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推荐】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和文学常识-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88576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3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和文学常识-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和文学常识-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和文学常识-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和文学常识-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推荐】专题06 文言文阅读之分析综合和文学常识-2019年高考语文备考优生百日闯关系列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登高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2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3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4杜甫登高的颈联是: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颔联是: , 。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bn) 潦倒新停浊酒杯 2无边落木萧萧 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3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4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易错成语勤温习1他平时学习粗心,总是目无全牛,以致一些很简单的题目也常常出错。(目无全牛,比喻技术熟练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庄子。养生主:“

2、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这里误解为“观察不细致”。) 2文史资料存史选编中的不少资料是属于空前绝后的,被尘封了几十年,如果不是这次清库工作,极有可能被湮没。(空前绝后,从前没有过,今后也不会再有。夸张性地形容独一无二。这些资料既然被尘封了几十年,怎么会从前没有过?) 3对于我们这些平凡普通的芸芸众生来说,生命的光辉也许不辉煌,但同样可以闪光(芸芸众生,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平凡普通的人。既然已有平凡普通之意,前面就不要用“平凡普通”了。) 4呵呵,既然你这样说,那我就不客气了,我不吝赐教吧,谈点自己的看法,跟你商榷。(不吝赐教,客气话,希望对方指教。不能

3、用于自己。) 5你看他,身穿运动服,却系着领带,脚上的黄胶鞋还沾满了黑泥,真是个下里巴人。(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相对,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不能表示“俗人”、“下等人”。)写作素材常积累备考话题:简单与复杂经典素材:魏格纳在患病卧床时,对挂在墙上的世界地图提出了疑问,为什么南美大陆的东海岸与非洲大陆西海岸的形状这般相似?莫非两者过去曾是连在一起的?思索、研究的结果,他创立了“大陆漂移”理论,成为地质学现代活动理论的先驱。时新素材:百度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为人们提供便捷信息服务的企业。百度的产品也正因为这一点而广受网民喜爱。公司以为用户提供最便捷、最简单、最有效

4、的服务和产品为宗旨。而在这简单、快捷的背后却有着许多不为用户所知(也是用户所不关心)的繁杂。他们在为用户提供庞大网页信息检索的同时,还要保证极快的速度和准确率;并且在无数人同时使用时依然要保证她的稳定性,这背后的复杂,繁琐可想而知。而众多的工程师们为了实现用户的这一简单查询却付出着难以想象的繁杂劳动。清词丽句背一点1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同的结局。鲜花、掌声、荣誉是成功者的专利,而与失败者无缘。渴望成功的人们羡慕成功者,羡慕他们做出的杰出贡献、非凡业绩、不朽功勋,但是又有多少人热心关注那些成功者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事情往往是这样,结局很简单,过程却很复杂,而人们偏好注重结局。2茶是简单的,它不比咖

5、啡浓郁,不及美酒醇厚,但淡淡悠悠中凝着惬意的清香,展现着清雅而朴实的魅力。盐是简单的,它不比糖精甜蜜,不及味精鲜美,但咸咸涩涩中藏着生命的要素,表达着沉实而静谧的憧憬。3结局往往是简单的,而奋斗的过程却要经过“一番寒彻骨”,不然哪会有“梅花扑鼻香“ ?人们偏好注重结局,注重成功。殊不知,成功是要用时间、生命去换取,成功是要付出超人的代价,成功的花儿是要用辛勤的汗水浇灌、哺育。每一个成功的人,他们从有生之年到一息尚存,都在像春蚕一样努力工作着,使有限的生命无穷延伸。4 简单是净化,只有肮脏的东西需要泡沫的虚构和油彩的掩饰。简单也是一种从容和富足,只有贪得无厌、利欲熏心的人才故意把事情复杂化。简单

6、还是一种高贵,只有小人才会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简单是一种回归,一种返璞归真的人性还原;故造的复杂失去之时往往就是人的本真的恢复之日。5真诚是不简单的,只有虚伪者才会觉得难以接受。为他人付出也不简单,只有自私者才会在应该勇于承担时退退缩缩。人生哲理不简单,只有庸人才难以参悟。技能再提高文言文的分析和综合的题目主要是信息筛选和文意概括的题目。一、信息筛选信息筛选题是考查考生提取文言语段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考查近些年全国高考卷,我们会发现文言文信息筛选题在命题上有以下特点:命题形式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命题内容一般是考查对文言语段主要人物主要特点(性格的,经历的)的考查。命题选项一般是 6 项,且往往

7、是 2 错(不符合人物特点)4 对(符合人物特点),当然也有 3 错 3 对的时候。由于以上的命题特点,我们在做题时,即可细究题干、重点突破的办法。即:第一步:细究题干。就是要在筛选之前,一定要把题干中的要求分析清楚,这样才能按要求准确地筛选信息。分析题干时,一定要用心理清其指令。如 1996 年宋史郭永传信息筛选题,要求选出全部表现郭永“刚直抭上举动”的一组,这个指令就包含两方面内容:一要是“刚直抭上”,对下就不能算;二要是“举动”,想法就不能算,把这两点把握住了,筛选就好办了。第二步:重点突破。无论 6 项中是 2 错 4 对,还是 3 错 3 对,只要找到两个错项,在题枝中划除包含两错项

8、任一项的组,即可找出答案。这样做,可以为考生节省宝贵的做题时间。二、分析概述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主要是原文写了什么;一是归纳分析,即对文章中心的归纳、对文章中的观点进行分析评价。理解文章内容是对文章中的主要人和事有基本的认识,哪些人做了哪些事,是对谁做的,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做的,人物之间是什么关系等要弄清楚。对于文言文来说,由于文化背景和物行文特点的隔膜和差异,弄清其中的人和事,有时也并非易事。如古人称谓复杂,同一个人物在一篇文章中可能有多种称呼,如不了解,很可能把一个人当成两个人或几个人,以致把内容理解偏了;再如,古人在行文上用笔简约,往往几句话就是一件事,就是一个

9、时间段,而考生如果以现在的传记特点去把握,可能把本来在两个地方、两个时间发生的事,以为是在一个地方、一个时间发生的。而这些,也正是命题都经常对考生进行考查的地方。总之,在内容的理解上,选项中的错误往往出在这样的几个方面:人物混淆。把甲人当乙人;甲人做的事说成乙人所做,对甲人做的事,说成对乙人所做。时间混淆。事件发生在甲时,却说成是乙时;(文言语段中的时间一由年号定,甲年说成乙年;一由主人公所任官职定,在甲官职所作事,说成是在乙官职所做)地点混淆。把发生在甲地的事说成在乙地。事件混淆。主要是一些事件的顺序和细节,如对话、动作等。甲事件在前,乙事件在后,却说成乙事件在前,甲事件在后;把在甲事件中的

10、细节说成是乙事件中的。第一步,阅读题枝中的某一个选项,先基本确定这个选项的整体内容在原文中划读的位置,再看选项中有哪些人、时、地、事。第二步,对照原文中的时间段,看选项中的人、时、地、事是否与原文吻合,若吻合,则证明选项无错误。归纳分析文章中心及观点这里实际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归纳文章的中心,即文章主要要写什么;二是提炼作者的观点态度;三是我们现在应怎样来分析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总之,是对文章全局的把握。如何才能在读了一篇文言文后,能对上面的三个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找出选项中错误的归纳、错误的提炼、错误的评价呢?我们可采用由远及近法。远,就是总体认识;近,就是细节分析。合起来,就是要对文章

11、从宏观到微观进行把握。最远了解传统文化,站在传统文化的高度来阅读文章。次远抓住文中关健性语句,如议论性语句,抒情性语句等,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近处在整体把握全文的基础上,抓住选项中的一些细节。注意的主要有这样的几个方面:曲解词义,解说失实。在文中的某一个事件中,主人公本来是这个意思,选项中却曲解成另外的意思,把好说成坏,把小错说成大错,把想法说成行动等。以偏概全。主人公只有一件事做得不妥,却说成是其整个人是这样的一个人;本来只有几个人赞成或反对,却说成全部赞成或反对。顺序颠倒。先做甲事,再做乙事,却说成先做乙事,再做甲事无中生有。文中本来没有这个意思,只是有类似的意思,却无中生有的解说出这样的

12、一个意思。做题时,按照上面的由远及近的步骤,一般能准确判断出选项中的正误。文学常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但很多学生认为文学常识内容多、分值小,花太多时间去记不太划算,倒不如记一两个近义词或成语,于是就放弃。其实这种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文学常识固然内容多,但只要有巧妙灵活的方法,就可以化繁为简、化多为少,轻松而又高效率地记住。先向大家介绍几种好的记忆方法:一、穿针引线法 如记忆中国文学史,可以以时间为线,用这条线穿起各个朝代文学现象这些针,请看下图:什么时候想记忆文学常识了,就先拉一条长线,一根针一根针地穿过去,哪根针(朝代作家作品) 穿不过去了,就停下来,细细地查究什么原因,该补的补上了,就

13、可以继续穿,这样既快又能随时检查自己记忆情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二、联想法 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联想有多种,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等。接近联想也叫相关联想,即由某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物的心理过程。比如记忆屈原时,由屈原想到他的作品离骚,又因离骚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想到西方浪漫主义三大家:雪莱、雨果、拜伦。这样触一而发十,能较系统地记住许多知识。运用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道理也一样,好处就在于牵一能知十,甚至百,经常这样记忆,也有利于联想能力的提高。这种方法很多人会用,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三、积少成多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有毅力、能持之有恒

14、的 ,是不会有效果的。四、口诀法 我们平时背诵诗文时有这样的体会:文章背起来较慢,诗词因其节奏分明、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就容易背诵得多。如果将文学史编成“ 四字经“ 也讲究押韵,读起来觉得很有韵味,很感兴趣,再加上“ 四字经“ 是浓缩的文学常识,有时只记上两句,实际上记忆了许多知识。另外,“四字经“还有个好处,容易弄混的作家作品,在“四字经“ 中已成了“固定搭配“,就不容易张冠李戴了。下面摘录“ 四字经“ 的部分内容供大家参考:文学常识,并不难记,中有妙诀,帮你记清。先说国内,作家作品。先秦诸子,孔孟荀卿。论语孟子,四书列名;老庄无为,道德逍遥;屈子楚辞,九九离天。汉代文赋,首推贾谊。刘

15、向司马,战楚史记。班固汉书,断代开启。魏晋建安,三曹领先。父有乐府,神龟蒿观。曹丕燕歌,典论批评;子建七步,五言奠基。鲁迅全集,著作颇丰。小说有三,彷徨呐喊,旧事新说,故事新编。中学课本,除了祝福,皆入呐喊。散文一部,朝花夕拾,另加野草,略带诗体。杂文十六,热风与坟,华盖二集,而已三闲,再多二心,南腔北调,伪自由书,准风月谈,三且二集,文学花边。文学常识的记忆方法多种多样,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记忆,所谓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努力,是可以有收获的。基础提升练一、 【2019 届河南南阳高三上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曹端,字正夫 ,渑池人。永乐六年举人。五岁见河图 洛书 ,即

16、画地以质之父。及长,专心性理。其学务躬行实践,而以静存为要。读宋儒太极图 通书 西铭 ,叹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事父母至孝。父初好释氏,端为夜行烛一书进之,谓:“佛氏以空为性,非天命之性;老氏以虚为道,非率性之道。 ”父欣然从之。继遭二亲丧,五味不入口,既葬,庐墓六年。端初读谢应芳辨惑编 ,笃好之,一切浮屠、巫觋(x) 、风水、时日之说屏不用。上书邑宰,毁淫祠百余,为设里社、里谷坛,使民祈报。年荒劝振,存活甚众。为霍州学正,修明圣 11 【精准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对于文化常识,应该熟记,注意容易设错点。 “师”单用,不可指国都,一般指老师

17、、军队。【考点定位】识记文学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试题点评】本题重点突出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延续了近年高考命题风格,合乎当今国学热的趋势。选文是人物传记,一般主要考查的文化常识是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人才选拔、宫殿的名称、年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古代重要地名、官场的一些理解、朝廷的官职、礼仪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解答这类题目,主要靠平时的积累,要将相关知识记牢,这样就能轻松的将正确项与错误项区分开来。若有些知识出现遗忘或疏漏,那就要运用排除法,以确定最终选项。本题所给选项涉及古代礼仪、科举、称谓、地理名词,考向明确,难度不大。12 【精准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概括。D

18、项,原文说“元兴元年,病卒”, 未点明是“死于洛阳令任上”。【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试题点评】本题考查归纳文章内容要点,把握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属于文言文阅读传统题型。这类题目的重点在文意的理解,一般没有赏析的内容。解答时要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语句,一一对应。选项的叙述或分析的错误一般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有:个别实(虚)词故意译错;人物的事迹张冠李戴;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错位;人物性格陈述不恰当;凭空添加,无中生有;强加因果关系。答题时注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的差别和重点词语的翻译,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一般文言中经常省略主语,所以

19、注意辨析省略主语,区分“人物” ,总体关照段首的“时间” 、“地点” ,区分“事件”表述是否错误等。本题 D 项,由原文“元兴元年,病卒”可知,事件与地点不对应,故 D 项为答案。【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试题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属于文言文阅读传统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最基本的方法就是“留” “删” “调” “换” “补” 。对古今异义的词语、古代是单音节词语现代是双音节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地名、人名、器

20、物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删”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删”,对省略的内容要补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如,本题中“为立祠安阳亭西”为省略句、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就要先补出省略的“之” ,再调整语序;“狱”在文中指案件,现代汉语已经没有这个义项,应当“换” ;“不过”是古今异义词,也当“换” 。【2019 高考展望】2019 年高考,文言文阅读预计仍会遵循从正史选材的命题思路。从题型来看,文言文阅读仍会保持稳定,且难度适中,不会有偏题怪题出现。值得注意的是 2017 年与 2018 年

21、文言文阅读选文皆出自后汉书 ,改变了以往从宋史 明史中选材的命题思维,这就提醒考生要扩大关注面,增加阅读量,备考中不要局限于哪一部史书。参考译文: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父亲名顺,安定太守。年少时喜好行侠仗义打抱不平,崇尚力气和武艺,与强悍轻捷的少年交往频繁。后来才改变了自己的志向,钻研儒学,学习尚书 ,研读律令,大体明晓了这些书典的主要旨义。他担任郡太守陈宠的功曹后,对自己的职责认真负责,敢于决断,即使对豪强大户也决不留情。陈宠因而名声大震,被提升到朝中任大司农。汉和帝问他:“你在郡中是用什么办法治理政务的?”陈宠叩头回答说:“臣任用功曹王涣,让他选拔有才能的人处理各种事物;又让主簿镡显弥补

22、纠正有漏洞的地方,我不过是奉命宣读皇上您的诏书罢了。 ”和帝十分高兴。王涣从此后开始知名。州里举荐王涣为茂才,并让他做温县县令。温县境内有很多奸猾之徒胡作非为,长期以来成了当地人的大患。王涣采取策略加以讨伐打击,把他们全都杀了。县境内安定太平,有的商人就在外面停宿。其中有放牛的人,都说自己是王涣的属下,始终没有人敢侵犯。王涣担任了三年温县县令后,升为兖州刺史,他严格地纠察鄙州所属郡县,声名大震。后来由于考核妖言不实而被定罪免官。一年多后,又被征召任命为侍御史。永元十五年。王涣随从皇帝南巡,返回后被任命为洛阳县令。他严格要求自己,办事清平公正,处理案件也宽严得当。其中那些含有冤情,长期告状,而历

23、届官府所不能判决、按法律情理难以彰明、人们难以信服的案件,王涣无不弄清真伪,清除大家的疑点。同时他还用巧妙的办法,多次揭发和暴露隐密的坏人坏事。京城的人都称颂叹服他,认为王涣有神仙一样的智慧和妙算。元兴元年,王涣病死。百姓在市中和路上没有不叹息的。男女老少都共同集资,前去祭奠酿酒,多达数千人。王涣的灵枢向西运回家乡,路过弘农县,老百姓都在路旁摆设盘、碗加以祭奠。官吏问这样做的缘故,老百姓全都说平常带米到洛阳,被士卒衙门所盘剥,经常要损失一半,自从王涣任洛阳县令,不再有官吏掠夺侵扰的事情了,所以来祭奠以报答他的恩情。王涣的政治教化令人怀念感激达到这样的地步。 人民思念王涣的恩德,在安阳亭西边为他

24、建立一座祠堂,每餐都要伴着礼乐献上祭品。延熹年间,桓帝喜好黄老之术,将各种祭祀的处所全部毁掉,只特别留下诏密县保存已故太傅卓茂的祠庙,洛阳保留王涣的祠庙。自从王涣死了以后,皇帝连续下诏给三公令他们挑选洛阳令,都不称职。永和年间,急切下令勃海任峻补任洛阳令。任峻提拔任用文武官吏,都各尽所能,纠察捉拿奸盗,一刻也没有空闲,一年断案,不过数十件,威风远超王涣,但条理不如他。任峻字叔高,在太山太守任上去世。二、 【2017 年高考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许将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

25、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 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答。禧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 ”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归报,神宗善之。明年,知秦州,又改郓州。上元张灯,吏籍为盗者系狱,将曰:“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悉纵遣之,自是民无一人犯法,三圄皆空。父老叹曰:“自王沂公后五十六年,

26、始再见狱空耳。”郓俗士子喜聚肆以谤官政,将虽弗禁,其俗自息。召为兵部侍郎。上疏言:“治兵有制,名虽不同,从而横之,方而圆之,使万众犹一人。 ”及西方用兵,神宗遣近侍问兵马之数,将立具上之;明日,访枢臣,不能对也。绍圣初,入为吏部尚书,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哲宗以问将,对曰:“发人之墓,非盛德事。 ”知颍昌府,移大名。在大名六年,数告老,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卒,年七十五。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文定。(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 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

27、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B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者 /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C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 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 选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D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 吏得缘文为奸/选者又不得诉长吏/ 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状元是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中一种称号,指在最高级别的殿试中获得第一名的人。B上元是我国传统节日,即农历正月十五日元宵节,是春节后第一个重要节日。C近侍是指接近并

28、随侍帝王左右的人,他们不仅职位很高,对帝王的影响也很大。D告老本指古代社会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有时也是官员因故辞职的一种借口。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许将初至北境,尽灭契丹威风。他入仕不久,取代岁聘使前往代州,契丹想要宋朝割让代州,蓄意挑衅。他坚决予以反击,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B许将善于治理,境内牢狱皆空。他在郓州任上,因治理得法,当地没有犯法之人。当地士人爱好议论官政,他未加禁止,而是宽松应对,此俗自然止息。C许将任职兵部,熟悉兵部事务。他担任兵部侍郎时上疏提出,治兵之道在于灵活用兵,才能做到万众犹如一人。神宗问及兵马之数,他也能作出回答。D许将秉持

29、公正,反对无德之举。其时司马光已去世,却受到朝廷权臣的不公平对待,当皇上征询许将对此事的意见时,他回答说这一做法是不道德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2)章惇为相,与蔡卞同肆罗织,贬谪元祐诸臣,奏发司马光墓。【答案】10D11C12A13 (1)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难道还不行吗?为什么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 (2)章惇做了宰相,与蔡卞一起大肆搜罗编造罪名,来贬谪元祐诸臣,上奏皇帝要开掘了司马光的坟墓。【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

30、,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意“初”表时间,单独断开, “选者”作后句的主语,在前面断开。11试题分析:C 项“他们不仅职位很高 ”错误,他们职位一般,故选 C。【考点定位】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

31、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近侍”职位并不高。13试题分析:注意重点词语“申饬” “岂” “对” “为” “同肆” “罗织” “发”和句式“何以为”的翻译。【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申饬” “岂” “对” “为” “同肆” “罗织” “发”等词语,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

32、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何以为”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参考译文】许将字冲元,是福州闽县人。考中进士第一。神宗召他入对,任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中书条例。当初,选拔调动人才,先要经过南曹,接着是考功,综合考查没有法度,官吏得以改动,选人不能向上级官吏诉说。许将上奏罢免南曹。设公堂接待前来上诉的人,士人没有无理阻止,故意刁难。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要求代州的土地,每年宋方的使者不敢去,就任命许将去。许将入朝对答说:“我在侍从的职位,朝廷的重要决定不能不知道。万一契丹谈到代州的事情,不对他们驳斥,就会伤害国家大体。 ”于是命令许将到

33、枢密院查阅文书。等到了契丹境内,当地住的人骑在房梁上聚众观看,说道:“看看南朝的状元。 ”等到练习射箭,许将先射中。契丹派萧禧作陪客,萧禧果然拿代州来提问,许将随问随答。萧禧又说:“界线没有定下来,以和好为重,我将到贵国去进行划分。 ”许将说:“这件事情,命令守边的大臣去做还不行吗?为何还要出使呢?”萧禧羞愧不能回答。回来报告,神宗称赞他,第二年,担任秦州知州,又改任郓州知州。元宵节点灯,官吏登记那些偷盗的人把他们关入狱中,许将说:“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了。 ”都把他们释放,从此百姓没有一个人犯法,很多监狱 都空了。父老感叹道:“从王沂公之后五十六年,又看到监狱空了。 ”郓州的俗人士子喜

34、欢聚集诽谤官方,许将虽然没有禁止,但他们的风俗自动改变。征召担任兵部侍郎。上疏说:“治理军队有规章,名称虽然不同,或纵或横,或方或圆,让万众像一人一样。 ”对夏用兵时,神宗派侍从向他询问兵马的数量,许将立即详细奏报;第二天,询问枢密大臣,却回答不上来。绍圣初年,入朝任吏部尚书。章惇任宰相,和蔡卞一同大肆罗织罪名,贬谪元祐时的大臣,上奏挖司马光的墓。哲宗拿这件事问许将,许将回答说:“挖别人的墓,不是高尚品德的人所做的事。 ”担任颍昌府知府,又调任到大名府,在大名府六年,多次告老还乡,被召为佑神观使。政和初年,去世,年七十五岁。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文定。三、【2016 年高考新课标卷】阅读下面的文

35、言文,完成 47 题。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举进士甲科,知会稽县。民田镜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门,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练文法,更践久,习知朝廷台阁典宪,首相韩琦每咨访焉。仁宗末年,琦请建储,与公亮等共定大议。密州民田产银,或盗取之,大理当以强。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虽强,与盗物民家有间矣。”固争之,遂下有司议,比劫禁物法,盗得不死。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

36、讫息。英宗即位,加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寻加户部尚书。帝不豫,辽使至不能见,命公亮宴于馆,使者不肯赴。公亮质之曰:“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宁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明年,起判永兴军。居一岁,还京师。旋以太傅致仕,元丰元年卒,年八十。帝临哭,辍朝三日。公亮方厚庄重,沉深周密,平居谨绳墨,蹈规矩;然性吝啬,殖货至巨万。初荐王安石,及同辅政,知上方向之,阴为子孙计,凡更张庶事,一切听顺,而外若不与之者。常遣子孝宽参其谋,至上前略无所异,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宽至枢密以报之。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节选

37、自宋史曾公亮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 /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 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 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 /尝有使客亡橐中物 /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 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38、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曾公亮初入仕途,为民兴利除弊。他进士及第后任职会稽县,当时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兴修水利工程,将水引入曹娥江,民众因此得益。B曾公亮久经历练,通晓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务,首相韩琦每每向他咨询;密州有人偷盗民田产银,他认为判处死刑过重,据理力争,

39、最终改判。C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边地事端。契丹违约在界河捕鱼运盐,他认为萌芽不禁终将酿成大祸,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边地双方得以相安无事。 D曾公亮老谋深算,暗中为子孙计。他为人深沉,思虑周密,曾举荐王安石,安石受到宠信,他考虑子孙前程,不露痕迹地处处随顺安石,终于得到回报。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1)锡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亲临,处之安乎?译文: (2)苏轼尝从容责公亮不能救正,世讥其持禄固宠云。译文: 【答案】4B5C6C 7(1)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计分点:锡,赐给;虔,恭敬

40、;而,却;之,这样的事;句式,安乎,心安吗?)(2)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计分点:责,责备;救正,纠正弊病;世,当时的人;持禄固宠,保持禄位加固宠幸。)【解析】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先通读语段,把握大概内容,再结合人名、地名、官职名称以及动词断句,这个语段主要是叙事,意思是“(曾公亮)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考点定位】文言文断句。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先断易

41、,再断难。首先默读一至两遍,大体了解文段语意,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文言文中,名词常作主语、宾语、定语。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等。然后再考虑有哪些人,人物间是什么关系;有什么事,有什么过程和结果。句中共有三个人物(“曾公亮”“盗贼”“使客”),两个地名(“他境”“吾境”);句中动词有“有、窜、闭、亡、移、诘、报、藏、廋、索”等。然后以动词为中心,弄清人物间的关系,了解事件的经过,断好“盗悉窜他境”“尝有使客亡橐中物”这两句,其他的就好断了。【考点定位】识记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 A。【名师点睛】考常识,关键是懂常识。

42、题目给出的大多是常见的传统文化现象,考生可采取课内常识回顾法来判断对错。6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可将各选项内容同文本相关意思进行比较,题中,C 项错误在于“派使者偕同雄州赵滋前往调解”的说法。根据文本“契丹纵人渔界河,又数通盐舟,吏不敢禁,皆谓:与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将奈何?雄州赵滋勇而有谋,可任也。使谕以指意,边害讫息”的叙述,可知“调解”之说不当,应当是“谕以指意”,即“把皇帝的意思告诉他们”,从而止息了边害。【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名师点睛】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正确解答这类题,需仔细阅读全文,准确全面地把握文章所写的人物

43、、事件、时间、地点。然后将选项跟原文中的有关内容进行对照,找出错论。本题设计人物与事件出错。【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 B。【名师点睛】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但特殊句式一定要翻译出来。【参考译文】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考中为进士甲科,知会稽县。老百姓在镜湖旁种田,常常担心镜湖泛滥。曾公亮设置斗门,将湖水泄入曹娥江,老百姓享受到他的好处。曾公亮以端明

44、殿学士的身份主政郑州,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橐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曾公亮熟习写文章的章法,任职以后,熟悉懂得了朝廷台阁的规章,首相韩琦经常咨询访问他。仁宗末年,韩琦请求设置皇储,与曾公亮等共同商定大计。密州民田盛产银子,有人偷取银子,大理寺把他们当作强盗。曾公亮说:“这是禁物,偷取银子虽然是强盗行为,与从百姓家中盗取财物有区别。”为此事坚持展开争论,于是皇帝就下达给有司议论,比照抢劫盗窃财物的法律,这个强盗得以不被判处死刑。契丹指使人在界

45、河捕鱼,又多次开通盐船,官吏不敢禁止,都说:和他们较量,将要生事。曾公亮说:“刚开始时不禁止,以后将怎么办呢?雄州赵滋勇敢有计谋,能够胜任。”皇上派使者告诉赵滋,边境祸害终于平息了。英宗即位,曾公亮任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不久兼任户部尚书。仁宗身体不适,辽国使者到来不能接见,让曾公亮在馆中设宴,使者不愿赴宴。曾公亮质问使者说:“赐宴不到场,这是对君主命令的不敬。君主有病,却一定要他亲临宴会,做这样的事能心安吗?”使者于是赴宴。熙宁三年,曾公亮被授职司空兼侍中、河阳三城节度使。第二年,被起用管理永兴军。任职一年,回到京师,很快就在太傅任上退休。元丰元年(1078),去世,终年八十岁。神宗临丧哭泣,停止上朝三天。曾公亮端庄忠厚深沉,办事细致周密,平时谨守礼仪,遵守规矩,但性情吝啬,积累财富达巨万。曾公亮起初推荐王安石,等到和他一起辅政,才察知神宗正袒护王安石,曾公亮暗中替子孙谋划,大凡改变行事计划,都听从于王安石,但表面上好像没有参与一样。曾公亮派遣他的儿子曾孝宽为其谋划,到神宗面前陈述与王安石没有什么差别,这样神宗更加信任王安石。王安石为了感激曾公亮帮助自己,因而引见提拔曾孝宽到枢密院来报答他。苏轼曾从容地责备曾公亮不能纠正弊病,世人讥讽他保持禄位加固宠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