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孟子荀子对孔子孝道观的继承和发展.pdf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52045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66.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荀子对孔子孝道观的继承和发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孟子荀子对孔子孝道观的继承和发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沧 桑 2 0 0 6 5C A N G S A N G孔 子 身 后 儒 家 在 继 承 的 基 础 上 也 对 孔 子 孝 道 观 有 了 一 定 程度 的 发 展 。 在 先 秦 时 期 , 以 孟 子 、 荀 子 的 贡 献 为 最 。孔 子 的 孝 道 观 主 要 体 现 在 要 “ 养 ” , 要 “ 敬 ” , 要 合 “ 礼 ” , 要“ 隐 ” , 也 要 “ 几 谏 ” 等 几 个 方 面 。 “ 事 父 母 , 能 竭 其 力 ” ( 论 语 学而 ) 。 竭 尽 全 力 去 “ 养 ” , 但 “ 至 于 犬 马 , 皆 有 能 养 。 不 敬 , 何 以 别乎 ?

2、” ( 论 语 为 政 ) 做 到 “ 敬 ” 还 不 行 , 还 得 让 父 母 安 心 ,“ 父 母在 , 不 远 游 , 游 必 有 方 ” ( 论 语 为 政 ) , 父 母 有 了 过 错 , 子 要 为 其“ 隐 ” ,“ 父 为 子 隐 , 子 为 父 隐 , 直 在 其 中 矣 ” ( 论 语 子 路 ) 。 隐 了以 后 , 又 为 了 使 父 “ 身 不 陷 于 不 义 ” ( 孝 经 谏 诤 章 ) 还 要 “ 几谏 ” , 父 母 不 听 , 你 还 不 能 埋 怨 ,“ 事 父 母 几 谏 。 见 志 不 从 , 又 敬 不违 , 劳 而 无 怨 。 ” ( 论 语

3、里 仁 ) 父 母 身 前 要 孝 , 父 母 身 后 也 要 行孝 , 而 且 要 合 于 礼 。 “ 生 , 事 之 以 礼 ; 死 , 葬 之 以 礼 , 祭 之 以 礼 。 ”( 论 语 为 政 ) 当 子 贡 为 了 节 省 要 减 去 饩 祭 用 羊 时 , 他 说 :“ 赐也 , 尔 爱 其 羊 , 我 爱 其 礼 ” ( 论 语 八 佾 ) 。 甚 至 父 亲 生 前 的 志 愿在 三 年 内 都 不 能 违 背 ,“ 父 在 , 观 其 志 ; 父 没 , 观 其 行 ; 三 年 无 改 于父 道 , 可 谓 孝 矣 ” ( 论 语 学 而 ) 。 这 就 是 礼 记 祭 义

4、 中 所 说 的 :“ 众 之 本 教 曰 孝 , 其 行 曰 养 。 养 , 可 能 也 , 敬 为 难 ; 敬 , 可 能 也 , 安 为难 。 安 , 可 能 也 , 卒 为 难 。 父 母 既 没 , 慎 行 其 身 , 不 遗 父 母 恶 名 , 可谓 能 终 矣 。 仁 者 , 仁 此 者 也 ; 礼 者 , 履 此 者 也 ; 义 者 , 宜 此 者 也 ; 信者 , 信 此 者 也 ; 强 者 , 强 此 者 也 。 ”孟 子 在 某 种 程 度 上 继 承 了 孔 子 的 孝 道 观 , 也 在 某 些 方 面 对孔 子 的 理 论 有 所 发 展 。 孟 子 主 要 强 调

5、 了 在 “ 亲 亲 ” 的 自 然 感 情 的基 础 上 行 “ 孝 ” 。 “ 孩 提 之 童 , 无 不 知 爱 其 亲 者 。 及 其 长 也 , 无 不 知敬 其 兄 长 也 。 亲 亲 , 仁 也 。 敬 长 , 义 也 。 无 他 , 达 之 天 下 也 ” ( 孟 子 尽 心 上 ) 。 他 主 张 孝 应 该 来 源 于 对 “ 亲 ” 的 天 然 之 爱 , 而 不 是 一 种外 界 强 加 于 世 人 的 伦 理 纲 常 。 孟 子 的 “ 孝 ” 更 加 人 性 化 , 更 加 容 易被 人 接 受 和 理 解 。孔 子 说 :“ 父 母 之 年 , 不 可 不 知 也

6、 。 一 则 以 喜 , 一 则 以 惧 。 ”( 论 语 里 仁 ) 其 中 所 包 含 的 就 是 一 种 单 纯 的 , 为 亲 人 的 长 寿 而欣 喜 , 但 同 时 又 因 父 母 年 老 , 而 害 怕 终 有 一 天 要 失 去 他 们 , 所 自然 生 发 出 来 的 矛 盾 心 情 , 爱 亲 之 情 愫 ! 没 有 半 点 强 加 于 人 之 感 。这 也 应 该 是 孟 子 “ 亲 亲 ” 孝 道 观 一 个 重 要 的 理 论 来 源 。“ 亲 亲 , 仁 也 ” , 孟 子 是 不 是 降 低 了 “ 仁 ” 的 要 求 了 呢 ? 其 实 不然 , 孟 子 是 提

7、 升 了 “ 亲 亲 ” 的 地 位 , 或 者 说 孟 子 在 更 高 、 更 深 层 的人 性 论 基 础 上 论 证 并 提 升 了 “ 仁 ” 的 地 位 。 “ 仁 之 于 父 子 , 命也 , 有 性 焉 , 君 子 不 谓 命 也 ” ( 孟 子 尽 心 下 ) 。 还 有 “ 人 性 之 善也 , 犹 水 之 下 也 。 人 无 有 不 善 , 水 无 有 不 下 ” ( 孟 子 告 子 上 ) 。 孟子 认 为 人 有 “ 可 以 为 善 ” ( 孟 子 告 子 上 ) 的 “ 性 ” , 而 “ 性 确 定不 移 地 把 人 的 思 想 行 为 导 向 善 ” 1 。 孟

8、子 的 性 善 论 , 决 定 了 他 会 从更 基 本 更 深 刻 的 人 性 论 角 度 来 表 达 他 的 孝 道 观 。 “ 仁 , 义 , 礼 , 智 ,非 外 烁 我 也 , 我 固 有 之 也 ” ( 孟 子 告 子 上 ) 。 并 且 “ 仁 之 实 , 事 亲是 也 ” ( 孟 子 离 娄 上 ) 。“ 亲 亲 ” 是 为 善 之 始 , 只 有 亲 亲 才 能 孝 悌 , 只 有 亲 亲 才 能 达 到“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 ” ( 孟 子 梁 惠 王 上 ) 。这 与 孟 子 的 “ 四 端 说 ” 是 同 一 个 发 生

9、学 原 理 。 “ 恻 隐 之 心 , 仁 之 端也 ; 羞 恶 之 心 , 义 之 端 也 ; 辞 让 之 心 , 礼 之 端 也 ; 是 非 之 心 , 智 之 端也 。 人 之 有 是 四 端 也 , 犹 其 有 四 体 也 。 凡 有 四 端 于 我 者 , 知 皆扩 而 充 之 矣 。 若 火 之 始 燃 , 泉 之 始 达 。 苟 能 充 之 , 足 以 保 四 海 , 苟不 充 之 , 不 足 以 事 父 母 ” ( 孟 子 公 孙 丑 上 ) 。 “ 恻 隐 之 心 ” 到 “ 亲亲 ” 就 达 到 仁 了 , 孟 子 这 里 只 是 强 调 了 “ 亲 亲 ” 在 为 “ 仁

10、 ” 上 重 要 的开 端 作 用 , 其 最 终 目 的 还 是 要 “ 天 下 平 ” 。“ 亲 亲 ” 是 孟 子 孝 道 观 的 主 要 内 容 , 所 以 其 言 语 中 无 不 充 斥着 可 爱 而 朴 素 的 对 “ 孝 ” 的 理 解 。 “ 君 子 有 三 乐 , 而 王 天 下 不 与 存焉 。 父 母 俱 存 , 兄 弟 无 故 , 一 乐 也 ” ( 孟 子 尽 心 上 ) 多 么 简单 的 要 求 啊 , 所 透 露 出 来 的 正 是 “ 亲 亲 ” 这 自 然 而 不 加 任 何 雕 琢和 文 饰 , 却 是 人 要 最 为 之 宝 贵 的 至 真 情 感 。 还

11、 有 “ 为 不 顺 于 父 母 ,如 穷 人 无 所 归 。 天 下 之 士 悦 之 , 人 之 所 欲 也 , 而 不 足 以 解 忧 ; 好色 , 人 之 所 欲 , 妻 帝 之 二 女 , 而 不 足 以 解 忧 ; 富 , 人 之 所 欲 , 富 有 天下 , 而 不 足 以 解 忧 ; 贵 , 人 之 所 欲 , 贵 为 天 子 , 而 不 足 以 解 忧 。 人 悦之 、 好 色 、 富 贵 , 无 足 以 解 忧 者 , 惟 顺 于 父 母 , 可 以 解 忧 ” ( 孟 子 万 章 上 ) 。 “ 色 ”“ 富 ”“ 贵 ” 都 不 及 在 父 母 膝 下 尽 孝 能 让 人

12、 无 忧 , 在最 亲 近 最 爱 自 己 的 人 面 前 当 然 是 人 生 最 大 的 乐 事 , 多 么 真 切 朴实 的 感 情 表 达 。孟 子 还 说 了 五 不 孝 :“ 世 俗 所 谓 不 孝 者 五 : 惰 其 四 支 , 不 顾 父母 之 养 , 一 不 孝 也 ; 博 弈 好 饮 酒 , 不 顾 父 母 之 养 , 二 不 孝 也 ; 好 货财 , 私 妻 子 , 不 顾 父 母 之 养 , 三 不 孝 也 ; 从 耳 目 之 欲 , 以 为 父 母 戮 ,四 不 孝 也 ; 好 勇 斗 狠 , 以 危 父 母 , 五 不 孝 也 。 ” ( 孟 子 离 娄 下 ) 这五

13、 不 孝 都 是 就 父 母 的 切 身 利 益 和 安 全 而 言 的 , 很 朴 实 , 很 实 在 。在 孟 子 的 思 想 里 “ 大 孝 ” 也 不 过 是 “ 终 身 慕 父 母 ” ,“ 孝 子 之 至 ” 也就 是 “ 莫 大 乎 尊 亲 ” , 最 大 也 不 过 “ 以 天 下 养 ” 。 而 在 孔 子 的 孝 道 观里 却 有 “ 守 孝 三 年 ” 和 “ 三 年 无 改 于 父 道 ” ( 论 语 学 而 ) 等 等 不近 人 情 之 处 。荀 子 也 在 许 多 方 面 继 承 了 孔 子 的 孝 道 观 , 比 如 要 “ 敬 ” 。 在 荀 子 子 道 中 ,

14、 荀 子 借 孔 子 之 口 说 :“ 子 路 问 于 孔 子 曰 : 有 人 于此 , 夙 兴 夜 寐 , 耕 耘 树 艺 , 手 足 胼 胝 , 以 养 其 亲 , 然 而 无 孝 之 名 , 何也 ? 孔 子 曰 :“ 意 者 身 不 敬 与 ? 辞 不 逊 与 ? 色 不 顺 与 ? 今 夙兴 夜 寐 , 耕 耘 树 艺 , 手 足 胼 胝 , 以 养 其 亲 , 无 此 三 者 , 则 何 为 而 无孝 之 名 也 , 意 者 所 友 非 仁 人 邪 ? ” 但 也 是 在 父 母 死 后 , 荀 子 对 孝 的要 求 却 是 比 孔 子 、 孟 子 都 大 大 地 简 化 了 :“

15、 事 生 , 饰 始 也 ; 送 死 , 饰终 也 。 终 始 具 , 而 孝 子 之 事 毕 , 圣 人 之 道 备 矣 ” ( 荀 子 礼 论 ) 。 荀子 说 只 把 父 母 发 送 了 以 后 , 做 儿 子 的 孝 就 算 是 尽 到 了 , 这 在 中 国历 朝 历 代 的 社 会 里 , 也 算 作 最 开 明 最 简 朴 也 是 最 开 明 的 孝 了 !孟 子 荀 子 对 孔 子 孝 道 观 的 继 承 和 发 展闫 建 华摘 要 孟 子 荀 子 继 承 了 孔 子 的 衣 钵 , 与 孔 子 一 脉 相 承 , 在 孝 道 观 上 也 不 例 外 , 但 其 中 不 同 的

16、 地 方 还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孟 子 从 性 善 的 理 论 基 点 出 发 , 重 点 提 出 了“ 亲 亲 ” 为 主 的 孝 道 观 ; 而 荀 子 则 从“ 化 性 起 伪 ” 的 角 度 , 强 调 敬 孝 要 合 于“ 义 ” 。关 键 词 孟 子 荀 子 孝 道 观学 术 探 讨8 6- - 沧 桑 2 0 0 6 5C A N G S A N G荀 子 的 孝 道 观 的 特 点 和 他 的 “ 性 恶 说 ” 分 不 开 。 “ 孟 子 曰 : 人 之 学 者 , 其 性 善 。 曰 : 是 不 然 , 是 不 及 知 人 之 性 , 而 不 察 乎 人之 性 伪

17、之 分 者 也 。 ” ( 荀 子 性 恶 )“ 人 之 性 恶 , 其 善 者 伪 也 ”( 同 上 ) 那 什 么 是 伪 呢 ? “ 可 学 而 能 可 事 而 成 之 在 人 者 , 谓 之 伪 ”( 同 上 ) 。 那 么 什 么 又 是 “ 可 学 而 能 可 事 而 成 ” 的 呢 ? “ 礼 义 者 , 圣人 之 所 生 也 , 人 之 所 学 而 能 , 所 事 而 成 者 也 ” ( 同 上 ) 。 说 到 底 , 荀子 “ 化 性 起 伪 ” 的 主 张 就 是 要 学 圣 人 之 礼 义 。 正 所 谓 :“ 性 者 , 本始 材 朴 也 ; 伪 者 , 文 理 隆 盛

18、 也 。 无 性 则 伪 之 无 所 加 , 无 伪 则 性 不能 自 美 。 性 伪 合 , 然 后 成 圣 人 之 名 , 一 天 下 之 功 于 是 就 也 。 ” ( 荀子 礼 论 )所 以 , 荀 子 在 敬 “ 孝 ” 时 更 注 重 要 合 于 “ 义 ” 。 “ 入 弟 出 孝 , 人 之小 行 也 ; 上 顺 下 笃 , 人 之 中 行 也 ; 从 道 不 从 君 , 从 义 不 从 父 , 人 之 大行 也 ” ( 荀 子 子 道 ) 。 这 与 孟 子 的 主 张 “ 父 子 之 间 不 责 善 , 责 善 则离 , 离 则 不 详 莫 大 焉 ” ( 孟 子 离 娄 上

19、 )“ 责 善 , 朋 友 之 道 也 , 父 子责 善 , 贼 恩 之 大 者 也 ” ( 孟 子 离 娄 下 ) 等 说 有 显 然 的 不 同 。 荀 子还 说 :“ 父 子 不 得 不 亲 , 兄 弟 不 得 不 顺 , 男 女 不 得 不 欢 。 ” ( 荀 子 富国 )“ 得 ” 即 是 “ 德 ” 。 父 子 之 间 无 德 无 行 , 每 天 尔 虞 我 诈 , 不 行 义举 , 做 人 最 基 本 的 道 德 准 则 都 不 遵 守 , 怎 么 谈 得 上 父 子 相 亲 , 父 慈子 孝 ! “ 君 子 处 仁 以 义 , 然 后 仁 也 ; 行 义 以 礼 , 然 后 义

20、 也 ; 制 礼 反 本成 末 , 然 后 礼 也 ; 三 者 皆 通 , 然 后 道 也 。 ” ( 荀 子 大 略 ) 仁 是 向 善 ,爱 人 的 , 但 向 善 并 不 一 定 就 能 为 了 善 , 爱 人 不 一 定 能 爱 了 人 。 所 以具 体 到 行 为 上 , 还 要 用 “ 义 ” 来 判 断 如 何 行 事 。 “ 在 孔 子 心 目 中 , 德行 虽 然 以 仁 为 根 源 , 但 却 表 现 为 对 义 的 直 接 履 行 。 ” 2 当 然 荀 子 的 “ 从 义 不 从 父 ” 还 主 要 是 从 敬 “ 孝 ” 的 角 度 考 虑的 。 “ 孝 子 所 以

21、不 从 命 有 三 , 从 命 则 亲 危 , 不 从 命 则 亲 安 , 孝 子 不从 命 乃 衷 ( 忠 ) ; 从 命 则 亲 辱 , 不 从 命 则 亲 荣 , 孝 子 不 从 命 乃 义 ; 从命 则 禽 兽 , 不 从 命 则 修 饰 , 孝 子 不 从 命 乃 敬 。 故 可 以 从 而 不 从 , 是不 子 也 ; 未 可 以 从 而 从 , 是 不 衷 ( 忠 ) 也 。 明 于 从 不 从 之 义 而 能 致恭 敬 忠 信 端 悫 以 慎 行 之 , 则 可 谓 大 孝 矣 ” ( 荀 子 子 道 ) 。 因 为“ 从 命 则 亲 辱 , 不 从 命 则 亲 荣 ” , 所

22、 以 才 “ 不 从 命 ” 来 符 合 “ 义 ” 的 ,但 这 还 是 比 孟 子 的 “ 不 责 善 ” 要 更 前 进 了 一 步 。与 孟 子 的 孝 道 观 重 “ 亲 亲 ” 到 “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 幼 吾 幼 以及 人 之 幼 ” 再 到 “ 人 人 亲 其 亲 , 长 其 长 , 而 天 下 平 ” 的 一 系 列 推 演相 比 , 荀 子 也 有 类 似 的 一 个 从 义 为 善 的 逻 辑 推 导 。 “ 遇 君 则 修 臣下 之 义 , 遇 乡 则 修 长 幼 之 义 , 遇 长 则 修 子 弟 之 义 , 遇 友 则 修 礼 节辞 让 之 义 ,

23、 遇 贱 而 少 者 , 则 修 告 导 宽 容 之 义 。 无 不 爱 也 , 无 不 敬也 , 无 与 人 争 也 , 恢 然 如 天 地 之 苞 万 物 ” 。 如 遇 到 “ 怪 狡 猾 之 人 ”“ 刑 及 之 而 宜 ” 。 ( 荀 子 非 十 二 子 ) 这 样 , 人 们 遇 事 做 人 时 时 处处 合 于 “ 义 ” , 则 天 下 大 治 , 也 完 成 了 荀 子 的 道 德 理 想 。荀 子 还 提 到 了 在 家 庭 的 道 德 伦 理 规 范 中 , 权 利 和 义 务 的 对应 性 。 “ 君 子 有 三 恕 : 有 君 不 能 事 , 有 臣 而 求 其 使

24、, 非 恕 也 ; 有 亲 不能 报 , 有 子 而 求 其 孝 , 非 恕 也 ; 有 兄 不 能 敬 , 有 弟 而 求 其 听 令 , 非恕 也 。 士 明 于 此 三 恕 , 则 可 以 端 身 矣 ” ( 荀 子 法 刑 ) 。 尽 了 一 定的 义 务 才 能 获 得 一 定 的 权 利 , 否 则 就 是 “ 不 恕 ” 。 “ 恕 ” 者 ,“ 己 所 不欲 , 勿 施 于 人 ” , 做 了 己 所 不 欲 勿 施 于 人 的 事 , 当 然 也 是 一 定 不 合于 “ 义 ” 的 。 这 也 从 一 个 侧 面 说 明 了 不 管 是 让 子 孝 还 是 使 臣 忠 ,

25、都要 合 “ 义 ” 。孟 子 和 荀 子 的 孝 道 观 的 特 点 是 和 他 们 各 自 的 人 性 论 主 张 相关 联 的 。 孟 子 主 性 善 , 人 人 天 生 就 知 道 亲 其 亲 , 长 其 长 , 但 “ 牛 山之 木 尝 美 矣 , 以 其 郊 于 大 国 也 , 斧 斤 伐 之 , 可 以 为 美 乎 ? ” ( 孟 子 告 子 上 ) 人 放 其 心 ,“ 亦 犹 斧 斤 之 于 木 也 ” ( 同 上 ) , 所 以 要 “ 求 放心 ” ( 同 上 ) 以 “ 求 ” 回 为 孝 之 心 。 荀 子 主 性 恶 , 也 就 需 要 有 “ 礼 义 ”来 指 导

26、 并 改 变 人 的 道 德 本 性 , 所 以 荀 子 说 “ 礼 仪 者 治 之 始 也 ”( 荀 子 王 制 )“ 礼 义 之 谓 治 ” ( 荀 子 不 苟 )“ 然 而 孝 子 之 道 , 礼义 之 文 理 也 ” ( 荀 子 性 恶 ) 。 不 过 殊 途 同 归 , 他 们 都 主 张 孝 、 敬 、亲 、 义 , 与 孔 子 孝 道 观 一 脉 相 承 , 同 宗 同 源 , 但 他 们 又 以 各 自 的 理论 特 色 在 儒 学 之 中 占 有 一 席 之 地 , 成 为 人 类 文 化 史 上 宝 贵 的 精神 遗 产 。参 考 文 献 : 1 2 马 振 铎 . 仁 人

27、 道 孔 子 的 哲 学 思 想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出 版 社 , 1 9 9 3 . 2 3 6 , 8 7 .闫 建 华 山 西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责 编 张 文 娟 )学 术 探 讨参 考 文 献 : 1 论 语 为 政 2 孟 子 尽 心 上 . 3 荀 子 议 兵 . 4 论 语 阳 货 . 5 1 3 2 7 论 语 述 而 . 6 论 语 宪 问 . 7 2 1 孟 子 告 子 下 . 8 论 语 里 仁 . 9 1 7 1 9 2 0 论 语 子 路 . 1 0 论 语 学 而 . 1 1 论 语 公 冶 长 . 1 2 1 5 1 6 荀 子 儒 效 . 1 4 孟 子 藤 文 公 下 . 2 2 孟 子 尽 心 下 . 2 3 孟 子 离 娄 上 . 2 4 2 5 荀 子 修 身 . 2 6 苏 霍 姆 林 斯 基 . 教 育 的 艺 术 M . 北 京 : 教 育 科 学 出 版 社 ,1 9 8 0 . 2 1 5 . 2 8 论 语 颜 渊 . 2 9 孟 子 梁 惠 王 上 .王 鑫 山 西 大 学 硕 士 研 究 生( 责 编 张 文 娟 )( 上 接 第 8 5 页 )讣 夭8 7-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