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什么是申论有学者引经据典说,孔子曰:申而论之。即对事件、材料、问题、现象、事理进行分析和说明。基于此一认识,有人把它当成议论文,有人说该学人民日报社论,有人说南方周末的评述好。还有人说,就是中央、国务院文件。都只对了一部分,按公务员考试的标准,就相当于错!错!错!申论是一种虚拟行政行为。是虚拟哪种行为呢?相当于:一群国务委员端坐会议桌旁,听取研究室人员对某一问题的汇报。包括现象、问题、观点、原因、对策。考生就相当于某研究室人员。如果省考,就是省长副省长们端坐一旁,听你高谈阔论。好的申论,最好的效果,就是温总理批示四个字:照此办理。差一点的申论,就是秘书批示四个字:狗屁不通。更差一点的,就是蒋
2、总统批示十四个字:娘希匹,拉出去,毙了!浪费老子时间!查它的历史,臣子向皇上上的奏章是也。如韩非子-五蠹, 晁错论贵粟疏(西汉文)。因此,它与人民日报社论的区别是:社论是公开发表,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有宣传作用。基本属于上对下,是可以高谈阔论,摆点儿谱的。申论是小民向领导汇报的,当然是不敢高谈阔论的,是想让领导听取意见,照此来形成决议、文件,最后实施的。它与南方周末的区别:周末是民间的,站的角度是老百姓的,说错了话是可以不负责任的,建议的措施是可以听可以不听的,是更谈不上执行的。因此,说错了话是干不成坏事的。比如有政协委员建议:经济不景气期间给全国人民每人发 1000 元人民币,那是等于放气的。
3、申论是公务员的,站的角度是国家的,说错了话就会办错事的。比如“ 农村校舍普九达 标” ,就会让各地人民出钱出力建成一栋栋楼房、操场最后却用来当猪圈、晒场的。它与文件有许多相似的,就是都说现象,说意义,但文件主要是讲措施,让下面好执行。文件不需要论证。再说了,文件是长长的。申论是短短的,相当于文件的小儿科缩小版。申论还另外加了一栏:说理论证。它和有些领导同志写的调研文章相似,只是调研文章较长,它短小而已。所以,尽管它与这三者都不同,但却可以从三者吸引营养。从社论中,学习理论;从周末中,学习社会反响和不同角度的思考;从文件中,学习措2施方法。为了保证国家能选到真正的人才,怕选到一个只会考试不会干活
4、的高分低能儿,国家人事部就专门发文件规定了几点基本的 ABC:A 不指定教材。B 不指定培训班。C 不公布标准答案A 不指定教材。因为压根儿就没有教材,考你平时的功底。可是考的人多,有大量的人民币可以赚啊,于是,社会上的商人、学者就动起了脑筋,组织一帮子人,给你们分个工,你写概括,我写分析,他写申论,GG 写对策,MM 写评分标准。这么多人,个个都是内行?这些东西哪儿来的?凭历年真题卷,几个人在一起研究,猜测。猜对了, 让学生受益;猜错了,该学生倒霉。所以,才有学生起五更,睡半夜,劳心费神,天天复习,最后一考,申论的分数还不如人家裸考的。 (可不是裸体考试哦,可以想,但不能干,公安部门会把你拖
5、出考场让你考不成的)书编了,没人买,怎么办?好办,写上: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教材编写组、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研究组、国有人事考试命题研究中心。这等权威机构出的书,还愁没人买?人事部都下文件说明了,没有教材。当然就不会弄出个教材编写组啰。我在人事考试中心工作了 8 年,基本规矩我还是懂的。考试中心就一个中心,啥时又弄出个命题研究中心?命题的不培训,不出资料。参与培训,出了资料,就说明你没有出题的那个命。我说的对不对?看似无据可查,但也好查。但凡有点职务的,网上总有新闻报道吧。把那些出书者的名字一 GOOGLE,就 OK 了。看他除了编书,还在人事部担任何职务,还干点别的什么。人事部官员总不能把出书当
6、主业吧?我们都读过到大学,甚至读研读博,一直以来,都是老师说什么我们信什么。可现在公务员考试,他不考老师教你的,专门要个会思考的。考试是我的长项,思考是我的短门,你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咧!所以,有博士、硕士考的不如本科。有人觉得天理难容啊,人事部阅卷的混蛋啦,颠倒黑白呀,太邪门了,太黑了,太不公正啦。我问你:你得反省自己的逻辑,是不是出了问题?学管理学商务的学者多的是,有几个搞生意搞赢了王永庆?他可是台湾经营之神哦,十三岁就出来当学徒了哦。论学历相当于文盲。3鉴于许多人考分太低,怀疑人事部的标准,所以,人事部公开讲话啦,原文经简省,大意如下:据人事部官方网站消息,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 2007
7、年公务员许多考生反映申论成绩较低,对此,人事部公务员管理司负责人表示,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能够充分地满足机关的选拔要求。该负责人称,公务员考试是选拔性考试,更是能力考试。申论试题就是按照这个目的设计的。从分数分布看,试题具有较好的区分度,达到合格分数线以上人员的申论得分并不低,能够充分地满足机关的选拔要求。分数低的原因:1、许多人对申论考试大纲没有很好理解,对申论的测查目标不清楚。许多人认为申论就是考作文,不认真读材料,不对材料进行综合分析,匆匆下笔,盲目答题;2、受各种培训班和所谓专家辅导的误导所致。人事部多次重申,社会上所谓的专家,都与公务员考试没有关系,猜题押宝式的辅导只会误导考生。比
8、如,某网给出申论答案,完全是主观臆断。许多考生按照培训班的模板来套答案,谬之千里。3、确有一部分考生由于能力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题意,导致答案不准确。国家公布大纲里,对申论的介绍 197 字,字字如金。金子如下: 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C
9、不公布标 准答案。让你们自己猜。我一直没找到国考标准答案。但有幸参加某市招考副县级干部阅卷,所考题目与申论相似。其标准答案可以作为参考,但标准答案规定得很粗,阅卷人员有很大的灵活权力。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什么是申论,大家都不清楚。专家是猜的,我也是猜的。谁4猜得准,让考试分数来确定吧。我亲历过几次选拔副科级、副县级考试,每次考试作文都与申论差不多,我的考分也都差不多算极高分。我阅过招考副县级的试卷,在人事考试中心、市政府、省质监局等不同机关工作了 16 年。有着考试工作者、考生、阅卷者经历,所以,我估计我猜得准些。呵呵。二、考试的难度公务员考试竞争是激烈的,结果是残酷的,特别是国考,几百比一是
10、常事,几千比一不稀奇。要想成为其中的胜利者,难上加难。2007、08 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录取率都在 2%左右,98% 的人失败。每一个想在此考试中胜利的人,想轻轻松轻松松是不可能的。现在一般岗位的比例都高达 100:1 以上,07、08 年国考最高比例职位达到 3500 比 1 和 4200 多比 1。进去时是一操场,熙熙攘攘,车如流水马如龙;考出来是一个人,形单影只,茕茕孑立,无处话凄凉。没有人不渴望成功,没有人不拒绝失败,然而冠军只有一个。相对于冠军,成功总是少数,失败才是多数,任何人都不能超越这个竞争的法则。有些办辅导班、培训班的人,宣传说,凡是参加了我的辅导班的,90%以上都过了笔试
11、关。这样的话,只可以对脑袋进化还不完全的人说。我们都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要有自己的头脑,学会思考。我们都是有理智的人,要勇敢地听得进大实话,不管那实话对我们有利还是不利。而不是逃避现实,用虚假的谎言来麻醉自己。所以,当你打定了主意考公的,就扎扎实实学一把,拼一回;想碰运气去摸奖的,裸考的,体验考试的,干脆不用报名,省两个父母的血汗钱。三、例子说明申论中常见错误及基本要求例文源于网络,作者为某全国著名公考培训机构著名申论专家,照搬照抄,罪过!南无阿弥陀佛!食品保安全 关键在体制,文章就不帖出来了,你们直接在网上找。就以此范文来说明申论的错误及要求啰。问题一:所站角度在政府对立面,违背客观公
12、正原则。与政府现行体制、办法不适应。基本要求一:站在政府公务员角度看问题,以政府现行文件为标准。5写申论,一定要把自己当成是公务员,不过是模拟行为罢了。等你考上了,成了公务员,天天让你写申论。你想不成专家都不成。否则天天挨领导批。站在政府对立面,有两种情况,一是上访者角度,认为政府的一切都不合理,都得来个大改革。一切问题都可以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片面理解(即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认识。二是站在学者角度。学者总以为自己学富五车,理论透彻,政府公务员都是一群吃干饭的。要是按我的办,中国早就超美国了。就是他 NND 我的建议政府不听。人大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出台的法律百孔千洞;政府想尽千方百计,出台的政
13、策无一可行。用行话讲:这叫做没有正确的政治导向。“立法打架” ,就给全国人大扣了一 顶大帽子。一部法律出台,要折 腾多少个回合,征求多少人意见,专家学者、机关工作人员、法律工作者、涉及利益主体、普通老百姓,除了不会说话的哑巴,都得征求意见,没有一年半载出不来。所谓打架,就是互相抵触,或者你出台一部法律,我出台一部法律,各用各的。这样的观点,不仅仅是阅卷者不会同意,特别是阅卷者中如有人大抽调的,恐怕你的命运可想而知。那么应该怎么陈述呢?应该说:有一些法律条文互相交叉,或规定不统一。在实际操作中无所适从。这样的原因,就会相应地引出后面的对策:清理、规范、统一、修改条文。而立法打架的对策只有一条:重
14、新立法。我们所接触到的大量的培训教材和网上文章,都有这样一些问题:就是站在学者角度,肆意夸大问题。好像政府的错误越多,越能显出我水平高一样。而且这样的文章很有影响力,能博得学生拥护。一般学生出身普通家庭,对政府有着神秘感、疏远感,特别是受到社会上不正确舆论的引导,还有的对政府有一种偏见,认为政府是非常腐败的,自然就会认为考试是非常不公正的。所以,一接触这些观点,都会感同身受,产生共鸣。这样的专家讲课,掌声如雷。这样的专家,再加点幽默,掌声就会超过十七大报告。问题二:语言文学化,导致不准确。基本要求二:语言平实、准确。6语言的平实、准确反映了公务员的务实风格、严谨作风。因为比喻句都只能说明相类、
15、相似的情况,而不能准确反映事物,所以,申论中忌用比喻句。而此文用排比形式,连用四个比喻“打架” 。还有如:“一日,我的一个朋友来了一个电话 ,电话末了补上一句” 这样的叙述故事的语言,都是禁止的。因为领导根本没时间听你讲故事。还有的为了显文采,大量用排比,堆词汇,把一篇文章搞得文采飞扬,花团锦簇。最后分数下来,就问:我平时作文成绩那好,怎么申论分数这低。混蛋阅卷者,到底看没看我文章哟?忌问句。如设问、反问都属绝对禁忌,因为面对领导汇报,你却在发问,是让领导来回答,还是向领导摆谱?这不是找抽吗?问题三:语言专业化、语句冗长。 (此范文没有)基本要求三:语言通俗、生动。特别是一些高学历学者,喜欢用
16、自己专业领域的专用词语,来显示自己的学识高深。申论的语言要求通俗,小学生都能看懂。如论文中常见的“架构、建构、重构、张力” 等等, 见到就会让阅卷老师反感的。问题四:论点不清或干脆就没有论点。基本要求四:观点鲜明。 (这可不是我猜测的哟,试卷里面一般要求就写清楚了哦)许多文章,谈现象,列原因,就是没有一句表明自己对某事观点的话,即论点。这样的文章,申论中占了 60%以上。而 阅卷者看卷,首先,找论点,然后再看别的。连论点都找不出来的,别的就可以省事了,不看也罢。反正定在 50 分以下就行了。要不然,几秒钟怎么可以改完一篇申论呢?按正常阅读速度,一分钟 320 字,一篇申论至少 3 分钟看完,再
17、加是手写体,还得边认边猜,就更慢了。我有过三次阅卷经历,没论点的文章见得太多了。我们阅卷,首先看观点(论点),从开头往后找,一般找到第三段就不再找了。就差这么一句话,也许是篇很好的文章,但阅卷者不会给你出头的机会了。因为没有论点。论点就是文眼,一篇文章,全是围绕它来展开的。论点就是乐队的指挥,7琴瑟琵琶萧管号鼓,都得听它指挥,围绕它来显摆自己的本事。我们可以在网上专找专家范文来评评,先找文章的论点吧,看有多少没有论点的。申论文章一般应在简短的一句高度概括现象后,就提出自己的论点。论点就是一句话,而不要搞得一二三四,却不知所云。问题五:对策太虚,大话连篇,不实。基本要求五:申论必须要有对策,对策
18、是申论的重点部分。对策必须要实,要有实施主体。 (这也不是我猜测的哦,申论国考大纲明确要求:“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首先,必须改变多头执法的局面,从最后的环节入手,强化食品销售企业和政府的责任。其次,根据标准化法的规定,强化食品卫生标准化工作,凡不符合卫生标准的,一律不得出售。最后,必须建立科学的突发事件应急制度,在事故发生的第一现场官员必须说明事故的真相,并且有针对性地采取技术改进措施,防止事件扩大。谁来办?怎么办?这两个问题,是申论对策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而此篇对策,显然这两点都不具备.一是没有执行主体,即没有谁来办的“谁” 。二是对策太虚。即怎么办太虚,太少,而且所占篇幅
19、太小,显然是作为整篇文章的附庸。问题六:逻辑不清晰。反映作者思路混乱。基本要求六:条理清晰,现象、原因、对策都要有一定的逻辑线索可寻。现象,就是我们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或事情。原因,就是躲在背后的、暗地里捣鬼的那个人,你得要深入到现象的背后去找,才能找出来。用眼睛是看不见的,用手是摸不着的,它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四、申论的结构有人说三段论过时了。三段论告诉你:现象、原因、对策。确实过时了!有人告诉你三段论看厌了,得创新成四段论:现象、原因、对策、意义升华。8探索真理的道路是曲折的,经过创新的四段论分数依然是不高的。为什么不高?因为它没有论点!论点是纲。纲举目张,抓纲才好治国。全篇文章,
20、首要的是论点,是人的眼睛。没有论点的文章,就象没有眼睛的哲人,写得头头是道,却不知道往哪里走。由于论点已在前面论述,此不赘言。论点要开门见山,套话少写或根本就不写。因此,申论完整结构应该是:现象、论点、原因、对策、意义。基本结构也可以是:现象、论点、原因、对策。还可以先谈重要性,即意义。再谈论点、现象、原因、对策。有人说:阅卷者年年看、天天看,这样的结构都看烦了。得创新,让阅卷者耳目一新。我劝你一句:有那能耐在内容上下功夫吧。在结构上再创新只会让你栽跟头,而且栽得很惨!因为阅卷标准中就有一条:结构完整。差一条,就像一个人缺一个鼻子,缺两条就像少两只耳朵。如果把顺序颠倒,就像眉毛长眼睛下面。连个
21、健全人都算不上,更不用说想当选美冠军啰。申论按 1000 字算,应该是:第一段:现象概括一句话,加上论点共为一段。这一段大约为 100 字左右。第二段:原因:一、二、三、四300 字第三段:对策:一、二、三、四450 字第四段:意义及主题升华。50 字各段中间连接部分共约 50 字。五、申论的概括和论述逻辑申论第一题一般是概括材料的主要内容或反映的主要问题,要求全面、准确、简洁、有条理(一般考题会明确要求)。最优概括程序模式如下:1、为节约时间,我们应该先看题目所提问题,全部看完所有试题的要求,并牢牢记住试题问题,然后才开始看材料,这样看材料才有针对性。否则,漫无目的地看材料,看完了也不会有印
22、象的。必然还会再看第二遍,耽误时间。92、边看边在试卷上画,勾画出点明段意或与问题相关的句子,或者用淡色铅笔或水芯笔在一旁写出与问题有关的部分语句。许多试卷明确要求不得在试卷上勾画和做记号,但试卷与答题卷一般分开,把试卷画成大花脸也没关系。3、按问题要求将主要概括意思编号 1、2、34、整理返看刚编好号的竖列,拎出问题部分,扩充成句。以上四步程序可以保证一条不漏,达到“全面” 的要求。六、申论的标题07、08 年申论,都已明确以什么什么为题。可有些同学偏偏听了什么网上文章的引导,或者专家的鬼话,别出心裁地来个什么主标题再加附标题。孙悟空已经给你画了个圈圈,你就在这个圈圈里耍,耍到外面去了是相当
23、危险的。师傅啊!照说,申论是考能力的东西,应该让题目更加灵活才行。我猜的:估计是出题者只准备了一套标准答案,因为申论毕竟是要结合材料的,这样阅卷的标准就统一一些,出入就少一些。也许是前几年考试学生写的五花八门,阅卷的人又几十上百人,让阅卷者不好统一,给的分数受到质疑吧,所以这两年就圈定题目吧。看看人民日报上“理 论” 版各地大员们的文章 标题:加快结构调整,推进节能减排, 创新组织设置模式,加强农村基层党建这种陈述语气、机关表述,不但对于标题,对于正文、对于开头结尾,也都是必须遵循的规范。七、申论的对策申论的对策,找几份国务院发的文件,国发200 几 号,网上铺天盖地。 边学边揣摩那些国务院写
24、文件的伙计是怎么想对策的,是按什么逻辑顺序来写的,就可以了。只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申论对策是国发文件对策的缩小版,不必叙述那么详细就可以了。但学国务院文件,是只学它的逻辑、提对策的方法,而不是在考试时完全照搬,考试时的对策,必须根据材料的提示来归纳、套用。比如 08 年国考怒江水电开发的对策,题目就专门用了美国田纳西州水电开发的例子来暗示你提对策,一模一10样套用,按中国国情稍作变化即可,还有前面一些环保、地质等工作者提到的危害,你在对策中写明如何趋利避害。九、静心思考,修身养性每一个考试中的高手,都应该是孤独与寂寞的高手。许多同学静不下心来思考,常常是呼朋唤友,热烈讨论,或是上网遨游,不论对错
25、,照单全收。 所有的热闹繁华过后,那一张渐渐平静下来的面孔下面,是一颗被孤独和寂寞浸泡的心。只有这一副状态下我们才能够把自己沉寂下来,挑灯夜读,让你的思想空静,让你能够深入地思考,不随任何所谓的权威言论而左右摇摆,这才是纯粹的你,你和知识才能成为统一的整体,而和这喧嚣浮躁的世界无关。虽然你很孤独,没有朋友,内心脆弱,但你会因为知识而坚强!我想这才是高手的修为! 曾有一个非常想听我讲课的学生,当我那天正式有一个讲座的时候,她说:我同学过生日,在吃饭,不能来听。请您原谅。我只能说她有点儿叶公好龙。我是一个公务员,平时工作繁忙,不是随便可以来讲课的,我每在台上讲一分钟,必然是多少个不眠之夜奋战的结果
26、。而这稿子的思想,却来源于我 10 多年的学生生活和另外 16 年的工作生活,而绝非照搬照抄谁的东西。因为你们会发现,所有网上内容,都没有我的这些东西,全属独创。我考上的副科,考上的副县,每一次考试都全是大学本科以上的人竞争,比例全都超过 100 比 1,巨大的压力让我至今回想起来刻骨铭心,也让我一阵阵后怕。一些根本未参加考试的专家,总把它说得轻飘飘的,好像学的刻苦就一定可以上,培训得好就一定可以上。 都是废话。尽管我有着比一般人深刻得多的思考,但我 还是得老老实地承认:我们必须科学地看待考公,八个字是准确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可许多人连人谋的部分都没谋好,都没有尽到自己的心,却寄希望于天,
27、那不是痴心妄想么?有人看了我的文章,说膜拜不已!称我是专家。我说,我从来不敢称专家,我是一名普通的、年纪有点老的公务员而已。11听同学说,考试很黑暗,自己都有点怯了。我回答说:“是很黑暗,因为都是几百人甚至几千人抢一个位子,所以,前途是黑暗的。但考试又很公正,道路是光明的。考不上的人占了 98%以上,可没有任何人承认自己是笨蛋!我在人事考试中心工作8 年,考入市政府工作 5 年,考入市粮食局任副职,阅过 3 次试卷,以我的亲身经历、凭我自己的良心来回答你这个问题应该算可靠吧? 许多没考上的,总想找借口来说考试不公平,而不是找内行问答案 。你随便找几个考上了的人来问问就知道了。如果你找的是未考上
28、的,一般都会说不公平。而这两种人的比例是几百比一甚至几千比一。所以,说不公平的人会占 98%以上哦!但真理常常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上只是申论的基本知识。起到一个对被专家们引入歧路的同志们进行拨乱反正的作用。但决不是弄懂了以上知识,就可以考高分了。想考高分的,还得靠你的悟性,来领悟以下内容。有许多考上了的、现在已身为公务员的同志可能会说:狗屁,我当初没有这些理论,不照样考上了么?我不得不承认你说的是事实。或许是你的竞争对手根本就不够强大,或许是你的方法,正好与之不谋而合。 亮剑中的李云龙,狗屁打仗的理论都不懂,不照样打胜仗么?好理论都是为实践服务的,必须要在实践中得心应手地、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9、和运用,才是好的理论。纯粹没有理论,你能灵活地运用,一样的效果。真能那样,不学也罢。十、申论得高分的思考方式(考第一的思维方式)(一)向什么人学习谁是真正的内行?姚明和孔令辉打球,谁赢?你问:孔令辉是谁?建议你趁早不要考公了。因为你是一个标准的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贤闲书的书呆子。你肯定会问:“打什么球? ”篮球肯定是姚明赢,乒乓球肯定是老孔赢。如果打羽毛球,那就难说。12斧头有几斤重?教授不知道,我也不知道。估计谁会知道?木匠。写申论谁是内行?北大教授,还是已考上的公务员?还是搞到胡子头发都白了的老公务员?即使是北大教授,请问他的专业方向是什么?你听说过有专门研究申论、行测而被评上
30、教授的么?我们中国大学里哪个学院开设过行测课、申论课?这一问,都明白了,全国大学没一个开这门课,自然就没一个专门研究它的教授。所有给我们的东西,就是申论考试大纲 197 字(见前面红字处)。大家都靠猜、蒙。因此,孔丘虽圣,入于泽而问渔夫,入于林则问樵夫。毛泽东说:枪杆子里面出政权!邓小平说:管它黑猫白猫,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李忠荣说:管它木匠鞋匠,考上公务员的就是内行!每一个考上的公务员,都是他那个职位的 No.1。没有神,你自己就是神!没有权威,你自己就是权威!但我们得学会借鉴,在借鉴的基础上,拿出自己的优点,最终达到超越对手。在黑暗里有人领路要比自己摸索快很多!成功的人向别人学习经验 失败
31、的人向自己重复经历!向真正的内行学习先胜而后战。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孙子兵法说:先胜而后战。谚云:先知三天,富贵十年。有一项重要的个人能力,叫想象力。就是在事情尚未发生时,能凭空想像出活生生的现场。并凭想像向推理迈进。例如福尔摩斯探案集中,福破案的主要能力13就是想像与推理。我们干任何事情,一个高明的人,都是先想像,根据想像的未来情景提前作出应对准备。这样才能在事情发生时占尽先机,先胜而后战。解放初期,一次公开答记者问,外国记者问周恩来:请问中国现在还有妓女吗?周恩来回答:有。与会人员都大吃一惊,因为解放初经整治,国内已取缔了妓女,并作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向世界广为宣传了的。周恩来说:中国大陆
32、是没有了,但台湾还有。这是一个两难命题。如果回答无,那么记者就会说台湾还有,难道台湾不属于中国么?如果回答有,你们不是宣传说已全部取缔了妓女么?当年,我国靠自己的技术,打下了美国支援台湾的无人驾驶高空侦察飞机,举国欢庆。陈毅参加记者招待会,有记者问中国是怎么把那架飞机打下来的?陈毅做了一个撑衣篙的动作,说:“我们用竹竿子把它 捅下来的!”像这么机智、敏锐的回答,让我们佩服不已。心想,真是伟人啦!一次主持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让我弄懂了这种机智的来源。开发布会前,所有记者们可能会提的问题,我必须全部想到,并做好回答预案。真是碾转反侧,想了几天,但并没有形成文字,而是烂在肚子里。为了怕记者乱提问,搞
33、得新闻发言人不好回答,我还将问题逐条发给记者。除了记者配合你提的问题外,如果是对外的,你还得预想敌对势力记者会提一些什么样尖锐的问题。所以,每一次新闻发布会前,秘书班子必然会提供好多资料以备回答用。像取缔妓女、打飞机技术这样一些敏感问题和涉密问题,事前发布人都会想到,怎么回答都心中有数,而不是临时机智。更何况周恩来等人的逻辑思维非常严密。公务员考试,从它公布出来的公告里面,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东西,然后作好充分的准备,在考试之前,胜负已分,考试不过是最后必须要走的一个过程罢了。请同学们正确理解我的话,我希望你们能 100%理解我的话,而不是1499.9%的理解,否 则,就会是廖 误的,
34、而真理和谬误只有一步之遥。公考中,笔试和面试同样重要。许多人都抱有这么一种思想,我不过笔试就没机会进面试,那么平时学习、训练面试能力有什么用呢?到时没有用武之地。面试时反映的是一个人长期以来养成的气质、思维、表达能力、临场表现能力等等的综合素质,决不是一天两天、几个月能练出来的。我们要想考上的话,就得平时就注意训练面试的能力。否则真上了面试场时,那时胜负是早就决定了的,绝对没有奇迹出现。当你们觉得一个平时表达能力、思考能力都不怎么样的人,最后居然考上了公务员,就认为是奇迹。其实是你们对他本人没有进行深入了解。我就看到许多人,笔试中考高分,第一名,最后面试时掉下来,而且是每次面试掉下来。许多人天
35、天关心什么时候考,哪里考。既然公考已成为一种常态,年年皆有考日。问题关键是考时你能否胜出。江总说:敢打必胜!打有准备之战!公考知识全在平时的积累。所以,我主张同学们平时多看毛邓江胡选以及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论述与辅导材料,而少看什么申论之类的文章。厚积才是正理。所以,真正想考公的,不是一、两月的复习,而是平时注意积累,训练自己的思维和能力。至少一年复习时间才能慢慢培养出你的能力来。许多人想通过一个培训班,几天的讲课时间,达到一个什么程度,那都是异想天开。笔试如此,面试也如此。(三)只有胜负,没有平局的竞争思维。公务员考试与战争一样,与奥运赛场一样,只有胜败,没有平局。所以第二名没用,必须争第一名。
36、有许多人进入了面试,就开始沾沾自喜,认为这次考个第二第三名,下次一定能成。其实,第二名第三名成为最后的第一名,相当难。与前一次考试没有必然联系。(四)细微差别会导致巨大的差异。许多同学把考上公务员的人看得像神仙,认为他们比自己高出一大截,高高在上。15其实,他们也是普通人,也许就是某一方面稍稍比你强那么一丁点,也许就是细节更注重一些,也许什么都一样,就是运气好一点罢了。但极其细小的差别,会带来巨大的不同。细节决定成败。这不仅仅是公考中的独特现象,生意场上、其他方面都同此理。以一个产品为例,假如甲乙产品价格相同,都是 99 元,但乙产品某一方面比甲强,具有优势,价值可达 100 元,但同卖 99
37、 元。请问,你是消费者,你会买哪件?肯定是乙产品。那么,甲就卖不出去。乙实现 99 元价值,甲是 0 元。但它们二者的差别难道是 99元么?肯定不是。但它们在商战中,差别却是 99 元。体育赛场上亦然。蒋承稷与刘翔,一个是游泳的第二名,一个是跨栏跑的第一名,都是中国人闯入黑人领域的开山鼻祖。但差距何其大也,刘翔年收入几千万是小菜一碟,蒋承稷现在是无名小卒。在秋天的赛季里,有两匹马,名叫星期天和戈尔,被公认是发挥最出色的。在普克杯中,这两匹马都奋力冲向终点,超过其他马有一个马身的位置。电子记录牌显示,星期天获得了胜利,但仅比对手快了一个鼻子那么一丁点儿。在这项赛事里,星期天获得了 50 万美元的
38、奖励,再加上总成绩第一 100 万美元的奖金,共得了 150 万美元。而第二名戈尔,只得到了 6 万美元。星期天得到的是戈尔的 25 倍。那么星期天真的比戈尔快 25 倍吗?这就是微小边缘原理在起作用。也许只是多一点点的训练,也许只是多一点点的奋争,也许计划方法好那么一点点,也许所有这些因素或者还有其他更多的原因,每一项几乎都是微不足道的,然而,把这些加起来,优势和利益将让你难以置信。0.5 分是个相当重要的东西。我两次成功的笔试,一次 60.5,一次 70.5,分数都不高,可名次却不低。记得非常深刻的是第一次考副科:我用七天时间,复习了全部的法律书籍,而考试只出了一道法律题,是 0.5 分。
39、我不知道我捞不到这 0.5 分会是什么结果。100 分,除去一个最高分 80 分吧,除去最低分 30 分,真正考试的得分,相差就 50 分,这 50 分 2000 人分,一分里面有 40 人平行,而除开极高分和极低16分,一分里面一般相同的会达到 60-70 人,高 0.5 分就决定胜负。当我向同学们讲,我考试前,曾经研究过粗细不同、出水流畅度不同的十几支水芯笔在 60 克、70 克、80 克纸上分别写字,然后选择适合于考试用的笔这样的细节时,许多同学都觉得好笑,是不是孔乙已的“回字有四种写法” 哟,过于多心了吧!当我告诉同学们,面试之前,我用秒表测我一分钟能念多少字时,许多同学都说,没必要吧
40、!差别是细小的,最后的结果,差距却是十分巨大的。台湾经营之神、台塑集团的掌门人王永庆,小学毕业,他所说的经营八秘诀里面,第一条就是:追根究底,对问题不追究到水落石出,绝不罢休。注重细节,深入到底,才是考公的正确思维。(五)介绍一种正确而高超的思考方法(超越思维)。思维是战略的东西。 战略决定成败,细节影响成败。 当战略都达到同样高度时,细节决定成败。这种方法应用于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和申论,或是应用在其他事情上,都可以让你出类拔萃。机会好的话,可以让你成为最终的成功者。所以,学习这种思维不仅仅是写申论、考试,它对于许多事情都是十分有用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你拥有这种思维并付出努力的时候,你在任何
41、领域都可以出类拔萃,成为最终成功的极少数的佼佼者。所以,不管你想不想考公务员,只要你在这世上生存,想付出少而收获多的话,就得好好学学思维方式。找工作、做生意、当公务员、干别的任何事情,道理都相同。学通了,都会干得好。正是这种思维方式,才能分出人的层次高低。说一个人是高层次低层次,是高素质低素质,其根本的区别在于思维方式的区别,是一个人内心深处深层次的东西,是能力。行政职业能力测试,不是考你记忆水平,不是考你知识水平,实际上就是考你的能力。申论,也是考能力。这种思维是在激烈的竞争中,最终决定成败的根本因素。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是多年学习、工作、思考的结果。17我用具体的事
42、例,逐步说明这种思维方式。听这一节的时候,你们要高度集中,高速动脑,会比较吃力,因为它要靠感悟。演员唐国强,在演技上很有成就,书法上造诣也很深,据说在当今书法界排名第九。在荆州拍摄万历首辅张居正时,有记者问他做演员和学书法之间有什么联系,他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说 在地面之上,万事万物靠什么联系起来?”记者回答: “空气。 ”“那么在地表之下呢?”那记者想了想,说是地下水。“再往下,一直深入到地层的最深处,是什么 联系在一起?”“岩浆。 ”唐国强说:“不仅是当演 员,学书法,其实 世界上的好多事情,当你深入地研究,深入到最深处,都是完全相通的,好比岩浆一样。 ”这种最深处是什么呢?就是
43、思维方式。思维方式通了,一通百通,一了百了。由事需研究,才能明白。九方臬相马,说一千里马,是黄色的母马,最后牵回来一看,却是黑色公马。穆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色物牝牡尚弗能知,又何 马之能知也?” 伯乐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 ”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一个思维高超的人,会在常人未看见之前先见,会深入到人们看不见的深处去思考这种超人一等的思考方法或者说思维方式,我把它叫做超越思维,照抄社会主义理论,我又把它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即初级阶
44、段,叫全面思维;第二阶段即高级阶段,叫超越思维。1、全面思维包括全部因素分类、对立思考、换位思考三个方面。是超越思维的初级阶段。18下面我分别举例,一一说明这三个方面。全部因素分类,以考申论为例。想把申论写得得高分高高高分最高分,该怎么写?你就得考虑与得分相关的全部因素。按事物的逻辑顺序分类应该是:出卷者(及其给出的标准答案)、应考者(及其竞争对手)、阅卷者(及其判卷标准)。一般考生、占 90%以上的考生,老是在想申论该怎么写,如何写好申论。老是认为一个内行的老师就应该教我申论到底怎么样写。可我不是这么想的。首先,考虑出卷者是怎么出卷的,他会定一个什么样的评分标准。我最初阅一份卷是 07 年从
45、农村村支书中招考乡镇公务员,按分工,只阅一道题。题目是这样的:甲农民将一块鱼塘和乙农民的水稻田在友好协商的情况下互换。可是,两年后,水稻田不仅不收税费了,而且还有种粮补贴,而鱼塘因为市场原因发生亏损,并还要交特产税。乙农民就想再换回来或者甲农民给乙农民一些补偿。但两人商量不下来,就来找你,你作为村支书,如何处理这事?(10 分)按我的理解,无非就是村支书把两人请到一起,摆事实讲道理,让他们两人达成一致意见,把这个事平和地处理下来啰。可标准答案是:1、双方协商 2、村委会调解 3、仲裁 4、上诉法院。许多人都是按我所想的方法来答的,我只能给他们 2.5 分,如果字写得好,又还答得长的,给 3 分
46、。而有极少数人答了其中三点,甚至四点全答,我就给他 10 分。你们可能会说,这题出的不科学,任何人都会按第一种方法来答的。但反过来,这么不科学的题,却有人答全对。这就让我想到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作为考生,事前思考出题者意图。他到底想考你什么东西,他会弄出一个什么样的标准答案来。申论审题和拟题目,自选角度到底选什么角度,核心就是要洞悉申论的本质,揣摩出题者的本意。比如:刘翔退赛,你对这件事是怎么看的?19你可能答得是你自己的真实想法,但是,所有的笔试或者面试,问你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实际上是:考官说,你猜猜,对这一问题我是怎么看的?你猜对了,我就有奖。猜对了一点,给你砸一颗金蛋;猜对了两点,给你砸
47、两颗金蛋;要是你全部猜对了,我就把金蛋全给你,还把女儿嫁给你!嘿嘿那么申论到底想考你什么东西呢?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测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申论材料通常涉及某一个或某几个特定的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要求应试者能够准确理解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全面分析问题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并能在把握材料主旨和精神的基础上,形成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思路或解决方案,准确流畅地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而许多专家教你热点问题、万能八条,这能与给定材料挂上钩么?只有学会分析材料的方法,才是正道,是一条走向胜利的康庄大道。再以 07 年申论题“
48、命脉 ”为例。 “土地是什么什么的命脉”土地上可以种什么东西?全部因素分类:种粮食、经济作物、树、房子。引申:1、粮食是我国人民生存的命脉;2、经济作物是农业、第一产业,而后继工业是以第一产业为原料的,因此,又是国民经济的命脉;3、树可以改善环境,是生存环境的命脉;4、房子不能种在屁股上,得种在土地上,所以,是城市发展的命脉。再看看一些考生,除了土地与粮食相关,就想不出其它的了。最后当然只能提出一个拼了老命来保耕地这样一个片面观点,而不是综合利用土地、重点保护耕地这样的全面观点。能提出这样的论点,你不得高分才怪。阅卷者虽然不很行,但看的卷子多了,知道谁高谁低还是不成问题的。我虽然不会跳水,但看
49、电视给跳水运动员打分还是和评委基本一致的。对立思考20任何事物都有两面,用先人的话说:辩证思考。为了更加浅显易懂,我给它取个名叫对立思考,即水火不相容的两个对立面。想当年上高一时,我一篇应考作文得了最高分。题目是谈幻想。许多同学都说幻想是进步的阶梯,一切现实的进步都与幻想分不开,如嫦娥奔月与宇宙飞船等等。我除了写它积极的一面外,还另外写了它消极的一面,并举个例子说:有个学生住在 6 楼,一天上学迟到了,他就幻想从窗户里飞到学校,结果摔死了。我怎么也看不出自己的作文好在哪儿,但老师却给了最高分。后来一想,明白了,别的学生直线思维,片面思考。作为高一的学生,能这么思考问题,难能可贵。换位思考05 年副县考作文题:有一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抬轿时就小心翼翼,每走一步都非常仔细认真,生怕踩到泥水里。可一不小心,还是踩到泥水里了,他心想:反正已经弄脏了,已经不是新鞋了,便不管不顾,在泥水中乱踩乱蹋。题目自拟,写篇千字文。先用用对立思考法,也就是辩证思考,凡事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说轿夫穿了新鞋,应该小心谨慎,走好自己的每一步。另一个方面,是要是不小心,走错了路,该怎么办呢?改嘛。听这题的意思,好像着重在第一方面,谨慎走好每一步。下面开始换位思考。我们是考生,考官是谁?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