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88699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版】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版】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版】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版】河南省上蔡县第二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2019学年度上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时间:90 分钟分数:100 分一、选择题共 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包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A. 孔子B. 墨子C. 老子D. 荀子【答案】C【解析】【详解】 “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属于辩证法思想,老子的思想含有辩证法思想,故 C项正确;孔子主张“仁”和“礼”等思想;不含有辩证法思想,A 错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等思想,不符合题意,B 错误;荀子主张“君舟民水” “人定胜天”等思想,不

2、符合题意,D错误。2.孟子尽心载:“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据此可知,孟子强调A. 礼法并用B. 兴办教育C. 克己复礼D. 道德教化【答案】D【解析】【详解】 “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说明重视教化可以获得民心,有利于社会统治,D 正确;材料没有提及礼法并用,A 错误;材料主张的是重视教化思想,不是兴办教育,B 错误;克己复礼是孔子思想,不符合题意,C 错误。3.认为吃饭穿衣是人的正当私欲的是A. 董仲舒B. 李贽C. 朱熹D. 王夫之【答案】B【解析】【详解】明末思想家李贽主张“穿衣吃饭是人伦物理” ,B 正确;董仲舒是神

3、化皇权,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思想,A 错误;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思想,C 错误;王夫之思想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D 错误。4.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主要区别是A. 发展人文主义B. 批判天主教会C. 主张教随国定D. 抨击封建专制【答案】D【解析】【详解】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都主张批判神权统治,但是启蒙运动还批判封建专制制度,这是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的主要区别,D 正确;二者都发展人文主义,A 错误;二者都批判天主教会,B 错误;教随国定是宗教改革的主张,C 错误。【点睛】人文主义在各时期的侧重点古希腊时期侧重于哲学领域,文艺复兴时期侧重于文艺领域,宗教改革时期侧重于宗教领域,启蒙运动

4、时期侧重于政治领域。5.有先秦思想家认为, “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 。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A. 君主无为而治B. 实行严刑峻法C. 强化血缘等级D. 推行礼乐仁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意思是为君主对于民众,危难时就要他们拼死作战,安定时就要他们尽力耕作,这是法家韩非的思想主张,法家强调严刑峻法,B 正确;A 是道家思想主张,排除;材料并不是强调血缘等级关系,C 错误;D 是儒家思想主张,不符合题意。6.下列属于智者学派的是A. 普罗泰戈拉B. 苏格拉底C. 柏拉图D. 亚里士多德【答案】A【解析】普罗泰戈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提出“人是万物尺度”思想,故 A

5、项正确;苏格拉底是和智者学派同时代人,但不是智者学派代表,故 B项错误;C 和 D都不是晚于智者学派思想家。7.主张初则学商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的是A. 郑观应B. 李鸿章C. 魏源D. 康有为【答案】A【解析】【详解】早期维新派主张利用商战来抵抗外国,这一主张代表人物主要有郑观应、王韬等,A正确;B 主张“中体西用” ,学习西方技术,故排除;魏源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C 错误;康有为主张变法,倡导君主立宪制,D 错误。8.“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六袓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A. 孔孟之学B. 程朱理学C. 陆王心学D. 格物致知【答案】

6、C【解析】试题分析:分析题干“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是说人心的顿悟与渐修。这与心学相符。陆九渊等人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强调“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A 不对,孔孟之学的核心是“仁” “礼” ;BD 不对,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通过读书、考察、实践来探究“理” 。考点: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点评:对于材料选择题,很显然,材料不读无法做题,材料不读懂无法做对题。然而,整个题目都是材料的时候尤其是文言文材料的时候,一般我们都会因为看不懂很烦躁而很长时间不能进入正题。所以当遇到这类情况,我们要镇定自如,要坚信麻烦

7、不代表难,难也不是针对我一个,我不会别人也未必会。这样自我宽心可以让我们耐心读题,从而理清题目,快速准确解答。9.南宋鹅湖之辩中,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 ,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乙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 格物致知B. 发明本心C. 吾心便是宇宙D. 致良知【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信息反映的是理学和心学的论争,即历史上有名的朱熹和陆九渊的“鹅湖之会” ,理学倡导格物致知,从细小和琐碎处逐渐积累经验已达到对天理的体悟,在心学看来过于繁琐,而心学则将一切事物和现象均简单的归为心中天理的体现,这在理学看来过于简单,所以据上所述可看出乙方属于理学派,而格物致知

8、是其最主要的求学特点,A 正确;B、C 和 D属于心学主张,故排除。10.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学校篇中写道:“民间吉凶,一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其丧服之制度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在市肆工艺者,学官定而付之;离城聚落,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 ”这表明他寄望学校能够A. 评议国政是非B. 宣扬理学道统C. 引导地方风俗D. 培养科技人才【答案】C【解析】【详解】由题目中的信息“衣冠之式、宫室之制学官定而付之,蒙师(私塾教师)相礼以革习俗”可知黄宗羲希望通过学校教育依靠教师引导风俗的变革,故 C项正确。题目中未涉及对国政的评议和科技人才的培养,故排除 A、D 两项;B 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

9、息“依朱子家礼行事。庶民未必通谙”不符,故排除。11.王夫之认为:“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王夫之所反对的核心是A. 君主专制制度B. 国家大一统C. 中央集权制度D. 世袭等级制度【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说明的是天下非一家一姓之天下,结合古代君主专制特点可知王夫之所反对的核心是君主专制,A 正确;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和世袭等级制度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排除B、C 和 D项。【点睛】明清之际出现了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地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一定影响。他们的思想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促使中国

10、早期启蒙思想的产生,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性。12.彼特拉克说:“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 ”“我的原则是,关于我们在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我们在人间的时候去追求它是对的。 ”他的这种思想反映了A. 文艺复兴主张推翻封建专制B. 科学家勇于追求科学真理C. 文艺复兴倡导追求现世幸福D. 启蒙运动宣扬天赋人权【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彼特拉克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之父”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倡导个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符合材料“属于人的那种光荣” “人间所能希望的光荣”主旨,C 正确;文艺复兴不主张推翻封建专制,A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不是科学家思想,B错误;彼特拉克

11、是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不是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D 错误。13.“未经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 ,这表明苏格拉底A. 探讨人类社会,开创希腊哲学的新方向B. 主张不断认识自我,追求生命真谛C. 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及决定作用D. 追求美德、教化人民、改善人类的灵魂【答案】B【解析】【详解】苏格拉底认为没有经过自我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即强调人要不断认识自我,通过对知识的学习逐渐认识自身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故 B项正确。材料并不是探讨人类社会,A 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生命的意义,C 错误;材料不是强调美德的作用和教化人民,D 错误。14.王阳明在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

12、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 ”这说明他主张A.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B.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C.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D.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各人都有自己的本性,不用向人问求或从书中获得,只要加强自己内心修养,致良知就可成德业,这反映了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主张,认为是非善恶是人本身固有的本性,D 正确;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是理学求学方式,A 错误;心学主张内心反映,不是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也不是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B 和 C项错误。15.“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之所以成

13、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不具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 ”他在这里论述的是宋代A. 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B. 分化事权政策的影响C. 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D. 理学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 “若研究人心政俗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 “中国之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而为宋人之所造就” ,可见作者强调的是宋代理学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故 D项正确;材料分析的是“人心政俗之变” ,不是重文轻武政策的影响,A 错误;分化事权政策属于政府权力管理方法,不符合题意,B 错误;商品经济发展属于经济影响,不符合材料主旨,C 错误。16.“随着 16世纪的开始,批评之声变得强烈起来,许多人

14、自忖他们的救赎是否为良人所握。”这段记载中“批评”的对象可能是A. 各国封建君主B. 罗马天主教会C. 欧洲宗教改革家D. 新兴资产阶级【答案】B【解析】【详解】16 世纪宗教改革主张信仰得救,改变了过去通过僧侣、教士实现“救赎”的方式。故材料中批评的是罗马天主教会,B 正确;宗教改革显然不是批判封建君主,A 错误;宗教改革家并非宗教改革批评的对象,C 错误;宗教改革者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利益,显然不是批判的对象,D 错误。17.康德认为,人在道德上是自主的,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但是人之所以成为人,就在于人有道德上的自由能力,能超越因果,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这说明康德A. 反对人们拥

15、有自由B. 认为人在道德上要自律C. 认为道德不受限制D. 承认人在各个方面的自由【答案】B【解析】【详解】 “人的行为虽然受客观因果的限制” “有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说明康德强调人的自由是有限的,要受到道德的限制,B 正确;康德主张的是限制绝对的思想自由,并不承认人的各个方面的自由,A 和 D项错误;材料中显然强调的是道德受到限制,C 错误。【点睛】康德,德国哲学家。他被认为是对现代欧洲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也是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他一生对知识的探索可以以 1770年为标志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前期主要研究自然科学,后期则主要研究哲学。前期的主要成果有 1755年发表的自然通史

16、和天体论 ,其中提出了太阳系起源的星云假说。在后期从 1781年开始的 9年里,康德出版了一系列涉及领域广阔、有独创性的伟大著作,给当时的哲学思想带来了一场革命,它们包括纯粹理性批判 (1781 年) 、 实践理性批判 (1788 年)和判断力批判 (1790年) 。 “三大批判”的出版标志着康德哲学体系的完成。18.某西方学者指出“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 ”这一言论最有可能来自A. 人文精神的起源时期B. 宗教改革时期C. 启蒙运动时期D. 文艺复兴时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幸福就是心灵合于完全德性的现实活动”突出了道德的作用,而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A

17、 正确;宗教改革主要是反对天主教会权威,与材料主旨不符合,错误;启蒙运动时期主要批判君主专制特权,与材料主旨不符合,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倡导人性解放,不符合材料主旨,D 错误。19.“从未有过一个朝代对传统观念抱有那样的怀疑态度,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 ”文中所说的这个时代是指A. 殖民扩张时代B. 文艺复兴时代C. 宗教改革时代D. 启蒙运动时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注意关键词“怀疑” “理智” “自然规律”这些都反映了启蒙时代的理性主义思想。故选 D。A 项与材料“对人的理智能力和科学威力抱有那样的信心,对大自然的规律

18、性与一致性抱有那样坚定的信念”不符,古希腊时期尚未出现近代科学;B 项是人文主义复兴时期;C项是人文主义发展时期,而启蒙运动则是发展到理性的阶段。因此 BC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运动20.“它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锋芒直指社会弊端,描写爱情的作品也比历代诗词来得泼辣,大胆,永远保持着其艺术魅力。 ”下列对这一文学形式表述正确的是A. 其盛行于唐宋时期B. 窦娥冤是其著名代表作C. 白话章回体是其典型特征D. 城市经济发展是其产生的独特根源【答案】B【解析】【详解】从材料“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锋芒直指社会弊端”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一文学形式是

19、元曲,盛行于元朝时期, 窦娥冤是元曲的著名代表作,B 正确;元曲创作于元朝,A错误;白话章回体是小说的特征,C 错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是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形式产生的经济根源,D 项错在“独特”一词。21.下列著作的先后顺序是十日谈九十五条论纲物种起源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品, 九十五条论纲发表于 1519年,揭开了宗教改革序幕, 物种起源发表于 1859年,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发表于 1687年,依据时间排序,正确,故 B正确。22.唐人史邕曾这样描述一书法家的作品风格:“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

20、朽,欲折不折挂岩口。 ”下列与其风格相似的作品是A. B. C. D. 【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材料“风雨惊兮魍魉走,山岳动兮龙蛇斗。千尺松枝如蠹朽,欲折不折挂岩口。 ”可知,反映的是草书的特点,C 项是草书,符合题意,故选 C;A 项是小篆,不符合题意,排除;B 项是楷书,不符合题意,排除;D 项是行书,不符合题意,排除。23.“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然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文学家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A. 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B. 对现世生活持悲观态度C. 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D. 未

21、对基督教文化进行斗争【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中“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可知文艺复兴披着宗教外衣宣传人文主义思想,故 A项正确;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主张追求现世幸福,故 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肯定自然的人性和欲望,故 C项排除; 材料利用宗教绘画等形式批判基督教文化,故 D项排除。24.1921年爱因斯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因为A. 创立经典力学B. 提出相对论C. 成功解释光电效应D. 提出量子假说【答案】C【解析】【详解】1921 年,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因为他对数学物理学的成就,特别是光电效应定律的发现,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C 正确;经典力

22、学是牛顿创立,A 错误;爱因斯坦不是因为提出相对论获得诺贝尔奖,B 错误;量子假说是普朗克提出,错误。【点睛】科技史是近几年高考命题中是重点之一,从考查内容上看,三次科技革命仍是今后高考的命题热点,相对论、量子论、经典力学考察较多,基础知识多以选择题形式考查,问答题往往会考查从多角度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5.近代以来,自然科学为哲学的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并呈现正反两个方面,例如启蒙时期的机械决定论和 19世纪末以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就是典型的偏差,都影响了当时社会的思维方式。上述两个观点主要运用与借鉴了A. 经典力学与进化论B. 量子理论与进化论C. 量子理论与相对论D. 细胞学说与原子论【答案

23、】A【解析】【详解】题干中的第一个观点是“启蒙时期的机械决定论” ,结合所学可知是牛顿的经典力学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题干中的第二个观点是“19 世纪末以来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这要是借鉴了 19世纪中期达尔文的进化论,故项正确;量子论和相对论都是世纪物理学成就,不符合材料主旨,B 和 C项错误;细胞学说不符合“启蒙时期的机械决定论” ,原子论不符合“社会达尔文主义”信息,D 错误。26.“能量的释放和被吸收,是以特定的不边疆的单位或束的形式进行的,而并百克像先前所想象的那样以平衡和边疆不断的方式释放。 ”这一理论的提出A. 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B. 奠定了研制发电机的理论基础C. 深化了人们

24、对微观世界的认识D. 挑战了天主教会宣扬的创世说【答案】C【解析】【详解】量子论的发明源于热辐射,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能量” “不连续的单位” “释放”等,由此判断与量子论有关,量子论的提出深化了人们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故选 C。相对论否定了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A 错误;电磁感应现象是发电机的理论基础,排除 B;D 项是进化论的影响,排除。27.陈独秀在旧思想与国体问题一文中:指出:“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这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是A. 推翻了封建专制政体B. 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C. 使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D

25、. 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理解。由“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得知这是新文化运动,它的主要功绩是动摇了传统礼教的思想统治地位,因此 B符合题意。故选 B。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历史作用28.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 。文中的“维新党”的代表人物是A. 林则徐B. 曾国藩C. 孙中山D. 康有为【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守旧党

26、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说明了近代中国三中政治势力的对外态度,即守旧党代表了顽固派,中立党是指维新派,维新党实际是指革命派。ABD三项与题意和史实不符,故答案选 C。考点:20 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孙中山的思想革命思想29.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A. 国民革命时期B. 土地革命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时期【答案】D【解析】【详解】 论人民民主专政发表于 1949年 6月,属于解放战争后期,正确;是 1924-1927年;B 是 1927-1937年;C 是 1931-1945年,故排除 ABC。 。30.回答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

27、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理论成果是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C. 特色社会主义D. 改革开放【答案】B【解析】【详解】2001 年 7月 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思想主要是解决“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B 正确;A 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都是邓小平理论内容,C 和 D项错误。【点睛】四大理论要解决的问题:三民主义重点解决“要不要革命、要不要民主”的问题。毛泽东思想重点解决“革命的任务是什么,怎样进行革命”的问题。邓小平理

28、论重点解决“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重点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二、材料题 3小题,第 31题 13分,第 32题 12分,第 33题 15分共 40分。31.春秋战国是我国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君子和而不同” “和而不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材料二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 ,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 “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 , “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

29、是中国的黄金时代。那时的思想学术,无论是南派、北派,都富有独创精神”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回答:(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提出了哪些建立“和谐社会”的主张和建议。(2)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出现了什么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学术思想史上出现黄金时代的政治原因。(3)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统一思想的措施,这一措施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董仲舒为了加强君权提出的主张。【答案】 (1)孔子:“仁” 。孟子:仁政,民贵君轻。墨子:“兼爱” 、 “非攻

30、” 。(2)出现“百家争鸣” 。政治原因:诸侯争霸。(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4)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解析】【详解】 (1)根据材料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结合孔子的思想核心回答。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回答孟子和墨子有关“和谐社会”的主张。(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可知出现“百家争鸣” ;第二小问原因可知诸侯争霸。(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可知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依据所学董仲舒神化皇权思想可

31、知是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点睛】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这就给儒家学说增添了神学的色彩。因此“天人感应”学说既能神化皇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的暴政。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苏格拉底终生从事教育工作,具有丰富的教育实践经验并有自己的教育理论。关于教育的内容,他主张首先要培养人的美德,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材料二 马丁路德说:“我的良心,是出于上帝的命令,我不能也不愿意撤回任何意见。 ”材料三 孟德斯鸠指出: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委托给一个人

32、、几个人,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伏尔泰说:“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回答:(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格拉底重视美德教育的背景。(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马丁路德的“意见”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的主要思想主张(4)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418 世纪在西方先后出现了哪三次思想解放运动?【答案】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严重。(2)意见:信仰即可得救。(3)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伏尔泰:天赋人权,自由平等。(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析】【详解】 (

33、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特点可知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现象严。(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张可知信仰即可得救。(3)依据材料三“必须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可知三权分立;依据材料三“我愿意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知天赋人权,自由平等。(4)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 1418世纪在西方思想解放运动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点睛】在高考复习中,首先注意把握一条主线、三个重点。一条主线就是“人” ,要把握“人”在各个时期的地位变化,各个时期对“人”的道德素养的追求,各个时期人们为达到对“人”的追求而采取的措施和进行的活动。三个重点:一是通过对古代

34、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明确人文精神的起源;二是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各个代表人物的思想和作品的理解,认识这一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三是通过对启蒙思想家观点或作品的把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启蒙运动先驱是如何将人文主义发展到理性阶段的。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905 年 8月,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对中国留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道:“中国土地人口,世界莫及。我们生在中国,实为幸福。各国贤豪皆羡慕此英雄用武之地,而不可得。我们生在中国,正是英雄用武之时,反都是沉沉默默,让异族几据我上游,而不知利用此一片好山河,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

35、耳,实为可叹” 。材料二 1912年元旦,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国歌:“东亚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材料三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 、 建国大纲 、 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继续努力,以求贯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概括孙中山当时的主张。试分析孙中山萌生这类思想的时代背景。(2)中华民国成立后,为了“中华荣光” ,

36、维护民主共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和军事上做了哪些努力?(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孙中山晚年在思想上发生了什么新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答案】 (1)主张民族革命,反对满洲贵族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背景:政治上,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满清封建统治腐朽;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思想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3)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提出三大政策。原因:孙中山在一系列捍卫共和运动失败后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解析】【详解】 (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鼓吹民族主义,建一头等民主

37、大共和国,以执全球的牛耳,实为可叹”可以得出孙中山主张民族革命,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强大的国家。第二小问当时的背景依据所学可知主要是民族危机严重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以及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影响。(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可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军事上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以及护法运动。(3)第一小问依据“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可知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第二小问原因依据所学可知是孙中山多次革命失败教训和共产国际、共产党的帮助。【点睛】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但是,三民主义并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内容,也没有给予民主民主权力,没有深入的发动群众起来革命,致使革命运动没有得到群众的支持最终失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孙中山在 1924年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临时约法 、辛亥革命的影响的需要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