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辛卯年小雪至大寒中医时令养生提示刘 承 恩一、节气概况辛卯年小雪(2011 年 11 月 23 日)至大寒(2012 年 1 月 20 日)为一年六步气的终之气。期间共经历小雪、大雪(12 月 7 日)、冬至(12 月 22 日)、小寒(2012 年 1 月 6 日)四个节气,共计约 60天。2011年 11月 23日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太阳视运动到达黄经 240。此时虽已入冬,降 水 形 式 由 雨 渐 变 为 雪 , 但 由 于 “地 寒 未 甚 ”, 故 雪 量 还 不 大 , 所 以 称 为 小 雪 。 12 月 7 日 进入 大 雪 节 气 , 到 了 这 个 时 段 , 雪
2、往 往 下 得 大 、 范 围 也 广 , 故 名 大 雪 。 12 月 22 日 进 入 冬 至 ,“阴 极 之 至 , 阳 气 始 生 ”, 故 曰 “冬 至 ”。 此 日 太 阳 直 射 南 回 归 线 , 为 北 半 球 昼 最 短 , 夜 最 长的 一 天 。 冬 至 后 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偏移,于是南半球逐渐偏离太阳(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则逐渐偏向太阳(昼渐长、夜 渐短),阳气慢慢地回升,故古时有“冬至一阳生”的说法。2012 年1月 6日进入小寒节气,在中国,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小 寒 一 过 , 就 进 入“出 门 冰 上 走 ”的 三 九 天 了 。二、
3、时令分析(一)气候特点辛卯年统运为水运不及,但由于司天之气阳明燥金的影响,水得金助构成平气,全年的气候彰显阶段性变化,再由于“气”生“运” (气盛运衰),所以异常气候变化常由“气”主。从气的方面讲,第六步气主气为太阳寒水,客气少阴君火,为不相得,主克客为逆,加之下半年少阴君火在泉,与第六步气的客气少阴君火(春末夏初之主气)同气相求,故形成了“冬行春、夏令”的异常气候特点。1.小雪至大雪小雪至大雪的 15天寒中有湿。北半球与太阳因角度变化形成的气候称为主气。辛卯年水运不及,土运偏旺。土应湿。小雪之后北半球与太阳的角度变化形成湿气,湿气与寒冷相遇凝结为雪。2.大雪到冬至大雪到冬至的 15天湿气增大
4、。这段时间是冬季湿气较重的阶段。小雪、大雪这 30天虽然湿气较重,但是辛卯年六之气的客气是少阴君火。这是春分至小满的春夏气候。客气是当令之气。主气如旅店,客气如房客。房客住店之后即获得了房间的使用权。春夏之气与寒冬之气相交,导致这 30天的寒湿气候并不太寒。3.冬至到小寒冬至到小寒的 15天阳气回升过快。冬至是北半球偏离太阳的终点,也是北半球偏向太阳的起点。冬至为一年阳之始。由于当令之气是春夏状态,所以冬至后阳气回升更快。4.小寒至大寒2由于“冬行春、夏令” ,使今年小寒至大寒的 15天不会太寒。大寒是公历 2012年 1月 20日(辛卯年十二月廿七),是辛卯年六之气的结束,也是壬辰年一之气的
5、开始。(二)对人和植物的影响冬季应是万物闭藏之时,草木的阳气从枝叶收藏于根部,所以不被冬季的寒冷所伤。人与草木皆为生物,故人之阳气也应藏匿于体内而不宜外泄,以利来年春生夏长。但因“冬行春、夏令” ,人体和草木的阳气收藏不利,容易导致壬辰年始生发不足。三、中医时令养生要点养生的根本原则是:“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 ”冬季调养的重点是使人的生命节律符合冬藏的自然节律,顺之则康,逆之则病。(一)六之气预防的主要疾病1.心脑梗塞。心阳受客气影响破潜上行而出,湿寒乘虚交换入内,心脑易血凝而梗。此症易多发生于脸色过红或绛的人,及晨练、暮练或激动之时。2.心衰。心气不足,阳气受春夏
6、之气牵引外溢,极易导致心力衰竭。此症多数易发生于子时及脸色青白晦暗的人。(二)调养指导1.体质偏寒者:肝气虚者定要亥初(北京地区北京时间 21 点)睡觉,早起手足仍凉可卯初补肝气;肾阳虚者宜巳初温补肾阳;脾阳虚者宜辰初、巳初健脾益气。此时之补以利于日秋(北京地区北京时间 15-21 点)有阳可收,切记不可补过。2.体质偏热者:肝气盛者宜申初、酉初疏肝降热;肺肾有热者,宜申初、酉初滋阴凉血,从日秋始及早收敛阳气;肝阴不足者,宜亥初滋养肝阴。3.体质平和者:应采取即时调理。心慌气短,即时养心;四末偏凉,即时补肝气;身冷背凉,即时补肾阳;胃凉或胃热,即时温脾和胃。(三)生活指导1.起居方面一日当中同
7、样存在着“四季”的划分(以北京地区北京时间为例):3-9 点为“日春” ,9-15 点为“日夏” ,15-21 点为“日秋” ,21-3 点为“日冬” 。 5 点为一天的“惊蛰” ,6 点为“春分” ,21点为“立冬” 。(1)时间:晚上 21点前睡觉(不晚于 22 点)以利于阳气潜藏,老年人及儿童应在晚 20点前入睡为好。早上 5点前起床(不晚于 6 点)以利于阳气生发。起床后先在屋内活动,待日出天亮后再出门。日冬睡眠犹如为人体“充电” ,晚睡会耗伤肝胆之气,久则气血匮乏损害健康。惊蛰不起则会使得阳气生发不利,人易头昏沉、烦闷、腰膝酸软等。早起活动后如觉困倦,可再睡回笼觉。(2)午休养心:有
8、条件的人,午时休息片刻有助于养心气,时间以 30分钟至 1小时为宜。(3)冬季屋内如有暖气则室内外温差较大,外出应注意及时增添衣服,以免寒邪伤人;进屋应注意适当减少衣服,避免因过热而扰动阳气。32.饮食方面(1)避辛辣,滋阴润燥:辛辣性燥升散,六之气“冬行春、夏令” ,食用辛辣之物不利于养藏阳气,故适宜吃银耳、百合、芝麻、蜂蜜、山药、豆浆、梨等有助于滋阴润燥的食物。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 ,今冬吃萝卜有利于降气敛阳。(2)控制饭量:早晨人体阳气相对偏弱,晚上阳气需要收藏,且为避免胃部饱胀增加对心脏的负荷,所以提倡“两粥一饭” ,早晚饭量宜少,宜以粥食为主,中午可相对吃好一些。(3)体弱之人,
9、宜早晚或三餐食用山药。(4)男孩 16虚岁、女孩 14虚岁前,今冬更应避免吃辛辣、燥热食物,尽量吃滋阴类食物。(5)养生提倡素食为主,有利于消化吸收及内心的清静安宁,亦可保护环境、节约资源。3.运动方面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说:“故冬不按跷,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 ”冬应肾,肾藏精,肾藏之精为五脏六腑之精华,精化之气为人体活动之动力,精生成的津液濡养骨髓和脑髓,故冬季不提倡做剧烈运动,也不提倡做散发阳气的被动性运动,如按摩、刮痧及拍打身体等,应尽量使人保持藏阳的状态以顺应自然节律。因人的后背为阳中之阳,为避免扰动阳气以利藏阳,尤其不宜按摩后背。(四)情志调节
10、1.冬季心态应与冬藏的状态和谐一致,静神少虑,保持精神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不要强求名利、患得患失,防止过度劳累。2.(1)要常怀感恩之心:感恩天地、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万物;(2)时常检讨并改正自己的过错,是对心灵的一种洗涤;(3)以宽容、悲悯之心处世,帮助他人即是在帮助自己。3.冬季是静养学习的好时节。孔子曰:“至乐无如读书。 ”在大自然宁静的状态下,在室内读书,学习文化,吸纳知识,孕育智慧,以养心志。希望人们通过学习中医时令养生知识,能够养成符合自然的生活方式,进而使自己有好的身体和欢喜的心情。本提示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中医养生爱好者参考,不当之处,谨望指正。2011 年 11 月
11、22 日(农历辛卯年十月廿七)附:1.常见食物属性温热 性:精白面、豆油、葵花油、羊肉、鸡肉、海 虾、海参、带鱼、葱姜蒜、大枣等;平性:大米、玉米、红小豆、山药、马铃薯、花生、黑芝麻、西葫芦、胡萝卜、枸杞等;寒凉性: 绿豆、豆腐、冬瓜、苦瓜、藕、海带、茄子、芹菜、西瓜、香蕉、猕猴桃、鸭肉等;生冷:指冷 饮 、凉拌菜、凉饮料、生的水果蔬菜等。辛辣燥 热:白酒、辣椒、烧烤、油炸食品、炒干果等。2.一日时间对照表时间(24 小 时)十二时辰一日节气一日四季时间(24 小时 )十二时辰一日节气一日四季4时间(24 小时)十二时辰一日节气一日四季时间(24 小时)十二时辰一日节气一日四季3点寅初(丑尾) 立春 9点巳初(辰尾) 立夏4点 寅正 雨水 10点 巳正 小满5点 卯初 惊蛰 11点 午初 芒种6点 卯正 春分 12点 午正 夏至7点 辰初 清明 13点 未初 小暑8点 辰正 谷雨日春(3-9 点)14点 未正 大暑日夏(9-15 点)15点申初(未尾) 立秋 21点亥初(戌尾) 立冬16点 申正 处暑 22点 亥正 小雪17点 酉初 白露 23点 子初 大雪18点 酉正 秋分 24点 子正 冬至19点 戌初 寒露 1点 丑初 小寒20点 戌正 霜降日秋(15-21 点)2点 丑正 大寒日冬(21-3 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