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本工地桩基础施工状况 : 一、 部分地段已采用锤击管桩,桩端进入全风化层于强风化之间, 以下引用自:DBJ/T15-22-2008 p35 5.2.18 当管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层、全风化泥岩或其他遇水易软化或崩解的风化岩(土)时。设计应注意下列问题: 1、 单桩承载力问题:此事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逼常规情况下降低 20%-30%。甚至更低。入土深度较短的桩,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宜通过试验桩确定。 施工应通过复打解决。 二、 通过挤土型引孔至强风化岩 1-2 米后,锤击沉管尽管桩侧摩擦力很大,但桩端到达锥形孔底时受到了端阻作用限制。管桩不可能继续下沉。 1/此时,土破坏公式不能应用,应改
2、为桩破坏公式。防止爆管。 2/不能用统一桩底标高,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强风化岩层)的深度决定桩长。 (见图例) 以下引用自 JGJ94-2008 P85 6.2.3 成孔的桩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摩擦型桩: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2、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 、挖掘成孔时,必须保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当锤击成孔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控制标高为辅。 3.3.3 5.应选择较硬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 2d,沙土不宜小于 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 1 d。 6.对于嵌岩桩
3、,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不宜小于 0.4 d 且不小于 0.5 米。对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应小于 0.2 d,且不应小于 0.2 米。 7.4.6 1、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2、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粘性土、中密以上的粉土、沙土、碎石类土及风化岩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标高为辅。 7.5.14 3.引孔中有积水时,宜采用开口型桩尖。 预制管桩广范应用在摩擦桩领域。当应用在摩擦 端承桩时,有以下几种情况应分别对待: 1、摩擦型桩:摩擦桩应以设计桩长控制成孔深度,端承摩擦桩必须保证设计桩长及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 2、端承型桩:当采用钻(冲
4、) 、挖掘成孔时,必须保持桩端进入持力层的设计深度,当锤击成孔桩管入土深度控制以贯入度为主。以控制标高为辅。 3、持力层:.应选择较硬土层为桩端持力层。桩端全断面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对于粘性土、粉土不宜小于 2d,沙土不宜小于 1.5d,碎石类土不宜小于 1 d。 对于嵌岩桩,嵌岩深度应综合荷载。不宜小于 0.4 d 且不小于 0.5 米。对于嵌入平整、完整的坚硬岩和较硬岩的深度不应小于0.2 d,且不应小于 0.2 米。 预制管桩: 1、当桩端位于一般土层时,应以控制桩端设计标高为主,贯入度为辅。 2、桩端达到坚硬、硬塑粘性土、中密以上的粉土、沙土、碎石类土及风化岩时,应以贯入度控制为主,桩端
5、标高为辅。 所以: 1 不能用统一桩底标高,应以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决定桩长。 2.设计桩长应有贯入度指标。当然: 1、预制管桩其缺点是不能制出一次性的桩体。只能预制长度适当的桩体,根椐需要对接,对接的桩对横向力的承载力很小,往往容易错位,只有竖向承载力。 “沉桩过程的挤土效应常常导致断桩(接头处) 、桩端上浮、增大沉降,” (JGJ94-2008) 2.、 “由于大量的桩沉入土中产生挤土效应,对后续桩的沉桩带来困难,建筑物被破坏” 。 “经检测,确有桩体上涌的情况,应实施复打(压)” 。(JGJ94-2008) 3、焊好后的桩接头应自然冷却后方可继续锤击,自然冷却时间不宜少于 8min;。
6、(JGJ94-2008) 。 4、当管桩基础的桩端持力层为强风化层、全风化泥岩或其他遇水易软化的或崩解的风花岩(土)层时,设计应注意下列问题:单桩承载力问题:此时的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应比常规情况下降低 20-30%甚至更低;入土深度较短的桩,单桩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试验桩确定(见 DBJ/T 15-22-2008 第 5.2.18 款) 。 5、预制管桩不能穿透硬夹层、往往使得桩长过短、持力层不理想,导致沉降过大。.” (见 JGJ94-2008) 。 6、 “经检测,确有桩体上涌的情况,应实施复打(压)” 。(JGJ94-2008) 7、 “对于入土深度小于 8m 的桩,复压次数可为 3-5 次
7、;稳压压桩力不得小于终压力,稳定压桩的时间宜为 5-10s。当场地多数桩的有效桩长小于或等于 15m 或桩端持力层为风化软质岩,需要复压”(见 JGJ94-2008) 。 8、开始试验的时间:预制桩在砂土中入土 7 天后;粘性土不得少于 15 天;对于饱和软粘土不得少于 25 天才能进行(P/136-GB 5007-2002) 。 9、且=锤击沉桩施工时: (6 )沉桩结束后,应普遍实施一遍复打; (7 )应对不少于总桩数 10%的桩顶上涌和水平位移进行观测;(p/108 JGJ 94-2008)。 结论:有效桩长一词有问题。有效一米也有效。无效 100 米也无效。打桩打的是持力层; 1、持力层好,短桩、木桩够用就好。 2、持力层不好,长桩、钢桩也没用。 3、施工桩长是结算用的,与设计有效桩长无关。4、设计大样图的桩长只是概念设计。每个承台的实际桩长都不会一样的。 5、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一样,才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