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602889 上传时间:2018-04-14 格式:DOC 页数:153 大小:30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3页
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3页
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3页
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3页
伊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伊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1目 录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 .3第一章 总则 .3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 .5第 三 章 组 织 机 构 及 职 责 .26第 四 章 预 防 与 预 警 .33第 五 章 应 急 响 应 .34第 六 章 信 息 发 布 .36第 七 章 后 期 处 置 .36第 八 章 保 障 措 施 .38第 九 章 培 训 与 演 练 .41第 十 章 奖 惩 .42第 十 一 章 附 则 .43附件:1、有关部门、机构或人员联系方式2、避灾路线图3、矿山救护协议书第二部分 专项应急预案 .45第一章 矿井火灾事故应急预案 .452第二章 瓦斯、煤尘爆炸

2、事故应急预案 .57第三章 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应急预案 .66第四章 瓦斯、一氧化碳及其它有毒有害气体超限应急预案 .77第五章 采煤工作面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84第六章 掘进及巷修顶板事故应急预案 .92第七章 水害事故应急预案 .99第八章 提升运输事故应急预案 .105第九章 机电事故应急预案 .109第 十 章 食物中毒事故应急预案 .120第十一章 地质灾害事故应急预案 .122第三部分 现场处置方案 .127第一章 井下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27第二章 地面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130第三章 瓦斯、煤尘爆炸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2第四章 民爆物品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134第五章 有

3、毒有害气体超限现场处置方案 .137第六章 顶板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39第七章 水害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2第 八 章 灾 害 性 天 气 停 产 撤 人 现 场 处 置 方 案 .144第九章 提升运输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7第十章 机电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148第十一章 地质灾害事故现场处置预案 .1503第一部分 综合应急预案第一章 总则1.1 编制目的认 真 做 好 重 、 特 大 事 故 后 的 应 急 处 理 工 作 , 做 到 应 急 行 动 协 调 一致 ,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 保 证 遇 险 人 员 得 到 及 时 有 效 的 救 助 , 进 一 步 增 强应

4、对 和 防 范 煤 矿 安 全 生 产 事 故 风 险 和 事 故 灾 难 的 能 力 , 最 大 限 度 地 减少 事 故 灾 难 造 成 的 人 员 伤 亡 和 财 产 损 失 。 根 据 国 家 安 全 生 产 法 律 法 规和 上 级 有 关 规 定 , 特 制 定 伊 金 霍 洛 旗 纳 林 塔 纳 林 沟 煤 矿 安 全 生 产 事 故应 急 预 案 。1.2 编制依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AQ/T9002-2006)规定要求,根据安全生产法 、 煤矿安全生产法 、 煤矿安全生产法实施条例 、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7号 ,结合本矿实际制定本预

5、案。1.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应于伊 金 霍 洛 旗 纳 林 塔 纳 林 沟 煤矿内部发生事故的应急工作。范围包括本煤矿所涉及到的范围,适合于顶板、水、火、瓦斯、煤尘爆炸等事故以及等级非人身事故。1.4 应急预案体系本 预 案 包 括 综 合 应 急 预 案 、 专 项 应 急 预 案 和 现 场 处 置 方 案 三 大 部4分 。 应 急 救 援 指 挥 部 办 公 室 负 责 本 预 案 的 制 定 和 修 改 工 作 , 办 公 室 设 在调 度 室 。1.5 应急工作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

6、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灾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危害。(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伊 金 霍 洛 旗 纳 林 塔 纳 林 沟 煤 矿 在上级安全生产机构的统一领导下,负责指导、协调煤矿事故灾难应急救援工作。应急救援指挥部各分管小组按照各自职责和权限,负责事故灾难的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置工作。(3)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实行事故单位行政领导负责制,事故现场应急救援指挥由矿长统一领导,相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科队及班组充分发挥自救作用。(4)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遵 循 科 学 原 理 , 充 分 发 挥 专 家 的 作用 , 实 现 科 学 民 主 决 策 。 依 靠

7、 科 技 进 步 , 不 断 改 进 和 完 善 应 急 救 援 的装 备 、 设 施 和 手 段 。 依 法 规 范 应 急 救 援 工 作 , 确 保 预 案 的 科 学 性 、 权威 性 和 可 操 作 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的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工作准备,加强培训和演练,做到常备不懈。将日常管理工作和应急救援工作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专业力量,努力实现一队多能;5培养兼职应急救援力量并发挥其作用。第二章 危险性分析2.1 矿井概况鄂尔多斯市伊

8、金霍洛旗纳林塔纳林沟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伊金霍洛旗境内,行政区划隶属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乡管辖。纳林沟煤矿始建于 1997 年,1998 年由伊盟煤矿设计院技改后规划生产能力将达到 6 万吨 /年。开采方式为平硐地下开采,房柱式采煤。由于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煤炭资源供求紧张,且目前的落后回采工艺,以不能适应国家的煤炭产业政策。为了满足煤炭生产的需要,进一步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提高煤矿安全生产水平,合理开发煤炭资源,提高矿井经济效益,保障当地经济建设持续发展。我矿于 2007 年委托乌海市工业设计研究所承担我矿的改扩建设计工作。生产能力改为 30 万吨年。现在我矿的采煤方法是:走向长壁全陷采煤法,

9、工作面采用悬移支架配套可弯曲刮板运输机,顺槽采用皮带运输机,主井选用皮带运输机提升。通风方式:并列机械抽出式。排水方式:中央水仓,集中排出地面。压风系统:地面空压机,管路入井。降尘系统:地面静压水池,管路入井。6供电系统:地面双回路高压入井,井下中央变电所。监测监控系统:井上,下多点监测,监控。与旗,市行管部门联网。通讯系统:井上,下程控电话联网。本矿 4 号层基本采空,煤层开采条件简单,采用房柱式开采。单一煤层、近水平无轨胶轮车开采。本矿于 09 年 6 月 30 日进行了改扩建项目安全设施及条件验收并一次合格。同年 8 月 10 日进行了矿井竣工综合验收,也一次合格。10 月 1 日矿井质

10、量标准化验收定级为二级矿井。矿井与鄂尔多斯区域矿山救护大队签订了救护协议。2.1.1 邻近生产矿井及井田内废弃老窑及采空区的情况说明在矿井西部有机井队巴龙图煤矿、小纳林沟煤矿,北部有诚意煤矿,东部有兴隆煤矿、育才煤矿。我们与之留有充足的煤柱,所以对我矿开采活动没有大的影响。2.1.2 矿井地质一、地层区内新生界分布广泛,含煤地层延安组沿沟谷两侧裸露地表。根据钻孔揭露成果和区域资料整理,区内地层由老至新有: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 3y) 、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 12y) 、第四系(Q) 。现将本区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7(一)三叠系上统延长组(T 3y)该组地层为含煤建造的沉积基底。区内仅在钻孔

11、中见到,钻孔揭露厚度 10.2226.17 米,平均 16.52 米。岩性为一套灰绿色粗、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局部地段为含砾砂岩,夹灰绿色薄层状砂质泥岩和粉砂岩。普遍发育有大型板状、槽状交错斜层理,属典型的曲流河沉积体系。(二)侏罗系中下统延安组(J 1-2y)为本区含煤地层,共含 3、4、5、6 四个煤组,3、4 号煤层在本区纳林沟两侧广泛出露,根据地质填图成果及岩煤层对比分析,区内延安组地层只残存一岩段和二岩段,其它地层因遭受后期剥蚀而不存在。现将岩段划分、岩性组合特征及含煤性分述如下:1、第一岩段(J 1-2y1)该岩段从延安组底界至 5 煤组顶板砂岩底界。岩性组合为一套浅灰灰白色细砂岩、

12、少量中粒砂岩,灰色至深灰色粉砂岩、砂质泥岩、泥岩及 5、6 煤组。钻孔揭露厚度为 44.9097.31m,平均 69.15m。8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2、第二岩段(J 12y2)该岩段由 5 煤组顶板砂岩底界至 3 煤组顶板砂岩底界,一般含有3、4 两个煤组。据钻孔中揭露厚度 63.5187.99m,平均 73.81m,岩性为浅灰色、灰色、灰白色,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与下伏地层呈整合接触。(三)第三系上新统(N 2)出露于井田中东部山梁上,钻孔揭露最大厚度 20.23m。岩性为浅红色砂质泥岩,含丰富的呈层状发育的钙质结核,基本为未完全固结成岩的疏松状态。与下伏延安组(J 1-2y)呈角度不

13、整合接触。(四)第四系(Q)第四系地层分布于矿区北、中南部的坡脚一带,岩性由少量的马兰黄土、残坡积砂土、亚砂土及冲洪积物、砾石等组成,厚度08.10 米,不整合于老地层之上。9(五)火烧岩火烧岩是由于煤层露头自燃,烘烤围岩而形成的。矿区附近的火烧岩露头层位主要有 4 号煤层。4 煤层主要分布于纳林沟、也来色太大沟两侧,其它煤层火烧露头层位区内仅零星分布。据原报告磁法解释成果推断,火烧区宽度一般为 60150m,最大达 500m,同时对 4 煤层所解释的火烧边界线进行了高差计算,结果表明火烧区边界点覆盖层厚度普遍在 3040m 之间。从近几年 4 号煤层的开采所揭露的情况看,火烧区宽度最大为250m。火烧岩颜色为浅红色、紫红色或紫色。质地坚硬、裂隙发育。火烧程度严重地段,多为熔融的团块状、炉渣状;而轻微地段,只是颜色发生了变化,原岩成分、原生沉积构造尚清晰可辩,局部地段留有灰烬。据磁法勘探成果,煤层上覆地层薄,自燃影响范围就大,反之就小。可见上覆地层的厚度及其裂隙发育程度是影响煤层自燃的外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 > 解决方案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