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资源环境与政治经济学马原论文2014-5-13郑林壮光华管理学院 1200015924马原论文 郑林壮 1200015924资源环境与政治经济学摘要:随着人类开发自然界的步伐加快,自然界正面临着日益恶化的资源环境问题。西方经济学、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源环境问题的根源。生态乐观主义鼓吹市场和技术进步能够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但事实上,市场化手段和技术进步并没有达到遏制资源环境问题恶化的趋势。资本本义政府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代表,他们只是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保护资源环境,但一旦经济利益与资源环境问题发生冲突时,他们只会站在利益的这一边。只有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关键词:资源环境 政治经济一、 资源环
2、境危机:基本事实根据亚当斯密的描述,在早期社会,大自然保持原貌,那时,人口数量少,且人们满足于基本需求,自然资源富足,人类享用的不过是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的供应。在工业文明之前,人类活动一直处于生态环境的整体可承受范围之内。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人口快速增加,经济活动规模迅速扩张,生态环境被加速损害。到了18 世纪,人们才开始围绕自然资源和环境问题进行探讨 (E.库拉, 2007)。地球正面临全球变暖、气候恶化、臭氧层遭到破坏、冰川消融、海平面上升、热带雨林消失、沙漠化、水土流失、珊瑚礁死亡、过马原论文 郑林壮 1200015924度捕捞、物种灭绝、遗传多样性减少、环境与食物毒性增加、土壤肥力下降
3、、水资源日趋短缺、放射性污染、生物病毒不断增加等等,触目惊心的生态环境危机,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UNDP(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以下同) ,2007 年发布的全球冰雪展望指出,如果现在的气候变暖模式持续下去,到本世纪末,地球冰川覆盖的范围将下降 40%以上,由此导致的洪水、海平面上升、缺乏淡水等问题将影响到全球 10 多亿人的生存。目前海平面上升率为每年 3.1 毫米,而在 20 世纪平均上升率为每年 1.7 毫米。IPCC(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以下同) 第四次评估报告预期,在整个 21 世纪,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幅度在 20 公分-80 公分左右。科学研究的结果告诉我们, “如
4、果燃烧尽所有的化石燃料,甚至仅仅再燃烧剩余储量的一半,地球上所有冰都将融化,并使海平面比今天高出 250 英尺左右 (约翰 贝拉米福斯特 , 2010)”如果格陵兰冰盖分裂并且融化,世界上最低的国家荷兰几乎会全部被淹,所有沿海国家和地区,都将面临灭顶之灾。伴随全球气温上升的另一个可怕变化是气候恶化,近年来,洪灾、旱灾、极端高温、冰雪灾害、飓风、海啸、沙尘暴等异常气候频发,而且,由于气候变暖导致恶性病毒频发,一些曾被控制了的病毒,又卷土重来,一些热带疾病将向较冷的地区扩散传播。IPCC 的报告指出,气候变暖使喜马拉雅山冰川正在消融,可能在 2035 年完全消失,这些冰川所供给的河流为世界一半以上
5、的人口提供饮水,这些冰川的融化会带来巨大的洪水,随后将引起严重的缺水问题。UNDP 的报告也指出,依照目前的速马原论文 郑林壮 1200015924度,中国三分之二的冰川将在 2060 年之前消失,青藏高原冰川是黄河和长江的发源地,它们正以每年 7%的速度消融 (胡鞍钢,管清友, 2009)。2007 年,UNEP 发布的 全球环境展望: 为了发展保护环境 指出,因环境原因导致的疾病占所有疾病的 1/4。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有 30 万人因气候变化而死亡。国际能源机构警告说,若不能遏制全球变暖,每年将在这方面浪费 5000 亿美元。世界自然基金会报告显示,冰川融化导致海平面上升造成的损失
6、将达 28 万亿美元。著名的斯特恩报告指出,如果人类不采取行动,气候变化的总代价将相当于每年至少失去全球 GDP 的 5%-20%,而采取行动的代价,可以被控制在每年全球 GDP 的 1%左右。气候变化是对全球的严重威胁,全球急需做出反应。如果现在就采取强有力的行动,我们还有时间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 (占位符 4)。二、经济理性与生态环境危机主流经济学将经济活动主体抽象为“经济人” ,经济活动遵循经济理性原则,首先,人是追逐最大利益的。斯蒂格勒曾指出,虽然斯密认为人的行为并非唯一地受自利性引导,他在道德情操论中探讨了“同情心#这种美德的涵义,但是归根结底 ,斯密相信最能贯彻始终的、最普遍适用
7、的、从而也是最可靠的人类行为动机是人对自我利益的追求 (资本论, 1975)。其次,人会进行理性计算。按照最优化原则配置资源,力图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福利,这延续着边沁的功利主义道德哲学,个体追求最大化的幸福或追求最小化马原论文 郑林壮 1200015924的痛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规律把人的理性计算固定下来,因为人们观察到,在生存竞争中取胜的幸存者都是按照理性计算原则行事的人。资本家作为生产者,同样遵循经济理性,以利润最大化为基本目的。对利润的追求,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创造收益,另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压缩成本。资本家增加积累、扩大投资、扩大再生产、改进生产技术、使用机器生产、提高
8、劳动生产率,这一切都是为了增加收益。资本家要求投资在尽可能快的时间内获得回报,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投资,因此,他们崇尚生产速度和规模、快捷赚取利润。但是,自然资源和环境容纳能力是有限的,正如 Andre Gorz(1994 )所言: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 “生产也是破坏”任何生产都以消耗资源、能源、产生污染物为代价。在有限的生态环境中实现资本的无限扩张本身就是一个矛盾。资本家当然知道生态环境问题,但是,如果将资金投向清洁能源,并投资治理污染,会增加成本,减少利润,这与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是不符的。为了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资本家对降低生产成本的关注甚于对维护生态环境的关注。 “我死后哪怕洪水
9、滔天。 这就是每个资本家和每个资本主义国家的口号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为了利用全世界的资源和消费能力,资本不断地扩大市场范围,在全球配置资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利用经济和技术优势,把一些高消耗、高污染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这样,不但为资本扩大再马原论文 郑林壮 1200015924生产扩张了消费,而且将生态后果转嫁给了发展中国家,大卫佩珀称之为“生态殖民主义” (胡刚, 2009),其后果是导致全球性生态危机一步步恶化。经济理性的环境后果,早在 1804 年,劳德戴尔就提出一个悖论,扩大私人财富的一个方法就是摧毁社会财富,把昔日丰富的社会财富变得稀缺,如煤、石油等。例如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
10、地的例子,居民为了得到耕地而砍伐森林,因此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水源,使耕地变成不毛之地。位于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把祖先保存下来的树林砍光,结果造成山泉消失,洪水泛滥。人类对自然的不断开发甚至掠夺,造成自然生态不断加剧的破坏,、到目前为止存在的一切生产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重复和积累才发生的进一步的结果,是完全被忽视的。格斯对此呼吁: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三、对生态乐观主义的质疑对于日益恶化的生态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占主导地位的反应不是承认危机的真正根源,而是竭尽全力去避免
11、对其经济制度的质疑。生态乐观主义者认为,市场和技术进步会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市场万能论者认为,市场会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其一,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资源的短缺会抬高其价格,导致替代品出现,看不见的手会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但事实上,石油的价格不断上涨,却并没马原论文 郑林壮 1200015924降低石油的需求。尽管替代能源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经济规模扩张导致的能源需求总量也在持续增长。其二,主流经济学把环境问题归结为市场失灵,私人把环境成本转移到外部,市场无法引导经济过程走向社会最优化。但是,经济学家仍然相信市场手段可以解决外部性问题。科斯定理甚至主张,只要交易成本足够低,不管最初的产权如何界定,契约
12、行为就可以解决外部性。实践中,政府规制部门往往借助规制手段来实现外部性内在化。通过价格管制人为地提高矿物燃料价格,使其需求得到抑制。通过税收或补贴( 庇古,1920) 等形式,使私人成本向社会成本靠拢。这些手段的核心原则是“污染者付费” ,把全部成本( 包括环境和资源成本) 引入定价政策。为了实现成本最小的减排目标,经济学家还主张进行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交易。技术万能论者认为,技术进步会遏制生态破坏的趋势,在技术进步的作用下,经济的非物质化、轻化等趋势能使经济增长摆脱环境污染。正如石油危机可由技术进步得到克服,全球变暖也将在技术进步的作用下迎刃而解。首先,技术进步可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经济
13、的单位能耗和单位排放。其次,技术进步开发出新的替代能源,可以降低温室效应能源的需求。最后,环保技术的进步直接有助于治理环境。例如,美国等技术先进国家,正致力于碳固化技术的研究,技术乐观主义者对二氧化碳固化、二氧化碳甲醇化等技术寄以厚望,如果能把二氧化碳从排放中分离出来,固化或液化后封入海底,二氧化碳的排放就不再受到限制。工程技术派对气候变马原论文 郑林壮 1200015924化的种种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例如在世界各地大量建设核电厂,使用飞机向大气的平流层喷撒二氧化硫来阻挡部分太阳光,向海洋倾倒铁屑,以加强海洋的碳吸收能力。然而,事实上,资本对于技术的使用,其首要的动机是提高劳动生产力,为创造最
14、大化的利润服务,而且,技术进步与生产扩张一起,使生态环境持续地恶化,在福斯特看来,生态危机就与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有关。技术进步既可用于环境治理,也是环境破坏的因素,工业革命以来,技术的使用大多是增加排放的。数不胜数的新技术不断登场,几乎都是以电力或石油作为动力源。这些技术加快了能源的消耗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在技术发达国家,虽然单位 GDP 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有所下降,但人均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却一直在增加,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总量也在持续增加,实际上,生产的“非物质化”并没有出现,技术进步所带来的排放效率的提高被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所抵消 (占位符 8)。著名的“杰文斯悖论”指出这一现象,技术进步
15、可以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但结果是增加而不是减少这种资源的需求,因为效率的改进会导致生产规模扩大,杰文斯举例说: 每一次蒸汽机的成功改进都进一步加速了煤炭的消费,煤炭利用的效率越高,越经济,都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煤炭需求的增长。事实上,技术进步始终伴随着工业革命,但是,这个过程中生态环境的质量并没有变好而是在不断变差。对于二氧化碳封存这样梦幻般的技术,至少在目前,甚至在可预见的时间内,都难以发挥经济实效。工程技术派的解决方案具有无法预见的后果。马原论文 郑林壮 1200015924四、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生态环境危机的最终出路资本主义的守卫人主张在经济理性的框架内,解决环境问题,认为市场机制和
16、技术进步可以实现这一点。对此,我们认为,如果没有一个定价机制,对资源使用的社会成本进行合理的核算,对目前被当作免费使期用的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定价,在市场框架内解决环境问题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对于空气、环境这样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品,是很难建立有说服力的定价机制的。主流经济学主张通过政府规制来补救市场失灵,然而,政府失灵可能比市场失灵更难处理。虽然自下而上的选民政治,可以帮助制约政府把环境治理作为施政目标。但是政党作为利益集团的代言人,当选举的喧嚣过去之后,政党维护的是利益集团的利益,在规制法规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常常无能为力,最终的结局是任由生态危机一步一步的到来。资本逻辑使人类与生态环境之间处
17、于对立,生态环境的持续恶化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必然结果。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生产体系,资本主义生产同时破坏了“财富的源泉“土地和工人” ,土地变得贫瘠,自然遭受破坏,劳动变得异化。可见, 、生态矛盾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资本主义制度倾向于破坏和贬低物质环境所提供的资源与服务,而这种环境是它最终所依赖的” ,“绿色资本主义”是一个不可能的梦想,是一个骗局。要想拯救生态危机,就必须放弃资本主义制度。恩格斯指出,防马原论文 郑林壮 1200015924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破坏, 、单是依靠认识是不够的,这还需要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以及和这种生产方式连在一起的我们今天的整个社会制
18、度实行完全的变革,用社会化程度更高的共产主义社会来代替资本主义制度。生态危机的解决要突破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框架,社会主义制度是解决生态危机的最终出路。对此,马克思曾写道: 、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通过使用现代科学和工业方法合理地调节他们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马克思把社会主义解释为自由人联合体,每个人都能得到自由的全面的发展。走向生态危机的社会,肯定不是社会主义,所有真正的社会主义革命都是生态的( 福斯特, 2010) 。根据查韦斯的“社会主义的基本三角形”,社会主义包括三大要义: 社会所有制; 工人组织的社会生产;满足共同的需要。福斯特(2010) 借此定义生态社会主义,自然的社会使用,而非自然的所有权;由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合理调节人类与自然之间的代谢关系;满足当前和后代的公共需要,以及生活本身的需要。参考文献E.库拉. (2007). 环境经济学思想史M. 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胡鞍钢,管清友. (2009). 中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M. 北大清华大学出版社.胡刚. (200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危机观研究综述J. 经济研究导刊.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无日期).约翰贝拉米福斯特. (2010). 生态危机与生态革命、社会革命 J. 国外理论动态.资本论. (1975). 北京: 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