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原讨论之世界文化发展方向小组成员:许鸿博 2013310200619范雪敏 2013310200627张婧茹 2013310200628王 丹 2013310200629郭子辰 2013310200630关于世界文化发展方向的讨论针对上课时老师提到过的世界文化最终会统一还是保持多元化的问题,由于各方观点皆有不同,我小组成员进行了一次讨论。目前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是多元化的,但中国俗话说“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所以最后文化是否归一化我们不能做出绝对的判断,所以也就导致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见。我小组成员中有三人认为世界文化最后会保持多样化,而另外两人则持反对意见。首先,王丹同学认为,不同的环境塑造
2、出不同的文化,衍生出人类不同的信仰和精神寄托,所以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文化,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文化始终呈现多样化:“从远古到现在,人类已经繁衍了几百万年了。这么多年来,人类不停地进化,不停地发展。他们逐渐有了自己的认知和思想,学会了钻木取火,学会了站着走路,在探索中发明了一切对自己有利的东西。他们用他们的智慧创造了一代又一代辉煌。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智慧结晶, ,从这些让人称颂的奇迹中我们能找寻属于他们特有文化和精神信仰。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不论历史如何变迁,他们的精神信仰,他们对先人的敬畏之情,他们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他们对文化的传承之情不变。当今社会的格局,就如同远古时代的春秋战国一样,多足鼎立
3、,每个国家都在为自己谋求更多的利益,但愿是不同的是,多数国家都在尽力去维护和平,而不是挑起战争。尽管如此,大体格局还是相似。现在人几乎都知道的历史: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纵观历史,这是必然的趋势。但如今的世界,未必不是这必然中的偶然。有的人向往一统世界,做王权的霸主;有的人向往着偏安一隅,自得其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也有着不同的信仰。他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受到的文化熏陶不同,塑造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不同,所以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也不可能相同。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行为
4、方式,创造了这个世界的多元化。所谓的文化冲击,大抵是指这个。我个人很喜欢的一档节目是中央七套的乡土 ,这个栏目所呈现的是“乡而不俗,土而不粗”的气质样貌,用诗意生动的画面和平实质朴却带有哲思的语言呈现给观众一道文化大餐,是一个既有浓郁的文化气质又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和诗意空间的栏目。它从文化的视角发掘展现一方水土的民俗、风物和各类民间文化样式,展示民间艺人的绝活绝技以及他们鲜为人知的艺术人生。每次看这个节目,我都能感受到他们那的浓郁的文化氛围,看到那些地方的人们尊重祖先的习俗,并且将它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看到他们为他们的文化而骄傲,我便知道,无论这个世界如何去发展,也没有人能改变他们的骄傲,他们刻
5、在骨头和血液里的精神信仰。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风俗习性和他们很忌讳的事情。如果说政治和经济方面,全球化是必然的。但是国家与民族都有其特色,是不会随着经济的全球化而全球化的.中国不可能放弃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而与国际标准化,国际因为不会向中国的文化看齐.欧洲的文化可能会趋于标准化,这是因为历史原因和地理位置决定的,然而他们也有不同之处.毕竟,经济决定政治与文化,文化也反作用于经济政治。所以在我看来,这个世界未来如何发展,也不能完全统一。从其他小的方面来说,这个世界的魅力正是在于它有着多元且多彩的文化。为什么很多人想要去环游世界,除了各地不同的景色,不同的习俗文化难道不是吸引人类的一个因素吗?如果文
6、化想要合一的话,应该会有很多人去阻止吧同样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这对需要时刻保持新鲜感的人类来说,也太枯燥乏味了。无聊的他们,会日复一日的重复下去吗?年轻人,拥有激情,他们会去创造,会像刚刚开始的人类那样,发展出一种又一种充满创造力和活力,让人推崇的文化。这样,返璞归真,文化又会变得多样化对于多元的文化,人们在探索中发展前进,会找出各种文化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求同存异的同时,也会有所思考和创新,这就又为新的文化起源奠定了基础。在我看来,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会产生越来越多的文化,这些文化,有属于他们自己的特色,融入了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人的思想。可能这其中有我们不赞同的元素,但是我们不能
7、否认它的存在。就拿中国的文化来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有所不同,它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仍是承载着我们的精神寄托,我们将它奉为上帝,可能别人不屑一顾。但它仍是我们的文化,我们视之为珍宝的文化。别人也会这样认为,他们的文化是精华,而我们的是糟粕,所以文化的多样性会一直存在。 ”但范雪敏同学却认为可以大胆猜测世界文化不断呈现出多样性到相对统一再到多样化再到相对统一,如此不断循环下去,一直到一个尽头,也就是世界的尽头大统一。“虽然世界上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语音,文字,服饰,建筑风格,文学风格等等各种文化特色;同一个国家,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
8、民族也有着不同的语音,文字,服饰等等,就拿中国来说,我们有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就算是汉族也有不同的方言。这些现实情况,无论是大到一个世界还是小到一个民族,都在证明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但我们必要要先认识到世界文化的发展历程。世界文化是个广泛的话题,我们取其一小部分去看看它的发展历程。在我国,秦国之前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字,语言和货币,且在此时出现了儒家、道家等百家争鸣的景象,这时候可谓是多种文化竞相争放。秦国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统一度量衡,对尺寸,升斗,斤两,作出整齐划一的规定。秦朝还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
9、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诗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在这时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文化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统一。在此后的各朝代中,随着一国的灭亡,一国的兴起,中国文化不断地兴起衰落,不断地呈现出多样化,相对统一的循环状态。那么以后的世界文化又会是什么样子?随着世界的发展,各国之间不会最后也许会合并。这种合并也许是和平的方式,也许是通过战争。但最后总是要合并。那么也就会出现秦朝的统一文化的情景出现。而人们总
10、会找到在各个领域最有效率的工作方式。就比如生产方式,生产什么东西用什么方法和机器最快,这个肯定会有一个最好的方法和机器。而对于服饰,什么样的服饰穿起来最舒服。那么在各领域和各形式的文化,最后都会统一到一个点上。这就比如无论是化学,生物,物理,不断地研究升入最后都进入到原子、夸克的水平。也无论是语言还是化学还是物理,最后都要归到数学。也就是说,在发展到极致的情况下,就会出现统一。假如再把目光放到更远,当地球不再适合人居住时,人们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建造太空空间站,第二是寻找到另一个星球。无论是何种,人们肯定要把所有东西都统一起来,不可能在空间站上海建立起不同的房子,讲着不同的语言。也不可能在另一
11、个星球上还根据个人需求建立不同形式的房子。总的来讲,世界文化的尽头,也就是世界的尽头。都会归于统一。 ”同样是从中国古代历史出发,两人却得到不同的结论。而许鸿博同学则从中国历史发展中的一些负面影响来看:“事物相异向和,相辅相成,不同事物聚合在一起才能产生新事物,也就是说,多样性有利于事物取长补短,创新发展,单一性使事物没有活力,经常会导致生机窒息。文化多元化是文化创新和创造的源泉。所以多元化的利大于弊,而单一化弊大于利,所以人类文化发展会趋于多元化。我们可以看一下文化统一的一些不良后果,比如思想禁锢,没有创造,如我国的科技一直都领先于世界,但是在元中期以后,由于思想禁锢,八股文的腐蚀,我国开始
12、落后于世界,所以,世界要发展,就要多元化的文化。正是因为不同的文化,世界才会发展,比如古代的中国,不同的文化造就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思想创造不同的技术,所以才有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从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而如果统一文化,禁锢其他的文化,就会造成思想单一,阻碍人类文明向前进步,弊大于利。目前,随着各国文化产的快速发展,文化市场的开发越来越具有全球的性质,国际文化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国家的强势文化产业集团,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高科技的大量投入,丰富的经营经验和花样翻新的文化产品,向全球进军,不断扩大对国际市场的占领,挤压弱势国家的文化发展空间。使得各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加剧。所以文化多
13、元化也有弊,但是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所以多元化趋势是主体。而且,我们再看现在的一些实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局限于物质生活的满足,而提高到了文化层次。并且人们不仅局限于接受自己本土的文化,也对外界的文化感到好奇,所以现代的社会中的文化是多重的,错综复杂的,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无穷的乐趣。现代的社会是开放的,能够接受不同的文化,比如现在中国的街道上有很多肯德基,星巴克,阿迪达斯等外国名牌,电影院有人多外国电影,人们偶尔去吃西餐,美国的百老汇,唐人街等等,都是文化传播的结果。因为文化多元化是社会现实,是我们的主观愿望不能随意改变的。存在的任何东西都有它的合理性,都有支撑它存在的道理。现在
14、文化的特点是多元共存和而不同,融合创新,长期稳定,我们各国人民也在这样多元的环境下和平共处。这是文化最本质的特点,也必定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本质是不会变的。所以文化发展一定会多样化,而不会大一统。而且王丹有说到民族信仰的问题,这个是很有必要注意的。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每个民族都有其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而每个民族文化的核心就是蕴含在文化深层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民族文化的不同,也导致了价值观不同,进而反应了文化的不同。而文化在发展过程中,彼此之间产生冲突,是很正常的。我们应该正视多元价值观的存在以及它们之间的冲突,并以积极的态度接受它,允许多元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并存。这是我们希望和谐发展的要求。
15、 ”再说起文化的形成原因,我们就会想到环境因素的影响。郭子辰与张婧茹两人就是从这一方面考虑的。郭子辰认为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的环境相差很大,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必然导致文化产生差异。 “我认为世界文化最后还是会多元化而不是统一化。所谓多元化就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在继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基础上,兼收并蓄其他国家或民族的优秀文化,从而形成以本国或民族文化为主,外来文化为辅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和谐社会氛围。我们生活的地球上的环境相差很大,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就会导致文化产生差异。著名的“地理环境决定论”认为,社会文化的一切都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虽然这个观点有点片面、极端,但我们也不
16、能因此否定地理环境对人及其文化的影响。其实,自然环境与生产等因素相结合,一直对人们的活动、文化等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如中华民族发源的黄河流域属于大陆性自然环境,事宜农业生产,先祖们便发展了发达的甚至早熟的农业文明,并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宗法家族制度。中国文化中安土重迁、安贫乐道、和合宁静、注重伦理道德等大陆型价值取向,都与这种环境和条件相关。而古希腊则不同:巴尔干半岛和爱琴海的地貌不可能发展出发达的农耕文明,地中海的环境却有利于发展航海业、手工业和商业贸易。这样的自然环境培养了古希腊人海洋型价值品格,进而影响了许多西方民族。正是因为文化的多元化,主体现实利益和需要的多元化、文化现实价值关系的多样性、
17、动态性等基本事实,决定了不同主体的社会价值理想、价值标准不可能完全统一,价值取向、价值选择不可能绝对趋同。有多少文化就有多少种不同的文化价值观,这些文化价值观之间不可能完全重合,不可能相互代替。例如,各个不同的民族有其自身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各种不同的宗教有其各具特色的信仰信念和规范戒律;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有其自身的现实利益和价值追求另外, 和而不同是论语中孔子的一句名言。这一思想认为,世界上的各种文化和民族之间应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彼此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便于共生共长,不同以利于相辅相成。按照这一思想,世界各种文化应在和平竞争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是一个民
18、族的基本象征内含着一个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凝聚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实质。所以每个民族的文化不会因为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交融而归于统一。在世界文化交流中,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乃至对立,经常诱发人们的灵感和创造力,从而导致创新;没有多样和差异,没有相互之间的竞争,就可能没有人类文化的进步。人们可能已经注意到,那些具有生命力的文化总是十分注意在交流中吸取营养,在双方或多方的互动之中寻求启迪之源,寻求创新的灵感。以西方文化的发展为例,无论是中国古建筑对欧洲建筑风格的影响,还是口本绘画对梵高和莫奈的影响,非洲音乐对当代通俗音乐的影响都充分说明,当代欧洲艺术的发展确实得益于这个世界存在的文化差异。目前,
19、基督教的某些派别已直接把中国的气功、印度的瑜伽融合到其修持体系之中,佛教的禅宗、唯识论正在西方心理学说相汇合,东西方思想的交融汇合正在谱写新的历史。 ”但就环境来考虑,张婧茹认为世界文化在不断地发展中最终将会成一个整体。 “不同文化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地理环境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那么我们就需要看看当今世界在环境上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交通越来越发达,世界一体化愈加明显,一片土地上同时有很多不同国家的人民生活,这些人会慢慢融入新的环境,此时环境因素就慢慢弱化,他们形成新的思想,但同时又把自己国家原本的思想文化引入别国,文化就慢慢融合,国与国之间的差异虽然一直存在,却不妨碍大家互相接受他人的传统
20、文化,这样久而久之,所有人会慢慢融合,思想会越来越靠近。就那国内环境来说,中国有 56 个民族,各个民族之间文化差异都存在,也有的相差甚远。但是,现在在我们身边,各个民族的同学或者朋友都有,平时我们不会觉得他们有什么不同,可能也就穿衣、饮食会有区别,就像我常常会到清真食堂吃饭,这种区别我们是可以接受或者忽略的。这样的融合越来越明显,我们这些人数最多的汉族,也越来越多的与少数民族同学交流文化上的不同,增进了解,大多数少数民族同学并不会觉得自己受到其他非本民族同学的歧视或者区别待遇,大家就是一个整体。这样的情况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也都是类似的。虽然现在各国之间差异还比较大,但这也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时间
21、还比较短,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国与国之间联系会越来越紧密,而且现在世界处于一个大环境相对和平的状态,大家也都倡导“世界公民”的概念,将来的我们更有可能会站在整个国际的角度上看问题,世界将融为一个整体。而且,不仅是人类会到不同的环境中居住,我们甚至可以合理地改善,甚至改造环境,以过上更舒适的生活。比如说,虽然中国各个少数民族聚集地的特色民居都还在,但是大多数年轻人也都选择到外发展,越来越多的在城市中生活,而在家乡的特色民居旁也常常出现一些略显现代风格的小复式楼。那么,同样的,各国各地区之间的环境差别也就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中慢慢减小,也就是说造成世界文化多元性的根本原因已经慢慢弱化,甚至不复存在。
22、就拿家居风格设计来说,喜欢国外风情的中国人会把房子设计成地中海风格、哥特风格、欧洲田园风格等,而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会设计成中国传统风格的,这都是非常常见的。还要说的一点就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不同国家人民生活在同一个地方,本国家庭对外国媳妇或女婿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提高,这样,他们的下一代就将在多元的文化中生活成长,他们会学习两种甚至多种语言当作母语,也会学习相应的不同文化思想,等到他们形成自己的思想时,他就会将不同的文化融合起来,这时,文化的融合就会很明显地体现出来。这样血缘与文化的交融会在一代一代人中不断加深,最终成为一体。所以,在环境因素日益减弱的情况下,世界文化会发展成一个整体。 ”从价值
23、观与信仰来看,各个文化想要完全融合确实比较困难,我们目前也只能做到相互包容,但是不同国家结合的后代却又会将不同的价值观融合于一身;就环境而言,虽然这种因素不断在变化,沧海桑田这样的情况发生确实需要太久的时间,而人类也有可能直接发展到外天空,这些我们无法预料;再说社会发展,确实文化思想的碰撞更能促进发展,但是长久的碰撞之后呢?也许火花永远绽放,也许碰撞后相融合。这些不论是外在因素,还是主观判断,全看人类如何拿捏。所以,世界文化会如何发展,应该已经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人类自己手中,我们是想将文化融合,或是保持各国各民族之间的差异,究竟如何对我们更有利,那也只有“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句能回答了,想必短期内一定仍然处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状态,而长期,就要看时间的结果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