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数学的三阶梯方城县广阳镇孟庄小学 魏新图数学是人们生产劳动中的重要工具,我们对数学的学习是不容忽视的。数学学习是一个认知过程,从一无所知到一知半解,再到大彻大悟,在每个阶段,学习者的眼界、心境都不同。我认为随着学生身心的发育、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的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会经历三个不同的阶段模仿、迁移和创新,每个阶段会达到不同的境界。1、模仿模仿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第一阶段,模仿学习一般多为接受性学习。我们可以认为模仿学习是打好数学基础并引发学生思索的必要环节。但是,一味地机械模仿训练而缺乏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会阻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模仿训练的同时,不能忘了另一个职责:教会学生质疑、反
2、思、归纳总结。例如:当学生认识圆的半径、直径后,可以设计如下作业。如图,圆中哪些线段是半径?哪些线段是直径?哪些线段既不是半径也不是直径?为什么?这样的练习,学生就不能间的地依葫芦画瓢,而是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去比较和思考。2、迁移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积累,他们开始把一些表象的东西初步地联系在一起,用所学的知识、方法去试着解决新的问题,这时,学生的学习就进入了较高的境界 迁移阶段。迁移学习能否取得应有的效果,往往跟教师创设的探究情景有关。一个好的情景往往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取得良好的迁移效果。例如:三年级第一次学习笔算除法,因为学生已有口算的基础,对于像 963 这样的题目,可以
3、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学生反馈的结果一般有两种: 32 323) 96 3) 969 966 0 6 0碰到这种情况,教师千万不能把他们强行拉回到预设的轨道,可让学生每人再选 3 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用各自喜欢的方式去做一做。在第二轮研究中,就会发现 322 这种题目,学生经过计算、验证、分析、讨论,会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心服口服地接受第一张书写格式。3、创新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探究创新一般是对已有结论进行再发现,同时也可能有新的发现甚至发明。例如:在教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当学生很快发现两个同样的梯形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后,教师可以提出下面的问题,引导学
4、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用一个梯形能推导出它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学生通过操作会产生独特的方法,比如,将一个梯形沿中位线剪开,也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从而推导出计算公式。更可喜的是,有的学生把梯形分成了三个等高的三角形(如图):bha1 a2 a 这样,梯形的面积就等于 3 个三角形面积之和,从而可以提出:S=a1h2+a2h2+bh2=h(a1+a2+b)2=(a+b)h2这样的探索过程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从而培养他们从多角度思考研究问题,激发了学生创新的火花。模仿、迁移、创新四学生小学数学的三个阶梯,也是学生学习数学达到的三种境界,但是,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三种境界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同时渗透在每一个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教师,要准确地把握学生学习数学的这三种境界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他们适时地进入较高层次的境界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