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白湖潭传说徐坎三世黄参,字于赞,号白湖,明嘉靖任江苏溧阳训导,后升周王府教授,徐坎绳武堂之祖,称之为“白湖祖” 。参公所处的年代,徐坎已是经济较为繁荣的时期,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但由于官方法制不力,贼马、土匪林立,百姓的田园作物经常遭受掠夺。在徐坎社的东北方向,有座山,叫石寨山(大坪) ,山峰海拔约 90 米(黄三哲提供) ,住着一帮山贼土匪,几百号人。每当农作物秋收季节,在夜间便来抢收,等本社召集社员到,已被抢劫一空。当时的徐坎百姓多次组织人员攻打石寨山,但均以失败告终,因石寨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百姓当粮食被抢,组织人员去攻打山寨时,都被山贼用山上的滚木石头砸伤,头破血流手脚伤残,惨不忍睹
2、,但也无可奈何-那个时候,参公正在江苏溧阳任职,家乡族长便写信告知。参公收到来自家乡告急信件,马上调集师爷、林监周(地理师)商量对策,并派林监周回家乡实地考察,了解周边环境。几天后,林监周立一方案,提出:“石寨山的土匪在山上能长期生存主要是因为山上有口井,据说这口井很深,从未干枯过,只要我们把那口井废掉,那帮山贼就没了水源,从而可以迫使他们下山打水,即可灭之。而要废掉那口井,最可行的方法就是在那口井的正下方的山下挖个大潭,把山上的水源都引到潭里,山上的井自然就没了源泉。 ”林监周立即把此计谋禀告参公。参公批阅后,立即复函令林监周按此计执行,并承诺支付全部费用。收到复函,林监周即刻部署,择日动工
3、。在他的指挥下,全村男女老少齐心协力挖了八个来月,终于把一个占地十来亩的大潭挖成了。 (不过时过境迁,现只剩下七亩多.)。大潭挖成之后,天公做美,连续三年干旱,石寨山的井终于干枯了。林监周得到消息后,部署全社青壮汉不分昼夜埋伏在石寨山下,等待山贼下山打水。山贼失去水源,人心惶惶,土匪贼王说:“弟兄们,今晚大家吃饱喝足,准备晚上下山打水。 ”其实贼王是想给那些山贼壮胆,趁夜黑风高,社里的人睡着后,下山打水。那晚夜很黑,没有月光,正好给社民们上了层保护色,待山贼下山,林监周一声令下,让社民用自备的锄头镰刀等作为武器围攻山贼。一场恶战过后,山贼被全部歼灭,虽然徐坎的社民也牺牲了十几个,但是却换来了徐坎的长久安宁。自此徐坎人为了提醒后人安宁来之不易,也为缅怀黄参公白湖祖,把这片大潭称为白湖潭。现在的白湖潭:干旱时节可蓄水浇菜、抽水灌溉农田,下大雨时又可防洪排涝。真可谓是徐坎的聚宝潭白湖潭。(此传说本人少年时听黄万顺前辈陈述的回忆录)徐坎第十七世裔孙黄启武癸巳仲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