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 北京各区初三化学一模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汇编东城区物质组成和变化分析32 (5 分)甲 、 乙 、 丙 、 丁 均 为 常 见 物 质 , 由 碳 、 氢 、 氧 、 硫 4 种 元 素 中 的 2-3 种 组 成 。(1)甲是一种液体,质量分数为 98%的甲的溶液具有强烈的腐蚀性,甲是_。(2)乙是一种温室气体,其水溶液显酸性,乙是_。(3)丙是一种氧化物,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乙。丙在高温条件下,能吸收导致酸雨的气体丁,并生成乙和一种单质,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4)已知:Fe + Fe 2(SO4)3 3FeSO4。如图所示,将生锈的铁丝放入烧瓶,打开 K,向烧瓶中加入一定量
2、甲的稀溶液后,关闭 K,看到烧瓶中的固体完全消失,烧杯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此时烧瓶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组成可能的几种情况是_(填字母序号) 。A只有 FeSO4 BFeSO 4 和 H2SO4 CFeSO 4 和 Fe2(SO4)3 DH 2SO4、FeSO 4 和 Fe2(SO4)3西城区32 (5 分)甲、乙、丙、丁、戊五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氯、钙 6 种元素中的 23 种组成。(1)甲的溶液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甲是 。(2)向乙的溶液中放入铁钉,会有气泡冒出,一段时间后还能观察到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如图所示,分别取少量丙、丁、戊三种白色固体于 A、B、C 三支试管中
3、,进行如下连续实验。步骤 1:加入一定量水充分溶解,A 中固体不减少,B 和 C 中的固体消 失;步骤 2:再滴加几滴酚酞溶液,振荡,A 中无明显现象,B 和 C 中无色液体变红;步骤 3:继续加入一定量乙的溶液,A 和 B 中产生大量气泡,B 和 C 中红色褪去。 分析: 丙和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若步骤 3 中,B 和 C 所得溶液除酚酞和水外,还一定含有一种相同的物质,则丁和戊分别是 。海 淀 区32(5 分)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1)起初,人们从盐碱地和盐湖中获得纯碱,但远远不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纯碱的化学式为 。(2)1791 年
4、,“路布兰制碱法”取得专利。该方法以硫酸、氯化钠、木炭、白垩石(主要成分为 CaCO3)为原料,但在 20 世纪 20 年代后被淘汰。因为生产过程中释放出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分子结构示意图如右所示。该气体遇空气中的水蒸气易形成酸雾,腐蚀金属设备。该酸雾腐蚀金属铁的化学方程式为 。(3)1861 年,“索尔维制碱法”问世。该方法是在用氯化钠溶液吸收两种工业废气时意外发现的,反应后生成碳酸氢钠和氯化铵(NH 4Cl),再加热碳酸氢钠即可制得纯碱。氯化钠溶液吸收的两种气体为 (填字母序号)。ACl 2 BNH 3 CSO 2 DCO 2(4)“侯氏制碱法” 由我国化学工程专家侯德榜先生于
5、 1943 年创立,是“索尔维制碱法”的改进,大大提高了原料的利用率,至今仍为全世界广泛采用。用下图所示装置可以模拟“加热碳酸氢钠A B C制得纯碱”的过程。当观察到 B 中出现浑浊时,停止加热,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 A 试管冷却至室温,向其中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测得溶液的 pH=5,则该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朝阳区32 (5 分)下列是初中常见物质,由下表中元素组成。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氯 钠 铁元素符号 H C O Cl Na Fe(1)A 溶于水形成黄色溶液,其化学式为 。(2)B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物,是化学实验室的常用燃料,写出该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C
6、和 D 是常用的灭火剂,D 与 E 反应能生成 C,写出 D 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时,打开止水夹,丙中水流入丁中,乙中有气泡冒出。若甲中盛有溶液 F,乙中盛有含酚酞的 E 溶液,实验时观察到乙中溶液变为无色,则溶液 F 为 。充分反应后乙中溶质的可能组成为 。丰台32.(5 分)甲、乙、丙 3 种常见物质,由氢、氧、氯、钙、铁 5 种元素中的 23 种组成。(1)甲俗称熟石灰,其化学式为 。(2)乙溶液有刺激性气味,与固体丙反应后溶液变黄,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试管中盛有某红色溶液,滴加甲溶液,溶液变浑浊;再加入过量的乙溶液,观察到产生无色气泡,溶液又
7、变澄清,且由红色变为无色。试管内最初盛放溶液的溶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溶液变浑浊的原因 。最终所得溶液中溶质的组成为 。石景山区32 (5 分)物质由元素组成,请根据 H、C、O、Cl 、Ca、Na、Fe 七种元素回答下列问题。(1)某固体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组成该固体的元素为_。(2)A、B 两种物质分别由 1 种或 2 种元素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A 物质的化学式为 。 B 中滴加稀盐酸,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如 右 图 所 示 , 打 开 止 水 夹 和 胶 塞 , 向 放 有 少 量 固 体 C 的 甲 中 加 入 足 量D 的 溶 液 , 塞 紧 胶 塞 , 观 察 到 甲
8、 中有气泡,乙中溶 液 变 浑 浊 。 关 闭 止水 夹 , 甲中无色液体流入乙中,乙中有气泡产生,浑浊液变为无色溶 液 。 乙中溶 液 变 浑 浊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甲 中无色液体流入乙中时所含溶质可能的组成为 。顺义区29.( 5 分)甲、乙、丙、X 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转化关系如下: 甲 乙 丙 X X物质 A B滴加的物质 稀盐酸 稀盐酸现象 生成浅绿色溶液和一种可燃性气体 生成黄色溶液(1)若 X 仅由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组成,甲是一种单质。丙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有_(写出一点) 。甲 乙的反应条件为 _。 (2)若 X 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丙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 丙的
9、化学式为_。甲 乙的化学方程式为 _。向乙的水溶液中通入 X,化合产生丙,下列关于甲、乙、丙的叙述正确的是_(填字母序号) 。A甲、乙、丙均由三种元素组成 B用酚酞试液可以鉴别甲和乙C丙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甲可用作食品干燥剂通州区32 ( 5 分 ) 现 有 A、 B、 C、 D 四 种 没 有 标 签 的 无 色 溶 液 , 分 别 是 稀 盐 酸 、 碳 酸 钠 溶 液 、 澄 清 石 灰 水 、氢 氧 化 钠 溶 液 中 的 一 种 , 为 了 鉴 别 它 们 进 行 以 下 实 验 , 实 验 步 骤 及 现 象 如 下 :(1)先分别取少量的四种溶液样品于洁净的试管中,再分别向四种
10、溶液中滴加适量紫色石蕊溶液,结果 A 溶液显红色,B、C 、 D 溶液显蓝色;(2)B、C 溶液混 合后有白色沉淀产生,根据现象回答下列问题:A 和 D 溶液中溶质分别是_ _(用化学式表示) ;B 和 C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_;(3)怀柔区31 (5 分)A 、B 、C 为初中常见物质,它们由氢、碳、氧、铁、钙中的两种或三种元素组成。(1)A 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2)B 是一种氧化物,遇稀盐酸形成黄色溶液,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C 是一种白色固体,含有三种元素,取其一定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触摸试管壁发烫,试管内有白色不溶物,向试管内滴入 2-3
11、滴无色酚酞后变为红色,再向试管内加入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白色不溶物溶解,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试管壁发烫的原因是 。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最终试管内溶液中溶质可能是 。房山区32 (5 分)甲、乙、丙、丁 4 种常见物质,由氢、碳、氧、钠、钙 5 种元素中的 13 种组成。(1)甲是一种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甲的化学式为 。(2)乙用于玻璃、造纸、纺织、洗涤剂的生产。乙的俗称为 。(3)气体丙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Cl-H+H+Cl-OH- Na+Na+Cl- aa稀盐酸(4)丁由三种元素组成,用乙和丁完成如下图所示实验。用化学方
12、程式表示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 ;原滤液中溶质的组成是 。平谷区32.(6 分)下列字母 AH 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由氢、碳、氧、氯、钠、钙、铁中的 23 种元素组成。(1)A、B 常温下均为液体,A 分解可得到 B 和一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体。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C、D、E 均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 C 与 D 溶液反应得到黄色溶液;C 与 E 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 F,E、F 组成元素相同。C 与 D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C 与 E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向无色的 G 的溶液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再向其中滴加 H 的溶液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仍呈
13、红色,然后加入过量的 D 的溶液,沉淀消失产生气泡并得到无色溶液。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产生白色沉淀的原因_。最终得到的无色溶液中的溶质为_。门头沟区32.(5 分)有 A、B、C、D、E 五种物质,它们由氢、碳、氧、钠、氯、钙中部分元素组成。其中,C、E 由两种元素组成,A、B、D 由三种元素组成。某实验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实验中的每一步均有明显现象。其中,紫色石蕊溶液遇 C 溶液变红,C 溶液与 A、B 反应时均产生无色气体。A 溶液与 D 溶液、E 溶液反应时均产生白色沉淀,且反应类型相同。(1)A 溶液遇无色酚酞溶液变红,则 A 溶液一定呈 性(填“酸”或“中”或“碱”) 。(2)A 溶液与
14、D 溶液反应时产生白色沉淀的化学式是 ,D 的常见用途有 (写出一条即可) 。(3)C 溶液与 B 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紫色石 A 固体 B 固体 蕊溶液C 溶液无色酚 D 溶液 E 溶液酞溶液 蕊溶液A 溶液(4)在 A 溶液与 D 溶液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 C 溶液,测得反应后的溶液 pH 7,则反应后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 。延庆区32.(5 分)AG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 由氢、碳、氧、钙、铁 5 种元素中的 1 种或几种组成。物质之间的部分反应及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图中“”表示转化关系, “”表示相互反应。已知 A 是维持生命活动的气体单质,F 是一种红色固体,B、D 、 E、F
15、 都由两种元素组成,C 由三种元素组成。(1)F 的化学式为_。(2)CB 的化学方程式为_ 。(3)下图是 A 与 E 反应的 微观示意图,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4)D、E 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_。(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 AD 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 与 D 的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鸡蛋保鲜 E 与 F 反应过程中各元素化合价均没有改变 G 发生缓慢氧化得到 F 燕山区30 (5 分)A、B、C、D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四种物质存在如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A + B C + D。(1)若 A 是胃酸的主要成分, D 是水,请写出符合该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2)
16、若 A、C 均是含同种元素的非金属氧化物,且 A 有毒性,D 能被磁铁吸引。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若 A、C 是都是金属单质, B 为蓝色溶液, 请写出一个符合要求的化学方程式:,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都是 。(4)若 A 的俗称为纯碱,C 的俗称为烧碱,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答 案东 城32 (5 分) (1)H 2SO4 (2)CO 2 (3) 2CO + SO2 2CO2 + S (4)ABCD西 城 32 (5 分)(1 )H 2O2 (2)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Fe + 2HCl FeCl2 + H2(3) CaCO 3 + 2HCl CaCl2 + CO2+ H2O Na
17、2CO3、NaOH海 淀32(5 分)(1)Na 2CO3 (2)Fe + 2HCl = FeCl2 + H2 (3)BD (4)2NaHCO 3 = Na2CO3 + H2O + CO2 HCl 和 NaCl朝 阳32.(5 分)(1)FeCl 3 (2)C 2H5OH+3O2 点燃 2CO2+3H2O(3)CO 2+2NaOH=Na2CO3+H2O (4)盐酸 酚酞、NaCl;酚酞、NaCl、HCl丰台32.(1)Ca(OH) 2 (2)Fe 2O3+6HCl=2FeCl3+3H2O (3)碳酸钠和酚酞Ca(OH) 2+Na2CO3=2NaOH+CaCO3HCl、NaCl、CaCl 2石景
18、山32 (5 分)(1)C 和 O (2) Fe Fe2O3 + 6HCl= 2FeCl3 + 3H2O (3)Ca(OH) 2 + CO2 = CaCO3+ H2O HCl、CaCl 2 或 HCl、NaCl顺 义30 (5 分)(1) 灭火 点燃、氧气不充足(2) NaHCO3 2NaOH + CO2 = Na2CO3 + H2O C通 州32 (2) HCl、NaOH Na 2CO3+Ca(OH)2CaCO3+2NaOH(3) NaCl、 NaOH;A H 2O怀 柔31 (5 分)(1)CH 4(2)Fe 2O3+6HCl=2FeCl3+3H2O(3) 氧化钙溶于水放热 CaCO3+2
19、HCl=CaCl2+H2O+CO2CaCl2 或 CaCl2、HCl房 山32. (1)H 2 (2)纯碱(苏打) (3) (4) Ca(OH)2 + Na2CO3 = CaCO3+ 2 NaOH Na2CO3 和 NaOH平 谷32(1)2H 2O2 2H2O+O2 Mn(2) Fe 2O3+6HCl2FeCl3+3H2O Fe 2O3+3CO 2Fe+3CO2 高 温(3)Ca(OH) 2+Na2CO3CaCO3+2NaOH NaCl、CaCl 2、HCl 门头沟32 (5 分) (1)碱(2)CaCO 3 改良酸性土壤(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得分)(3)CaCO 3 + 2HCl=CaCl2 + H2O + CO2(4)HCl、NaCl、CaCl 2延 庆32.(5 分) (1)Fe 2O3 (2)CO 2+Ca(OH)2=CaCO3+H2O (3) (4)分子不同 (5)燕山区30.(1) (2) (3) ;置换反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