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茄子生物学特性及夏季栽培.doc

上传人:gnk289057 文档编号:6032971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茄子生物学特性及夏季栽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茄子生物学特性及夏季栽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茄子生物学特性及夏季栽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茄子生物学特性及夏季栽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茄子生物学特性及夏季栽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茄子生物学特性及夏季栽培技术(光合尚品:HGY)一、茄子生物学特性茄子属茄科植物,为直根系,根系可深达 200cm,横向伸长100150cm,主要根群分布在 30cm 土层内。茄子生长发育进程中,根系木质化较早,产生不定根的能力较弱,所以,移栽时苗龄不宜太大,并尽量避免伤根。茄子植株的分枝能力很强,结果潜力大,每一次分枝结一层果实,愈到上层果实愈多。按果实出现的先后顺序,习惯上称之为“门茄” 、 “对茄” 、 “四母斗” 、 “八面风” 、 “满天星” 。成都地区经过几十年的提纯、复壮,著名的有三叶茄、高杆竹丝茄、墨茄三个品种。三叶茄:早熟种。株高约 1 米,开展 5070 厘米,茎紫黑色有灰

2、褐色茸毛,叶色深绿,上有紫斑:叶缘凸波状,叶片卵圆形,叶柄和叶脉紫色,第一花着生于79 节,果实棒状形或卵圆形,果柄及萼片紫黑色有短刺,果皮紫红色,肉白色,质细,亩产 2000 公斤。高杆竹丝茄:早中熟,定植移栽到开始收获 6070 天,耐热、抗病力较强、适应性广,植株 8090 厘米,开展度 6570 厘米,主茎高约 27 厘米,茎绿色,叶片卵圆形。第一朵花着生在 711 节,果实棍棒形,果蒂部微弯,纵长 2830 厘米,横径 5.06.0 厘米,浅绿色带紫色细纹,单果重约 300克。果肉松软,外皮薄,质地细嫩,水份少,味甜,籽少,品质好,亩产20002500 公斤。 墨茄:中晚熟,定植移栽

3、到开始收获 80 天,抗病抗逆性强,植株高1.01.1 米,开展度 6065 厘米,主茎高约 27 厘米,茎黑紫色,叶片卵圆形,绿色。第一朵花着生在 1013 节,果实长圆柱形,纵长 40 厘米左右,横径 5.0 厘米左右,黑紫色,单果重约 300 克。果肉疏松,细嫩,纤维少,水份多,种子少,皮薄,品质好,亩产 20002500 公斤。 茄子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最适宜种在土层深厚、肥沃、保肥保水力强、pH6.87.3 的黏土或黏壤土上。轮作中忌同茄科作物连作,一般要求隔35 年轮作 1 次,以免受到潜伏在土中的病害(如黄萎病、立枯病等)浸染。茄子喜肥且比较耐肥,比番茄、黄瓜的需肥量大。茄子需肥量

4、以氮最多,钾次之,磷较少。每生产 1000kg 茄子需吸收氮(N)2.623.3kg,磷(P2O5)0.631kg,钾(K20)3.15.1kg。茄子对肥料三要素的吸收量随着其生育期的发展而增加,苗期吸收氮、磷、钾的量分别为其总量的 0.05、0.07和 0.09,初花期至末果期的吸收量约占总量的 90以上,其中盛果期占 2/3。氮素分布在茄子植株不同部位的大致比例为:叶子中占 21,茎中占9,根 8,采收的全部果实占 62,可见,果实膨大期需要相当多的氮素。氮供应充足时,茎叶粗大,生育旺盛。缺氮时,初期对茎部生长影响不大,但下部叶老化、脱落,如果及时补充则很快恢复,缺氮时间较长时,叶色淡黄,

5、茎枝细弱。氮对花果的影响也很明显,氮不足,长柱花减少,生育后期开花数减少,花质降低,开花结果日期推迟,结果率下降,减产严重。 如果氮素过多,会使养分在花芽中过多地积聚,出现畸形果。茄子幼苗期需磷较多,磷促进根系发育,使茎叶健壮,提高定植苗的成活率,提早花芽分化。磷不足则花芽发育迟缓或不能结实。据研究,当土壤有效磷(P)含量为 200mg/kg 时,增施磷肥,茄子仍可增产。但施磷过多易造成果皮硬化,影响品质。钾促进植株健壮,提高其生理抗逆能力,减少病害发生。缺钾也会延迟花的形成。在茄子生育中期,吸钾量与氮相近到果实采收盛期吸钾量则明显增多。沙培法试验证明,不论何时缺钾都会影响茄子产量。当低温、多

6、肥,对硼素的吸收受阻时,茄子嫩叶中的花青素显得很浓,而且嫩芽顶端常呈现钩状弯曲。土壤过湿或氮、钾、钙过多时,还会诱发缺镁,其症状是叶片主脉附近易褪色变黄;缺钙或肥料过多时易引起锰过剩,其症状是果实表面或网状叶脉褐变产生铁锈;铵态氮过多、钙不足时会产生矮胖型劣果。茄子结果有周期性,一次旺盛结果后,有个结实较少的间歇期。在整个结果期内约有 23 个周期,周期起伏程度与施肥量、采收果实的大小和数目等有关。合理增施肥料可消减周期起伏,提高产量。二、夏季茄子栽培夏茄子是供应秋淡季的主要蔬菜之一。因受到高温、暴风雨、病虫威胁,致使产量低而不稳。抓好以下措施,可实现夏茄子 3000 公斤。1、培育无病壮苗最

7、佳播期:5 月下旬至 6 月上旬。品种:紫长茄、墨茄;壮苗标准:株高 15 厘米,开展度 15 厘米,9-10 片真叶,茎粗 0.6 厘米,根系发达,无病虫,带有花蕾。露地育苗:应选肥沃土壤作茄子苗床,其速效氮水平最好在100150mg/kg 左右,苗床每亩施基肥一般为:海藻精肥 10 公斤,盛根 5 公斤,过磷酸钙及硫酸钾各 30 公斤,用根腐康消毒土壤。播前 5-7 天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入 50-60热水中不断搅动。直到温度降至 30左右,浸种 8-10小时,然后捞起用湿毛巾包好,置于 35条件下催芽,每天清洗两遍,5-7天种子有 50%以上发芽即可播种,播后盖 1-2 厘米细土,并在苗床

8、上盖遮阳网,当苗子长到二叶一心分苗一次。出苗后,若叶片缺氮发黄,可喷施0.2的尿素。2、适龄移栽当苗龄达到 20-25 天,选壮苗定植。其定植密度为 50-5540 厘米,定植宜在下午四时后进行,浇足定根水,第二天上午再浇一次水。定植前先深耕、耙细、整平,然后开成厢宽 7080cm、厢高 1524cm,厢间沟宽 33cm 左右的高畦,并浇足底墒水。3、整枝打杈茄子枝条及开花结果习性相当规则。一般采用自然开心整枝法即每层分枝保留对叉斜面生长或水平生长的两对称枝条,对其它枝条一律打掉。打杈在门茄坐稳后将下面所发生的脆芽全部打掉,开花后又分别将下部脆芽打掉。四门茄以上除及时摘除脆芽,还要定期打顶摘心

9、。4、抗旱及中耕膨果盛期,适宜中耕 12 次,有利于抗旱、减轻草害、病虫害。5、防治病虫害夏秋季是杂草生长旺季,要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封行前中耕 2-3 次,达到消灭杂草、保墒之目的。造成夏茄子减产的主要病虫有:绵疫病、褐纹病、茄螟等。茄子绵疫病症状:主要危害果实,也能侵染幼苗叶、花器、嫩枝、茎等部位;幼茎呈水渍状,幼苗腐烂猝倒死亡;叶缘或叶尖开始,初期病斑呈水渍状、褐色、不规则形,常有明显的轮纹。潮湿条件下病斑扩展迅速,形成无明显边缘的大片枯死斑,病部生有白色霉层。近地面的果实先发病,初期果实腰部或脐部出现水渍状圆形病斑,后扩大呈黄褐色至暗褐色,稍凹陷半软腐状;田间湿度大时,病部表面生一层

10、白色棉絮状霉状物。幼果发病,病果呈半软腐状,果面遍布白色霉层,后干缩成僵果挂在棵上不脱落。病原:茄疫霉,属半知菌亚门疫霉属。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 30,相对湿度在 95%以上时,菌丝生长良好。发病条件:高温、高湿条件利于病害发生。气温 2532和相对湿度达80%以上时,病害极易发生和流行。连作地发病早而重。一般长茄比圆茄感病。病害控制:1:1:200 的波尔多液、75%百菌清、58%雷多米尔-锰锌、64杀毒矾、40甲霜铜等,间隔 7-10 天,连续 2-3 次。茄子褐纹病(褐腐病、干腐病)症状:初期果面上产生浅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病斑,扩大后变为暗褐色,半软腐状不规则形病斑,病部出现同心轮

11、纹,其上产生许多小黑点;湿度大时,病果常落地腐烂或挂在枝上干缩成僵果。叶片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病斑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中央灰白色至深褐色,病斑上轮生许多小黑点。病组织脆薄,易破裂成穿孔状。茎杆基部发病较重,病斑褐色,梭形,稍凹陷,呈干腐状溃疡斑,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病部表皮常干腐而纵裂,皮层脱落而露出木质部,遇大风易折断。苗期多在幼茎基部形成水渍状、近梭形或椭圆形病斑,暗褐色,稍凹陷并缢缩,导致幼苗猝倒死亡。病原:为茄褐纹间座壳,属子囊菌亚门间座壳属。有性态自然条件下少见。病菌发育最适温度为 2830。在自然条件下病菌可侵染茄子、辣椒,以侵染茄子为主。发病条件:病害的发生、流行与温湿度关系

12、密切。2830高温和 80%以上的相对湿度发病重。苗床播种过密,田间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排水不良,栽植过密,植株郁蔽,通风透光差容易引起病害流行。此外,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一般长茄较圆茄抗病,白皮茄比紫皮茄抗病。药物控制:幼苗期或发病初期,喷施 70%代森锰锌。成株期、结果期应根据病势发展情况,每隔 7-10 天喷 1 次药,连喷 34 次。有效药剂有:波尔多液(1:1:200) 、70%代森锰锌、75%百菌清、50多菌灵等。茄子黄萎病(凋萎病,俗称“半边疯” )是茄子重要病害之一,世界各地普遍发生,国内分布广泛。症状:发病初期,先从叶脉间或叶缘出现失绿成黄色的不规则形斑块,病斑逐渐扩展呈大块

13、黄斑,可布满两支脉之间或半张叶片,甚至整张叶片。发病早期,病叶晴天中午呈现凋萎,早晚尚能恢复。随着病情的发展,不再恢复。病株上的病叶由黄渐变成黄褐色向上卷曲,凋萎下垂以致脱落。重病株最终可形成光杆或仅剩几张心叶。植株可全株发病,或从一边发病,半边正常,故称“半边疯” 。病株的果实小而少,质地坚硬且无光泽,果皮皱缩干瘪。剖检病株根、茎、分枝及叶柄等部,可见维管束变褐。纵切重病株上的成熟果实,维管束也呈淡褐色。病原:大丽轮枝孢,属半知菌亚门轮枝孢属。黄萎菌的寄主范围较广,除危害茄子外,还危害辣椒、番茄、马铃薯等茄科蔬菜及瓜类等作物 38 科180 余种植物。发病条件:适温为 1924,一般气温 2

14、025,土温 2226和湿度较高的条件下发病重。气温高于 28或低于 16时症状受到抑制。一般气温低,定植时根部伤口愈合慢,利于病菌从伤口入侵,从茄子定植到花期,日均温低于 15,持续时间长,发病早而重。重茬病重,且重茬年限越长病越重,合理轮作可减轻病害。地势低洼,土壤黏重或多雨年份,或久旱后直接浇灌井水发病重。肥力不足,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发病重。初夏的连阴雨或暴雨会导致土温下降而土壤湿度过高,病害明显加重。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70%甲基硫菌灵、30%甲霜恶霉灵800倍液加96%硫酸铜1000倍液灌根,5-7天灌1次,连灌2-3次。早疫病早疫病又称“轮纹病” 、 “轮玟叶斑病”

15、。为害症状:受害叶片初呈深褐色水渍状小斑,逐渐扩大为直径 12 厘米圆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有同心轮纹,着生黑色霉层;茎部受害病斑椭圆形,稍凹陷,有同心轮纹。发病条件:病菌在土壤中越冬;适宜浸温度 2628,在潮湿条件下,通过气流及水滴飞溅传播;天阴多雨,光照不足,植株衰弱,田间排水不良时,植株下部老叶易发病。药剂防治:70%代森锰锌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 500 倍液;72%普力克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0%甲基托布津或雷多米乐 8001000 倍液;选用 5%井冈霉素或 10%多抗霉素可客溶性粉剂 10001200 倍液喷雾防治。喷药间隔 710 天 1 次,连续 34

16、 次。防茄螟可用 20%杀灭菊酯 2000 倍防治。最后一次用药距采收期间隔 7-10天。5、肥水管理、施足底肥复合肥 100 公斤,根际营养 40 公斤、硫酸钾 5 公斤,益土施 200 克,富利锌 200 克;最好沟施或穴施,提高肥效和利用率,减少污染。、定根水:移栽成活初期,至少浇 2 次:需肥量较小,以促根发棵肥肥为主:根力足 10-15 公斤+乙蒜素/亩。、花蕾肥:门茄现蕾,标志着幼苗期结束,但门茄瞪眼前仍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过渡阶段,并以营养生长占优势,适当控制养分,有利于向生殖生长转化,促蕾稳花;营养以氮磷钾配合,偏重磷钾。每亩冲施纯高彩 5 公斤,喷施 1 次花果保+乙蒜素

17、。、催果肥门茄瞪眼后,茎叶与果实同时加速生长,肥水逐渐增加,促门茄膨大和茎叶生长,及时供给养分可防止出现“僵果”和“坠苗”:每亩冲施复合肥5-10 公斤+纯高彩 5 公斤,喷施顶尖(花果根)+乙蒜素。、膨果肥对茄和四母斗茄迅速膨大期是茄子的需水、需肥高峰期:干旱情况下应每隔 46 天浇 1 次水,每次每亩随水追施复合肥 5-10 公斤+海藻膏肥 5-10 公斤;同时喷施金钾硼+爱尔稼+乙蒜素 2 次。一般复合肥 20 公斤+海藻膏肥 20 公斤/亩,每 10-15 天追肥一次,追肥2 次,同时喷施宜禾钙+爱尔稼+乙蒜素 2 次。缺钾区追施钾肥:缺素区追施微肥。、采果肥:当第一批茄子采摘后,第二三层果实开始膨大,冲施复合肥 10 公斤,青森 20 公斤/亩,每 10-15 天冲施一次,并喷施金硼钾+宜禾钙+乙蒜素 2 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