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道德经》全文古诗40首.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604567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经》全文古诗40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道德经》全文古诗40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道德经》全文古诗40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道德经》全文古诗40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道德经》全文古诗40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四年级上学期诵读道德经第一章至第四十章【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1。无名 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 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 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 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

2、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 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 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 故能成其私。【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 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

3、无尤。【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 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道德经第十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 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 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 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

4、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 ,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1,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 归于物。是 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 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 谓道纪。2【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 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 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

5、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 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1,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6、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 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道德经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 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 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道德经第二十一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

7、,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 则新,少则多,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1。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 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道德经第二十三章】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道德经第二十四章】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 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馀

8、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道德经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 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 远, 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第二十六章】重为轻 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 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根,躁 则失君。3【道德经第二十七章】善行无 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

9、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 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 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 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智不割。【道德经第三十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远。师之所处, 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 骄。果而不得已,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 谓不道,不道早已。【道德经第二十九章】将欲取天下而 为之,吾见其不得已。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10、为者败之, 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夫物或行或随;或嘘或吹;或强或羸;或载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道德经第三十一章】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胜而不美。而美 之者,是 乐杀人。夫乐杀人者,则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 凶事尚右。偏将军居左,上将 军居右,言以丧礼处之。杀人之众,以悲哀泣之,战胜以丧 礼处之。【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知止可以不殆。譬道之在

11、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道德经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道德经第三十四章】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 大。以其 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三十五章】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道德经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道德经第三十七章】

12、道常无 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镇之以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正。【道德经第三十八章】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 为之而莫之应 ,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前 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4【道德经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生;侯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

13、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誉无誉。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道德经第四十章】反者道之 动1 ;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年级上学期必背古诗 20 首1. 鸟鸣涧(唐)王维: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2.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 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3.塞下曲(其一)(唐)卢纶:林暗草惊风,将 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4. 江南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

14、雪,门泊东吴万里船。5. 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6. 出塞(唐)王昌龄: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 长征人未还 。但使 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7.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8. 竹枝词(唐)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9.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10.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 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凉州词(

15、唐)王翰: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12.竹里馆(唐)王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13.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4.乌衣巷(唐)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15.从军行(唐)王昌龄: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坐海风 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16.渔歌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鳜鱼 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7.泊船瓜洲(宋)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

16、还。1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 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19.游园不值(宋)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20.夏日绝句(宋)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四年级上学期诵读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至第八十一章【道德经第四十一章】上士闻 道,勤而行之。中士 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类,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5【道德经第四十二章

17、】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1。万物 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2 。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名与身孰 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静胜躁,寒胜热。清静,为天下正。【道德经第四十六章】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

18、郊。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 ,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 见而明,不为而成。【道德经第四十八章】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 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道德经第四十九章】圣人常无心 1,以百姓心 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2,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道德经第五十章】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1。夫何故?以其生之厚。盖闻善摄

19、生者,路行不遇兕虎,入军不被甲兵;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道德经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1,物形之, 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 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成之熟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 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为袭常。【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

20、利剑,厌饮食,财货有馀;是为盗夸。非道也哉!【道德经第五十四章】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 孙以祭祀不 辍。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馀;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故以身观身,以家 观家,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6【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含德 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 兽不据,玃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全作,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 闭其 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

21、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 贱。故为 天下贵。【 道德经第五十七章】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第五十八章】其政闷闷 ,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道德经第五十九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夫为啬,是 谓早服;早服 谓

22、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道德经第六十章】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夫两不相伤,故德交归焉 。【道德经第六十一章】大国者若下流,天下之交,天下之牝。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国不 过欲兼蓄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道德经第六十二章】道者万物之奥 1。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

23、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 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道德经第六十三章】为无为 ,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抱怨以德。图难于其易, 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道德经第六十四章】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 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 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

24、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道德经第六十五章】古之善 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 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道德经第六十六章】江海之所以能 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 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7【道德经第六十七章】天下皆 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 俭故能广;不敢

25、为天下先,故能成器 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 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用兵有言: 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 胜矣。【道德经第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道德经第七十一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26、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道德经第七十二章】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勇于敢 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道德经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 为奇者,吾得 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道德经第七十五章】民之饥 ,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 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 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27、。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道德经第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 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道德经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1。正言若反。【道德经第七十九章】和大怨,必有

28、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1。天道无亲,常与善人。【道德经第八十章】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 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8【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 辩, 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四年级下学期必背古诗 20 首1.望 天 门 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 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2.别

29、董 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绝 句(唐)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4.绝 句(唐)杜甫:迟日江山丽,春 风花草香。泥融 飞燕子,沙暖睡鸳鸯。5.江 畔 独 步寻花(唐)杜甫: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 懒 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6.枫 桥 夜 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 风渔火对 愁眠。姑 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7.游 子 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8.江 雪(唐)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 灭。孤

30、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9.渔 歌 子(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 鳜鱼 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10.塞 下 曲 其二(唐)卢纶:月黑雁飞高, 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11.望 洞 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 风镜 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2.浪 淘 沙(唐)刘禹锡: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 满 江隈。美人首 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13.赋 得 古 原 草送别(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 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14.池 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 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

31、迹,浮萍一道开。15.忆 江 南(唐)白居易: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16.小 儿 垂 钓(唐)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17.悯 农 其一(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18.悯 农 其二(唐)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 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19.寻 隐 者 不遇(唐)贾岛:松下问童子,言 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20.春 夜 喜 雨(唐)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 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道德经简介道德经,

32、又称老子道德经 五千言道德经五千文 ,是中国古代先秦 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 时期的道德经李耳(似是作者、注释者、传抄者的集合体)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 章在前,第 38 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 81 章。是中国 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国学经典】道德经道德经全文翻译(全 81 章)【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 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注释】:1 通常译为“ 可以说出来的道

33、,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强调道是不可言说的。但这样的翻译,等于一开始就剥夺了道德经言说真道的可能性和可靠性。其实“常“字在道德经中多为“ 通常“之意。另一方面,“ 道 “字,到道德经之时,已经用得很泛:有“道路“ 之意,如易经“ 履道坦坦,幽人 贞吉“; 有“王道“之意,如尚书“无有作好,遵王之道“ ;有“方法“之意,如 尚书 “我道惟宁王德延“;又有“言说“ 之意,如诗经“中 之言,不可道也“。尚书序( 相传为孔子所作)说:“伏牺、神农、黄帝之 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乙、9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这里用了“ 常道“ 一词,指一般的道理。又有 冯友兰先生考证说,古时

34、所谓道,均为人道,到了道德经才赋与道形而上学的意义 。可见,道德经要宣示上天大道,必须一开始就澄清概念,强调他下面要讲的道,绝非人们一般常指的道,不是一般的道理,即非“常道“,而是是什么呢?就要听道德经娓娓道来了。【翻译】: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可以说他是无,因为他在天地创始之前; 也可以说他是有,因为他是万物的母亲。所以,从虚无的角度,可以揣摩他的奥妙。从实有的角度,可以看到他的踪迹。实有与虚无只是说法不同,两者实际上同出一源。这种同一,就叫做玄秘。玄秘而又玄秘啊! 宇宙间万般奥妙的源头。【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 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5、。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翻译】:1、 天下的人都知道以美为美,这就是丑了。都知道以善为善, 这就是恶了。2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促成的,长和短互为比较,高和下互为方向,声响和 回音相呼应,前边与后边相伴随。3 所以,圣人从事的事业,是排除一切人为努力的事业;圣人施行的教化,是超乎一切言 语 之外的教化。他兴起万物却不自以为大,生养而不据 为己有,施予而不自恃其能,成了也不自居其功。他不自居其功,其功却永恒不灭。【道德经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

36、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 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翻译】:不崇尚贤能之辈,方能使世人停止争斗。不看重珍奇财宝,方能使世人不去 偷窃。不诱发邪情私欲,方能使世人平静安稳。所以,圣人掌管万民,是使他们心里谦卑,腹里 饱足,血气淡化,筋骨强壮。人 们常常处于不求知、无所欲的状态,那么,即使有卖弄智慧的人,也不能胡作非为了。遵从无为之道, 则没有不太平之理。【道德经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1。【注释】:1 很多人用“ 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

37、“一句, 证明道德经用“道“ 来否定上帝,破了古代的宗教迷信。这种解释不确切。这句话里的“帝“ ,显然并不是今日所言上帝。有人说道德经原文的“象帝“就是上帝,这是不对的。“象“ 就是象,是“形象“的意思,不是 “上“ 的借用。因为道德经常将“上“ 字用于“上天、上德、上士“ 等等,显然道德经并非不懂“上“ 字的用法,也并非不能使用“上帝“一词。道德经不用“上帝“ 一词, 显然10是因为这个“帝 “ 不是至高无上的,不配使用“上“ 字作定语。因为唯有道德经的“道“ ,才与今日所言 “上帝 “之无限、永恒、自在的内涵相一致。详见本书第一章第二节之五“道德经中的神与帝“ 。【翻译】:道,空虚无形,其

38、大能却无 穷无尽,渊 远深奥啊,像是万物的祖宗。放弃自以 为是的锐气, 摆脱纷纭万象的迷惑,和于你生命的光中,认同你尘土的本相,你 便能在幽幽之中,看到他那似有似无的存在。我不知道有谁产生他,他先于一切有形之帝。【道德经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 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翻译】:天地不理会世上所谓的仁义,在其看来,万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会世 上所谓的仁义,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天地之间,不正像一个冶炼的风箱吗? 虚静而不穷尽,越动而风越多。话多有失,辞不达意,还是适可而止 为妙。【道德经第六章】谷神不死,

39、是谓玄牝。玄牝之 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翻译】:幽悠无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远的母体。这个母体的门户,便是天地的根源。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绵不绝,用之不尽。【道德经第七章】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翻译】: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因为它不自贪自益其生,所以能长生。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 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长存。这不正是由于他无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吗?【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

40、善能,动 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翻译】:最高的善像水一样。水善于滋养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它处身于众人所厌恶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宁静深沉 ;交往,有诚有爱; 言语,信实可靠; 为政,天下归 顺;做事,大有能力; 行动,合乎时宜。唯有不争不竞,方能无过无失。【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翻译】:抓在手里冒尖儿流,自满自溢,不如罢了吧。千锤百炼的锋芒,也 长不了的。金玉满堂,你能守多久呢? 富贵而骄,是自取灾祸啊!大功成了,名份有了,自己便 隐去, 这正是上天之道。11【道德经第十

41、章】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如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之蓄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翻译】:谁能使灵魂与真道合一,毫无离隙呢? 谁能使血气 变得柔顺,像婴儿一样呢?谁能洗净内心的杂念,透亮如明镜呢? 爱民掌权,谁能舍己顺道、无为而治呢?运用心智,谁能因应天意、如雌随雄呢?明白通达, 谁能超越人智、摆脱知识呢?那创造并养育这个世界的,他创造养育并不强行占有,他无所不为却不自恃其能,他是万 物之主而不任意宰制。这真是深不可测的恩德啊 !【道德经第十一章】三十辐,共一 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

42、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翻译】:三十根辐条集中在车轴穿过的圆木上,圆木有空的地方,才对车有用处(可行走) 。揉合黏土制成器皿,上面有空的地方,才有器皿的用处(能容纳)。为房屋安窗户,窗户有空的地方,才对房屋有用处(取光亮 )。有形者 对人们有利益,是由于无形者的功用啊。【道德经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翻译】:缤纷的色彩使人眼睛昏花,变幻的音响使人耳朵发聋,丰腴的美食使人口味败 坏,驰骋打猎令人心意狂荡,珍奇财宝令人行为不轨 。所以圣人掌管万

43、民,是给他们内在的充实,不是给他们外在的愉悦。据此而取舍。【道德经第十三章】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翻译】: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为什么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呢?宠是来自上面的,得到时吃惊,失去时也吃惊,所 以说得宠和受辱都会内心不安。为什么说最大的祸患是看重肉身性命呢?我有大祸患之 忧虑,是因 为我有肉身性命要保全;及至我把肉身性命置之度外,我还有什么 祸患可忧虑呢?12所以,舍弃肉身性命去为

44、天下的人,堪为普天下的寄托;舍弃肉身性命去爱天下的人,堪得普天下的信靠。【道德经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 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1,故混而为一。其上不曒,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 归于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 谓惚恍。迎之不 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注释】:1 释德清注:“ 致诘,犹言思议“。又马王堆甲乙本致诘作致计,均有深究之义。【翻译】:看见而不晓得,叫做“夷“;听到而不明白,叫做“ 希“;摸索而不可得,叫做 “微“。“夷希微“ 三者,不可思议,难究其竟,所以它们混而为一。在他之上不再有光明,在他之下不再有黑

45、暗。难以言说的无限延绵啊,又复归于空虚无物。他是没有状态的状态,没有形象的形象,叫做恍惚。迎面看不见他的先头,追踪抓不著他的尾迹。秉持上古之道,可以把握当今万有,知道其由来始末,这便是大道的要领了。【道德经第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 识。夫唯不可 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 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澹兮其若海; 飂 兮若无止。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翻译】: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其微妙玄通,真是深不可识。由于深不可 识,只好勉强来形容他:其审慎好像冬天过江,谨守好像

46、畏惧四邻,恭敬严肃如同作客,流逸潇洒如同化冰,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敦厚得好像 浑沌不清。谁能沉淀混浊的,使之 渐渐清澈呢?谁能启动僵死的,使之徐徐复 活呢?持守此道的人,是不会自满自溢的。唯有不自满自溢,才能在凋敝死亡中成为新人。【道德经第十六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1,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翻译】:内心虚化到极点,持守安静到纯一。我就能在万物的篷蓬勃勃中,看出其来龙去脉。万物纷纭百态,都复归其本根。回到本根就叫平静安息。平静安息便是复归了真生命

47、。复归了真生命便是永恒。认识永恒便是光明。不认识永恒,就会任意妄为,后果凶险。认识了永恒,就能万事包容。万事包容,就能公义坦荡。公义坦荡,则为完全人。完全人,则与天同。与天同,就归入道了。归入道,可就长久了,即使肉身消失,依然平安无恙。13【道德经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翻译】:至高至善的掌权者,人们仿佛感觉不到其存在。次一等的,赢得人们的亲近赞 誉。再次的,使人 们畏惧害怕。更次的,遭人们侮慢轻蔑。信实不足,才有不信。悠悠然大道之行,无须发号施令,大功告成之后,百姓都视之为自然而然的事,说

48、 :我们本来就是这样的啊!【道德经第十八章】大道废,有仁 义;智慧出,有大 伪;六 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翻译】:大道废弃了,才出现仁义。智慧出来了,才有大伪诈。六亲不和,才大讲孝慈。国家昏乱,才呼唤忠臣。【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 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翻译】:弃绝成功与智慧,对人民有百倍的好处。弃绝仁义的说教,人民就会复归孝慈。弃 绝技巧与功利,就不会有盗贼为患。然而,用这三者作诫律是不够的。一定要让人心有所归属才行,就是:认识生命的本根,持定存在的本原。使自我越来越少,使欲望越来越

49、淡。拒绝人间的学问,保持无忧无虑的心。【道德经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美之与 恶,相去若何?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众人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独泊兮,其未兆;沌沌兮,如婴儿之未孩;累累兮,若无所归。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俗人昭昭,我独昏昏。俗人察察,我独闷闷。澹兮其若海,飂兮若无止。众人皆有以,而我独 顽且鄙。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翻译】:恭维与呵斥,相差有多远? 赞美与厌恶,区别在哪里?人所畏怕的,不能不畏怕啊。荒野啊,广漠无际!众人熙熙攘攘,像是在享受盛大的宴席,像是登上了 欢乐的舞台。唯独我浑然无觉,好像不曾开化的样子;混混沌沌,像初生婴儿还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