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 惨烈的四年战事,秀山高级中学 邱伟,一、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直接原因(导火线),1、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火药桶原因:,欧洲列强纷纷向巴尔干扩张自己的势力。,一、萨拉热窝事件一战的直接原因(导火线),1、巴尔干半岛成为欧洲的火药桶,2、萨拉热窝事件(一战导火线),1914年6月,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偕夫人到新被奥国吞并的波斯尼亚检阅军事演习,并访问其首府萨拉热窝。这次演习是以塞尔维亚做为假想敌人的,引起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极大愤怒,他们组织暗杀小组,秘密筹划暗杀行动。6月28日皇储车队经过萨拉热窝街头时,19岁的青年普林西普冲出人群射杀了斐迪南夫妇,这就是震惊世界的“萨拉热窝事件”
2、。它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被刺前的斐迪南夫妇,斐迪南大公(1863-1914),普林西普(1894-1918),普林西普在刺杀斐迪南大公后被捕,普林西普行刺斐迪南大公,二、第一次世界大战:,1、交战双方:,2、大战性质:,3、大战经过:主要战线:欧洲战场的西线和东线、南线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同盟国:,协约国:,局部:,整体:,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4国。,英、法、俄、意、中、美、日等27个国家。,对塞尔维亚来说,是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帝国主义战争。 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战争。,意大利为何背叛了同盟国?,西线,英法德,东线,俄德奥,南线,巴尔干半岛 塞
3、尔维亚奥匈,局势图,日德兰海战,1914年和1916年重点是西线,1915年重点是东线,施利芬,德帝国陆军前总参谋长。于1905年主持制定了该计划。目标是:避免两线作战,要先发制人,迅速决战,各个击破(6个月内击败法国。随后调头去打败俄国)。力争23个月结束战争。,准备近10年的“施利芬计划”,“叶落之前你们就能返回故乡”。 德皇威廉二世信心百倍对出征的士兵宣布,欧洲战场三个阶段战局的演变,马恩河战役,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凡尔登战役、 索姆河战役 俄军夏季攻势(东线) 日德兰海战,战略主动权转移到协约国一方,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大战 中国等参加协约国作战 1918年11月,德
4、国投降,第一次世界 大战以同盟 国失败告终,课堂小结,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A 英德矛盾不可调和 B 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性加剧C 垄断资产阶级抢占世界市场 D 世界反战力量不足以制止战争 2 20世纪初欧洲列强间最主要的矛盾A 法德矛盾 B 俄奥矛盾 C 英德矛盾 D 德俄矛盾,过关演练,3 下列各项中使巴尔干成为“欧洲的火药桶”的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民族矛盾 资源丰富 大国干预A B C D ,4 使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的战役是A 马恩河战役 B 凡尔登战役 C 日德兰海战 D 索姆河战役 5 下列哪一项不是加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因素A 美国参加对德作战 B 俄国退出了帝国主
5、义的战争C 中国等国投入战争 D 意大利倒向协约国一方,6、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规模从欧洲波及到世界范围的重要标志是A、1914年德俄英法等国相继投入战争B、1915年意大利等国加入大战C、1916年凡尔登战役和索姆河战役D、1917年美国、中国等国相继投入战争,7、“一战”中西线的战事决定大战的进程,其原因有法德矛盾 英德矛盾 英国是协约国的核心 德国是同盟国核心A、 B、 C、 D、,A,8、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其主要依据是: A 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 B 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主要矛盾 C 主要交战国目的是重新瓜分世界 D 后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资本
6、主义国家,C,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和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是侵略战争。事实上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战争。 德国的目的是实现世界霸权,企图建立“中欧帝国”,还要摧毁英国的海上霸权,夺取英法的殖民地。 奥匈帝国目的是奴役巴尔干,使塞尔维亚沦为附属国 英国的目的是保住世界霸主地位,打败最大的竞争对手德国,瓜分德国的殖民地,在西亚肢解土耳其帝国。 俄国的目的是摧毁德奥在土耳其和巴尔干的势力,确立自己在这一地区的统治。 日本参战:是为了夺取德国在太平洋上的属地和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侵略中国。 意大利则要瓜分北非沿岸和阿尔巴尼亚等国
7、家和地区,在地中海地区建立霸权。 美国参战是为了捞取战利品,夺取战后世界霸权。,主要交战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巴黎,巴黎,凡尔登的绞肉机,巴黎,1916年英德日德兰海战,1916年5月,英德两国海军在日德兰海面上展开一场海战,德国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但在战略上并未打破英军封锁。,德国潜艇用鱼雷击沉英国邮轮卢西塔尼亚号。百余名美国乘客和社会名流丧生,为1917年4月美国参战的理由。,德国海军舰队无法突破英军封锁,于是采用“无限制潜艇战”来破坏英军的海上补给线造成了大量无辜伤亡,第三阶段:美国参战与苏俄退出战争,美国的“中立” 这是英国笨拙杂志上的漫画。图中,美国的鹰嘴中含着一根象征和平的橄
8、榄枝。威尔逊对他说:“啊!我把你变成了一只多好的鸽子呀!,美国态度的转变:中立,参战,根本原因:世界霸权,苏俄退出:原因(国内革命)标志: 1918年3月布列斯特和约,直接原因:经济利益,第三阶段:美国参战与苏俄退出战争,思考:为什么美国的立场会来一个180度大转弯,由以前的中立变为参战?,参战原因: 1、传统的历史文化联系 2、与协约国巨大的贸易贷款联系 3、俄国二月革命后的战争形势变化有利于同盟国 4、捞取战利品和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5、德国“无限制潜艇战”提供参战契机,美国1917年参战后迅速组建了200万军队投入欧洲战场 大大加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实力,加速了一战中协约国的胜 利,中国的参
9、战意向和潜在的人力资源还是鼓舞了深陷战争泥潭、死伤惨重的协约国各方。法国福熙元帅甚至说,”华工是世界一流的劳动者,可以成为出色的士兵,在现代武器的炮火之下仍然能保持良好队形。”,中国的一战,1917年十月革命 后,新生的苏维 埃政权宣布退出 不义的帝国主义 战争。有力地表 达了人民要求和 平和反战的立场, 鼓舞了欧洲各交 战国人民的反战 运动,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俄国攻势,基尔港水兵起义,1918年11月3日,基尔港水兵起义,从前线归来的士兵挥舞着红旗进入柏林,加入革命队伍。,用来签订停战协定的火车车厢内部,这是法国人专门运来的普法战争结束时签订和约的车厢。,德皇威廉二世,德奥集团的战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保加利亚,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德 国,苏维埃俄国,