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论儒家民本思想.doc

上传人:tkhy51908 文档编号:607233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儒家民本思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儒家民本思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儒家民本思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儒家民本思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儒家民本思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论儒家民本思想发展从先秦至西汉历史 101 赵灵宏 摘要:从先秦时期至西汉,儒家民本思想逐渐发展完善,在此过程中,后世之人对于前人的理论加以系统理论化并提出较新的观点。在民贵民、爱民安民、利民富民各个方面,孔子可谓开儒家民本思想之先例,而孟子从真正意义上提出儒家民本思想,荀子上承西周下启西汉的民本思想进一步完善民本思想体系。西汉时, 陆贾 、贾谊、晁错、董仲舒继续继承完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推 动我国 历史发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时代面貌。关键词:民本思想、继承、儒家思想三大支柱是:天人合一(哲学观)、民本思想(政治观)、孔颜乐处(人生观)。而其中,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包括:重民贵 民、 爱民安民

2、、利民富民。伴随着儒家思想的形成发展,民本思想也逐渐完善。其实在儒家学派正式形成之前,民本思想已然存在,但鉴于近日探讨儒家民本思想,在此仅简略提提最早的民本思想。 “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其中有“民可近,不可下;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见解,这当是现存的我国古代关于民本思想的最早记载。虽然目前有夏商周缎带工程,可能夏朝真的不存在,但目前我们姑且认定其真实性。 先秦时期, 传统儒家民本思想在理论上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儒家孔子、 孟子、 荀子的“民本” 思想就是其中的主要代表。孔子身处乱世,诸王争霸,统治者对于百姓更多的是关注于兼并战争,百姓生活困难。

3、孔 子思想理论 的核心是 “仁者爱人”,要求统 治者对人仁, 对民施“仁政”反对统治者对人民过分剥削与 压迫。道千乘之国 , 敬事而信 ,节用而爱人, 使民以时 1,主张把爱民当作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而 爱民是民本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 义 ”(论语阳货), 对 百姓施惠,使民义本身就是爱民的表现。 “因民之利而利之”的利民思想符合爱民利民的。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季氏)中所 蕴含的爱民安民观念也反映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孔子反对暴政, 针对诸侯争霸 时过分要求人民限于水深火热之中,孔子强调要安民,不能过分剥削人民。总结 起来,孔子的民本思

4、想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a.统治者在施政中必 须首先想到人民,关心人民的利益, “重民”、“利民”、 “惠民”,以民为本。 b.统治者在政治活动中要实行“德治”,施行“仁政”。 c. 统治者在施政中要重视对民众的教化,“为国以礼”,使民众知 “仁”懂“礼”。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的集大成者当推孟子,而孟子的民本思想主要蕴涵于其“仁政”思想体系中。 “诸 侯有三宝:土地、人民 、政事 2”,孟子指出人民是社会与国家的基础,而在“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 为轻。是故得乎丘 民而为天子得乎天子为诸侯 ,得乎诸侯 为大夫 。”之中,孟子又将人民的地位提高, 认为民贵君轻。民贵 君轻理念则是孟子在儒家思想

5、的传承中,于真正意 义上系统地提出了“民本”思想。孟子在强调统 治者要 认识到人民的重要性的同时,具体论述了统治者应该怎么做的问题。当然, 这些具体做法吸收借鉴 了孔子的观点,并且将以系统理论化,主要包括:经济 上要富民、惠民;政治上要 宽民、 爱民;思想上要教民、化民。经济方面,孔子的民本思想里主要有富民、惠民,而孟子在此基础上提出1 选自 论语学而2 孟子尽心下了“制民之产 3”。在实行制民之产的时候涉及到的土地问题促使孟子在其民本思想中蕴含了关于土地的部分,孟子张张试试井田制,在此基础上,他 还主张实行适宜的赋税制度,即“助法”。政治上,孟子反对暴政,主张施仁政,强调统治者应当与民同乐。

6、孟子注重思想上的教民化民,主张要在“富民”的基础上, 对百姓进行道德教育。荀子在吸收孔孟民本思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主张爱民、利民。荀子提出了著名的君舟民水观念,以舟与水的关系比喻君与民的相互依存道理,无疑是对人民力量的一种确认,而这一 观 念的提出反映出荀子本人对于儒家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这一认识上承西周,下启秦汉,对于“民本 ”思想内核有了更清晰明确的表述,在当时具有较大的 进 步意识。随着秦王朝的统一,思想界的百花争鸣现象随之而去,特别是秦统一后实行的文化专制政策,以及焚书 坑儒更是 对儒家的极大打击,在这一个时期,儒家思想并没有多大进展,尤其是其中的民本思想更是在秦的酷吏之下毫无立足

7、之地。讽刺的是,正是由于秦的专制与霸道以及迅速而亡留给西汉思想家无限的思想纷争。西汉早期,对于儒家民本思想有一定建 树 的是陆贾、 贾谊、晁错。陆贾继承先秦时的儒家民本思想,得出“得之于民”的重民思想,而此思想在陆贾思想体系中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 认识到政权得失、国家治乱的根本在于民心向背,他将“得民”还是“失民”视为社樱是否长治久安的关键所在。得民心就须“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陆贾 力倡要以德化民, 强调 只有重视道德的教育和感化作用。其次,君主应节俭省身,节省民力而不要滥用民力,并力劝统治者要重农桑,强调对民要“风之以俭 ”,“君之御下,民奢侈者则应 之以俭,骄淫者则统之以3 是

8、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蓄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也轻。(孟子梁惠王上)理”。贾谊继承了先人的儒家民本思想, 进一步提出“民无不为本 4”,并 进一步提出民是万世之本,并从人民数量作用上加以论述。从人情的民本观点出发,晁 错提出保境安民、劝农务本的观点,并且提出要 务农桑,薄赋敛,广畜积。而西 汉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在其天人合一中是为民本思想留有余地的,并且提出“天立王以为民”的理念。由于本文论述的主要范围是从先秦时期至西汉的儒家民本思想的形成发展历史,对 于后世民本思想的 发展不做过多介绍名单可以肯定的是后世儒家民本思想的发展是继

9、承了前人的思想大统融合自身时代背景提出的。在论述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形成发展之后,我们应当留有篇幅介绍儒家民本思想对于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首先,从儒家民本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看,由于各个时代背景不同,儒家民本思想对于历史发展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先秦时期,诸侯割据争霸,各个 统治者追求的是霸道,是如何对于兼并战争有利。而儒家民本思想所强调的爱民、利民、仁政、德治等等观念,并不符合当 时的社会条件,因此此思想真正对于先秦历史发展而言,并没有较大的作用,只是作 为一种思想流派的一个分支而充 实了我国古代的思想文化界。秦朝时 ,由于秦始皇以及秦二世采用的是法家思想,尤 为注重严刑酷吏,实行暴政,更钳制思想文化

10、的自由 发展,民间也难以接触儒家思想,因此,有秦一代,儒家民本思想的实际影响力较小。西 汉时,儒家思想由于其自身的演变与发展,融合了法家思想做出改变更加适应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逐渐儒家思想为统治阶级所采用并最终确立了正统地位,因此,儒家民本思想逐 渐在统治中被运用。4 “闻之于政也,民无不为本也。国以为本,君以为本,吏以为本。故国以民为安危,君以民为威侮,吏以民为贵贱。此之谓民无不为本也。”(大政上)其次,整体而言,中国历史在儒家民本思想的推动下逐渐向前发展。儒家民本思想对于中国古代的王权有着重要影响。儒家从来不是代表普通百姓的思想主体,其强调的是有着阶级 差别的平等,不同于墨家思想其爱人也是

11、有差别的爱,孔孟儒学以及后世程朱理学从来都是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强调的“以民为本,本固邦宁”。儒家的民本思想符合的是统治阶级的利益,以及后来儒家思想的演变逐渐吸收法家思想以及道家思想更是迎合了统治利益。但是,在另一方面,虽然儒家民本思想代表统治阶级利益它仍然为百姓为民提供利益。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统 治者要维护统治必 须保证人民正常生活,而一个王朝更替更是在民众的推动之下,失去民心的统治集团同样会被人民反抗所颠覆。最后,本人想单独就儒家民本思想对于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 谈谈。于政治而言,儒家民本思想丰富了统治阶级的统 治理论,推 动了王朝更替,为古代民众反抗以及王朝的兴替提供理论支持

12、,肯定了人民的力量,而重民 贵民、爱民安民、利民富民的理念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统治阶级制定政策;经济上,接受儒家民本思想的统治阶级为掌握民心,在一定能够程度上指定的经济政策考虑到藏富于民的理念,出台一些稳定人民上产的政策,儒家民本思想在经济上辅佐了政治统治;文化上,儒家民本思想所谓一种文化分支本身就是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发展,而儒家思想被统治阶级接受为正统理念之后,民本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的了发展,这正是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儒家民本思想兴起于先秦时期,在西汉时进一步发展。在此过程中,儒家大师孔子、孟子、荀子逐渐完善儒家民本思想,陆贾、贾谊、晁错、董仲舒的民本思想丰富了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正是在这样一大批儒家民本思想家的不懈努力以及适时更新才为今天留下丰富的资源,同时推动了古代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的 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大学论文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