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林改外业勾图培训资料一、地形图识别(1)地图的构成要素:图形要素、数学要素、辅助要素及补充说明图形要素 1是地图所表示内容的主体,把自然、社会经济现象中需要表示为地图内容的数量、质量、空间、时间状况,运用各类地图符号表示出来而形成图形要素。地图上的各种注记也属符号系统,它们都是图形要素的组成部分。数学要素 2是保证地图具有可量性、可比性的基础。地图的数学要素主要包括地图投影、坐标系统、比例尺、控制点等。辅助要素 3说明地图编制状况及为方便地图应用所必须提供的内容,它们大部分被安置主要图形的外侧。辅助要素包括:图名、图例、地图编号,编制和出版本图的单位、时间,主要编图过程及参数。因此,辅助要素
2、也是保证地图完整性及地图使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补充说明 4以地图、统计图表、剖面图、照片、文字等形式,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根据需要配置在主要图面的适当位置。(2)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形图主要包括 1:500、1:1000、1:2000、1:5000、1:1 万、1:2.5万、1:5 万、1:10 万、1:25 万、1:50 万、1:100 万等 11 种。实际距离=比例分母图上距离(例如:1:10000 比例尺地形图,图上 1cm 等于实地 100m)(3)基本图例2界线道路及附属物3等高线(4)等高线在图上表示形式等 高 线 【 contour line】 指 的 是 地 形 图 上
3、 高 程 相 等 的 各 点 所 连 成 的 闭 合 曲 线 。把 地 面 上 海 拔 高 度 相 同 的 点 连 成 的 闭 合 曲 线 。 垂 直 投 影 到 一 个 标 准 面 上 , 并 按 比 例缩 小 画 在 图 纸 上 , 就 得 到 等 高 线 。 等 高 线 也 可 以 看 作 是 不 同 海 拔 高 度 的 水 平 面 与 实 际 地面 的 交 线 , 所 以 等 高 线 是 闭 合 曲 线 。 等 高 线 的 特 性 有 : ( 1) 位 于 同 一 等 高 线 上 的 地 面点 , 海 拔 高 度 相 同 。 ( 2) 在 同 一 幅 图 内 , 除 了 悬 崖 以 外
4、 , 不 同 高 程 的 等 高 线 不 能 相 交 。在 图 廓 内 相 邻 等 高 线 的 高 差 一 般 是 相 同 的 , 因 此 地 面 坡 度 与 等 高 线 之 间 的 水 平 距 离 成 反比 , 相 邻 等 高 线 水 平 距 离 愈 小 , 等 高 线 排 列 越 密 , 说 明 地 面 坡 度 愈 大 ; 相 邻 等 高 线 之 间的 水 平 距 离 愈 大 , 等 高 线 排 列 越 稀 , 则 说 明 地 面 坡 度 愈 小 。 因 此 等 高 线 能 反 映 地 表 起 伏的 势 态 和 地 表 形 态 的 特 征 。在 等 高 线 上 标 注 的 数 字 为 该
5、等 高 线 的 海 拔 高 度 。等 高 线 按 其 作 用 不 同 , 分 为 首 曲 线 、 计 曲 线 、 间 曲 线 与 助 曲 线 四 种 。(1)首 曲 线 , 又 叫 基 本 等 高 线 , 是 按 规 定 的 等 高 距 测 绘 的 细 实 线 , 用 以 显 示 地 貌 的基 本 形 态 。 (2)计 曲 线 , 又 叫 加 粗 等 高 线 , 从 规 定 的 高 程 起 算 面 起 , 每 隔 五 个 等 高 距 将 首 曲 线加 粗 为 一 条 粗 实 线 , 以 便 在 地 图 上 判 读 和 计 算 高 程 。 (3)间 曲 线 , 又 叫 半 距 等 高 线 , 是
6、 按 二 分 之 一 等 高 距 描 绘 的 细 长 虚 线 , 主 要 用 以 显示 首 曲 线 不 能 显 示 的 某 段 微 型 地 貌 。(4)助 曲 线 , 又 叫 辅 助 等 高 线 , 是 按 四 分 之 一 等 高 距 描 绘 的 细 短 虚 线 , 用 以 显 示 间曲 线 仍 不 能 显 示 的 某 段 微 型 地 貌 。 4间 曲 线 和 助 曲 线 只 用 于 显 示 局 部 地 区 的 地 貌 , 故 除 显 示 山 顶 和 凹 地 各 自 闭 合 外 , 其他 一 般 都 不 闭 合 。 还 有 一 种 与 等 高 线 正 交 、 指 示 斜 坡 方 向 的 短 线
7、 叫 示 坡 线 , 与 等 高 线 相连 的 一 端 指 向 上 坡 方 向 , 另 一 端 指 向 下 坡 方 向 。 从 等 高 线 的 疏 密 , 可 以 判 断 地 面 的 坡 形 : 1.等 高 线 密 集 的 地 方 , 表 示 陡 坡 ; 2.等 高 线 稀 疏 的 地 方 , 表 示 缓 坡 ; 3.等 高 线 间 隔 均 匀 , 表 示 上 下 坡 度 均 匀 一 致 , 是 均 匀 坡 ; 4.自 下 而 上 , 等 高 线 由 密 而 疏 , 表 示 山 下 部 坡 较 陡 , 山 上 部 坡 渐 缓 , 是 凸 形 坡 ; 5.自 下 而 上 , 等 高 线 由 疏
8、而 密 , 表 示 山 下 部 坡 较 缓 , 山 上 部 坡 较 陡 , 是 凹 形 坡 。陡坡等高线密集;缓坡等高线稀疏;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弯曲表示山谷;向海拔低处弯曲表示山脊;多条等高线重合表示断崖。(5)山谷山脊鞍部在图上的表示形式山谷:等高线凸向高处山谷连线;山脊之间低洼部分,山谷线也叫集水线;山脊:等高线凸向低处山脊连线,从山顶到山麓凸起高耸部分,山脊线也叫分水线;鞍部:一对山脊等高线组成 相邻两个山顶之间呈马鞍形 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山脊线最低处。5(6)山谷山脊鞍部实地图山谷实地图鞍部实地图鞍部山脊6实地图与地形图(7)如何在等高线图上辨认山谷山脊7山顶凹地小环圈, 区别要看示坡
9、线; 山顶短线向外指, 凹地短线向里边。 山背曲线向外凸, 山谷曲线向里弯; 山背凸棱分水线, 山谷凹底集水线 两山相连叫鞍部, 高低两组等高线; 群山相连最高处, 棱线称为山脊线。 二、外业勘界林地权属勘界范围以集体经济组织范围为单位,林地所有权属于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林地。(1)勘界内容包括集体经济组织范围内林业用地界线和面积; 1中央和地方生态公益林界线和面积; 2单位与单位之间的林地界线和面积; 3集体林地内各宗地的界线和面积及相关因子。 4(2)勘界允许误差参照国家林业局颁布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的要求,勘界允许误差为:以明显地物界作界线的,勘界允许误差在图上应小于 0.5
10、。 1以非明显地物界作界线的,勘界允许误差在图上应小于 1。 2宗地勾绘面积允许误差5%。 3(3)宗地区划林地权属界线所包围的封闭地块称为宗地,在区划时,按以下条件逐条细分区划为不同的宗地:林地所有权权利人不同。 1林地使用权权利人不同。 2林地使用权类型不同(自留上、责任山、集体经营林地等) 。 3林地使用权终止日期不同。 4区划林种不同(商品林、生态公益林分宗登记,国家公益林、地方公益林分宗登 5记)(4)宗地区划遵循的原则分户勾图分户发证。当宗地面积较大、界线明显,能利用明显地形地物控制勾绘 1界线时,按宗地勾绘界线,标注宗地现场编号。联户勾图分户发证。当多宗地相互交织且宗地面积较小,
11、按单宗地勾图困难,林 28权权利人又要求单独发证的,可采取“联户勾图分户发证”的形式,将联户多宗地合并为一宗地勾在一起作位置图,采用测量仪器实测或丈量方法测量各户宗地面积,并按各户宗地的形状、位置按比例绘制各宗地的平面位置示意图。各户单独登记发证,有位置图和示意图构成林权证的附图。三、外业勘界方法外业勘界方法以对坡勾图为主,同时以 GPS、皮尺等辅助定位。所使用的地形图的比例尺不能小于 1:10000。外业勘界主要包括单位之间勘界、宗地之间勘界和宗地因子调查三个部分:(1)单位之间勘界单位之间勘界是指对市、县、乡镇、村、村民小组各单位之间,或集体与其他国有单位之间林地所有权的边界确认。以外业勘
12、界地图为外业工作图。由工作组(包括专业技术人员、乡镇负责人、村民委员会负责人、村民小组负责人)组织相关权利人(包括林地所有权人及相邻单位的林权权利人)到实地核实。现场勘查时,根据双方权利人指认界线,先用铅笔描绘相邻线段,双方权利人确认无误后,用绘图笔按规定线型着墨,在每条相邻线段的两端打上标记,双方权利人在本方线段边上签名,林改工作组有关人员在图框下相应位置签名,并填上日期。(2)宗地之间勘界宗地之间勘界是指对集体与农户(包括联户) 、农户与农户之间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的边界勘查确认。宗地之间勘界在单位之间勘界的基础上进行。勘界前,应根据林权摸底调查表做勘界计划,提前通知原林地使用权人及相邻
13、宗地的林权权利人,届时一起到实地核实。勘界时应站在有利位置对坡勾绘,并充分利用明显地形地物控制,必要时采用皮尺丈量、GPS 辅助定位。根据宗地划分条件和原则进行区划,先用铅笔勾绘界线,相邻林权权利人确认后用规定的笔和线型着墨、编写现场临时编号,填写林权现场勘界表 ,有关林权权利人及林改工作人员分别在图、表上签名。(3)宗地因子调查及填写按照林权现场勘界表调查和填写各宗地的有关内容:林权权利人:是单位的填单位名称,是个人的填姓名。 1法人代表:填单位法人代表的名字。 2原证名称及编号:指“三定”及林改前所发的有关山林证件的名称和编号 3林权勘界图号:指用于外业工作图的图幅编号。 49宗地临时编号
14、:指外业调查时的宗地临时编号。 5宗地正式编号:指内业整理时的宗地统一编号。 6经营类型:分为自留山、责任山、集体经营、退耕地、已流转、其他。 7登记类型:分为初始和变更。 8登记权利:分为林地所有权、林地使用权、森林或林木所有权、森林或林木使用 9权。小地名:地形图上标有地名的应以地形图上的为准,地形图上没有标注地名的用10当地群众普遍认可的地名。面积:以本次林改量算平差面积为准。11地类:林地划分为 7 个地类,即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苗12圃地、无立木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 、宜林地。林种:防护林、特种用途林、用材林、薪炭林和经济林五大林种。13主要树种:按各树种面
15、积(或蓄面)比例大小依次填写,一般填 13 个树种。14株数:成片的森林,株数一栏可以不填;对于零,星林木要填写株数。15起源:填人工林、天然林、飞播林。16造林年度:人工林填实际造林日期龄组。17林地使用年限:按合同规定的年限填写。18林地适用期终止日期:按合同规定的日期填写。19四至说明:按四至明显特征填写,没有明显特征的填四至相邻权利人姓名。20备注:有特殊情况需要说明的,可在此栏中说明(如:合作造林,林权共有情况21的说明;是否有林权纠纷等) 。(4)现场勘界的有关规定现场勘界时,相关权利人必须在现场共同指认界线,并当场签名盖章表示共同确 1认;相关权利人接到现场勘界通知后,拒绝到现场
16、签名确认,又没有正当理由的,按 2默认处理;相关权利人在勘界现场认可,但拒绝签名或盖章的,视同缺席指界处理; 3相关权利人因事缺席指界的,由另一方所指界或双方提供的权属图件上界线确定, 4驻村工作组应当将划界结果书面通知缺席方,缺席方如有异议,必须在 15 日内申请重新勘界;相关权利人对权属界线有争议的,有驻村林改工作组初步调解;调解不成的,由 510纠纷调处组胺权属争议处理。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将外业勘界勾绘的宗地界线及时用红色笔(0.3中性笔芯) 6进行清绘。注意宗地界线范围必须闭合,跨图幅之间的接界必须吻合。四、勾图要点熟记常用图例如小路、植被、稻田、水系等,发挥空间想象力把实际地形和等高
17、线有机联系起来,提前和村干、林业技术人员商定第二天要勾图的图班,在电脑上放大观察地图和白纸图的地貌地物是否对应和清晰,弄清白纸图上看不清楚的地物地貌-如地名、山名、村名、村委位置、道路、河流及其他明显标志物,非常有利于第二天的勾图工作。(1)行走路线 多走田间小路、田垌,或站在对面山坡有利位置进行观察待确定权属界线的林地,观察面越宽越好。(2)定位首先,根据太阳升起的位置、gps 或指南针等工具确定南北方向,粗略地确定自己在图上所处的位置;其次,根据山体形状和走势(如:山谷、山脊、冲沟等) 、明显地面标志物(如水系,村名,山名,地名)及一些线性地物(如:道路、铁路、水沟等)精确地确定自己在图上
18、所处的位置,如果观察面太窄影响定位的判断,应该多走动几步,变换观察角度和范围,以选择通视较好的位置,尽量能观察到山体的整体形状外貌和走势,在没有必要走进山林的前提下,最好不要进入林中,以提高定位精度和速度;准确确定实地位置与图上位置相对应,以便准确、快速勾绘权属界线。(3)描边首先,根据林权权利人指定的界线用铅笔在图上轻轻勾绘出来(勾图员要选择通视较好的位置,能观察到山体的整体棱角,对照地形图,快速地确定实地的界线在图上的具体位置。在没有必要走进山林的前提下,最好不要进入林中进行勾绘) ;其次,经双方权利人确定无误后采用 0.3的水性笔重画一次。(4)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之间的换算图上距离与实地
19、距离换算公式:实地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分母(例如:1:10000 比例尺的地图,图上 1等于实地 100m) 。(5)通过目测和步测估算图上距离与实地距离11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会采用目测和步测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大约数),目测跟步测相结合,先目测再进行步测验证,步测行走过程中要求步伐均匀(行走一步大约为 60 厘米),这样才能比较准确估算实地距离。目测距离,就是根据视力、目标清晰程度和实践经验来判定距离。目测距离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和判断法。比较法。就是把要测距离与某段已知距离(如电线杆距离、已测距离或自己熟悉 l的 10 米、20 米、100 米、200 米、500 米等基本距离)相比较以求
20、出距离。也可将要测的距离折半或分成若干段,分段比较,推算全长。判断法。就是根据目标的清晰程度来判断距离。在正常视力和气候条件下,可以 2分辨的目标距离。但因各人的视力不同,使用此表时应根据自己的经验灵活掌握。(强化训练,能够在图上判断出所画线段的长度和能够在实际勾图中通过目测或步测确定实地距离。例如:在图上任意画一条线段或图形,能够判断出其长度或面积)(6)方向判断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此基础上,还可再分出东北,东南,西南,西北的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来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但不一定指图的下方,因此,可以通过旋转,使箭头向上,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其他方向。(7)山的高度判断根据图上显示高程值判断山的高度,高程值越大,山越高,反之,越小。(7)单位换算1 丈=10 尺 1 尺=10 寸 1 尺=33.33 厘米1 公顷=10000 平方米=15 亩 1 亩=667 平方米1 平方公里=100 公顷=1000000 平方米 1 公里=1000 米 1 米=100 厘米公顷单位:ha、h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