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版】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88674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版】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解析版】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解析版】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解析版】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解析版】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四中高一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卷第 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 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1.清朝雍正、乾隆之后,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的中枢机构是A. 内阁B. 六部C. 理藩院D. 军机处【答案】D【解析】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属于清朝中枢机构,故 D正确;A 是明朝时期设立;B 属于执行机构;C属于负责少数民族机构。2.中国古代王朝重视整肃吏治、打击贪腐。下列职官中,直接担负这一职能的是A. 秦朝的郡守B. 西汉的刺史C. 宋朝的三司使D. 元朝的枢密使【答案】B【解析】西汉刺史主要负责监察地

2、方高官,故 B项正确;A 负责地方行政;C 负责财政;D 负责军事。3.元朝大一统规模超迈前代,其疆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江左,南越海表。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 ”(元史地理志 )为管理这广裹的疆土,元朝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是A. 行省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可知,元朝疆域非常辽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为了巩固统一,实行行省制,故 A正确;分封制是西周实行的,春秋战国时崩溃,不符合题意,排除 B;郡县制在秦始皇时推行全国,不符合元朝,排除 C;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年实行的,不符合元朝,排除 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为

3、管理这广裹的疆土,元朝逐渐形成的地方行政制度” ,联系所学元朝推行的行省制分析解答。4.汉代规定,祭祀时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如图) ,这种服饰上的特殊规定突显了A. 皇权独尊的地位B. 汉代服饰的华美C. 礼仪制度的完备D. 汉代国力的强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只有皇帝可以着玉制十二旎冕冠,冕服上下绘有十二章纹,此外还穿着蔽膝、佩缓、赤舄等”可知,皇帝的服饰华美繁复,且规定只有皇帝一人可以穿着,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不可侵犯,突显了皇帝独尊,故 A正确;BCD 不是材料反映的本质,排除。5.有学者认为:“义和团事件对外使中

4、国在被奴役的附属国的道路上继续沉沦,对内则举目皆是国破家亡的图景。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该学者的观点A. 揭露了八国联军的侵略性B. 抹杀了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C. 强调了清朝政府的反动性D. 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答案】D【解析】据材料“把这样的灾难描绘成革命救国的悲壮乐章,简直匪夷所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材料观点忽略了义和团运动的爱国性,故 D项正确;材料没有重点揭露八国联军的侵略性,故 A项错误;材料一定程度上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愚昧性,故 B项错误;材料没有强调清朝政府的反动性,故 C项错误。故选 D。6.明太祖朱

5、元璋在与群臣分享治国体会时,曾冈政务过多发出了“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的感慨。这一“感慨”的制度性原因是A. 丞相制的废除B. 内阁的设立C. 八股取士的实施D. 军机处的设置【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首诗反映了朱元璋废除丞相后,政务繁忙,故朱元璋感慨的原因是丞相制度废除,故 A项正确;明成祖时,内阁制度正式形成,故 B项错误;八股取士是用来禁锢知识分子思想,与题干无关,故 C项错误;军机处设置是清朝时期,故 D项错误。点睛: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了宰相制度,自己因此要直接承担繁重的行政事务,这是其感到劳累的直接原因,为此,后来朱元璋设置了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7.19世纪中期,

6、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英国在市场扩张的驱动下发动了鸦片战争。下列条款出自南京条约并能反映上述动机的是A. 中英协定关税B. 赔款 2100万银元C. 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D. 派兵保护各国使馆【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中期,英国为了开辟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发动鸦片战争,协定关税更便于市场的开拓,故 A项正确;清政府向英国赔款 2100万银元,与题干中市场扩张的驱动不符,故 B项错误;允许在通商口岸设厂属于马关条约的条款内容,故 C项错误;派兵保护各国使馆属于辛丑条约的条款内容,故 D项错误。8. 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

7、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 ”“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A. 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 “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C. 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 “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源是由于小农经济出身农民阶级局限性所致,因为农民阶级不是新的生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胜利,故 D项正确;“长歌涌入金陵” ,定都天京后孤军北伐,是失败的主观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故A项错误;“腐朽享乐”导致内部矛盾尖锐,以致发生内讧,这是领导者被胜利冲昏头脑,进取心逐渐衰退的表现,但不是根本原因,故 B项错误;天朝田亩

8、制度主张绝对平均,在当时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空想,但这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的表现之一,故 C项错误。【考点定位】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9.甲午战争后,有一份中国报纸载文指出,我们在以前(指洋务运动时期)还讲什么自强、求富,现在别再讲那些门面话了,倒不如直截了当地讲救亡。这一说法旨在A. 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B. 宣扬西方制度的优越C. 激发国人的民族危机感D. 呼吁人民推翻清朝统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故有题干材料中“救亡”一说,以激发民族危机感,故 C项正确;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A;B

9、项没有体现题干材料关键词“救亡” ,且题干也没有体宣扬西方制度的优越,排除;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呼吁人民推翻清朝统治”应是辛亥革命时期,故 D项错误。10.1919年春夏之交,上海“大世界 娱乐场的跑马生意萧条, ,有人在其大门上 91占了副对联, “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 ”其中“亡羊”是指A. 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B. 辛亥革命的胜利成果被窃取C. 日本强加“=十一条”给中国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1919 年春”可以知道,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了中国的五四爱国运动,故 D项正确;帝国主义强迫中国签订辛丑条约发生于 1901年,与题干时间

10、不符,故 A项错误;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发生于 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B项错误;日本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发生与 1915年,故 C项错误。11.“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征途。 ”诗中反映的历史事件包括红军反“围剿”失利遵义会议的召开会宁会师红军长征的开始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指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强渡湘江血如注”指惨烈的湘江战役,使红军损失惨重,在毛泽东的建议下,红军避敌锋芒,转兵贵州,解放贵州重镇遵义,

11、并召开遵义会议,成为长征和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 “舵手一易齐桨橹”是遵义会议,符合题意;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会宁会师的信息,排除;故选 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 “强渡湘江血如注”“舵手一易齐桨橹” ,联系所学红军长征的过程分析解答。12.1935年起,蒋介石就通过一些渠道寻找共产党进行秘密接触:令驻苏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谈判;通过中共党员董健吾秘密向中共中央转达国民党要求谈判的信息。这反映了A. 共产国际要求国共停止内战B. 国民党放弃了武力剿共方针C. 外部环境推动两党关系转折D. 西安事变推动政治局势改变【答案】C【解析】【解析】结合材料

12、和所学知识可知,1935 年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国内民族矛盾加剧,国民党通过一些途径与中共接触,推动了国共由对抗逐步转向合作,由此可知,外部环境推动两党关系转折,故 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共产国际要求国共两党结束内战,故 A项错误依据题干时间“1935 年”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国民党还没完全放弃武力剿共,故 B项错误;题干反映的是国民党通过一些途径与中共接触,但是没有体现西安事变推动政治局势改变,故 D项错误。13.日军侵华期间,在占领区设立许多制造毒气的工厂或化学武器装配厂,先后一千余次使用了糜烂性毒剂、刺激性毒剂和窒息性毒剂化学弹,杀害了许许多多中国军民。下列反映这方面历史真相的证据

13、中,最具说服力的是A. 当年受害者的口述材料B. 历史专著中的描述C. 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D. 侵华日军老兵的回忆录【答案】C【解析】【详解】按照史料价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史料(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和第二手史料(间接史料) 。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透视历史问题的史料;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新闻照片属于第一手史料,最具说服力,故选 C;ABD 属于第二手史料,不是最具说服力的史料,排除。14.周恩来曾说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就是从天安门走向天安门。 ”前一个天安门是指五四运动,那么后一个是指A.

14、 新中国举行开国大典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C. 古都北平和平解放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1949 年 10月 1日,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这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宣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故 A正确;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在北京召开,但无法体现“天安门” ,排除 B;北平和平解放时,新民主主义革命还没有胜利,不符合题意,排除 C;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而 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胜利,D不符合题意,排除。15.下面是我国第

15、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来源及人数比例统计表(部分) ,据此可推知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直接民主性质B. 全国人民代表主要是由政协推选产生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表格,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代表性广泛,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故 D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选举代表代替自己行使国家权力,属于间接民主,A 错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故 B错误;图表信息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原则,排除 C。16.1971年 6月,美国总统尼克

16、松在一次讲话中提出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为此,尼克松A. 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B. 谋求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 致力于结束越南战争D. 主张中美合作主宰世界【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尼克松是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而不是支持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故排除 A项;根据“1971 年 6月”和尼克松要在中国“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尼克松是要谋求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故选B项;结束越南战争和中美合作主宰世界明显不符合题意主旨,故排除 C、D 项。【点睛】进入 20世纪 70年代,美国由于经济危机和越南战争的拖累,在与苏联争霸

17、的过程中处于下风,因此希望通过改善与中国的关系以对抗苏联。而中国与苏联关系破裂,也有改善中美关系的需要。所以中美关系正常化是符合中美两国共同利益的。17.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或减少了一些“衰败选区”和小选区的议会代表名额,并留出 143个席位分配给其它城市。这表明当时英国A. 选举制度完善B. 责任内阁制形成C. 工业城市崛起D. 普选权得以实现【答案】C【解析】根据时间“1832 年”和题干中的“留出 143个席位分配给新兴城市”可知这是在工业革命进行中,英国议会改革是适应工业城市崛起,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需要,故选 C;选举权的范围当时还很窄,故 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责任内阁

18、制在 18世纪前期形成的,B 不符合题意且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B;D 不符合史实 ,故排除。18.有学者认为:“级别越高,距人民越远,权力越集中的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 ”美国 1787年宪法中符合这一观点的做法是A. 规定实行邦联体制B. 保留州的行政自主性C. 明确实行两党政治D. 维护南方的奴隶制度【答案】B【解析】从“权力越集中的强大的政府,越需要受到特别限制”可以看出材料涉及的是美国权力分配问题。A 选项错误,这是不利于美国发展的体制;B 选项体现出这一内容和特点;C 选项错误,这涉及到的是党派问题;D 选项错误,奴隶制度并不符合美国长远的发展。19.美国 1787年宪法规

19、定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这些规定A. 解决了大州与小州的分歧B. 违背了主权在民的原则C. 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D. 奠定了长期稳定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美国解决大州与小州分歧的措施是通过比例代表和固定代表相结合的方式,而不是折合黑人数量,故排除 A项;将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人口总数与国家主权归属没有必然联系,不能说明这些规定违背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故排除 B项;通过将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一方面减少了南方各州比例代表的数量,使北方获利;另一方面又保留了奴隶制,符合南方各州的利益,所以这些规定是调和了南方和北方的矛盾,故选 C项

20、;保留奴隶制的做法为美国南北分裂埋下了隐患,并没有奠定长期稳定的基础,故排除 D项。20.1876年 8月,梯也尔就任法兰西总统,并宣称:“共和制存在着,它是国家的合法政体。要求别的东西,将引起一场新的革命,并且是最可怕的革命。 ”这表明梯也尔A. 反对保留共和制度B. 极力维护资产阶级利益C. 主张复辟封建帝制D. 预言巴士底狱起义爆发【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意可知,梯也尔认为采用共和制以外的政体将会在法国引起新的革命,所以他并不反对保留共和制度,故排除 A项;梯也尔主张保留共和政体,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故选 B项;梯也尔主张保留共和制度,并不主张复辟封建帝制,故排除 C项;攻克巴

21、士底狱是在 1789年,与题意时间不符,故排除 D项。21.历史学习注重“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下列史论一致的是选项 史实 结论A 英国内阁对议会负责 国王退出英国政治舞台B 美国总统不对国会负责 三权分立实际作用有限C 法国总统可解散众议院 资产阶级民主具虚伪性D 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 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A. AB. BC. CD. 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史学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王并未退出英国政治舞台,仍然是国家象征,故 A错误。美国总统与国会相互制约,三权分立实际作用明显,故 B错误。法国总统与众议院的关系并不能说明资产阶级民主具虚伪性,故

22、 C排除。德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说明德国封建专制色彩浓厚,故 D正确。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22.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得益于美国是指A. 避免了权力过于集中B. 采取了邦联制的形式C. 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D. 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国都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故 D正确。德国皇帝权力过于集中,故 A错误。美国采取了联邦制的形式

23、 不是邦联制,故 B错误。德国体现了封建专制色彩,故 C错误。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德国23. 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 。其理由最有可能是A. 美国总统被赋予较大权力B. 美国总统必须对宪法负责C. 美国总统权力等同于君主D. 美国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总统被赋予较大权力,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故 A项正确。美国总统必须对宪法负责,与君主制矛盾,故 B项错误。美国总统制是资产阶级民主制的表现,其权力不可能等

24、同于君主,故 C项错误。美国总统由人民选举产生,体现了民主性,与材料无关,故 D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总统制24. 美国独立宣言写到:“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1787 年宪法对这一理念的态度是A. 轻易抛弃 B. 完全忠实C. 基本吸纳 D. 背道而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代表权对人民来说具有无可估量的意义,而对暴君来说是可怕的。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代议制的重要性,1787 年宪法规定了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但没有实现君主制,故 1787 年宪法对这一理念的态度是基本吸纳,故 C项正确。

25、轻易抛弃,不符合所学知识,故 A项错误。完全忠实,过于绝对,故 B项错误。背道而弛,与 1787 年宪法内容不符合,故 D项错误。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1787 年宪法25.约翰密尔在代议制政府中指出:“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智和美德,更直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可见,约翰密尔认为代议制是A. 直接民主B. 精英民主C. 虚假民主D. 间接民主【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代议制政体就是这样一种手段,它使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以及社会中最有智慧的成员的个人才智和美德,更直

26、接地对政府施加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代议制政体体现了间接民主,故 D项正确。直接民主属于古代希腊民主,故 A项排除。精英民主,不符合“社会中现有的一般水平的智力和诚实” ,故 B项排除。虚假民主,过于片面极端,故 C项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代议制第卷(非选择题共 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先秦是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萌芽阶段,出于对祖先基业的敬畏,惧怕史官在史书中的“无隐无讳,直书史实” ,使统治者注重自身言行;在未形成监察制度的西周至春秋,民众谤议君王被认为是正当合法的政治监督形式,周厉王就因为“止谤”被国人赶出都城。发展至战国,

27、社会政治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各国普遍推行郡县制,郡县长官由国君任免,大多采用“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的方式;但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也随之滋长,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人们已逐步认识到“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彰)也。 ”摘编自曹春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述论等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度的产生而萌发,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又随着封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而发展、完备,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御史又称之为台官、宪官或察官,是皇帝的耳目,职在纠察官邪,肃正朝纲,主要运用弹劾手段进行监察。谏官又称言官或垣官,职在讽议左右,以匡

28、人君,监察方式主要是谏诤封驳,审核诏令章奏。台官对下纠察百官言行违失,谏官对上纠正皇帝决策失误。二者构成了封建社会完整的监察体制。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先秦时期监察制度萌芽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指出我国古代形成了哪两大监察体系,并比较其异同。(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答案】 (1)背景:统治者守业责任的约束;史官修史的监督作用;出现了“谤议君王”等监督形式;各国通过变法,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或郡县制逐渐推行,官吏的选拔任用逐渐取代贵族世卿世禄制) ;当时官场开始滋生腐败;人们认识到官员的腐败危害国家。(2)体系:御史监察系统

29、、谏官言谏系统相同:背景相同,二者都是伴随封建制度发展而完善。不同:职责不同,御史体系主要是对政府官员进行监督;言谏系统主要纠正皇帝不当的决策。手段不同,御史采用纠察、弹劾;谏官采用封驳。(3)积极:古代检查体系不断完善有利于减少决策的失误;防止官员的腐败与失职。局限:专制制度的本质决定了监察体系效能有限。【解析】(1)从“出于对祖先基业的敬畏,惧怕史官在史书中的“无隐无讳,直书史实” ,使统治者注重自身言行”可以得出统治者守业责任的约束和史官修史的监督作用;从“民众谤议君王被认为是正当合法的政治监督形式”得出出现了“谤议君王”等监督形式;从“发展至战国,社会政治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得出各国

30、通过变法,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贵族政治;从“严重的不法行为和腐败现象也随之滋长,检举和纠察官僚已十分迫切和必要”得出当时官场开始滋生腐败,人们认识到官员的腐败危害国家。(2)从“形成了两大系统,一是御史监察系统,二是谏官言谏系统”可以得出体系的内容;对于两者的异同点可以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分析,主要围绕着背景、职责和手段来回答,言之有理即可。(3)本题考查学生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最重要的就是一分为二的看待历史事件,既要承认它的积极一面,也要看到它不利的一面。而且在论证的时候要摆事实讲观点,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做到言之有物。点睛:解答本题第一小问完全是从材料中总结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本题

31、涉及的内容都是材料所叙述的内容,因此我们只要从材料中找出关键句子,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概括即可,这样就可以得出完整的答案。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苏格拉底批判说:“(雅典民主政体的根本缺陷)在于它把权力交给所有的公民,不需要国家管理者具有专长,不要求他们具有真知灼见。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材料三 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

32、录材料四 年轻的共和国存在着诸多棘手的问题:国库空虚,纽约州和新泽西州在跨州货动的征税方面存在争端,马萨诸塞州有农民造反。汉密尔顿说:“我们所经历的祸患并非来自局部的或细小的缺点。而是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 ”摘编自美国的建立(1)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古代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措施及其发展趋势。(2)根据材料二,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雅典民主制度的局限性。(3)根据材料三、四并纳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 ”的办法,以及美国解决“诸多棘手问题”的措施。(4)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概括人类政治文明的基本特性。【答

33、案】 (1)措施: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三分相权加强皇权;明初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君主专制;清朝设立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趋势: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主张:国家应当由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 (精英政治)局限性范围:仅仅是少数人的民主、男权民主。性质: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方式: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3)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等法律限制王权,确立议会主权原则;确立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美国:制定 1787宪法,确立联邦制(4)基本特性:多样性。【解析】第(1)问, “措施” ,由材料一中三幅图可知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明初废

34、丞相权分六部、清朝设立军机处。 “趋势” ,依据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第(2)问, “主张” ,由材料二信息“一个国家应当由既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统治者不是有王芴的人,不是偶然选中的人,不是攫取财富的人;不是使用强大骗术的人,而是有统治知识的人”概括得出国家应当由有专业知识又有道德的人去治理。 “局限性” ,依据所学知识的得出在范围上,仅仅是少数人的民主、男权民主;在性质上,原始的直接民主,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在方式上,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容易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第(3)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通过权利法案等法律限制王权,确立了议会主权

35、原则,确立责任内阁制,国王逐渐统而不治;美国是制定 1787宪法,确立联邦制。第(4)问,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的基本特性是多样性。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根据以上图示材料,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方面指出英德两国政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加以说明。 (要求: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答案】 (1)英国特点:英国议会权力至上,国王统而不治(或议会制君主立宪制) 。说明:议会掌握立法权,拥有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内阁首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总揽国家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国王是国家象征,但统而不治。(2)德意志特点:德意志皇帝拥有绝对权利,议会的权力极

36、小(或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说明:德意志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内外政策等大权,是国家权力的中心。君主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任命内阁成员,内阁(宰相)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权力受到君主的制约,权力较小。【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的政体形式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德国是二元制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分别回答英国和德国政体的特点以及内容即可。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

37、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罗马法的历史作用。材料二 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大批们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 “篡夺”了革命果实;“大妥协”中优待清朝逊帝的做法,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但近年以来,已有一些研究论文试图对这场“大妥协”作出不同的评价。如喻大华指出,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 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

38、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章永乐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的“大妥协”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于中华民国“大妥协”的不同评价,你持何种观点并说明其理由。材料三 抗日战争爆发后,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40 年 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指示明确规定,在政权工作人员中,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容纳多方,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第二卷)(3

39、)据材料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方面的创新举措,并简析其对抗战胜利的重要意义【答案】(1)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2)观点一:”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理由: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共和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观点二:”大妥协”有积极作用,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理由:结束了清王朝君主专制的统治;避免列强干涉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维护了革命成果,保存了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3)创新:建立抗日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 。意义:巩固了抗日

40、民主政权,有利于团结各阶级、阶层共同抗战,有利于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解析】(1)根据“即使在英国,为了私法(特别是其中关于动产的那一部分)的进一步发展,也不得不参照罗马法的诸原则” ,结合所学,分别从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帝国的长治久安和社会发展,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2)观点一:根据“传统的主流历史叙事否认这场大妥协具有任何积极意义,认为它恰恰体现了革命的不彻底性”得出大妥协是消极的,是革命不彻底的表现。理由:根据“大批官僚和立宪派投机革命, 篡夺了革命果实也为民国时的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得出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民主

41、共和名存实亡;为君主复辟埋下了伏笔。观点二:根据“对袁世凯的妥协是孙中山的战略和策略”得出“大妥协”有积极作用,是革命派的斗争策略。理由:根据“一个维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要废于一旦,必须具备多种条件,绝非单凭武力能够解决。 清室优待条件并非由袁世凯一方炮制,而是由南方首先提出,南北双方经过协商达成一致意见”分析得出结束了清王朝君主专制的统治;避免列强干涉和国家分裂,维护了民族团结;维护了革命成果,保存了革命力量:适当的“妥协”有利于革命形势的发展。(3)创新:根据“抗日根据地逐步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制度”得出建立抗日各阶级联合专政,实行“三三制” 。意义:根据“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华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是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团结抗日的各阶级、阶层”分析得出:巩固了抗日民主政权,有利于团结各阶级、阶层共同抗战,有利于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