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方法的评价,初步试验,判断符合实验要求,系统评价,决定该方法是否可接受,分析评价试验测得结果和 比较方法性能判断的标准,实验方法系统评价的过程:对实验误差的测定,一、实验误差,定义:指量值的给出值与其客观真值之差.,(一)实验误差的分类:依据来源性质,实验误差,系统误差 SE,随机误差 RE,恒定系统误差 CE,比例系统误差 PE,广泛性,不可求,另:粗大误差,系统误差(systematic error, SE),定义:指一系列测定值对真值存在同一倾向的偏差。,特点:具有单向性,而没有随机性,常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一般由恒定的因素引起,并在一定条件下多次测定中重复出现;当找到引起误差的原
2、因,采取一定措施即可纠正,消除系统误差能提高测定的准确度。,分类:恒定系统误差:指由干扰物引起的使测定值与真值存在恒定大小的误差,误差大小与被测物浓度无关,而与干扰物浓度相关。比例系统误差:指相对于被测物浓度有相同的百分比误差,误差的绝对量与被测物浓度成正比。,引起误差的原因:方法误差:最严重,最难避免;仪器和试剂误差:可以采取措施避免。,随机误差(random error,RE),特点: 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数据呈正态分布;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兔,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当分析步骤越多,造成种误差的机会越多;随测定次数增加,其算术均数就越接近于真值。,定义:指在实际工作中,多
3、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差。,由测定仪器、试剂、环境等实验条件的改变以及分析人员操作习惯等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引起误差的原因,引起误差的原因:,(二)实验误差的表示方法:,平均误差:算术平均偏差,用dm表示,标准偏差(标准差):表示精密度的较好的指标。,绝对误差和绝对偏差:,dm=di/n=X- /n,di2,=,N-1,绝对误差=X-T,绝对偏差=X-X,相对误差和相对偏差:,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相对误差=,X-T,T,100%,相对偏差=,X-X,X,100%,CV=,S,X,100,比较各组数据间的变异情况,CV 离
4、散度 精密度,二、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和步骤,(一)方法评价的基本内容,基本内容:通过实验途径,测定并评价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评价试验的过程:就是对误差的测定。,精密度和准确度,误差,方法评价指标不可直接测定,实际测定可直接测定,方法评价试验,(二)方法评价步骤,评价前实验:研究候选方法的最适条件。初步评价:批内和日内重复性试验、回收试验、干扰试验 最后评价:依顺序作日间重复性试验,方法比较试验和总体判断方法是否可接受 。评价后实验:如方法可接受,则进行临床相关研究.方法应用:建立质控系统,培训操作者,引人常规工作等 。,随机误差,系统误差,方法性能判断,诊断学评价,三、方法评价指标,精密度
5、、准确度、特异度和干扰以及检测能力等,(一)精密度(Precision),定义:表示测定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程度的指标。它表示同一标本在一定条件下多次重复测定所得到的一系列单次测定值的符合程度。,表示方法:自身无量度指标,常用标准差(S)或变异系数(CV)表示。,(n,X),(n,X),(二)准确度:,定义: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接近的程度,一般用偏差和偏差系数表示。,表示方法:偏差为重复测定均值( X)与真值之差。 偏差系数(CB)= 100 。,真值-X,真值,定量的标准品,确认的标准方法,或,影响因素:系统误差、随机误差(了解),表示已定系统误差的综合。,A=+(不确定度),不确定度(uncer
6、tainty)是表达测定结果的一个组成 部分,它表明被测标本中真值存在的范围,(三)特异度和干扰,即专一性,是指在特定实验条件下分析试剂只对待测物质起反应,而不与其它结构相似的非被测物质发生反应。分析方法特异度越高,则测定结果越准确。,特异度(specificity),是指标本中某些非被测物质本身不与分析试剂反应但以其它形式使待 测物测定值偏高或偏低,这些非被测物质称为干扰物。,干扰(interference),特异度,干扰,方法的准确性,侧面指标,正面指标,(四)检测能力,定义:即检测限度或检出限(detection limit),是指能与适当的“空白”读数相区别的待测物的最小值。,空白读数
7、:指由基质、试剂所得的读数和结果,以及由仪器或测定过程所产生的影响测定步骤的残余偏差。,试剂空白:试剂+D.W,检出限,T,T,T B,四、评价试验,评价试验包括重复性试验 回收试验 于扰试验 方法比较试验,(一)重复性试验,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方法:,对同一材料(标准液、质控液、标本等)分成数份试验标本进行多次分 析测定,并计算其均数、标准差与变异系数。,检测候选方法的随机误差,(1)批内:标准液 (2)日内: (3)日间:质控液 (4)平行双份:,试验的形式:,应注意的问题:,(1)分析标本选择,(2)被测物浓度,(二)回收试验,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方法:,将被测物标准液加入病人标本中,成
8、为分析标本;原病人 标本中加入等量的无被测物的溶剂作基础标本;然后用候选方 法测定并得到各自浓度。,检测候选方法的比例系统误差。,回收:指候选方法准确测定加入常规分析标本的纯分析 物的能力。,回收浓度=分析标本测得浓度 - 基础标本测得浓度 (实际测得值),计算:,加入浓度=,标准液量,病人样品量(ml)标准液量(ml),标准液浓度(理论真实值),回收率(%)=,回收浓度,加入浓度,100(理想值为),注意事项: 吸量准确; 加入标准液后,其实验样品的被子测浓度最好达到医学决定水平; 总浓度必须在方法分析范围内; 需加入高中低不同浓度回收试验,计算平均回收率; 加入标准液的体积一般在10%内; 重复2-3次。,(三)干扰试验,试验的目的:,用来检测候选方法的恒定系统误差。干扰物浓度不同, 误差大小也不同,干扰:,指标本中某些非被测物质本身不与分析试剂反应但以其它形式使待测物测定值偏高或偏低。,试验的方法:,基本与回收试验一样,但在病人标本中加入的是疑有干扰或非特异性反应的物质。将可能引起干扰的物质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加到病人标本中成为干扰分析样本;原病人标本加入相同量的无干扰物质的溶剂作为基础样本;然后用候选方法对此两种样本同时测定,两者之差即表示该干扰物质产生的干扰所引起的误差,即干扰值,干扰值=分析标本测得浓度 - 基础标本测得浓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