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 年秋四川省宜宾县一中高一 12 月考试地理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天体系统中,不包含火星的是( )A. 太阳系 B. 河外星系 C. 银河系 D. 总星系【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海王星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和总星系,而不属于河外星系。考点:本题考查天体系统。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解题关键是掌握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2.下列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B. 耀斑是太阳色球层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C. 耀斑从爆发到高潮约需 ll 年时间D. 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表现【答案】B【解析】【分析】该题
2、考查太阳活动。【详解】耀斑是太阳光球层出现的突然增大、增亮的斑块,B 不正确;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A 正确;太阳活动的周期为 11 年,耀斑从爆发到高潮约需 ll年时间,C 正确;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表现,D 正确。故选 B。3.以下有关地球自转方向的图示,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地球自转方向。【详解】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A、B 错误;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方向是顺时针方向,C 正确;西经度数值向东变小,所以 D 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应该是顺时针,D
3、错误。【点睛】东经度数值向东增大;西经度数值向西增大。4.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的宇宙范围是( )A. 总星系 B. 银河系 C. 河外星系 D. 地月系【答案】A【解析】【详解】目前人类所能观察到的宇宙范围是总星系,A 正确。总星系包含银河系和河外星系,地月系是层次最低的天体系统。【点睛】天体系统的层次关系:5.发生在太阳光球上的太阳活动主要是( )A. 黑子 B. 耀斑 C. 太阳风 D. 日珥【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太阳活动类型。【详解】黑子是太阳光球层表面温度稍低显得较暗的部分,发生在太阳光球上的太阳活动主要是黑子,A 正确。6.关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4、 潮汐现象是太阳活动引起的 B. 与天气和气候有关C. 太阳活动激烈时,会发生磁暴、极光 D. 太阳活动激烈时,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详解】潮汐现象是日、月对地球各处引力不同而引起的,与太阳活动没有关系,A 错误;太阳活动会影响地球的天气与气候,A 正确;太阳活动激烈时,带电粒子流轰击地球磁场会发生磁暴、极光,C 正确;太阳活动激烈时,带电粒子流影响电离层,会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D 正确。故选 A。7.太阳活动高峰值(或低峰值)的时间间隔是( )A. 3 年 B. 5 年 C. 8 年 D. 11 年【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太阳
5、活动的周期。【详解】太阳活动的周期是 11 年,所以太阳活动高峰值(或低峰值)的时间间隔是 11 年,D 正确。8.下列地貌的形成与其外力作用组合正确的是( )A. 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流水的侵蚀作用B. 黄土高原的沟壑流水的侵蚀作用C. 金字塔毁“容”雨水的侵蚀作用D. 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流动沙丘风力的侵蚀作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岩石表层的崩解破裂是风化作用,A 错;黄土高原的沟壑是流水侵蚀作用,B 错;冲积扇是流水堆积作用,C 错;沙丘是风力堆积作用,D 正确。【考点定位】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方法总结】不同性质的外力作用因其作用过程和强度不同,对地貌的影响和主要分布区也有很大差别,具
6、体分析如下表: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风化作用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风力侵蚀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侵蚀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 “红色沙漠” “石漠化”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侵蚀作用流水侵蚀溶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蚀 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冰川侵蚀形成冰斗、
7、角峰、 “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海浪侵蚀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滨海地带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流水堆积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风力堆积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作用海浪堆积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颗粒大、密度大的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滨海地带9.下图
8、M、N 两处板块边界类型图示依次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板块边界类型。【详解】M 处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是板块生长边界;N 处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板块相互挤压,是板块消亡边界。故选 D。10.谚语“十雾九晴” (深秋、冬季和初春的时候) ,指大雾多发生在晴天,因为( )A. 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 B. 晴天时尘埃多C. 晴天时水汽多 D. 晴天时大气运动缓慢【答案】A【解析】【详解】晴天晚上云少,则大气逆辐射弱,故保温效应差,则气温下降快,故水汽易凝结而容易形成雾,故大雾多发生在晴天是因为晴天时大气逆辐射弱,A 正确;
9、晴天时大气中尘埃少、水汽少,B、C 错误;晴天时大气运动不一定慢,D 错误。【点睛】雾多出现在晴朗、微风、近地面水汽比较充沛且比较稳定或有逆温存在的夜间和清晨,特别在秋冬季节,由于夜长,而且出现无云风小的机会较多,地面散热较夏天更迅速,以致使地面温度急剧下降,这样就使得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容易在后半夜到早晨达到饱和而凝结成小水珠,形成雾。秋冬的清晨气温最低,便是雾最浓的时刻。11.图中 A、B、C、D 位于同一纬度其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 B. C. D. 【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详解】同一纬度,海洋比热容大,白天升温慢,气温低,夜晚降温慢,气温高,昼夜温
10、差比陆地小;阴天的白天,云层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夜晚云层厚,大气对地面保温作用强,气温高,昼夜温差小。故阴天的海洋昼夜温差最小,选 D。12.读下面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与降水月份分配图,按顺序依次写出气候类型的名称( )A.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B. 地中海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C. 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D. 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读。【详解】图7 月气温最高,位于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 0C-15 C,最热
11、月气温高于 20 C,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是冬雨型,所以是地中海气候;图全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图7 月气温最高,位于北半球,最冷月气温低于 0C,最热月气温高于 20 C,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是夏雨型,是温带季风气候;图7 月气温最高,位于北半球,最冷月气温在 0C-15 C,最热月气温高于 20 C,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是夏雨型,所以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故选 A。【点睛】根据气候资料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热月定半球;以温定带;以水定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3. 图中四点属于暖气团控制下的是( )A. 、 B. 、 C. 、 D. 、14. 短期内会出现降水的区域是 ( )A
12、. 、 B. 、 C. 、 D. 、【答案】13. A 14. C【解析】【分析】该题考查锋面气旋。【13 题详解】根据图中锋面移动方向,冷锋向暖气团方向移动,位于冷锋前,是暖气团;暖锋向冷气团方向移动,位于暖锋后,是暖气团。故选 A。【14 题详解】根据图中锋面移动方向,短期内受到锋面影响的区域是和,受锋面影响会出现降水。故选 C。【点睛】北半球锋面气旋逆时针方向移动;南半球锋面气旋顺时针方向移动。读图,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 ,回答下列各题。15. A. B 两地的气压性质( )A、A 是高压,B 是低压B. A 是低压,B 是高压C. A、B 都是高压D. A、B 都是低压16.
13、若冬季冷锋快速南下,则我国大部分地区常出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是( )A. 洪涝 B. 寒潮 C. 台风 D. 干旱【答案】15. A 16. B【解析】试题分析:【15 题详解】1 月份北半球是冬季,冬季陆地气温较低则形成高压,海洋气温相对高则形成低压,故亚洲大陆上的 A 为高压,太平洋上的 B 为低压,A 正确。【16 题详解】若冬季冷锋快速南下,我国大部分受冷气团控制,则出现寒潮这种灾害性天气,故 B 正确。洪涝是我国东部平原地区夏秋季出现的灾害之一,故排除 A。台风是我国东南沿海在夏秋季节出现的灾害天气,干旱是我国分布最广的、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的灾害,故排除 D。【考点定位】高低压中心,
14、灾害天气17.如果黄赤交角变大( )A. 五带范围不变 B. 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小,温带的范围变大C. 热带、温带范围不变,寒带消失 D. 热带、寒带的范围将变大,温带的范围变小【答案】D【解析】【分析】该题考查五带的划分。【详解】地球上五带划分以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为界,黄赤交角变大,回归线数值变大,热带范围变大,极圈数值变小,则寒带范围也变大,温带范围会变小。故选 D。【点睛】南北回归线的纬度数值等于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极圈的纬度与南北回归线互余。18.以下关于下图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图中锋面过境时,可能出现狂风暴雨的天气B. 图中降水多发生在锋前,为连续性降水C. 白天同一时间,
15、a 处气温低于 b 处D. 图中锋面过境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图示雨区位于锋前的特点及锋面简图的特征可以推测,该图为暖锋,暖锋降水多发生在锋前,为连续性降水。白天同一时间,a 处受暖气团影响,气温高于 b 处;图中锋面过境后,气压下降,天气转晴。据此分析选 B。【点睛】冷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朗;过境时,冷暖气团交汇,天气变化剧烈,出现降温、大风、雨雪天气;过境后,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继续下降或保持较低温度,天气转晴,气压升高。暖锋对天气的影响:过境前,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较低,气压较高,天气晴朗;过境时,冷暖气团交汇,
16、出现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温升高;过境后,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继续升高,天气转晴,气压降低。气旋对天气的影响:气旋过境前,气压高;过境时,气压降低,气流上升带来阴雨天气;过境后,气压又升高。反气旋对天气的影响:反气旋过境前,气压低;过境时,气压升高,气流下沉形成晴朗的天气;过境后,气压又降低。19.图为以北半球为例的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模式示意图。气候类型的成因是( )A. 西风带控制下B. 赤道低气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下C. 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D. 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下【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位于 30-40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和西风带
17、交替控制。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下图是“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问题。20. 下列对图中各环节含义的说明,正确的是( )A. 下渗 B. 蒸发 C. 水汽输送 D. 降水21. 下列关于水循环意义叙述正确的有( )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 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 参与三大类岩石的形成A. B. C. D. 【答案】20. C 21. D【解析】【20 题详解】根据海陆大循环知识可知地表径流大气降水水汽输送蒸发,所以 C 对。【21 题详解】水循环实现了海陆间物质和能量迁移,对于保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水体更新具有重要意义。点评:海陆间水循环及其意义。22
18、.下列哪个是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 )A. 三角洲 B. 河漫滩平原 C. 冲积平原 D. 河谷【答案】D【解析】河谷是由流水的侵蚀形成的;其他三个的形成是由于流水的沉积作用。23.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体现了自然环境中的哪种规律:( )A. 整体性 B. 地域差异 C. 地带性 D. 非地带性【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要素的地域差异划分了三大自然区,所以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体现了自然环境中的地域差异规律。故选 B。24.沿 AB 一线,自然带先后出现森林带、草原带、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这反映了自然带( )A. 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B. 从赤道向两极的分异
19、规律C. 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规律 D. 非地带性规律【答案】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判断。【详解】沿 AB 一线,自然带由森林带到草原带到荒漠带的有规律更替,是东西方向的自然带更替,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所以反映了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故选 A。二综合题。25.读“某地的地质剖面图” ,试着当一位地质工程师,对下面的问题作简要的分析说明。(1)判断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甲为_,乙为_。(2)在地貌上,甲构造顶部部分缺失的原因是_,甲、乙构造上覆盖有岩层,该岩层是由_作用形成的;由此可以推断出这一地区地壳运动的状况为_(选择填空) 。A. 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
20、凸不平,后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区上升B. 先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后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C. 先地壳上升或相邻地区下沉,后水平运动,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D. 先地壳下沉后地壳上升,使地面变得凹凸不平(3)若在该地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甲、乙两地中,选择_地比较好。(4)在甲、乙两地中,若想打一眼水井,应该选择在_地,若想钻探石油应该选择在_地。【答案】 (1)背斜 ,向斜。(2) (背斜顶部受向外张力作用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搬运作用影响,外力作用,A。(3)甲。(4)乙,甲。【解析】本题考查地质构造和构造地貌。(1)图示甲处中间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处中间岩层向下凹陷,为向斜;(
21、2)背斜顶部的缺失主要是由于外力侵蚀;乙构造上的上覆岩层是沉积形成的;该地区最初形成皱褶,说明有地壳的水平运动,发生挤压;形成皱褶;背斜顶部的缺失等;之后地壳下沉,地势变低,又发生了沉积作用,而形成上覆岩层;(3)地下隧道适宜建在背斜结构,拱形弯曲能起支撑作用等;(4)背斜储油,向斜储水。26.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此图表示的是_月份季风图。E 的风向为_风,F 的风向为_风。(2)A、B、C 三地中,气压最低的是_。(3) E 季风势力最强时,昆明的气候特征是_。(4) F 季风的成因是_ , E 季风的成因是_。(5)此月份,C 地是_ 季节(夏季、冬季);C 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
22、海洋相比是_ (高压、低压) 。【答案】 (1) 7 东南 西南(2) B(3) 高温多雨(4)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5) 冬季 高【解析】试题分析:(1)读图,根据图中东亚、南亚的风向,此图表示的是 7 月份季风图。E 的风向为东南风,F 的风向为西南风。(2) A、B、C 三地中,B 位于亚欧大陆,是印度低压的中心,气压值最低。A 不在中心,气压低较高,C 是高压区。所以气压最低的是 B(3) E 季风势力最强时,北半球是夏季,昆明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气候特征是高温多雨。(4) E 季风位于最大的大陆和大洋之间,成因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5) 此月份,C 地在南半球,南北半球季风相反,
23、C 地是冬季;冬季陆地是高压区,C 地气压值与同半球同纬度海洋相比是高压。【考点定位】季风环流,季风的成因,高低气压中心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名师点睛】季风环流是随着季节改变风向的大气环流,根据图中海陆轮廓,判断出是季风环流分布区。根据盛行风的方向,判断季节。根据区域的分布位置,分析气压的高低,夏季陆地是低压,海洋是高压。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27.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相关问题。今年 7 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高温愈演愈烈,多地高温历史纪录几乎日日在刷新。江南水乡”浙江遭遇 60 年来罕见高温少雨天气,全省水库河网水位持续下降,80 多条小河断流,79 个县(市、区)受旱,造成逾
24、 60 万人饮水困难。而与此同时,北方多地却遭遇频繁强降雨,甚至引发洪涝及各类地质灾害。东北地区连续遭受 4 次强降水袭击,区域平均降水量达 96.3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 54.4%。黑龙江省多条江河超警戒水位。位于中俄边界的“中国东极”黑瞎子岛中方领土几乎全部被淹。专家们分析说:“北涝南旱”的天气格局和全球变暖的气候大背景有着密切关系。(1)全球气温升高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人为排放的_的数量增加。(2)全球变暖对我国北方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_。(3)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缓解全球变暖的发生_。【答案】 (1). 温室气体(或二氧化碳气体CO2) (2). 降水增加,加大洪涝、城市内涝、泥石流
25、等灾害的发生 (3). 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全球变暖的相关问题。【详解】 (1)矿物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温室效应增强,使得全球气温升高。(2)根据材料信息,全球变暖的背景下,北方多地却遭遇频繁强降雨,甚至引发洪涝及各类地质灾害。东北地区连续遭受 4 次强降水袭击,区域平均降水量达 96.3 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 54.4%。黑龙江省多条江河超警戒水位。故全球变暖对我国北方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降水增加,加大洪涝、城市内涝、泥石流等灾害的发生。(3)从全球变暖的原因入手采取措施缓解全球变暖,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
26、气体的排放,具体措施有使用清洁能源;植树种草;减少废弃物排放;尽可能使用公共交通工具等。28.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 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 b) ,完成下列各题。(1)在图 a 中,画出三个风带,并标注名称。(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 a 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 b 中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该风形成的原因是_;此时资阳(30 0N,105 0 E)的气候特征为_。(3)每年 8 月,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特点 ,其原因是 。【答案】 (1)如图(三个风带箭头和名称正确各 1 分)(2)甲;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和少
27、雨;(3)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 伏旱; 受副热带(夏威夷)高压(脊)控制。【解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为背景,考查风带的分布规律,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1)考查风带的分布规律。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北半球向右偏转,0-30形成东北信风,30-60形成西南风,60-90形成东北风。如图(2)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据图可知,气压带向南移动,说明是冬季;此时北半球陆地气温降低较快,形成高气压。亚洲季风环流为图 b 中甲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西北风,该风形成的
28、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资阳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冬季温和少雨。(3)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每年 8 月,季节为夏季,陆地升温较快,气压为低压,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印度低压;受夏威夷高压的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特点干燥少雨,形成伏旱天气。29.读下图(阴影部分为黑夜,空白部分为白天) ,完成下列问题。(1)这一天日期为_前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_,这一天遂宁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2)图中 A、B、D 三地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_。(3)图中 C 点正值_(日出或日落) ,地方时为_时,这天 C 点的昼长为_小时。(4)一水平运动的物体由 D 点向南
29、运动,则它将向_(东侧或西侧)偏。(5)这天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达一年中最小值的地区是_。【答案】 (1). 12 月 22 日 (2). 2326S (3). 昼短夜长 (4). A=B=D (5).DAB (6). 日出 (7). 8 (8). 8 (9). 东侧 (10).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 (11). 北半球【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太阳光照图的判读。【详解】 (1)根据光照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所以是 12 月 22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2)除两极点,地球上各点自转角速度相同,故图中 A、B、D 三地自转角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A=B=D;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自转线速度的大小关系是 DAB。(3)C 点位于晨线上,所以 C 点正值日出;图中晨赤交点的地方时是 6 点,C 点在晨赤交点以东 30 ,故 C 点地方时 8 点;C 点 8 点日出,昼长=2*(12-日出时刻) ,计算得出昼长 8小时。(4)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方向左偏,故一水平运动的物体由 D 点向南运动将向东侧偏。(5)冬至日(12 月 22 日)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点睛】光照图判读的关键,找准极昼极夜范围判断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计算时间的关键晨赤交点地方时 6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