属于解放战争时期

25、;D 是抗日战争时期。21.1979 年 11 月 26 日,邓小平会见美国和加拿大客人时曾明确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这一论断A. 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B. 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C. 推动了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的提出D. 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束缚【答案】D【解析】1992 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阐明了社会主义的实质、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标志着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成熟,A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92 年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试产经济体制的目标,B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1978

26、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C 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传统的社会主义理论认为社会主义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1979 年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可以搞市场经济,取得了重大突破,故 D 正确。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79 年”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知识分析解答。22.“然而大革命开始后的严峻现实,又像一座巍然屹立的冰山,无情地压碎各种梦想,让它们化为无形的泡沫和可怜的眼泪。狂热的梦想与严峻的现实、幸福的追求与绝望的痛苦、自由的快乐与孤独的感伤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情感,形成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爱、自我表现的浪潮。 ”下列文学作品诞生于这一“浪潮”的是A. B.

27、 C. D. 【答案】B【解析】【详解】题干中“然而大革命开始后的严峻现实狂热的梦想与严峻的现实、幸福的追求与绝望的痛苦、自由的快乐与孤独的感伤形形色色、五彩缤纷的情感,形成一股自我崇拜、自我怜爱、自我表现的浪潮”等反映的是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背景, 巴黎圣母院是浪漫主义文学,故选 B。ACD 均为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是写实,排除。23.1830 年,司汤达的长篇小说红与黑问世,标志着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诞生。下列绘画作品与其诞生于同年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1830 年” “诞生于同一时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 项是法国画家欧仁德拉克罗瓦为纪念 183

28、0 年法国七月革命而创作的一幅油画,符合题意;B 项是法国印象派画家克劳德莫奈于 1872 年在勒阿弗尔港口创作的一幅油画,排除;C 项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于 1870 年至 1873 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排除;D 项是1888 年 8 月1889 年 1 月期间荷兰画家文森特梵高所绘制的以插在瓶中的向日葵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油画作品,排除。【点睛】 “1830 年” “诞生于同一时代”是关键信息。24.近年来,美国迪士尼的疯狂动物城 奇幻森林等电脑动画电影给中国观众带来一场场视觉盛宴,体现了信息技术与电影艺术结合的非凡效果。以下有关信息技术和电影艺术发展历程的说法,正确的

29、是A. 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都诞生于美国B. 电脑动画发展证明,人工智能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C. 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的影片擅长以幽默的语言打动观众D. 电影艺术和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电影艺术诞生于法国,故 A 项错误;电脑动画发展证明,人工智能可部分取代人类的创作劳动,故 B 项正确;卓别林是英国喜剧大师,擅长用表情和动作打动观众,故 C 项错误;电子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相结合产生了互联网技术,故 D 项错误。二、材料题(本题共 3 道题,25 题 18 分,26 题 22 分,27 题 12,共 52 分)25.融会贯通是学习历

30、史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稷下学宫遗址 吕克昂学园遗址“周秦诸子之出世,适当希腊学派兴盛之时,绳绳星球,一东一西,后先相映,如铜山崩而洛钟应,斯亦奇矣!”邓实古学复兴论材料二: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大多数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和文学关注的中心都是人,人们不需要专心于超自然的力量;相反,生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自身所固有的潜能。同样,文艺复兴时期新创办的寄宿学校培养的不是牧师,而是商人的儿子。全部课程强调古典文学的学习和体育锻炼,其目的是教育学生健康、快乐地生活,做一个合格的市民。一般认为,人文主义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思潮和指导思

31、想,是早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曾“担任稷下学宫祭酒” 、 “主持吕克昂学园”的代表人物各一例。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为“铜山崩而洛钟应”局面出现所作的重要贡献。(2)根据材料二,说明文艺复兴对人文主义思想形成的促进作用。结合所学,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例,分析人文主义精神的主要体现。【答案】 (1)人物:荀子、亚里士多德。贡献: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百科全书式的学者” ) 。(2)作用:文艺复兴关注非宗教的古典文化;倡导世俗教育,以培养合格市

32、民为目标;体现了关注现实、现世、人性、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冲破了封建神学束缚。主要体现:为体现公民精神、彰显人类的勤勉和力量而建。圣母玛利亚大教堂大圆顶,呈现出开阔明朗的风格,与整个城市环境协调一致。【解析】【详解】 (1)根据所学“担任稷下学宫祭酒” 、 “主持吕克昂学园”的代表人物分别是荀子和亚里士多德。荀子的贡献是吸收诸子百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亚里士多德的贡献是构建了西方哲学系统是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2)通过材料“文艺复兴关心的是今世而不是来世,它关注的是非宗教的古典文化而不是基督教神学” 、 “文艺复兴时期关注的中心是人”可知,文艺复兴的作用是:关注现实、现世、

33、享受为中心的价值观;反对封建神学束缚;崇尚人性促进思想解放等。以圣母玛利亚大教堂为例,人文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开阔明朗的穹顶,彰显人性的壁画等。26.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一个国家独立自强的重要前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有天地开辟以来未有之奇愤,凡有心知血气,莫不冲冠发上指者,则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于小夷也。据英人地理全志稽之,我中华幅员八倍于俄,十倍于米,百倍于法,二百倍于英,地之大如是。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于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而今顾腼然屈于四国之下者,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冯桂芬校邠庐抗议 (1861 年)材料二 晚清时期的中国所匮乏的是现代的民族

34、国家意识和政治形式,因此梁启超所致力建构的是一种以国民共同体为核心的民族主义, “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 ”因为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所以梁氏的民族主义既是自由民主的,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是共和主义的,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以一国之民,治一国之事,定一国之法,谋一国之利,捍一国之患,其民不可得而侮,其国不可得而亡摘编自许纪霖家国天下完成下列要求:(1)据材料一,作者所说“奇愤”因何事件而起?概括作者的主要观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原因。(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中梁启

35、超的思想有何进步之处。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答案】 (1)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特点:天朝上国观念依旧存在;初步了解西方;认识到中国人自身存在不足。原因: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深;西学的传播。(2)进步:民族国家意识觉醒;开始具有民权的认识;将民族意识与国家独立自由联系在一起。(3)简析:有利于中国向西方学习,促进了思想启蒙;推动了反专制求民主的斗争;有利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实业救国) 。【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由材料“1861 年”和“今日之以广运万里地球中第一大国而受制於小夷也”可知第

36、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失败。第二小问,由材料“五洲之内,日用百需,无求於他国而自足者,独有一中华”说明天朝上国观念依旧存在;由材料“中华幅员八倍於俄,十倍於米,百倍於法,二百倍於英”说明初步了解西方;由材料“非天时、地利、物产之不如也,人实不如耳”说明认识到中国人自身存在不足。第三小问,天朝上国观念源于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下,中国民族危机加深,而西学的传播冲击了传统的观念。(2)由材料“国家者,以国为一家私产之称也。国民者,以国为人民公产之称也。国者积民而成,舍民之外,则无有国”反映了民族国家意识觉醒。由材料“肯定人的基本权利和法律自由,也是共和主义的,强调国民拥有参与政治的

37、权利”体现了具有民权的认识;由材料“国民的独立自由是国家独立自由的前提”体现了将民族意识与国家独立自由联系在一起。(3)民族意识在近代中国发展中的作用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个方面归纳。在思想方面,民族意识有利于推动中国向西方学习;在政治方面,民族意识是反专制求民主的旗帜;在经济方面,民族意识激发民族资本家投身民族资本主义热情。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欧美 亚非拉18世纪英国艾萨克牛顿爵士发现了决定引力的数学和物理定律。1769 年,詹姆斯瓦特改良蒸汽机。1762 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发表。1776 年,亚当斯密的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出版,阐述了自由放任主义。1783 年,英

38、国承认美利坚合众国独立。1787 年,美国颁布宪法。18 世纪英国从印度和西印度蔗糖殖民地榨取的资金总量与 1800 年其工业投入的资金总量相差不多。19世纪WH帕金发现了合成燃料;路易巴斯德发现了疾病的微生物理论。1848 年, 共产党宣言发表。1859 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 。19 世纪中叶,俄国加强了在亚洲的扩张。1866 年,一道横越大西洋的电缆铺设,建立了东半球18401842 年,中英鸦片战争。1854 年,美日签订神奈川条约 ,日本门户被打开。1869 年,由法国人出资开凿的苏伊士运河通航。与美洲之间的通讯联络。19 世纪后半叶,新西兰的羊毛、加拿大的小麦、缅甸的稻米、马来西

39、亚的橡胶以及西欧和美国东部的工厂所有这些资源都卷入全球经济之中。1895 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98 年,中国戊戌变法。19 世纪末,欧洲瓜分了几乎整个非洲大陆。据【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整理上表为 1819 世纪世界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观点明确,历史信息相互关联,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阐述:1718 世纪欧洲发生的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等。卢梭在 1762 年发表社会契约论 ,提出了天赋人权、人民主权、法治、社会契约等思想主张,为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的建立

40、奠定了理论基础。1775 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6 年,颁布独立宣言 ,强调天赋人权、人生而自由平等,推动了独立战争的胜利进程,1783 年,美国取得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颁布的 1787 年宪法,充分体现了民主、法治等思想,为美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总结:欧洲的启蒙思想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权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论述内容只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可以从启蒙思想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理论基础的角度,以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的推动为例进行论述。也可以从两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形成的角度进行论述,两次工业革命从资本、商品、交通、通讯等各方面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