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空1.食品中常见的二糖有 蔗糖 、 麦芽糖 及 乳糖 等。2.糖的分解代谢包括 无氧分解 和 有氧分解 两种类型。3.矿物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在 0.01 以上称为常量元素。常见的金属元素污染有 汞 、 镉 、 铅 、 砷 。4.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主要生理过程包括光合作用、 吸收作用 和 呼吸作用。5.评价风味的方法有 感观评定分析 和 色谱分析方法 。6.味的相互作用包括味的对比 、味的相乘、 味的拮抗 和 味的变调 。7.食品中的色素分子都由 发色基团 和 助色基团 组成,色素颜色取决于其分子结构。8.直链淀粉分子中的糖苷键是 -1,4- 糖苷键;纤维素分子中的糖苷键是 -1,4-糖苷
2、键。9.脂肪水解生成 甘油 和 脂肪酸 。10.常见的金属元素污染有四种,分别是 汞 、 镉 、 铅 和 砷 。11.我国规定基本味感包括 酸 、 甜 、 苦 、 咸 、 辣 、 鲜 和 涩 。 12.食品中的香味来源途径有四种,分别是 生物合成 、 酶促反应 、 氧化作用 和高温分解作用。13.叶绿素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Mg ;血红素中结合的金属元素是 Fe 。14.脂溶性维生素中,与钙调节相关的是 VD ;与视觉有关的是 VA ,对氧最敏感的是 VE ,因此它是有效的抗氧化剂。15.食品中使用亚硫酸盐的作用有 漂白 、 防褐变 、 防腐 和 抗氧化 。判断16.乳化中量多的液体为分散相,量
3、少的为连续相。 ( )17.为了糖果和蜜饯的保湿,经常加入高果糖浆 ( )18.人体对植物食品中血红素型铁的吸收不受植酸和磷酸影响 ( ) 19.采收后的水果蔬菜的组织细胞内不存在同化作用 ( )20.大多数的水果和蔬菜可以在 0附近的温度下贮藏 ( )21.含有花青素的水果罐装时最好使用塑料罐或玻璃罐包装 ( )22.对绿色蔬菜加工时,为了保护其绿色,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不能与酸味强的物料同时烹调。 ( )23.加工富含单宁的食品时不宜使用铁质器皿 ( )24.大多数风味物质是非营养物质( ) 25.常见的单糖由葡萄糖、果糖和蔗糖。 ( )26.所有氨基酸都可溶解于强酸和强碱溶液中。 ( )2
4、7.维生素是人体健康和生长发育所必需的一类低分子有机化合物,它们参与机体的代谢活动,并且提供能量。 ()28.类胡萝卜素是最佳的维生素 A 原。 ( )29.维生素 D、乳糖、蛋白质都可以促进钙的吸收。 ( )30.水果蔬菜是酸性食品。 ( )31.羰氨反应褐变属于酶促褐变。 ( )32.制取动物油最好的方法是压榨法( )33.油脂脱臭的方法是减压蒸馏法( )34.维生素 C 又名抗坏血酸,人体缺乏时容易得坏血症。 ( )35.钙不易吸收,7080%随粪便排出。所以要补钙。 ( )选择36.下列脂肪酸中,必需脂肪酸是:( A )A 亚油酸 B 棕榈酸 C 油酸 D 草酸37.盐析法沉淀蛋白质的
5、原理是:( A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C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D 使蛋白质溶液成为 pI 38.测得某一蛋白质样品的氮含量为 1 克,此样品约含蛋白质多少克? ( D )A2.00g B2.50g C3.00g D6.25g 39.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有( C )A10 种 B15 种C20 种 D25 种以上40.下列那个指标是判断油脂的不饱和度的是:( B )A 酸价 B 碘值C 酯值 D 皂化值 41.油脂在加热时易起泡沫,冒烟多,有臭味是因为油脂中含有下列那种物质的原因:( C )A 甘油 B 脂肪酸C 磷脂 D 糖脂42.与人体视力有关,缺乏容易
6、得夜盲症的脂溶性维生素是:( A )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B1C 维生素 D D 维生素 K 43.克山病是因为人体缺乏下列那种元素引起的是: ( D )A 铅 B 锌C 铁 D 硒 44.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 A ) A L-氨基酸 B D-氨基酸C L-氨基酸 D L.D-氨基酸 45.脂肪酸的分解代谢方式中,最主要的分解途径是 ( B ) A 氧化 B 氧化 C 氧化 D 其他46.变性蛋白质的主要特点是 ( B )A共价键被破坏 B 不易被蛋白酶水解C溶解度增加 D生物学活性丧失47.安排酒席上菜肴的先后顺序时,经常先上清淡味道的,再上味重的菜,甜食放在最后一道,主要是为
7、了防止 ( B )A 味的相乘 B 味的变调 C 串味 D 食欲降低48.V B1 在大米的碾磨中损失随着碾磨精度的增加而 ( A ) A 增加 B 减少 C 不变 D 不一定49.氧合血红素中的金属元素是:( A )A Fe2+ B Fe3+C Mg D K50.与人体骨骼有关,缺乏容易得骨质疏松的脂溶性维生素是:( C )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B1C 维生素 D D 维生素 K 51.婴儿的必需氨基酸是:( C )A 蛋氨酸 B 苏氨酸C 组氨酸 D 缬氨酸 52.人体内唯一含金属元素的维生素是:( D )A 维生素 A B 维生素 B11C 维生素 B2 D 维生素 B12 名词
8、解释53.焦糖化反应在没有氨基化合物存在的条件下,将糖和糖浆直接加热熔融,在温度超过 100时,糖分解变化形成黑褐色的焦糖,称为焦糖化反应。54.水分活度一个食品样品中水蒸气分压 P 与同一温度下纯水的饱和蒸气压 P0 之比。Aw=P/P055.味觉食品溶液或食品中可溶性成分溶于唾液中,刺激味蕾,进而刺激味觉神经传递到大脑味觉中枢,经大脑分析产生的一种感觉。56.淀粉的老化淀粉溶液在室温或者低于室温的条件下,硬度会变大,体积会减小,会变得不透明,甚至凝结而沉淀,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老化。57.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受到外界物理或化学因素的作用,使蛋白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生物学性质发生改变的过程58
9、.油脂的乳化使互不向溶的两种液体如油和水中的一种呈微滴状分散到另一种液体中称为乳化,其中量多的液体称为连续相,量少的则称为分散相。59.酸价中和 1g 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 KOH 的毫克数称为酸价。60.糖苷单糖环状结构中的半缩醛羟基可以与醇或者酚等含羟基的化合物脱水形成缩醛型物质,这种物质称为糖苷。又称配糖物。61.自由水和结合水结合水是指食品的非水组分与水通过氢键结合的水。通常是指存在于溶质或其他非水组分附近的那部分水。自由水是指组织、细胞或细胞间隙中容易结冰的水。62.美拉德反应蛋白质和还原糖反应生成褐色物质的过程。63.油脂的同质多晶现象同一种物质具有不同固体形态的现象。固态油脂
10、属于同质多晶现象,天然油脂一般都存在 3-4 中晶型。64.油脂酸败油脂在食品加工和贮藏期间,因空气中的氧气、阳光光、微生物、酶等的作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苦涩味和一些有毒性的化合物。简答题65.简述影响味觉的因素。答:1)呈味物质的种类和浓度2)温度,最佳的味觉温度是 10-40 度3)风味物质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味的对比、味的相乘、味的拮抗和味的变调66.简述脂类自动氧化酸败的定义及其影响因素。答:1) 氧化酸败的定义: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会自动进行氧化作用,产生令人不愉快的气味。2) 影响因素:光照、热、水分活度、重金属离子、血红素、氧化酶、氧气浓度67.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特点。答:结合水的
11、特点:-40下不以上不能结冰;不能做溶剂;不能被微生物利用。自由水的特点:-40下不以上能结冰;能做溶剂;能被微生物利用;可以增加也可以减少68.简述促进和抑制钙吸收的因素。答:促进钙吸收的因素:(1)维生素 D(2)蛋白质(3)乳糖抑制钙吸收的因素:(1)草酸(2)植酸(3)脂肪酸69.试述食品中香气形成的途径。答:(1)生物合成(2)酶促反应(直接酶作用)(3)氧化作用(间接酶作用)(4)高温分解作用70.简述造成维生素损失的加工方法。答:(1)清洗和整理(2)热处理(3)脱水(4)辐射(5)碾磨71.试论述在绿色蔬菜罐头生产中护绿的方法及机理。答:护绿方法及其机理:(1)加碱护绿 叶绿素
12、在碱性环境中稳定;如果碱性高生成叶绿酸的钠盐和钾盐也是绿色。(2)高温瞬时灭菌 高温使叶绿素中的酯部分水解生成叶绿醇、甲醇及水溶性的叶绿酸,该酸呈鲜绿色,而且比较稳定。 同时高温钝化叶绿水解酶,使其失去活性,防止叶绿素的水解。(3)加入铜盐和锌盐 用硫酸铜处理,能形成稳定的铜叶绿素,可使其保持绿色72.简述油脂酸败的原因。答:油脂暴露于空气中会自发地进行氧化作用,先生成氢过氧化物,氢过氧化物继而分解产生低级醛、酮、羧酸等,这些物质具有令人不快的气味,从而使油脂发生酸败。此外,脂肪在高温下还能发生热分解反应,使酸价增高并且产生刺激性气味。73.请简述油脂精炼的过程。P135答:沉降、脱胶、脱酸、
13、脱色、脱臭。74.简述以淀粉为原料制备果葡糖浆(高果糖浆)的工艺过程及所使用的酶。答:商业上采用玉米淀粉为原料,首先使用- 淀粉酶淀粉水解,液化淀粉,使其粘度迅速下降,再用葡萄糖淀粉酶进行水解,得到近乎纯的 D-葡萄糖后,最后使用葡萄糖异构酶将葡萄糖异构成 D-果糖,最后得到 58D- 葡萄糖和 42D-果糖组成的玉米糖浆,高果糖玉米糖浆的 D-果糖含量达到 55,它是许多软饮料的甜味剂。分析题75.叙述亚硝酸盐在肉制品中的作用;简述它们对人体的毒害作用及其预防措施答:(1)亚硝酸和亚硝酸盐的作用:1)肉制品护色2)肉制品防腐3)赋予肉制品特殊的风味(2)毒害作用:亚硝酸盐可与肉制品中的氨基酸
14、反应形成亚硝基化合物,尤其是亚硝胺和 N-亚硝胺,具有致癌性和致畸性。(3)预防措施:1)改变饮食习惯 2)少使用氮肥,推广使用钼肥3)改变食品加工方法 4)食品加工时加入还原剂和抑制剂,如抗坏血酸)、维生素 E,酚类化合物,平时多吃些水果(如猕猴桃) ,喝茶等可预防亚硝酸和亚硝酸盐对人体可能造成的毒害作用。76.叙述采摘后果蔬的成分在成熟过程中发生哪些变化答:1)糖类物质的变化:淀粉减少,可溶性糖含量升高2)蛋白质的变化:分解为氨基酸3)色素物质的变化:叶绿素减少,花青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增加4)单宁类物质的变化:北氧化,含量在降低,水果的涩味降低5)果胶物质的变化:果胶质降解,水果变软,风
15、味变佳6)芳香物质形成:赋予果蔬类物质特别的香气7)VC 变化:成熟期间大量积累,但是在储存中会降解,因此从营养学角度说,果蔬不宜久贮,尤其是蔬菜8)有机酸的变化:成熟过程中在降低77.非酶褐变的控制机理和控制措施答:在食品贮藏及加工中,常发生与酶无关的褐变作用,这种褐变常伴随热加工及较长期的贮存而发生,非酶褐变主要有三种机制。(1)羰氨反应褐变作用迈拉德(美拉德)反应 (2)焦糖化褐变作用 (3)抗坏血酸褐变作用 非酶褐变一般可用降温、加 SO2、改变 PH 值、降低成品浓度、使用较不易发生褐变的糖类(蔗糖)等方法加以延缓及抑制。78.果蔬加工中如何防止酶促褐变?答案要点:(1)果蔬的酶促褐
16、变是指多酚氧化酶引起的褐变。多酚氧化酶催化果蔬中的酚类物质发生羟基化反应和氧化反应生成邻-苯醌类化合物。邻- 苯醌类化合物进一步氧化和聚合形成黑色素。黑色素的形成是导致香蕉、苹果、桃、马铃薯、蘑菇、虾和人类(雀斑)产生不期望的褐变的原因。(2)防止多酚氧化酶酶促褐变的方法有:a. 加热使多酚氧化酶失活。b. 去除果蔬中的O 2,即进行脱气处理。c. 添加抗坏血酸、亚硫酸盐和巯基化合物等还原性物质。它们能将邻- 苯醌还原成底物,从而防止黑色素的形成。d. 添加EDTA、抗坏血酸、亚硫酸钠和巯基化合物使酶失活。其中抗坏血酸能破坏多酚氧化酶的活性部位中的组氨酸残基,而EDTA、亚硫酸钠和巯基化合物能除去酶的活性部位中的Cu 2+。e. 降低 pH。pH 低于 4 时,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大大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