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大题题答题模式和例题.doc

上传人:yjrm16270 文档编号:6032270 上传时间:2019-03-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大题题答题模式和例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大题题答题模式和例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大题题答题模式和例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大题题答题模式和例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历史大题题答题模式和例题一、高考题主观题规律与解题重点1提取材料有效信息:重中之重,一切之根本明确“核心(主题) ”、信息“全面” 、表述“准确” 。要额外关注引言(题头) 、出处、时间(阶段) 、人物等提示语。切记以分号、句号或省略号把每则材料分段,缩句提取核心思想,串联关键信息和合并同类项提取显性信息,同时注意和教材知识相结合、相印证。通过深入问答“为什么 ”“还有什么?”提取其隐性信息。例如一则材料显性信息是人民起义不断,其隐性信息就应该提取出阶级矛盾激化和社会动荡不稳,会导致政府通过改革调整矛盾。2明确设问:(1)所用句式:根据材料回答;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总而言之要将材料用尽

2、用好的同时结合所学的史实。(2)要明确问题的提示语、限定语、中心项和求答项。例如“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在思想领域做了怎样的努力?”提示语是“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过程中” ;限定语“是中国知识分子” ;中心项是“思想领域;求答项是“做了怎样的努力?”。(3)明确用语的含义:评析说出材料内容(态度或态度变化、所学或思想变化等)分析原因和评价影响总结升华(找出规律、按规律办事) ;评述叙述内容、过程等分析原因和评价影响总结升华(找出规律、按规律办事) ;解读(读取与解释说明)概括内容、过程等说明来龙去脉(分析原因和评价影响)总结升华(找出规律、按规律办事) ;论证观

3、点、用史实证明观点的准确性总结;提取信息说明提取信息(先提取后对比或先对比后提取)说明原因和影响(影响多数情况下要一分为二)总结升华(找出规律、按规律办事) 。3运用逻辑规律,注重策略和规范:(1)逻辑规律:任何事物都有来龙去脉的因果逻辑,这就是规律。例如教育发展的逻辑体系,教育的目包括培养时代需要的人才和强化主流价值理念两个方面,内容是时代主流价值观念和时代需要的技术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人才,影响则是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造就了什么样的社会思想,维护了什么样的社会秩序,促进了什么样社会的发展,有什么对社会正常发展不利的地方。(2)答题的规范性:一是序号规范,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大序号、

4、小序号分层书写。二是语言规范,表述时要运用教材语言、历史学科语言和时代语言,准确、精炼。三是逻辑规范,分层次高度概括出答案,并符合逻辑关系,答案坚持点要全、不展开原则。四是合理安排答题卷面空间,卷面清洁,字体工整,尽量不涂改,框内答题,不留空白。五是运用历史概念,论从史出,有理有据,广度第一,深度第二 ,多角度,短句式,关键词 ,先概括,后说明 ,12 分一句话,争取句句能得分 。4. 共性和个性问题的相互转换利用:例如经济发展的共同原因就可以成为分析英国、美国、德国不同时期发展原因的抓手;移民问题的共同原因和影响就可以原来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的移民问题。二、具体试题示范性分析:1.评析类(评

5、述、评论)(1 ) 明确自己的观点,对材料观点进行判断式定位,例如我认为材料的观点是错误的(正确的;片面的,只看见某一方面而忽略了方面),并简要说明原因;(2 ) 进行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论证(每个点最好列举 23 个材料提供的或是知道的经典史实);(3 ) 总结升华(找出规律、按规律办事):高度概括总结自己的观点,并说明怎么办(即给出建议) 。示例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生产力=科学技术 (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 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

6、世界史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考点】工业革命;现代信息技术第三次科技革命【解析】本题是开放性试题。依据 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两次工 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史实,选取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 间的关系 进行论证,如 选择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牛顿力学与瓦特改良蒸汽机、工厂制度的建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使用、垄断组织的形成、流水线生产等内容,论证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可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要

7、求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评分说明:论证 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一等(129 分)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阐述明确,逻辑严密。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能够准确、充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严密。二等( 85 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认识,逻辑关系较清楚。观点明确、理由较充分。能够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予以说明,逻辑关系较清楚。三等( 40 分)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或不能够运用史实。对公式中要素与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认识不清或没有认识,逻辑关系不清。有观点,运用世界近现代史史实不够准确,逻

8、辑关系不清。观点不明确,缺少论证。答题示例:观点:我认为在上诉材料中关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作用的公式中,科学技术具有乘数效应,能够放大生产管理、劳动工具等要输是正确的。理由如下:论证:首先,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可见,虽然工厂制度的和蒸汽机的诞生对生产力的进步产生了巨大作用,但是如果没有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作为支撑,没有工厂手工业时期技术的积累,这一切都无法诞生。其次,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可见,虽然发动机、发动机、电话、垄断组织和流水线等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切都是在电磁学理论、化学理论重大突破基础上产生发展的。再次,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还是计算

9、机和互联网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科学技术突破额结果。总结:综上所诉可见,无论是哪一次生产力的飞跃中,科学技术都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具有乘数效应,他放大了其它生产力要素的作用。因此材料的观点是正确的。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极大的关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2.提取信息说明类:有文字类、表格类、柱状图类、曲线类等。表格类、柱状图类最好转化成曲线图更好发现信息。表格类最好是看总趋势。模式:信息:说明:总结规律和启示:示例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 2 1950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表 2 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考点】

10、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节假日变化【解析】观察表 2,找出我国 节假日变化的趋势,例如从 1950 年与 1995 年2008 年,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小长 假出现和增多,从 2008 年开始成 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等,选取任一趋势,结合史实对变化趋势的原因进 行说明。【答案】评分说明:正确指出材料反映的一种变化趋势,如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成为法定假日的传统节日种类增多,小长假出现和增多等,根据史实对变化趋势原因的说明充分恰当。示例:趋势:改革开放后法定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 (4 分)原因:实行改革开放,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休闲娱乐需求增加;增加假日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种手段;政府更加注重民生。 (8 分)(“示例”只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