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会病防治 之性病艾滋病,社会病概念,社会问题:从社会功能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问题,如环境污染、贫穷、社会文化冲突、老龄化、青少年犯罪、教育、劳动就业等问题。 越轨行为:主要是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角度看问题,一般指违背社会群体标准或期望的行为。,社会病概念,社会病介于两者之间的概念,更接近“社会问题”,但是又与个人越轨行为存在密切的联系。如吸毒、卖淫嫖娼、酒后驾车等行为,从个人的角度,从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角度,都是越轨行为,但从社会角度来看,如果这些越轨行为的产生根源在社会,且影响范围扩展到整个社会,都可看作社会病。,社会病概念,是指社会因素起决定作用,并与现代生活方式与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
2、理现象。这类疾病一般须采用社会性防治措施才能加以控制。如性病、吸毒等。,社会病需具备的特点,公共性 产生根源的复杂性 对社会的严重危害性 其防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社会病之性病,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STD)是一组以性行为接触或类似性行为接触(包括阴交、肛交、口交、接吻、触摸等)为主要传播途径的一组疾病。 由于通过性行为传播的疾病很多并没有自觉症状,所以近来又有提议使用性传播感染(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STI)这一术语。,性病,性病不是一种疾病,而是一组疾病 性病是一组全身性疾病 性病不是指生殖泌尿
3、系统的全部疾病 性接触不仅仅是指性交 性病不是全部由性接触传染的,旧的概念中,性病又称花柳病,是指通过性交传染的,具有生殖器官明显损害的多种全身性疾病,通常只包括梅毒、淋病、软下疳、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等4种疾病,它们又称为经典性病,从70年代开始,性病包括的疾病逐渐增多,197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决定使用性传播疾病(STDs)的名称取代性病的概念,STDs包括20余种疾病。,虽然性病多数具有生殖器官明显的损害,但是许多性病可波及全身多个系统和器官,有的甚至没有明显的生殖器官损害。所以不要认为性病只有生殖器官的病变。,性功能障碍是指不能进行正常的性交活动或妊娠分娩的一组疾病,如阳萎、早泄
4、、性冷淡、不孕、早产,有时中医将性功能障碍归为“性病”,但决不是这里所指的性病。虽然性病可引起性功能障碍,但性病是一组传染病,不包括性功能障碍。,性交一般是指阴茎插入阴道的一种性接触行为。能够传染性病的性接触包括所有个体间密切的肌肤接触,它们可能是正常的、不正常的、病态的、同性恋的,如肛交、口交、接吻等。,性病主要通过性接触直接传染,占95%以上,但仍有少部分是接触患者的分泌物、血液污染的物品而感染,即间接传染,包括同床、同浴盆、共用浴巾、衣物、毛巾、马桶、注射针等,性传播疾病,以前主要是指梅毒(syphilis)、淋病(gonorrhea)、软下疳(chancroid)、性病淋巴肉芽肿(cy
5、mphograndnuloma venereum)等四种,常称四大性病,也称经典性病或“第一代性病”。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病毒、衣原体、支原体、细菌、真菌、原虫等病原体相继被发现可以通过性接触或类似性行为传播。常见的重要的性病有20多种,称为第二代性病。,流行概况及特征,2000年WHO正式公布STD估计数,世界上每天有100多万人感染性病,每年约有4亿新STD患者。其中主要是梅毒1200万,淋病6200万,衣原体感染8900万,滴虫病1.7亿,尖锐湿疣3000万,生殖器疱疹2000万。,1995年不同地区1549岁成人4种STD的估计患病率(%),我国STD流行情况,20世纪50年代以
6、前,四种经典性病在我国曾经猖獗流行,估计全国约有1000万左右的性病病人。 解放后,我国政府采取了封闭妓院、取缔暗娼、普查普治等综合性防治措施,性病发病率也逐年下降,到1964年全国基本消灭了性病。 1977年再次报告有新发性病病例。 20世纪80年代以来,性病病例数不断上升。 1986年我国卫生部发布的性病检测工作试行方案规定试行监测的性病暂以淋病,梅毒,非淋菌性尿道炎和尖锐湿疣四种疾病为重点,同时对软下疳,性病淋巴肉芽肿,生殖器疱疹及艾滋病等的发病情况给予密切注意。 1988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均有性病报告,而且发展迅速,地区不断扩大。1981年全国报告STD病例仅166例, 到2000
7、年,全年性病报告数已达859 040例,发病率为68.91/10万。根据我国26个哨点监测资料来看,报告病例数与监测的实际发病数之比大约为1:45,然而监测点的报告病例数不能体现我国STD的实际发病情况。但从已掌握的8种性病大幅度增加的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国STD流行的严峻形势,尤其是HIV/AIDS在我国的迅速蔓延,使得我国STD的防治工作已迫在眉睫。,我国性病流行趋势,增长迅速: 1980年全国仅报告48例, 至1988年全国各省市均有性病报告, 1981-1988年均增长124.31%. 1989-1997年均增长10%-25%. 1998年以来年均增长30%. 梅毒增长幅度最大, 1998
8、年全国梅毒报告数为53768例, 是1993年的26.7倍. 在某些地区如福州和厦门市, 梅毒发病率超过150/10万人, 近年东北地区增长迅速 长期以来淋病一直为我国报告性病中的优势病种。 性病报告存在大量的漏诊和漏报, 专家估计, 实际性病数是报告数的6-10倍, WHO专家估计, 我国目前性病患者数淋病为136.5万, 衣原体感染为1820.2万,地区分布特点,各省性病发病均呈上升趋势 沿海开放省份高于内地, 经济发达地区高于经济落后地区 城市高于农村, 90%以上的性病病人集中在城市, 尤其大中城市和经济发展较快, 交通便利的城市 全国有4个性病高发地区: 珠江三角洲地区, 长江三角洲
9、地区, 京津地区和东北三省. 1997年以前以珠三角地区最高, 1997年以后以长三角地区最高, 有些省市性病发病率在300/10万以上 发病率较低的地区有:河北,内蒙,山西,陕西 少数民族所在地区如:新疆梅毒发病率为全国首位,我国性病地区分布图,人群分布的特点,发病率不断上升,发病人群广泛 多数STD的发病率以男性为多,美国艾滋病患者中90以上是男性,非洲男女总的发病无差别。不同病种,男女患者性别比例不同。 近些年,女性病例逐年升高,男女比例差距逐渐减小,这可能与女性主动就诊人数增加,诊断水平提高有关。 性活跃的人群为感染性病的危险人群。20-49岁青壮年占全部性病病例数的90%以上,200
10、0年我国人群STD的年龄分布图,STD的流行过程,传染源 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源,-性病病人及病原携带者是STD的主要传染源,他们通过直接性接触或其他类似性行为接触感染他人。-目前我国感染和传播性病的“高危人群”为卖淫嫖娼者和吸毒人员-通过嫖客等“桥梁人群”向普通人群传播,近年来性病已在普通人群中发生流行,传播途径,性接触传播 血源性传播 母婴传播 医源性传播 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性病传播方式以非婚性接触为主(占72.03%), 其次为配偶传播(占17.98%), 间接传播(占9.8%), 母婴传播(占0.16%), 血液传播(0.03%),易感人群,人群对性病包括艾滋病普遍易感,尚无有效的疫
11、苗 因此,可以反复感染,也可以久延不愈,时隐时现,反复发作 其易感性与患者接触部位的状态(有无破损),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和数量、感染的方式、次数以及自身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高低等有关。,流行因素,生物学因素个体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社会根源,生物学因素,病原 病原体种类繁多,大多数病原体感染人体后,不能引起稳固的免疫力,重复感染的现象普遍存在。有的病原体出现基因突变、酶或细胞通透性改变而出现耐药性,以至治疗失败。也有些病原体目前尚无有效的人工免疫及化学预防和治疗方法。病种多,临床表现复杂,有些性病出现隐性感染或症状不典型,有时同时感染几种性病,增加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困难,使患者不能彻底治愈,使传染源不
12、易消除,个体心理因素,STD的发生和流行受到生物学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同时与个体的心理素质和道德观念密切相关。西方一些现代生活观念和方式,如性自由、性解放,使传统的伦理道德标准和行为标准被抛弃,特别为青年人所抛弃。性观念、性心理、性行为及道德准则的改变,削弱了家庭和社会的干预和控制作用,也是当前STD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社会因素/社会根源,嫖娼、卖淫 人口流动 吸毒、贩毒 淫秽作品 社会干预不利 健康教育和自我保护意识差 道德观变化 性病诊疗不规范,预防措施,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综合治理,建立全方位防范体系 加强监测 针对高危人群深入干预 做好患者的诊断与根治工作,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性传
13、播疾病的传播主要与性行为有关,对于性行为的根本干预措施就是树立健康性观念,提倡安全性行为。所谓健康性观念,既不是对性的禁锢,也不是对性的放纵。安全性行为应该具备以下4点为基本条件:对自己的性欲望,既不过分压抑,也不无限制地、过份地追求满足;对性行为造成的社会后果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不能担负其社会责任时,对性行为要采取谨慎克制的态度;个人性行为要符合社会法律和道德规范;健康的性行为要以正确的性知识为基础,要防止疾病的产生和传播。,综合治理,建立全方位防范体系,性传播疾病是典型社会病,其防治不仅是卫生部门,而且必须依靠全社会各方面综合治理。要注意加强与公安、司法、民政、旅游、宣传、教育、新闻、工会
14、、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配合,在当地政府统一部署下协同作战。,加强监测,STD监测的目的是为了及时掌握STD的流行动态,了解其传染的来源,调查各方面的影响因素,考核防治效果,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如何及早发现、彻底治疗并追踪其性伴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内容。 对STD的监测内容至少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针对重点人群的监测: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对高危人群进行重点监测;2、针对重点疾病如梅毒、淋病、艾滋病进行监测;3、对STD的治疗情况进行检测。,针对高危人群深入干预,性病高危人群,如商业性工作者、同性恋者、吸毒者、特殊服务行业人员等常常与主流社会存在一定的社会和心理距离,要采取特殊的措施深入干预,宣传
15、知识,促进安全性行为等。,做好患者的诊断与根治工作,规范化性病诊疗,社会病之艾滋病,艾滋病的流行概况 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世界流行概况,艾滋病仍在全世界继续蔓延,每天,全球约有15000例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8000人因艾滋病而死亡。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60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2200万人已经死亡。非洲的流行情况最为严重,有7个国家的成人感染率超过了20%,最高的接近40。 亚洲成为全球艾滋病新的流行中心。目前,印度有近40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艾滋病全球流行历史(四个时期),沉寂期: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HIV已在全球传播但不
16、为人们所知 发现期:在艾滋病病原体未发现前,由于流行病学家的努力,很快推断出艾滋病的性传播途径,为预防奠定了基础。但人们的认识落后于现实,从诊断出第一例艾滋病人到开始大规模向社会公众进行宣传教育却经过好几年时间。,艾滋病全球流行历史(四个时期),动员期: 从1985年4月第一次国际艾滋病大会开始到1989年,这一时期形成了对艾滋病防治的全球战略并付诸实施。联合期: 即20世纪90年代,艾滋病仍在全球蔓延、扩散,并波及到社会的各阶层,到1992年,许多双向资助机构、政府内部组织和个人以及其他非政府经费来源的国家已开始实施国家艾滋病规划。越来越多的合作伙伴已投身这场全球的战斗,一个新的联合阶段的时
17、期已经开始。,西 欧 54万,北非和中东 40万,次撒哈拉非洲 2530万,东欧/中亚 70万,南亚/东南亚 580万,澳大利亚/ 新西兰 15 000,北美洲 92万,加勒比 39万,拉丁美洲 140万,东亚/太平洋岛国 64万,全球总计: 4000万,估计全球存活的成人和儿童 HIV/AIDS数及分布,全球主要感染途径,非洲:主要为性途径及非安全注射; 北美、欧洲 :主要为同性恋和注射吸毒; 亚洲:主要为注射吸毒、性途径、血液途径; 从全球来看,通过性途径传播的艾滋病感染数超过70。,次撒哈拉非洲,平均HIV 感染率最高 ; 12个国家15-49岁人群中HIV 感染率 10%; 博茨瓦纳、
18、莱索托、斯威士兰、津巴布韦HIV 感染率 30 南非HIV 感染率 10 ,亚洲流行趋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公布的2004年全球艾滋病流行情况报告显示: 亚洲艾滋病例增加速度最快; 全球2004年新增500万感染艾滋病毒的人当中,四分之一在亚洲; 增长最快的亚洲国家包括中国、印尼和越南。,我国流行概况,截至到2005年底,全国累计报告: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46379例 其中艾滋病病人28944例 累计死亡7375例,按照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方法估算,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约65万。,中国HIV传播的危险性在增加,80%的HIV感染者不知道自己已经感染; 输血感染者二代
19、病例出现; 吸毒人群; 估计有600-900万性工作者(局部地区感染率10); 男性同性恋数以千万计; 流动人口数以计亿, 无保护性行为(+); 青少年(10-24岁, 3.64亿)性开放, 性教育贫乏。,艾滋病流行全球共同模式,同性恋,注射毒品者,妓女,嫖客,家庭妇女,婴儿,中国艾滋病流行四期经过(1),一、 传入期(19851988)该期HIV感染者主要为来华外国人和海外华人,分布于沿海一带城市。该期在浙江有4例血友病儿童应用进口VIII凝血因子而感染。,中国艾滋病流行四期经过(2),二、 播散期(19891993)以1989年10月在云南西南部吸毒人群中发现146例HIV感染者为标志,在
20、此期间,大多数感染者为云南的吸毒者,同时在归国劳务人员、STD病人和暗娼中也发现了少量的感染者。,中国艾滋病流行四期经过(3),三、 增长期(19941996)HIV感染者超出了云南省,其他地区的吸毒者和献血员中也发现了大量的感染者,目前31个省均报告了HIV感染者。,中国艾滋病流行四期经过(4),四、快速增长期(1997)1997年卫生部宣布我国艾滋病进入快速增长期(河南156份血78份阳性), 98年31个省均报告了HIV感染者。,1985-2004年9月全国历年报告HIV/AIDS情况,*上述数据为当年各省报告数汇总,本次筛查中有所变动,尚需根据筛查情况不断调整。,1985年,我国艾滋病
21、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一),绿色部分为已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省份,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二),1989年,绿色部分为已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省份,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三),1995年,绿色部分为已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省份,我国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范围的变化(四),1998年,绿色部分为已发现艾滋病感染者或病人的省份,中国艾滋病流行特点,艾滋病疫情地区差异大 艾滋病疫情继续呈上升趋势 传播途径仍以经吸毒传播为主,但三种传播途径并存 艾滋病发病和死亡持续增加 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态势仍在继续 女性感染者比例上升,中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按性别分布图
22、 1985-2004年9月,中国累计报告的HIV感染者按年龄分布图 1985 2004年9月,艾滋病基本知识,定义,艾滋病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HIV主要侵犯辅助T淋巴细胞,使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尚失,继而发生条件致病菌感染、恶性肿瘤等。,病因与发病机制,病因 HIV(HIV-1、HIV-2),属于RNA逆转录病毒。 发病机制 HIV进入人体血液后,可进入多种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及中枢神经细统中的细胞。其主要靶细胞是表面有CD4+表位的辅助T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HIV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导致宿主
23、细胞死亡。此过程周而复始,当CD4+细胞计数低于0.2109/L时,感染者免疫功能遭到严重破坏,导致免疫缺陷,各种条件性感染和继发性恶性肿瘤的发生率急剧增加。,传染源与传播途径,传染源 艾滋病患者及HIV感染者。 传播途径 性接触传播; 血液传播: 输了污染HIV的血液、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 与静脉药瘾者共用污染HIV的针头、注射器; 移植或接受HIV感染者的器官、组织或精液。 母婴传染(围生期传播) 感染HIV的母亲通过胎盘、产道、产后哺乳传染给新生儿。,临床表现 -“窗口期”与潜伏期,“窗口期”(Window period)是指从患者感染HIV到形成抗体所需的时间(平均时间为45天)。 潜
24、伏期(Latent period):是指从感染HIV起,至出现艾滋病症状和体征的时间。儿童平均12个月,成人平均29个月。,临床表现 - HIV感染的临床分期,急性HIV感染期: 多数人无症状与体征,少数患者有发热、乏力、肌痛、畏食、腹泻、头痛、头面及躯干部的斑丘疹等。血清HIV抗体阴性; 无症状HIV感染期: 无症状,血清HIV抗体阳性; 艾滋病相关综合症: 发热、乏力、盗汗、腹泻、体重下降、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HIV阳性,CD4+下降(0.2109/L); 完全型艾滋病: HIV抗体阳性,CD4+低于0.2109/L,伴有各种机体感染及恶性肿瘤。,临床表现 - HIV感染的皮肤表现,急性H
25、IV皮疹: 常见于躯干、面部及上肢,多为斑疹和丘疹,可出现脱屑和玫瑰疹样皮疹,偶有出血或坏死,掌跖受累与梅毒疹相似。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 表现为稍隆起的白膜,表面呈毛状,可查出EB病毒、疱疹病毒等。 脂溢性皮炎: 黄色油腻性厚屑堆积成片,双颊或颧部呈红斑狼疮样蝶形皮疹。,临床表现 - HIV感染的皮肤表现,银屑病: 发生率5%。 毛细血管扩张: 以上胸、肩、锁骨区多见,伴有弥漫性红斑。 卡波西肉瘤: 初为红色斑疹暗紫色斑疹或斑块出血性皮损和结节。常见于躯干、四肢、鼻尖等。 各种感染: 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真菌感染、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等。,临床表现 - HIV感染的系统表现,肺部: 卡氏肺囊虫肺
26、炎 消化道: 念珠菌感染、病毒感染,导致腹泻。 中枢神经系统: 亚急性脑膜炎等。,艾滋病的诊断-,HIV感染者: 受检血清初筛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法等),阳性; 蛋白印迹法试验,阳性。 艾滋病: HIV抗体阳性,具有下列任何一项者: 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38一个月以上; 近期内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3-5/日)一个月以上;,艾滋病的诊断-,卡氏肺囊虫肺炎(PCP); 卡波西肉瘤(KS); 明显的霉菌或其他条件致病菌感染。 HIV抗体阳性,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上述第一项标准,且具有以下任何一项时: CD4+/CD8+比值1,CD4+细胞计
27、数下降。 全身淋巴结肿大; 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艾滋病(AIDS),AIDS最大的特点是免疫系统受损(缺陷),表现为协调免疫系统的T4细胞数量大幅度下降。临床表现为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下降,直到完全失去。,艾滋病的特点,艾滋病是传染病 潜伏期(无症状期)长、临床表现多样化、 传播途径多样化 艾滋病的传播与人们的行为密切相关 抗病毒治疗可以延长病人存活期但不能根治 歧视现象普遍存在 人群普遍易感 危害严重,艾滋病主要通过三种途径传播,性接触 (同性、异性) 血液传播 (污染的血液及血液制品、污染的针头或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剃刀、牙刷等) 母婴传播(子宫内经胎盘、分娩过程及
28、母乳传播),吸毒人群,母婴传播,共用针具,妓女,配偶,吸毒女性,吸毒人群,母婴传播,母婴传播,性行为,性行为,配偶,婴儿,嫖客,性行为,吸毒人群,共用针具,性行为,共用针具,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性行为,艾滋病病毒在人群中如何传播? 如何从高危人群向一 般人群传播?,静脉吸毒,母婴传播,与艾滋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病毒,拥抱和接吻 握手共用毛巾、马桶共用茶杯和餐具同一游泳池游泳 蚊虫叮咬,艾滋病:感染早期,持续3个月左右,可长达6个月; 初期(窗口期),血检查不出是否已被感染; 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烧、头痛、腹泻等; 后期,血检可查出已被感染。,艾滋病:无症状
29、期,7-10年左右; 被感染者无症状,自觉良好; 看起来与常人无异; 血液检测HIV抗体阳性。,艾滋病:艾滋病前期,持续1-2年; 感染早期的症状再次出现; 还出现淋巴结肿大、鹅口疮、乏力、腹泻、夜汗、 体重下降等; 免疫力极度下降。,艾滋病:艾滋病期,1年左右; AIDS发病前期的各种症状加重。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不能抵挡任何致病微生物感染; AIDS病人出现各种严重的综合病症,如:卡波济肉瘤,淋巴癌,卡氏肺囊虫肺炎,肺结核,脑病等; AIDS病人最终死亡。,HIV的预防与控制,血液: 减少使用全血或血浆, 供血者筛查, 加强对血制品生产的监督管理, 对从事与HIV相关的卫生工作者及实验室
30、工作人员进行防护 静脉吸毒者: 减少共用注射器, 使用漂白剂或煮沸消毒, 推行注射器交换项目, 美沙酮替代疗法,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加大检测力度 性行为: 健康教育与行为干预, 减少性乱的机会如关闭共公浴室等, 加强对性病病人的筛检与治疗, 流行病学治疗可疑的性病患者, 婚前体检, 鼓励告知性伴或同伴 高危育龄妇女: 婚伴选择, 婚前和孕前体检, 教育配偶,性病筛检和治疗,母婴: 对高危妇女筛检, 孕前检测, 孕妇的常规筛检, 咨询, 产前治疗, 产后治疗, 健康教育, 人工喂养 商业性工作者或妓女: 健康教育, 提倡使用安全套, 筛检和治疗性病, 常规检测HIV 同性恋人群: 减少性伴,
31、 提倡使用安全套, 避免肛交 艾滋病患者: 抗病毒治疗, 治疗性病, 减少性伴 HIV流行病学监测 HIV疫苗,性病/艾滋病的预防策略,控制艾滋病和性病必须政府重视,必须在各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各部分齐抓共管,全社会参与综合治理。 建立健全艾滋病、性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领导机构和组织保障系统,加强法制建设,强化立法管理。 贯彻执行我国预防和控制STD的规划及行动计划 持久广泛的开展健康教育,提高群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预防措施,传染源的控制 控制传播途径 监测 预防接种 正确处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传染源的控制,疫情报告 积极治疗病人 针对密切接触者的预防措施 -流行病学治疗主要是指除艾
32、滋病以外的其他STD而言,当感染STD的危险性很高时,即使性伴被感染的情况尚未证实之前,也需要接受必要的治疗。这种基于危险性而不是基于诊断的治疗称为流行病学治疗(epidemiologic treatment)。,控制传播途径,正确处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 树立健康的性观念,提倡安全性行为。 切断性接触以外的其他途径,严格保证血液及制品的安全性 加强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卖淫嫖娼活动 严厉的惩治贩毒,打击吸毒,强制戒毒和教育相结合,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一),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一)遵守性道德:避免婚前(外)性行为,保持忠贞的夫妻性关系。 (二)使用避孕套:在不能保证一夫一妻性关系时,或
33、夫妻中的一方因其他传播途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正确而持之以恒地使用避孕套,可有效地减少艾滋病病毒传播。但应该认识到,避孕套的保护作用并不是100。 (三)及时治疗性病 (四)局部杀菌剂,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二),预防经血液传播 (一)输血:减少输血,自体输血。必须输血,使用无偿捐献的血液,要询问是否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要清楚”窗口期”的含义及存在可能感染的后果。 (二)血制品:应注意产地及是否经过杀灭肝炎病毒和艾滋病病毒的处理。 (三)远离毒品: (四)其它:牙刷、剃刀、纹身或穿耳、牙科手术。,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三),预防母婴传播 (一)孕前及产前检查:帮助决定是否怀孕,帮助感染的孕妇决定
34、是否要终止妊娠。 (二)药物预防:抗病毒治疗是发达国家降低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之一。维乐命(NVP)孕妇作产时和婴儿出生后72小时内各服1次,有明显的预防效果,费用仅4美元。 (三)剖腹产和人工喂养: 药物预防+剖腹产+人工喂养降至2%。,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四),毫无疑问疫苗是阻断传染性疾病传播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不幸的是, 疫苗的研制和开发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是非常昂贵。 行为干预是现阶段最有效的疫苗。 宣传教育是重要和有效的,但提高知识水平是容易的,而行为改变是十分困难的。,正确处理性病和艾滋病防治中的伦理问题,HIV/AIDS患者应有的权利 保护性病、艾滋病患者的隐私权的问题 切断艾
35、滋病、性病感染途径的社会伦理问题 避孕套,四、艾滋病防治工作是全社会的责任,艾滋病 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 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我国 AIDS 防治原则,预防为主 全民参与 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预防艾滋病的关键,政府承诺部门合作社会参与,艾滋病防治条例,第一章第二条:“艾滋病防治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建立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机制,加强宣传教育,采取行为干预和关怀救助等措施,实行综合防治。”,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 防治工作的通知,“农业部门要充分利用“三下乡”等形式,在农村开展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工作。要积极配合卫生等部门编写、印发适合农
36、村地区的宣传材料,做到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乡乡有音像宣传品,村村有宣传挂图,户户有宣传手册;支持乡(镇)和疫情比较严重地区的村建立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栏。要会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农贸集市、节假日等机会,在群众集中的地点不失时机地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的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活动。”,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 (610年),2007年底实现:“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65%以上”, “建立农村以乡村为主,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的社会支持机制” 。 2010 年底实现:“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达到75%以上”
37、。 “乡镇、街道及居委会、村委会,要设立艾滋病防治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墙报、黑板报、墙体标语等,定期更新宣传内容;每个村至少有5条艾滋病防治知识固定标语或公益广告牌。” “有关部门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积极利用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在农贸集市、节假日活动场所等群众集中的地点,开展形式多样的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教育活动。 ”,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已初步形成,近年来,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吴仪副总理多次就艾滋病防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2004年11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到北京佑安医院看望正在这里治疗的艾滋病患者,慰问医务人员和志愿者。这是胡锦涛与患者亲切交谈,社会病之性病/艾滋病,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