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周邦彦词.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5013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周邦彦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周邦彦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周邦彦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周邦彦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周邦彦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浅 析 周 邦 彦 词摘要:周邦彦是北宋末年最杰出的词人,历来属于词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不少研究者对周邦彦词的艺术性给予了高度的肯定,但却彻底否定了其词的思想性,笔者认为这样的看法有失偏颇。本文将从他的清真集入手,简要地分析周邦彦词的艺术成就和思想内涵。关键词:周邦彦;清真词;艺术成就;思想内涵历来学者对于周邦彦都有较高的评价,例如陈匪石宋词举中说:“周邦彦集词学之大成,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凡两宋之千门万户, 清真一集几擅其全,世间早有定论矣。 ”1国学大师王国维也说他是“词中老杜” 。可见,周邦彦的词在唐宋词史上的地位不可小觑,而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它高超的艺术成就和深刻的思想性是分不开的。

2、一 以“富丽精工”的艺术特色“结北开南” 陈振孙说:“美成词多用唐人诗句隐括入律,浑然天成。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词人之甲乙也。 ”(直斋书录解题 )可以说十分精到地概括了周邦彦词的特点。周邦彦在当时和词史上都有很大影响。陈廷焯说:“词至美成,乃有大宗,前收苏、秦之终,后开姜、史之始,自有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白雨斋词话卷一)周济说:“美成思力独绝千古,如颜平原书,虽未臻两晋,而唐初之法至此大备,后有作者,莫能出其范围矣。 ”2这些说法虽嫌太过,但周邦彦词博采北宋诸家之长,最终形成了“富艳精工”的一家之风,又极重声律,开南宋姜夔、吴文英、史达祖格律词派的先

3、声,说其“结北开南” ,亦有道理。周邦彦 “富艳精工”词风的形成是有原因的,周邦彦清真集里的词作,内容不外乎男女恋情、离愁别恨、人生哀怨等传统题材,这些题材自从晚唐五代小令以来,经过二晏一欧之类的精妙小词,以及柳永、秦观之类的长调慢词,已经被前人说过无数遍了,光小晏一个人就写了两百余首的近乎爱情的“回忆录”和“忏悔录” 。这不得不让人担心:后人要在他的基础上有所突破,便很有难度了。在这种情况下,周邦彦仍要在艳情词中“讨生活” ,确实是需要花费一番苦心的。所以,从周邦彦开始,宋代的婉约词就逐渐减少了天然的风韵,而向着人工雕琢的方向发展了。周词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做到既浑然天成,又精致工巧。其中比

4、较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善于从前人的诗词中寻找素材,通过化用前人的诗词来表现更新、更丰富的情感。例如他的这首瑞龙吟:章台路。还见退粉眉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黜凝注。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 笺赋笔,犹 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 缕。 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3这首词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绝句为基础,又化用了李商隐柳枝诗序和杜牧杜秋娘诗 、 张好好诗 ,大有超迈前人之处。通过三位唐代诗人的经历及有关诗意的熔铸,

5、周邦彦暮年情感的失落、心情的黯淡被表现得既含蓄蕴藉、又淋漓尽致。另外,他在善于运用典雅语句的同时,也善于运用浅俗的口语和民间俚语,如万里春等等,难得的是,周邦彦的词无论用雅语还是俗语,都能够化雅为俗,化俗为雅,使它们在同一首词中融为一个整体,不显得突出障眼。善于铺叙,长于勾勒,是周邦彦词的又一特点。他进一步发展了柳永“以赋为词”的写法,但又讲究章法结构,布局疏密相间,婉曲回环,严谨之中富于变化。周邦彦可以说是以赋笔写词的开创者,赋化词的勾勒和安排是只有在长调中才有的,在他之前的柳永也是大量创作长调慢词的人,柳永的长调中也有铺陈,周邦彦吸取了柳永铺陈的技巧,并且加以突破创新,形成自己特有的风格,

6、虽然柳永的词中有铺叙的写法,但是没有用思力做安排,所以他的词还称不上诗赋化的词,周邦彦是用赋笔写词的第一人。 例如他的这首六丑:正单衣试酒,恨客里、光阴虚掷。愿春暂留,春 归如过翼。一去无迹。为问花何在,夜来风雨,葬楚宫倾国。钗钿堕处遗香泽。乱点桃溪, 轻翻柳陌。多情为谁追惜。但蜂媒蝶使, 时扣窗隔。东园岑寂。渐蒙笼暗碧。静绕珍丛底,成叹息。长条故惹行客。似牵衣特话, 别情无极。残英小、强簪巾帻。终不似一朵, 钗头颤枭,向人欹侧。漂流处、莫趁潮汐。恐断红、尚有相思字、何由见得。 4这首词可以说是周邦彦“以赋为词”的代表作品。上片先是伤别“恨客里,光阴虚掷” ,接着伤春“春归如过翼” ,伤春和伤

7、别同为感伤,但又在一转之后相互生发。这六句不仅在整体上呈现出严整中有所变化的特点,在后三句中更是蕴藏着三次转折:不敢有奢望,仅仅是愿春暂留,但春不稍停,而是“春归如过翼” ,不仅春过,而且是“一去无迹” 。 “为问”以下七句,则转写花落与国亡,二者融为一体,不可分割;后面的两句则写花落国亡之后,尚有多情者在。下阙开始转入写东园春尽后的岑寂状态,但又一叹三转,写离别情、相思苦。总之,词作含义丰富曲折,文人刻意制作的痕迹很浓。另外,周邦彦发展了词乐,使词的格律化程度有所提高。周邦彦精通音律、能自度曲,宋徽宗时曾主持过中央音乐机构大晟府,在词的音律方面有所创新。张炎在词源中说:“美成诸人又复增演慢曲

8、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度之,其曲遂繁” 。周邦彦在大晟府任职期间,审定古调,增演慢曲引、近,改写音调,在词调创作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5他把不同音调的曲子组合在一起成为新的曲子,如上文提到的六丑就是把他的六支不同音调的曲子调合在一起而创作的新的词调。周邦彦的精通音乐,为南宋“雅词”走上格律化的道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所以直到宋末沈义父乐府指迷还说:“凡作词,当以清真为主。盖清真最为知音” 6例如周氏那首有名的兰陵王.柳词,据毛仠樵隐笔录记载,在南宋绍兴初,就曾广泛流行于临安, “西楼南瓦皆歌之,谓之渭城三叠 。以周词凡三换头,至末段,声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师能倚之以节歌者。这

9、就说明了周词的广为流传及其合乐之严格缜密。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到:“读先生之词,于文字以外,须更味其音律。今其声虽亡,读其词者,犹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轳交往,两宋之间,一人而已。 ”7总之,周氏把词重新纳入音律的规范之中,这对于开启南宋雅词派词人们注重格律的作风,无疑是树立了一个榜样。而对于周词本身来说,这种合乐可歌的特性和讲究音律的锤炼之功,也是有助于增加它取悦人耳的音乐美感和提高它的表达功能的。二 关怀国计民生挖掘其词的思想性对于周邦彦的词,历来的评论者大都偏重于其艺术形式方面,而对于其作品的思想内容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其作品技巧有余,而真情不够。例如

10、,明人王世贞在艺苑卮言中说:“美成能作景语,不能作情语。 ”清人刘熙载也说:“余谓论词莫先乎品。美成词信富艳精工,只是当不得个贞字” 。 8而王国维在清真先生遗事中更是认为周邦彦笔下所写的都是常人的情感和境界,没有思想性,我认为这种评论是片面的。纵观周邦彦的作品,确实有倚红偎翠,枫叶相思之类,写得艳丽动人,但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在他的作品中,还有羁旅离愁、思乡伤老一类的词,都间接地反映了他坎坷的仕途,以及他关怀国计民生的一面。周邦彦的词之所以在思想性方面被历来的评论者所看低,我想是有两方面原因的。首先,在宋代,词和诗歌、散文的写作是有分工的,宋代散文一直强调着“文以载道”的宗旨,正如古文运动

11、的先驱者柳开所说:“文章为道之筌,筌可妄作乎?” (上王学士第三书 ) ;宋代诗歌则一直以“崇雅”作为其宗旨,例如苏轼曾借戏言的方式道出了自己论人兼论诗的“崇雅”主张:“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能医。 ”(于潜僧绿筠轩 )在他看来,做人和作诗的最不可医之大病即事这个“俗”字; 9而词则不同,宋代文人的词大多是以烟花柳巷、倚红偎绿为主要题材的,所以,周邦彦有些许艳词是事实,也不足为奇,我们应该看到他在艳词里所寄托的深刻内涵,不能因为表面现象就否定他词里所包含着的思想性。其次,周邦彦本身不是一个适合从政的人,因为对政治的兴趣不是非常浓厚,所以很少会在词里

12、抒发为国效忠的豪言壮志,但这并不代表他的词里就不会有忧国忧民的思想出现。我想正是基于这些原因,人们才会否定周邦彦词的思想性。但事实上,周邦彦的一些词是深深地体现出他忧国忧民的思想的。例如他的代表作西河.金陵怀古: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山围 故国绕清江,髻鬟 对起。怒涛寂寞打孤城,风樯遥度天际。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旧迹郁苍苍,雾沉半 垒。夜深月 过女墙来,伤心东望淮水。酒旗戏鼓甚处市?想依稀,王谢邻里。燕子不知何世,向寻常巷陌人家,相 对如说兴亡,斜阳里。 10这首词应该是作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到宋哲宗绍圣三年之间的,是在周邦彦知溧水任上。溧水为建康属邑,两地相邻。这一年恰好是周邦彦被

13、保守派排挤出京都的第六年,在这首词中,他非常明显地抒发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词的上片,他将刘禹锡石头城中的诗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浪打空城寂寞回”融入到词中,刘禹锡在写这首诗时,唐帝国已日趋衰败,朝廷里大臣互相排挤,出现了“牛李党争” ,宦官专权依然如故;地方上藩镇割据势力又有所抬头。所以,这首诗的主旨是讽喻现实,借六朝的灭亡来抒发国运衰危的感叹,希望统治者以前车之覆为鉴。在这里,周邦彦引用这个典故,就是想以此来给昏庸的宋徽宗敲响警钟。中片通过莫愁姑娘的故事,让人勾起秦淮河畔的歌舞台榭与金陵的种种繁华,与上片中满目凄凉的景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似乎在暗示统治者如果继续迂腐下去,他的国家也难逃这样的

14、命运。在词的下片,周邦彦又融化了一首古诗:“乌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词本身的怀古叹今,感慨物是人非的情调就比较浓厚,词人在这里化用这首诗,无疑是在为国运而担忧,词人对未知的将来有着一丝的恐惧,害怕这改朝换代、物是人非的变迁发生在自己的国家。所以,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周邦彦绝不是一个只会在艳词中讨生活的人,他也有自己的报负,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抱负无处施展,所以才会将郁闷之情诉诸于艳词之中。这首西河.金陵怀古是周邦彦典型的回顾古事“说兴亡”的作品,他还有另外一些作品也反映出他对当时统治者的不满之情和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先看一下“咏柳词” 蝶恋

15、花 。这五首词,已有多人指出其中的“微旨” ,就是讽喻当时朝中的小人。词中的“先手” 、 “骚人手” 、 “游人手” 、 “柔夷手” 、 “东君手” ,就是暗喻蔡京一伙怀奸藏佞、内外勾结以培植私人势力,而其中的“穿窗牅” 、 “垂亭牅” 、 “粘窗牅” 、“通窗牅” ,则是暗喻蔡京一伙逐步壮大而窃取权利。这样,自然就使国事日非,终于不可收拾。宋徽宗时的社会是非常黑暗的,赵佶在位期间,过分追求奢侈生活,重用蔡京、童贯、高俅、杨戬等奸臣主持朝政,大肆搜刮民财,穷奢极侈,荒淫无度,建立专供皇室享用的物品,在政和七年,竟然营造了万岁山,蔡京一伙儿为了奉承主子,竟掠夺全国各地的花石;甚至不惜“毁桥梁、凿

16、城廓” 。对于统治者这种“慢性自杀”的行为,周邦彦看在眼里,也急在心头。他的黄鹂绕碧树开头是“双阙笼嘉气” ,末了是“犹赖是,上苑风光渐好,芳容将煦” 。双阙,指帝都上苑,帝王贵族的园林,指的便是徽宗修建万岁山一事。在这首词的下片,周邦彦写道:“这浮世,甚驱驰利禄,竞奔尘土纵有魏珠照乘,未买的流年住!”在这里,很明显地,周邦彦是在控诉宋徽宗一伙儿的罪行,甚至不客气地对他们说“收刮那么多的金银财宝干什么,它们能使你青春永驻吗?” 看到这些词,毫无疑问,我们认为周词是具有思想性的。不仅仅是上述的几首词,其实,认真品读我们可以发现,周邦彦在他人生的每个时期都有这样忧国忧民、关怀国计民生的词作。例如元

17、祐初期的丹凤吟 、在庐州任职期间的宴清都 、溧水时期所作的满庭芳及其晚年时的两首绝笔词等等。所以,看到这些,我们不得不承认周邦彦的词绝非像前人所说的那样没有思想性,他忧国忧民的思想体现在他各个时期的作品中,只是由于体现得较为隐晦,所以使后人产生了误解。说周邦彦词是唐宋词史上的一座高标,是词的集大成者,现在看来,这个评价恰如其分。从艺术性上看,周邦彦词在前人的基础上对词作了一些改进,为宋词的“雅化”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起到了“结北开南”的桥梁作用;从思想性来说,周邦彦词里包含着通过对于自身的仕途坎坷的描写,折射出当时社会的黑暗腐朽、统治者的不作为,满含着一腔怨愤,体现着关怀国计民生的博大胸怀。所以

18、说,周邦彦的词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都可以算是词史上的“集大成者” 。注释:1 陈匪石 宋词举,凤凰出版社,2002 年版 P282 冷成金 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版, P2623 4 10 龙榆生 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版, P1785 诸葛忆兵 徽宗词坛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 年版, P726 唐圭璋 词话丛编 中华书局,1986 年版, P2777 9 杨海明唐宋词史,天津古籍出版社,P399 、p1848 刘熙载艺概参考文献:1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年版2 冷成金唐诗宋词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 年版3 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年版4 叶嘉莹唐宋词民家论稿,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年版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 唐宋词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年版6 龙榆生唐宋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年版7 王国维人间词.人间词话,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 年版8 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 1965 年版9 钱彦远撰钱氏私志,研习书社工作室(复印本古籍)10 诸葛忆兵徽宗词坛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 年版11 谢文利诗歌美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9 年版12 杨海明唐宋词史,天津古籍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